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汉末年三分天下历史概述

东汉末年三分天下历史概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02 更新时间:2023/12/19 10:43:22

东汉末年三分天下历史概述,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东汉统治集团趋于腐朽,至灵帝时达于顶点。灵帝本人奢侈荒淫,后宫彩女数千人,衣食费用,每日千金。光和元年(178),他公开设西邸卖官,聚敛钱财,“自关内侯、虎贲、羽林,入钱各有等差,私令左右卖公、卿,公千万,卿五百万”(《后汉书·灵帝纪》)。即便是通过正常途径被荐举的,要取得实职,也需要缴纳一半或三分之一的数额。之父曹嵩,贿赂宦官且输入“西园钱一亿万”(《后汉书·宦者传》),才官至太尉。中平二年(185),崔烈由太尉任为司徒,竟也是“入钱五百万”才得到这一职位。朝拜之日,灵帝对身边的亲幸说:后悔当初没有抬高一点价位,否则可以卖到一千万钱的。崔烈出身世有令誉的书香门第之家,也为当时一名士,此后则声誉衰减。他心中不安,问儿子崔钧:我位居三公,人们有什么议论吗?崔钧回答说:大人少有英称,历为卿守,论者不谓不当为三公;今登其位,天下失望。究其原因,“论者嫌其铜臭”(《后汉书·崔传》)。卖官鬻爵,使朝政更为腐败;买官之人,借机盘剥百姓,大肆聚敛钱财。吏治败坏,民众苦不堪言,大大激化已有之社会、阶级矛盾。

>

>从和帝以降至东汉末,水旱虫蝗及时有发生的地震灾害,严重影响广大农村地区及编户民。沉重的赋役、无情的疾疫、蔓延的饥荒,迫使安土重迁之百姓四处流亡。桓帝永兴元年(153),有32个郡国遭受蝗灾,加上水灾,百姓饥穷,流落四方者有数十万户之多。走投无路的流民,为谋生路而暴动。安帝永初三年(109),就有“海贼”张伯路领导流民数千人,辗转于沿海九郡。顺帝时,广陵人张婴领导流民,在徐、扬一带举行暴动,时起时伏,前后达十余年之久。桓灵时,从幽燕到岭南,从凉州到东海,都有流民暴动,暴动规模也从几百人、几千人扩展至几万人、十几万人。流民转化为反抗官府的“盗贼”,由于习惯流动生活,故长于流动作战且战斗力较强。当流民运动已形成较大声势,规模也越来越大时,也就有了席卷全国之黄巾起义。

>

>灵帝时,原始道教的一支太平道(因信奉《太平经》得名),在流民中渐传布开来。张角是太平道首领。他自称“大贤良师”,利用符水咒说为徒众治病。病者多治愈,故百姓信向之。他派遣弟子到各地去传教,转相宣传,十余年间,徒众多达数十万,遍布在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为把信徒更好组织起来,张角将徒众按军事编制分为36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有渠帅领导,由他统一指挥;并利用当时的流行“黄天”谶语,传播“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向百姓宣告东汉崩溃在即、新朝将要代起。

>

>太平道徒广为散布“黄天泰平”口号,并在京师及州郡官府门上用白土涂写“甲子”字样。中平元年(184)初,大方马元义调发荆、扬等地徒众数万人,相约汇于邺(今河北磁县西南);又与宦官中信奉张角“大道”者联系,确定内外举事时间。叛徒告密,起义计划泄漏,灵帝下令追查皇宫官署,及百姓中与张角所宣传“大道”有关者,诛杀千余人,并通缉张角。张角不得不提前起事。二月,以黄巾为标志的农民军,在七州、二十八郡同时起事,张角自称“天公将军”,他的弟弟张宝、张梁分别称“地公将军”、“人公将军”(《后汉书·皇甫嵩传》),三人为最高统帅。

>

>各地黄巾军焚烧官府,劫掠聚邑,以致“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后汉书·皇甫嵩传》)。黄巾人数众多,声势浩大,被称为“蚁贼”。黄巾军一开始就威胁洛阳,故东汉政府匆忙布置防守;以精兵驻守京师,在洛阳四周增设八关都尉,形成严密的防卫圈;为防止一部分士大夫与黄巾合谋,朝廷宣布赦免党人,解除禁锢;朝廷还诏令州郡修理守备,简练器械,并征发边郡胡兵参与作战。张角兄弟所率领的黄巾,是黄巾军主力。他们相继抗击卢植、、皇甫嵩指挥的政府军主力的进攻。张角病死,张梁、张宝相继败亡。政府军大举杀戮,张角被剖棺戮尸,传首京师。从二月到十一月,颍川、河北等地的黄巾军主力逐一被消灭,黄巾军余部则坚持武装抗争达十余年之久。黄巾起义发生在地方割据势力迅速发展的时代,豪强大姓拥有强大的武装,他们与官军联合,处处阻截,残酷镇压,流民军无法大规模集中力量发动进攻。这次组织严密、发动迅速的黄巾起义,以失败告终,但沉重打击、瓦解了东汉王朝的腐朽统治。

>

>中平六年(189),灵帝死去,少帝刘辩即位,何太后临朝,太后兄大将军何进秉政。何进与司隶校尉合谋诛灭宦官,何太后不允,故迟迟未动手。当时,宦官集团四外交通,收买何进弟弟,知道了何进的谋划。外戚、宦官双方矛盾尖锐,间不容发。何进采纳袁绍的建议,召董卓带兵进京,作为武力依靠,以胁迫太后诛灭宦官集团。袁绍屡屡向何进进谋,要他立即决断,一举诛灭宦官势力。何进寡谋少断,迟疑未决。宦官势力,战战兢兢,决定殊死一搏。张让、段等十余人在何进进宫之际,斩杀何进。袁绍率兵进宫,收捕宦官,无论老少统统被处死,那些没有胡须的人甚至也被当作宦官杀死,死者两千余人。宦官张让等数十人挟持少帝及陈留王出逃至黄河岸边,被追兵赶上,张让等投河而死,宦官势力从此被清除。

>

>董卓听闻此番变故后,率兵急抵洛阳,统领何进兄弟军队,尽揽朝政。他率精兵控制京师,占有武库甲兵与汉室财富;又适值帝室大乱,得以独断专行,威震天下。他先是废少帝为弘农王,又将其杀害,立灵帝少子陈留王为天子,是为献帝。董卓位居太尉,大权独揽,自封爵赏。他生性残忍,用高压手段控制朝臣,以严酷刑罚统治属下,睚眦必报。朝中官僚朝不保夕,惶惶度日。他放纵部下以“攻贼”为名,残酷杀掠洛阳附近的民众,淫掠妇女,抢夺钱财,杀戮无辜,或在城门口焚烧头颅,洛阳城中恐怖异常。此时,关东实力军事首领和地方豪强纷纷起兵讨伐董卓,以袁绍为盟主,进屯洛阳周围各地,黄巾军余部也相继起兵。董卓为躲避关东兵锋,避免并州黄巾截断后路,于初平元年(190)初,挟持献帝西迁长安,驱迫洛阳一带百姓西行。离开洛阳时,士兵发掘帝陵及贵族坟墓,劫取宝物,强行驱使民众西迁,放火焚烧宫室民宅,洛阳城遍地焦土,残破不堪。

>

>董卓挟持献帝到长安后,益发跋扈骄横。他位居太师,号称“尚父”,服饰、乘舆类于天子,僭越礼制。其宗族姻亲纷纷位列朝廷,子孙虽小,男皆封侯,女封邑君。他建筑坞,号为“万岁坞”,积谷可支用30年,自称“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后汉书·董卓传》)。王允本被董卓视为心腹,西迁后,被董卓迁为司徒,兼任尚书令。但他对董卓的倒行逆施早已不满,欲诛杀董卓。董卓自知为人所痛恨,出入时总以骁勇过人的为护卫。吕布因事得罪董卓而被斥,心生嫌怨。王允乘机拉拢吕布,劝说他杀掉董卓,为天下除害。初平三年(192),四月,献帝大会群臣于未央殿。吕布密令同乡李肃带勇士十余人扮作卫士埋伏于朝门内。董卓刚一进门,李肃一戟将他刺下车来,吕布随即将董卓刺死。消息传出,长安士卒百姓无不兴高采烈,“士卒皆称万岁,百姓歌舞于道。长安中士女卖其珠玉衣装市酒肉相庆者,填满街肆”(《后汉书·董卓传》)。董卓体态肥胖,人们点火置其脐中,以发泄愤恨。董卓死后,其部将李、郭汜等在关中相互厮杀,长安城附近居民或死或逃,行旅断绝。

>

>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本来就是乌合之众,彼此间尔虞我诈,很快就分崩离析。镇压黄巾及讨伐董卓等一系列军事活动,为关东地区割据势力的兴起提供了便利条件。经过五六年复杂的分合之后,全国逐渐形成许多割据区域: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和并州(今河北大部、山东大部、山西大部),曹操占据兖州、豫州(今山东西部、河南东北部),公孙瓒占据幽州(今河北北部及辽宁西部),陶谦、、吕布先后据有徐州(今江苏北部、山东东南部),袁术据有扬州的淮南部分(今江苏南部),刘表占据荆州(今湖北、湖南),孙策占据江东(今江苏南部、江西北部、安徽南部),刘焉占据益州(今四川、云南及贵州北部),韩遂、马腾占据凉州(今甘肃),张鲁据有汉中(今陕西南部),公孙度据有辽东(今辽宁东部),等等。这些军事割据者,出于利益考虑,朝秦暮楚,彼此间或勾结或争斗,经过几年混战,到建安四年(199)前后,比较有实力的军事集团是江东孙策、荆州刘表、益州刘璋(刘焉之子)、凉州的韩遂与、辽东的公孙度及割据北方的袁绍集团与曹操集团。

>

>东汉末年的频繁天灾,以及连年的军阀征战,给百姓带来深重苦难。东汉末,疾疫大规模流行,从桓帝到献帝的六七十年间,见于记载的“大疫”有9次。曾回忆说,“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志·魏书·王粲传》)所谓“昔年疾疫”,即建安二十二年(217)大疫;“建安七子”中徐、陈琳、应、刘桢,及曹丕未提到的王粲,均在此年病逝。据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自序》说,张氏家族原有二百余人,自建安元年(196)起,在不到十年的时间中,就死去三分之二,多数又死于伤寒等疾疫。李、郭汜在关中混战,长安城“人相食啖,白骨委积,臭秽满路”(《后汉书·董卓传》)。战争连年进行,户口锐减,有的地方荒无人烟。《乐府诗集》中载有的曹操《蒿里行》,“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诗中真切描述了当时中原地区百业残破、民生为艰之凄凉情景。

>

>汉末军阀混战中,袁绍占据较富足的冀州,户口众多且兵粮优足。凭借优越的家世背景,在群雄讨伐董卓之时,他被推举为盟主。他是东方割据称雄中最强大的一家。与之相比,曹操逊色不少。曹操出身阉宦之家,其父曹嵩为宦官曹腾养子。董卓入洛阳后,他逃至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东南),聚兵五千,同各地豪强富室一起,参加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初平三年,他收降了黄巾军30余万,以其精锐部分组成青州兵。这成为曹操争雄的重要凭藉。一些豪强如许褚、李典等,先后率领宗族、部曲、宾客,追随曹操。建安元年,曹操把汉献帝迎到许县(今河南许昌东),取得“挟天子以令天下”(《三国志·魏书·张范传》)之地位,扩大了政治影响。他在许县及其他地方进行屯田,积蓄军资,巩固军事势力。在陆续消灭黄河以南许多割据势力后,隔黄河而与袁绍相抗衡。两个青年时代的朋友,终于兵刃相向,以战争来争雄天下。

>

>建安四年,袁绍战胜公孙瓒,遂整束精兵十万,马万匹,准备向曹操发动进攻。建安五年(200),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进行决战,争雄中原。按实力而论,曹兵人数远不如袁军,粮草辎重供应也弱于袁军。论军事才能,则有天壤之别:曹操明于决断,赏罚分明,知人善用;袁绍外宽内忌,用人心疑,好谋少决。故而,曹操自负必胜,当时人也多认为战局分明,袁绍必败。官渡之战,由三个战役组成:一是解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北)之围,曹军声东击西,败袁军,斩颜良;二是延津(今河南汲县东)之战,曹操诱敌深入,再败袁军,斩杀文丑。打了白马、延津两个胜仗后,曹操从容撤军至官渡,以逸待劳,等待袁军到来。八月,袁绍进逼官渡。从八月到十月,袁、曹两军在官渡相持,袁军兵多势强,主攻势;曹军兵少,取守势。九月,曹操派人劫烧袁军粮草。十月,袁绍再派部将护送粮草,屯扎乌巢(今河南延津)。这时,袁绍的谋士许攸降操。曹操听说许攸到来的消息后,来不及穿鞋,光脚奔出营帐迎接,“子远(许攸字),卿来,吾事济矣。”他听取许攸意见,亲率兵夜袭乌巢,火烧粮谷。袁绍派往攻击曹军大营的张又投降曹操。袁军军心涣散,曹军又乘机进攻,大败袁军。袁绍仅和儿子袁谭逃回河北,一蹶不振;曹操以弱胜强,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

>官渡之战后,曹操利用袁绍子袁谭、袁尚兄弟间的矛盾,占领冀州、青州、并州、幽州,统一中原。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出军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打败与袁氏残余势力勾结的乌桓蹋顿单于。此举不仅有益巩固统一、保障人民安居生产,也为曹操发起统一战争除去了后顾之忧。

>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挥军南下,企图夺取荆州,后再进兵江东。曹军尚未至荆州,荆州牧刘表去世,其子刘琮继立,决意降曹。曹操踌躇满志,拒绝谋士贾诩的休兵整顿、稳定荆州之建议,急于求成,执意率疲惫的兵士大举东进,欲一举消灭刘备与雄踞江东的,统一全国。孙权属下多望风畏惧,规劝孙权投降。鲁肃、力排众议,主张联合刘备,共同抗击曹操。孙权确定抗敌大计后,命令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各自率领万人,溯江而上,与刘备军会合,至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与曹军相遇。当时曹军近30万人,孙刘联军约5万左右。孙刘联盟的形成,对赤壁之战的胜负是有重要意义的。

>

>时值隆冬,北军初到南方,不服水土,遭遇疾疫。初次交战,曹军失利,锐气受挫。周瑜部将黄盖献火攻之计,诈降曹操。十一月,黄盖率艨艟斗舰十艘,载满用膏油灌浸的柴草,上蒙布幕,假称投降,向曹营进发。接近曹营时,命令各舰点火,火借风势,风助火威,顷刻间曹军水营淹没于火海之中。不久,火势又蔓延到岸边大营。此时,孙、刘联军水陆并进,曹军大溃,人马被烧、溺而亡者不计其数,曹操慌忙败退。曹操在败退途中,遭遇刘备军截击,加之道路泥泞,兵士自相践踏,死者甚众。

>

>赤壁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赤壁战后,孙权保住了江东、占据江夏(今湖北新洲西),刘备乘机占有长沙、零陵、桂阳(今湖南郴州)、武陵(今湖南常德)四郡,曹操退回北方后仍占据江陵(今湖北江陵)、襄阳(今湖北襄阳)。曹操势力后来退出江陵,但仍据有襄阳。三分天下之局面初步形成。

>

>建安二十五年(220)正月,曹操病逝,其子曹丕继承魏王位。十月,汉魏“禅让”,曹丕称帝,建立魏国,定都洛阳,东汉王朝正式终结。

推荐阅读:

静的反义词是什么?

团结的反义词是什么?

毫不犹豫的意思_成语“毫不犹豫”是什么意思

标签: 东汉

更多文章

  • 最荒唐的短命皇帝刘贺:在位27天却干了1127件荒唐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短命

    最荒唐的短命皇帝刘贺:在位27天却干了1127件荒唐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刘贺《汉书·霍光金日传》载:刘贺“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这个刘贺,是历史上最荒唐的短命皇帝,在其皇帝的任期27天内,就干了1127件荒唐事,平均一天40件。真是耸人听闻,匪夷

  • 汉朝的丞相不好当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朝

    汉朝的丞相不好当,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时代做丞相的人不少,可在丞相位置上被杀的也很多。从公孙弘起,以后的好几任丞相都是先后下狱诛死,弄得人人自危,丞相一职成了大家最害怕的官儿。这一年,公孙贺被汉武帝任命为丞相,他当场就冲着汉武帝直磕头,大哭说我不行,干不了这个活儿。可君命不可违,最后公孙贺还是

  • 董宣简介:“强项令”董宣与光武帝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强项

    董宣简介:“强项令”董宣与光武帝的故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董宣,生卒年不详,字少平,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东汉初年名臣,先后任北海相、江夏太守、洛阳令等职。在职时不畏强暴,惩治豪族。他任洛阳令期间,汉光武帝刘秀姐姐湖阳公主的奴仆苍头仗势杀人,被公主包庇,吏不能捕。董宣候其出门,拦住湖阳公

  • 卫青简介 卫青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是怎么

    卫青简介卫青是怎么死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卫青简介卫青是怎么死的?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卫青简介,卫青是怎么死的?下面就由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解答。卫青的母亲被称为卫媪(卫

  • 1.安帝独子:从废太子到真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独子

    1.安帝独子:从废太子到真皇帝,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安帝性情温和但是软弱,他依靠宦官得来皇位,大权自然掌握在宦官手中,安帝朝宦官、外戚互相勾结,弄权专横,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政治局面黑暗。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有11子,汉顺帝有9子,汉章帝有8子。而到了和帝,所生皇子前后夭折了十几个,

  • 死后不愿与丈夫合葬要与儿子同葬的汉朝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朝

    死后不愿与丈夫合葬要与儿子同葬的汉朝太后,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死后不愿与丈夫合葬要与儿子同葬的汉朝太后薄太后一生离奇的经历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薄姬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宗室之女魏媪的私生女,刚长大就被思念故国的母亲送入秦末自立为魏王的魏豹宫中,成了魏豹的姬妾。原本与刘邦共同对付项羽的魏豹,因为神

  • 细数远嫁西域和匈奴的汉朝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西域

    细数远嫁西域和匈奴的汉朝公主,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细数远嫁西域和匈奴的汉朝公主公元前200年,与匈奴战争失败的汉高祖刘邦接受了大臣娄敬的建议,实行“和亲政策”,揭开了中央政权与周边民族关系新的一页。两汉和亲西域和匈奴的“公主”其实多为从诸侯王室或

  • 霍光辅政始末――从临终受命到霍氏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始末

    霍光辅政始末――从临终受命到霍氏灭族,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后元二年(前87),武帝驾崩五柞宫,移棺到未央前殿。在西汉的十一个皇帝中,武帝活的寿命最长,在位的时间最长,功业也最为辉煌。历史上以秦皇汉武并称,当然是就其功业而言。但是,两人生前喜求仙,侈封禅,好巡游,任用酷吏,滥施诛罚,晚年时一度上

  • 2.当仁不让:成功平叛,稳固皇权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皇权

    2.当仁不让:成功平叛,稳固皇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景帝专注于中央集权问题,诸侯国在这一问题上发动了一场战争,景帝着手成功解决了王国问题,稳固了皇权。西汉的诸王国问题由来已久,追溯根源则在于高祖。刘邦大封同姓子弟为王,企图以家族血缘关系来维持刘氏的一统天下。但是,刘邦所分封的同姓诸王,人口众

  • 第六章 青出于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青出于蓝

    第六章青出于蓝,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这一次,不是匈奴人出击了,而是大汉军队出击了。这就是公元前124年著名的漠南之战。河套草原的收复,直接暴露在大汉眼皮底下的,是匈奴右贤王部。右贤王是匈奴汗国极为重要支柱,因为他拥有匈奴最为强大的一支军事力量。打掉右贤王,匈奴就失去了半边天了。那一年,命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