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文景之治到底是什么样的 为汉武帝征讨匈奴奠定了基础

文景之治到底是什么样的 为汉武帝征讨匈奴奠定了基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179 更新时间:2024/1/19 1:11:40

帝与其子景帝两代在历史上并成为文景之治。

汉文帝提倡大力发展农耕,免农田租税,减轻刑罚,从本质上是为了维护巩固汉朝的统治,但是经历了战国至秦末的长期乱战之后,各个行业百废待兴,这些对经济的恢复和政治的稳定都起到了非积极的作用。而汉文帝的仁慈、宽厚,截然不同于暴君,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理想的明君圣主。

有句话说:世间取天下之功没有大过高皇帝的,治天下之德没有超过孝文帝的。在吕氏势力被消灭之后,他再三推辞大臣们对他的拥立,而最终继位后,则显示出了自己对天下的治理之道,重视“以德化民”。同时,也大力的发展农业,全免农税。汉文帝的生活也十分的节俭,为了做好表率,自己穿的都是粗布麻衣,甚至连自己的宠妃也不允许穿的太过于华丽。

汉文帝从不轻易对周围的邻国进行发兵,而在对待反叛者,也都是从轻发落,废除了各项不合理的刑法,比如肉刑。甚至还会封赏反叛者的子女,从内心来感化他们,从而达到一个德治的效果。在汉文帝时期,生产力得以快速发展,社会安定太平,天下富足,礼仪兴盛,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繁荣昌盛景象。

到了汉景帝时期,其子汉景帝的施政方仍然是在减轻农民的徭役和劳役等负担,与其父亲汉武帝相比,他更加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都十分重视有识之士,并且都是在宫内大力地提倡节俭,以皇室带头吃苦耐劳,连郡国诸侯献宝也禁止,目的就是在于节约开支,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无限的生产发展中。皇室都带头起到示范作用,那些大臣贵族自然而然的也不敢奢侈无度。汉景帝引导人民走向善良,通过使西汉王朝的统治在人们心目中高度合理化。

由此可见,西汉以“文景之治”为标志的太平盛世,是通过轻徭薄赋政策取得的。汉初“无为而治”的国策,也不是无所事事、放任自流的“无为”,而是积极“有为”的。那就是为农民建立平静稳定的生产环境,努力把对农民生活生产活动的干扰降低到最小。文景之治不仅是历史上飞速发展的一个朝代,更是为汉武帝征讨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标签: 汉朝文景之治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苏秦与太后私通是死罪,为何燕王还重重赏他?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苏秦,春秋战国,野史秘闻

    战国时期,七雄并立,天下战火频仍。之后,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图强,最终异军突起,奋六世之余烈,横扫六国,澄清玉宇。在大众眼里,秦国之所以能统一六国,其关键在于长平之战。此战中,秦将白起全歼赵国45万人,从根本上上改变了秦国与六国的力量对比。然而实际上,战国转折点要比长平之战更早,那便是发生于公元前28

  • 汉献帝作为汉朝最后一个皇帝 汉献帝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风云人物

    对汉献帝结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献帝刘协最后的结局如何呢?汉献帝刘协做了一辈子的傀儡皇帝,在曹操死后,被曹丕逼迫而禅让于曹丕。在历史上,一般皇帝被迫“禅让”后的皇帝难逃被杀的厄运,然而汉献帝刘协是幸运的。在他“禅让”于曹丕后,开启了他的人生新篇章,颠覆了我们对亡国之君

  • 在安史之乱后到黄巢之乱前,唐朝有出现藩镇割据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藩镇割据通常指的是唐朝中后期某些藩镇的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完全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唐代藩镇割据主要表现在河北,而河北割据又集中在三镇。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安史之乱后到黄巢之乱前,唐朝后半段的大部分时期里,绝大部分藩镇不割据,只有少数藩镇割据(例如河朔三

  • 仁德尚礼儒雅,这些好的品质也许正是朱允炆失败的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明朝,朱允炆,战史风云

    建文帝有60万大军和举国财力,为何会败给朱棣?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明太祖朱元璋有26个儿子,他最喜欢、最器重的是大儿子朱标,将其立为皇太子,没想到朱标得病早逝,朱元璋就把朱标的长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成为大明朝皇位继承人。据说在朱标生病的两年时间里,朱允炆在父亲床前昼夜守候,不肯离开一步,让

  • 关于艾克托尔·路易·柏辽兹的评价如何?他的风格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艾克托尔·路易·柏辽兹,法国作曲家,历史解密

    柏辽兹生前经常被批评为情感泛滥,乐曲效果过于嘈杂,事实上今天看来,正是柏辽兹开发了管弦乐团的丰富表现力,他把配器法提高到了一门艺术的高度。虽然在柏辽兹去世一百年之后,人们仍然主要关注他创作中“浪漫主义”的部分,甚至他的崇拜者如李斯特,瓦格纳,也主要关注的是他风格中超前于时代的戏剧性力量,天马行空的想

  • 梁山好汉里除了武松还有谁的酒量最好?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水浒传》,野史秘闻

    根据《水浒传》的记载,粱山好汉大都能喝酒。粱山好汉之一的武松路过景阳岗的时候喝了十八碗酒。我们就算一碗酒为8两,武松喝的这十八碗酒就有14.4斤,由于我们可以推断出,武松才是粱山好汉中酒量最大的人。水浒中除了武松最能喝酒,当数花和尚鲁智深,水浒中要说谁最能打,鲁达虽然勇武过人,却也没有争抢的份了,但

  • 嘉靖皇帝20多年不上朝,为何朝堂不乱?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风云人物

    嘉靖皇帝20多年不上朝,为何朝堂不乱?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嘉靖不理朝政,修了17年仙后,公元1589年,看不过去的大理寺评事雒于仁给嘉靖上了一封奏疏:臣为官6年,仅见过陛下三次。我听说陛下不上朝的理由是“头晕眼黑,力乏不兴”,我看陛下其实是沉迷酒色,被掏空了身体!今陛下春秋鼎盛,犹经年

  • 明代藩封制度在初期有什么作用?连朱元璋也不禁感叹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代,藩封制度,文史百科

    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在借鉴历代分封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建立了明代藩封制度,并在洪武三年(1370)、十一年(1378)、二十四年(1391)先后将其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从孙封于边疆及内地的主要城市。明太祖朱元璋在尊王攘夷的思想指导下制定的藩王扩土制如果实施成功,游牧民族就无法击破像秦、晋、赵、齐、

  • 鸦片战争英军为何没一举占领南京呢?这个“小东西”阻止了他们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鸦片战争,战史风云

    1841年5月,鸦片战争第一阶段的战事结束,但英国并没有满足于既得利益,反而打算向长江下游的沿江地区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以割断中国的内陆交通线,封锁南北之间的贸易往来,甚至直接控制长江下游地区,迫使清政府接受更加苛刻的条件。早在年初,义律便提出了进攻扬子江的计划,但没能在英国议会上正式通过,所以未能

  • 日本二二六事件的发生 给全世界带来了可怕的战争灾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日本,皇道派,历史解密

    日本的“二二六”事件,又名“帝都不详事件”。是由日本陆军的部分皇道派的青年军官率领士兵对政府及军方高级成员中的统制派的一次失败的兵变。1936年2月26日,日本东京发生兵变。当时正值日本议会总选举结束后的第四天,拱卫东京的第一师团第三步兵联队奉命向中国东北开拔。正走在通往东京车站的街道上时,忽然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