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六节 申屠嘉之死

第六节 申屠嘉之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917 更新时间:2023/12/27 1:33:43

第六节申屠嘉之死,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公元前157年,病逝,接替皇帝位置的是他的儿子。他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在汉景帝的一生中,有著名的两件大事:一是“文景之治”,二是平定七国之乱。一个是在政治上的成就,一个是在军队上的成就,总体说来,都是景帝在治理国家中的成功。从景帝开始,大汉王朝开始从军功集团中央政权走向中央集权国家。这其中原因有众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景帝,树立皇室权威;另一方面是军功集团辉煌期走过,剩下的军功老臣与高祖距离遥远。在这一局面的促动下,景帝才有机会强化皇权,为了以后大汉王朝的中央集权提供了政治保证和现实基础。

>

>文帝晚年,申屠嘉担任汉帝国丞相。申屠嘉属军功老臣,早在高祖刘邦打天下时,即从军作战,担任过队率。攻打英布时,申屠嘉已升至都尉。在军功集团中,申屠嘉的功劳不是很突出,属中等功爵。到惠帝时代,申屠嘉升任淮阳郡守,掌握地方政权。很明显,这是对高祖刘邦“白马之盟”的有力践行。

>

>文帝上台之后,首先做的工作就是恢复当年高祖刘邦订立的“白马之盟”政策,以军功老臣为中心,将中央政府和各地方政权分配下去,即以军功爵大小排名,依次按官位大小进行任用。更重要的是,当年随高祖刘邦南征北战的军功老臣们,如今年俸两千石的官员,全部封为关内侯。最终统计,符合这一标准的军功老臣多达24人,申屠嘉名列其中。到“吕氏之乱”被平定之后,文帝全面恢复了高祖刘邦的用人政策,申屠嘉以军功老臣的身份,官拜御史大夫,成为中央政府中仅次于丞相的二号人物。

>

>之前,丞相之职一直由张苍担任。其实,张苍在军功老臣中地位并不高,排名65位。当时,想在第一代军功老臣中选择一个更合适的人选已不可能,文帝只是看张苍与自己的私人关系才任用他的。可见,军功集团在中央政府中的地位已摇摇欲坠。张苍在相位上一坐就是15年。到他年迈退休时,文帝在朝中找不到一个满意的军功老臣接替他。当时,文帝有任用外戚窦广国为相的想法,但议题一提出,即遭到军功大臣们的强烈反对,称这是在破坏高祖刘邦的“白马之盟”,必将给国家带来祸患。慑于这一点,文帝最后勉强选择了申屠嘉。

>

>事实上,申屠嘉并是适合丞相之职,他的政治上并无什么大成就。就在《史记》中记载:申屠嘉不懂权变,学问粗疏,业务能力很一般,为人处事显得并不合理。根据文帝的想法,让申屠嘉任丞相,象征意义更强,他可以代表军功集团,说明他们依然掌握政府权力,并保持先帝“白马之盟”的政策不变。早年已有“萧规曹随”的传统。因此,申屠嘉只要按部就班地工作,一切都会顺利进行,并不需要太大的政治成就。文帝年间,申屠嘉任职5年,并无什么大政绩,但也没有任何纰漏。

>

>公元前157年,文帝病逝,紧接着景帝刘继位,申屠嘉继续任丞相。当时,汉王朝已建国50年,国中军功老臣大部分死去,想寻找一位老资格军功大臣担任丞相越来越难。景帝是个有作为的皇帝,虽然先帝文帝很优秀,但景帝在他的光辉下并不显得逊色,父子两人像两个太阳一样照耀在中华大地上。此时,申屠嘉继续做军功集团政府“代言人”的角色,自然多了几分难度。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申屠嘉的威望开始受到挑战,命运因此发生转变。

>

>当年,贾谊做过文帝的老师。上台之后,文帝一度对贾谊钟爱有加,其他大臣的言论他都听不进去,造成朝中大臣不满,经过反复磨合、较量,文帝才开始正视朝政,但贾谊的一些政治主张还是得到文帝的坚定实施。今天,景帝即位,他认为他的老师晁错是天下独有的治国大才,尤其欣赏他的辩才。因此,申屠嘉的权威受到严重挑战。

>

>众所周知,晁错最著名的政治主张就是“削藩”。当年,晁错看到诸侯王们有异动的倾向,朝廷也很慌乱。他建议景帝削藩,其上奏的奏折上这样说道:“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削不削藩诸侯王都会造反,还不如早早削藩,这样祸患反而更小;反之,祸患更大。长痛不如短痛,不如快刀斩乱麻,一次性将痛苦解决。

>

>景帝对晁错的这一主张表示赞同。这是众人意料之中的事,因为景帝一向是老师晁错的拥趸,言听计从,当上皇帝之后,首先将晁错从八百的“中大夫”提升到两千石的“内史”。可见,景帝对老师的崇拜,这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表现,在政治上,景帝努力实施晁错的政治主张,让申屠嘉等军功老臣很不自在。

>

>每次上朝,晁错都会占在群臣中间,大声发表意见。更可怕的是,遇到重大决策问题,他会走到景帝面前,轻声细语,神秘兮兮,不让任何人知道。说完之后,他退回原位,景帝宣布自己的政治主张,晁错自然得意异常,人人都知道,这些完全是晁错的意思。朝中大臣每天见到这种状况,极为厌烦,但并不敢干涉。朝廷长期处于这种晁错左右朝政的局面。

>

>首先在内心产生强烈反感的当数申屠嘉。在朝廷内,一切政策实施建议都应该由丞相提出。今天晁错一手左右朝廷,讲军功集团代表、丞相申屠嘉排除在决策层之外的野蛮做法,群臣当然接受不了。在申屠嘉的一生中,很讲究礼仪,常常教育先帝文帝,一切行为都要识大体,不能乱了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到景帝时代,他依然坚持这一做事原则。早年,文帝宠爱一个弄臣邓通。申屠嘉每次觐见皇帝,都会看到邓通坐在皇室里。这让申屠嘉很不高兴,认为失了规矩。他当面向文帝指出:喜欢一个臣子可以赏赐他,让他获得荣华富贵,但不能坏了朝廷的礼制。文帝不予理睬,不屑地道:“没关系,没关系!小事一桩,不必大惊小怪。”申屠嘉的谏言被放到一旁。见此情景,申屠嘉不动声色地回到丞相府,亲自发出“丞相令”,要求邓通进府叙事。邓通急忙恐怕,急忙向文帝诉苦,文帝不以为然地道:“不用怕,你前脚踏进丞相府,我后脚就把我叫回来。”邓通听了这话,就壮着单子走进丞相府。结果,邓通在丞相府磕头磕到头破血流,回到文帝身边道:“丞相几杀臣”。

>

>邓通事件让人看到,国家礼制是需要朝廷给宫廷做监督的,发现不合理之处,即可干预解决。文帝考虑到朝廷的威严和高祖刘邦立下的“白马之盟”,并不敢得罪申屠嘉,于是事情不了了之了。现在晁错又在新皇帝面前卖弄,获得专宠,让朝廷的“公务流程”被彻底打破。景帝与晁错唱“二人转”的政治局面必须解决,否则国家将无体统。但申屠嘉感到自己力量有限,一时无法摇动晁错的地位。晁错本人也并不是什么政治奇才,不过是口才一流,蒙蔽了景帝。当他从中大夫升任为内史之后,并不懂得官员们的韬光养晦策略,反而飞扬跋扈,在朝廷造成极坏的影响。

推荐阅读:

慷慨淋漓的意思|成语大全

临危不惧的意思

一字开头的成语大全(5-200个)

标签: 之死

更多文章

  • 东汉末年三分天下历史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东汉

    东汉末年三分天下历史概述,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东汉统治集团趋于腐朽,至灵帝时达于顶点。灵帝本人奢侈荒淫,后宫彩女数千人,衣食费用,每日千金。光和元年(178),他公开设西邸卖官,聚敛钱财,“自关内侯、虎贲、羽林,入钱各有等差,私令左右卖公、卿,公千万,卿五百万”(《后汉书·灵帝纪》)。即便是通

  • 最荒唐的短命皇帝刘贺:在位27天却干了1127件荒唐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短命

    最荒唐的短命皇帝刘贺:在位27天却干了1127件荒唐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刘贺《汉书·霍光金日传》载:刘贺“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这个刘贺,是历史上最荒唐的短命皇帝,在其皇帝的任期27天内,就干了1127件荒唐事,平均一天40件。真是耸人听闻,匪夷

  • 汉朝的丞相不好当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朝

    汉朝的丞相不好当,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时代做丞相的人不少,可在丞相位置上被杀的也很多。从公孙弘起,以后的好几任丞相都是先后下狱诛死,弄得人人自危,丞相一职成了大家最害怕的官儿。这一年,公孙贺被汉武帝任命为丞相,他当场就冲着汉武帝直磕头,大哭说我不行,干不了这个活儿。可君命不可违,最后公孙贺还是

  • 董宣简介:“强项令”董宣与光武帝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强项

    董宣简介:“强项令”董宣与光武帝的故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董宣,生卒年不详,字少平,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东汉初年名臣,先后任北海相、江夏太守、洛阳令等职。在职时不畏强暴,惩治豪族。他任洛阳令期间,汉光武帝刘秀姐姐湖阳公主的奴仆苍头仗势杀人,被公主包庇,吏不能捕。董宣候其出门,拦住湖阳公

  • 卫青简介 卫青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是怎么

    卫青简介卫青是怎么死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卫青简介卫青是怎么死的?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卫青简介,卫青是怎么死的?下面就由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解答。卫青的母亲被称为卫媪(卫

  • 1.安帝独子:从废太子到真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独子

    1.安帝独子:从废太子到真皇帝,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安帝性情温和但是软弱,他依靠宦官得来皇位,大权自然掌握在宦官手中,安帝朝宦官、外戚互相勾结,弄权专横,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政治局面黑暗。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有11子,汉顺帝有9子,汉章帝有8子。而到了和帝,所生皇子前后夭折了十几个,

  • 死后不愿与丈夫合葬要与儿子同葬的汉朝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朝

    死后不愿与丈夫合葬要与儿子同葬的汉朝太后,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死后不愿与丈夫合葬要与儿子同葬的汉朝太后薄太后一生离奇的经历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薄姬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宗室之女魏媪的私生女,刚长大就被思念故国的母亲送入秦末自立为魏王的魏豹宫中,成了魏豹的姬妾。原本与刘邦共同对付项羽的魏豹,因为神

  • 细数远嫁西域和匈奴的汉朝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西域

    细数远嫁西域和匈奴的汉朝公主,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细数远嫁西域和匈奴的汉朝公主公元前200年,与匈奴战争失败的汉高祖刘邦接受了大臣娄敬的建议,实行“和亲政策”,揭开了中央政权与周边民族关系新的一页。两汉和亲西域和匈奴的“公主”其实多为从诸侯王室或

  • 霍光辅政始末――从临终受命到霍氏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始末

    霍光辅政始末――从临终受命到霍氏灭族,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后元二年(前87),武帝驾崩五柞宫,移棺到未央前殿。在西汉的十一个皇帝中,武帝活的寿命最长,在位的时间最长,功业也最为辉煌。历史上以秦皇汉武并称,当然是就其功业而言。但是,两人生前喜求仙,侈封禅,好巡游,任用酷吏,滥施诛罚,晚年时一度上

  • 2.当仁不让:成功平叛,稳固皇权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皇权

    2.当仁不让:成功平叛,稳固皇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景帝专注于中央集权问题,诸侯国在这一问题上发动了一场战争,景帝着手成功解决了王国问题,稳固了皇权。西汉的诸王国问题由来已久,追溯根源则在于高祖。刘邦大封同姓子弟为王,企图以家族血缘关系来维持刘氏的一统天下。但是,刘邦所分封的同姓诸王,人口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