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苏秦与张仪的合纵连横,让两人功成名就流传千古

苏秦与张仪的合纵连横,让两人功成名就流传千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441 更新时间:2023/12/9 10:58:32

鬼谷子王诩,一作王禅,战国时期的显赫人物。相传,其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王禅老祖”是后人对鬼谷子的称呼,为老学五派之一。老学:苏张(苏秦张仪)、鬼谷一派,申、韩一派,杨朱一派,庄、列一派,尹文一派。

身为鬼谷子门下,不论是苏秦还是张仪的本事,世人都是有目共睹的。不同于其他名士,鬼谷子弟子的行事作风,颇具功利性。所谓“合纵连横”,考虑的根本不是国家的安定和老百姓的利益,说白了就是苏、张二人为了建功的手段。

因为,这些师出名门的天才,迫切需要一个赏识自己的伯乐,然后,再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兜售给识货的买主。

作为大师兄的苏秦,毕业较早,下山之后,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只能躲在家中“啃老”。连苏秦的大嫂,都对其白眼相对,更别提社会上的其他人了。苏秦进入了人生的低谷期,对于他来说,钱财乃身外之物,地位也是可有可无,唯有尊严是他最割舍不下的。

早年,苏秦尖锥刺股,图得不就是获得一个读书人该有的尊严吗?为了这份尊严,苏秦觐见了周显王,虽说,周朝已衰微,但是,从名义上,它仍是天下的正统。然而,不管是周显王还是周朝的文武百官,都觉得苏秦是一个能力平平的庸人,不愿将其收为己用。

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也许是周显王做得最后悔的选择,倘若,周显王能巧用苏秦,没准能带来一段“东周中兴”,这也未尝可知。但是,可惜的是,周朝的灭亡已成定局,从错过苏秦的那一刻起,周显王就已经失去了翻盘的机会。

苏秦心灰意冷地离开王宫,远走秦国,拜见了秦惠王。熟悉历史的都知道,苏秦若在秦国找到了工作,历史的进程便会加快百年,秦国也不再受到合纵制衡,反而,会在几十年前,由苏秦提出的“连横”,提前统一中原。然而,可惜的是,世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秦惠王错失苏秦。

当时,由于秦国贵族阶级复辟,商鞅惨死,所以,苏秦极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商鞅。而复辟的保守派,怎么会允许第二个商鞅再上台呢?

于是,苏秦再次求职未果,灰溜溜地离开了秦国。罢了,既然无法助周室正统平定诸侯,也无法帮助强秦成就霸业,苏秦只能将目光瞄准其余六国。早在鬼谷门下学习的时候,苏秦就已经看破了天下大势,既然秦国不懂得赏识人才,那么,他就向六国,兜售自己的合纵奇谋。

但是,苏秦的销售过程并不顺利,赵国相国赵成讨厌苏秦,苏秦只能退而求其次,来到燕国寻找机会。苏秦在燕国住了一年,散尽钱财上下打点,终于,得到燕文侯的接见。对于苏秦来说,这是他最后的机会。最终,苏秦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燕国国君。

在燕文侯的许可下,苏秦得以以燕国为“根据地”,逐步对外展开交涉,先后将赵、韩、魏、齐、楚六国拉入到了自己的合纵圈。随着外交工作的开展,苏秦的游说愈发顺利,没过多久,六国国君都同意以苏秦马首是瞻,并将本国的相印交给苏秦,让他成为“从约长”。

至此,苏秦走上了人生巅峰,获得了他期待已久的尊严。

在其后的十五年中,六国与秦国之间虽有小摩擦,但是,始终未爆发大规模战争。原因为何?苏秦的合纵真的取得了成效吗?从苏秦本人来看,合纵之术取得的效果绝佳。

在游说六国之后,苏秦做了两件事:

一是,回乡探亲,从《东周列国志》来看,当时,苏秦的身份甚至比诸侯还高,连周显王都要对其礼让三分,更别提曾经轻视苏秦的邻里乡亲了。由此可见,苏秦回乡的目的,单纯是为了炫耀,想来肯定是街坊四邻跪拜相迎的场面,非常有派头。

二是,将六国诸侯签订的盟约送到秦国,其实,此举同样是为了向秦王显摆,也着实吓了秦王一大跳。历代秦王都琢磨着一统中原,如今,苏秦的出现,使其他六国从此同仇敌忾,秦国不但无法完成统一霸业,就连自身的安危,都成了问题。

那么,秦国如何才能摆脱这个危局呢?唯有与合纵不相上下的连横之计,才能帮助秦国脱离险境。

故事临近落幕,另一个主角才正式登场,他就是苏秦的小师弟张仪。在苏秦进行合纵的过程中,为了让秦国不至于破釜沉舟殊死顽抗,同时,想拖延时间完成合纵大计,苏秦将刚下山的小师弟骗到赵国,又在赵国故意设计激怒张仪,将其逼到秦国。

张仪来到秦国之后,迅速受到了秦王的重用,向秦王提出了破解合纵之法——连横。然而,此时资助张仪的人,却告诉他,这一切都是苏秦的计划。苏秦是为了让小师弟在秦国有更好的发展,这才设计逼他到秦国主持连横。

至此,张仪对师兄感恩戴德,为了报答师兄,张仪承诺在苏秦在任时期,绝不出兵破坏合纵,等到苏秦下台之后,再展拳脚,大干一场。

还记得,前文所说的鬼谷子的弟子颇具功利性吗?

这两兄弟,一出自导自演的合纵连横,让他们分别功成名就,而被蒙在鼓里的七国,也不过是他们的棋子罢了,“纵横之道”便是如此。

苏秦的合纵之术,相当于现今的联合国,实权有限,仅是一个维护和平的组织。表面上看似很强大,但是,实际上内部是矛盾重重,不能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阵营。也不会在苏秦的统一管理下,主动攻打秦国,消灭秦国。

然而,在合纵的短暂维持中,六国并没有利用这段时间发展壮大,却是在尽情享受和平的喜悦,自以为天下无事。但是,随着苏秦的去世,六国的危险便接踵而来,只能坐等强大的秦国,来攻打自己,这真的是自取灭亡。

标签: 苏秦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过:南宋的落魄文人,写了一首词成千古绝唱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过,宋朝,历史解密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人,长于庐陵,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这在古代是很落魄的事情,然而刘过却享有盛名,刘过以词闻名,并且和辛弃疾为至交好友,两人常有诗词唱和。不过小编最喜欢的是刘过的那首《唐多令·芦叶满汀洲》:唐多

  • 梁武帝自食其果,开国皇帝萧衍为何被活活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南北朝,历史解密

    南朝梁太清三年(549)的夏天,建康城内台城(宫城)的净居殿里,一个86岁的老人独自躺在简陋的木榻上。他蓬首垢面,睁着昏花的老眼,望着低矮的 顶棚,嘴里念叨着:“蜜!蜜!”但殿中空无一人。殿门外两个懒散的看守兵,听而不闻,坐在门边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家乡的牛羊肉如何如何肥美,抱怨眼下的饥 肠辘辘。一会

  • 赵四小姐的生母是谁?曾在盛宣怀家当过女佣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吕葆贞,民国,历史解密

    赵四小姐为了爱情不要名分,千金小姐却选择私奔,一时传为民国佳话。可是这应该与她母亲也没名分有关,赵四小姐的生母吕葆贞是其父赵庆华的小妾姨太太,还曾经当过盛宣怀家的女佣。晚清首富盛宣怀和红顶商人胡雪岩一样富有,传说胡雪岩为什么最后倒台,就与盛宣怀有关。盛宣怀有多富?苏州的留园您知道吧,留园是中国四大名

  • 春秋末期出现的中山国,居然能在诸侯打击中坚守二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山国,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翻开春秋战国的历史,大家熟知的就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殊不知诞生在春秋末期的中山国,虽然只是个后起之秀,却给中原诸侯带来诸多纷争,鼎盛时期,中山国一度成为三晋和其它诸侯的心腹大患,屡被诸侯打击,又几度重新崛起,不得不说,中山国虽然不属于西周分封的诸侯,但在华夏文明的星河里,却一点不比他们逊色。我们一

  • 和珅去世之后丰绅殷德怎么样了 他的后半生生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和珅,历史解密

    和珅因二十大罪被嘉庆皇帝赐自尽,那么和珅去世之后丰绅殷德怎么样了?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丰绅殷德的后半生。丰绅殷德迎娶的是固伦和孝公主,累迁都统兼护军统领、内务府大臣。和珅伏法以后墙倒众人推,廷议上大臣们纷纷表示要免去丰绅殷德的职位和爵位。但是嘉庆皇帝因为公主的原因恩准丰绅殷德承袭伯爵,如果结局是这样也挺

  • 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吗 这种说法准确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人类生来有八卦的天赋,所以自古以来,宫廷秘史在民间大众当中都很有市场。比如清朝的宫廷秘史,从清初到清末,都有许多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早期的如孝庄太后有没有下嫁多尔衮,雍正是否被吕四娘所刺杀,乾隆是不是海宁陈家的儿子;到后来的同治死因,慈安太后暴崩之谜等等。还有一个故事,说乾隆朝大臣富察·傅恒的儿子福

  • 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简介 该运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历史解密

    印度近代史上第一次以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自治为目标的革命运动。1899年G.N.寇松勋爵任英印总督。他把孟加拉分割为东孟加拉(包括阿萨姆)和西孟加拉两个省,利用分而治之的手法,挑动印度教徒与穆斯林的宗教对立。孟加拉人民立即掀起反分割斗争。当时,米鲁特城的印度士兵不满殖民当局约束他们的社会习惯和宗教

  • 诸葛亮有隆中对,其实鲁肃也有一个对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葛亮,三国,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出了一大批英雄豪杰,而诸葛亮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躬耕南阳,坐观天下,便能写出《隆中对》,预知了日后三国鼎立的格局。诸葛亮的《隆中对》是举世闻名的,即使有人没看过,也会听过这个名声,然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东吴的鲁肃也曾写过一份类似的对,为东吴日后的发展作了一番谋划,这份对史称《榻上对》

  • 邯郸之战到底是什么样的惨烈呢 为何白起至死不去攻打邯郸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春秋.邯郸之战,历史解密

    邯郸之战是是公元前259至公元前257年秦国与赵、魏、楚联军在赵国首都邯郸进行的决战,此战秦军战败,损失惨重;这也是秦昭王的错误决定,刚开始秦王想让白起统兵,但是白起遭到了拒绝,白起从军事角度看是正确的,可以说白起的想法是正确的,此时攻打赵国,秦国不只是和赵国作战,而是和魏楚国作战,就是白起这番话让

  • 精绝国是怎么突然消失的?是因为气候原因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精绝国,汉朝,历史解密

    提起精绝国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提起“精绝古城”和“鬼洞族”,相信很多人都有记忆,《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就讲述了胡八一等在精绝古城探险的故事。实际上,精绝古城并非杜撰出来的,它是真实存在过的,震惊考古界的尼雅遗址就是曾经的精绝古城。精绝国是我国西汉时期的一个西域城邦国家,地处尼雅河畔的一片绿洲之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