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仁德尚礼儒雅,这些好的品质也许正是朱允炆失败的原因

仁德尚礼儒雅,这些好的品质也许正是朱允炆失败的原因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胖次 访问量:4358 更新时间:2024/1/19 5:43:32

建文帝有60万大军和举国财力,为何会败给朱棣?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明太祖朱元璋有26个儿子,他最喜欢、最器重的是大儿子朱标,将其立为皇太子,没想到朱标得病早逝,朱元璋就把朱标的长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成为大明朝皇位继承人。据说在朱标生病的两年时间里,朱允炆在父亲床前昼夜守候,不肯离开一步,让祖父朱元璋十分感动。 1398年,执政31年的明太祖朱元璋病逝,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史称建文帝。

朱允炆

朱允炆和他父亲朱标一样,都是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跟老谋深算、心狠手辣的祖父朱元璋截然不同。 他上台后推行仁政,废除朱元璋时期的一些严刑峻法,重用文官,降低江南地区土地税赋,减少僧人、道士占有土地的数量,把多余土地分给穷苦百姓,促进了农业生产,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建文新政”。

影视剧中的朱允炆

但看似祥和的气氛中,却蕴藏着一个巨大的逆流漩涡,威胁着儒雅之君朱允炆的统治。 朱元璋在位时,严重不信任武将,能杀的全杀了,但边境和要冲之地总得有可靠之人看护吧,所以朱元璋就把儿子们一个个封王封藩,派到各处驻守,虽不直接管理封地的官吏百姓,但却拥有自己的军队,形成了一些地方势力集团。朱元璋在位时,他们不敢动,可朱元璋一死,他们都蠢蠢欲动,想谋取更大的利益。

朱棣

朱允炆和三位亲信大臣黄子澄齐泰、方孝孺一商量,觉得不能任由藩王们自我膨胀,必须果断“削藩”,以免后患。这君臣四人都是饱读儒家诗书的正人君子和理想主义者,没有经历过政治斗争、军事斗争的实践磨炼,缺乏办实务的经验,在“削藩”操作上犯了方向性错误。 他们是先从“软柿子”开始“削”的,一年之内把周王朱橚、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齐王朱榑、岷王朱楩一股脑收拾了,剥夺封地,废黜王爵,唯独没动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

朱棣与姚广孝

朱允炆君臣或许想的是“先易后难”,或者是被朱棣装疯卖傻的表演欺骗了,认为他不足为虑。无论怎样,朱棣都获得了更多的准备时间。朱棣身边有道衍和尚(姚广孝)这样的高人,帮他谋划好了起兵反叛的详细计划。即便如此,朱棣起兵反叛仍然面临着巨大风险,他只有10万人马和燕京一地的后勤支援,而朝廷能调动的兵马有60多万,还有全国的财力物力支持,双方实力差距巨大。况且朱棣无论如何自辩,他都是造反,舆论道义上都得不到支持。

李景隆

当然,朱棣也有自己的优势,优势在于他多年的沙场历练,在于他强大坚定的内心,更在于他有一个朱允炆这样仁德尚礼、优柔寡断的对手。 面对朝廷的步步施压,朱棣在道衍和尚的劝说鼓动下,于1399年打着“清君侧,靖内难”的旗号,起兵反抗,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在这场战争中,朱棣数次滑到了悬崖边上,但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对手的失误,他艰难地撑了下来,继而越战越强。而朱允炆识人不明,弃用老将耿炳文,让自己的亲信、公子哥李景隆当了60万大军的主帅,结果连战连败,前后丧师数十万,导致战争形势出现了逆转。

战争是你死我活的事情,但“仁义”之君朱允炆却在平叛前下诏,告诫全军“误伤吾叔”! 这一句话给朝廷将士增加了巨大麻烦和压力,也被捆住了手脚,却给对手朱棣增加了一道厚厚的防护铠甲。朱棣能屡屡在险境中转危为安,多亏了侄子的这句“关照”。1402年,朱棣兵临应天(金南京)城下,无耻的李景隆非但不感激朱允炆的宽恕之恩,反而做了内应,打开城门,接应朱棣的军队占领了应天城。

传说中出家的朱允炆

朱允炆在破城前放火焚毁了皇宫,烟火弥漫之中,历史的天空留下了一个千古谜团,那就是朱允炆到底咋样了?对此历史上说法不一,至今没有定论。 有的说他与马皇后一起投火自焚,尸体被烧焦,难以辨认;有的说他按照祖父朱元璋的事先安排,从地道逃走,隐藏在云南、贵州一带出家为僧;有的说他跑到泉州,从那逃往海外,朱棣派郑和七下西洋,实际是为了找朱允炆。这种种传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民间对建文帝的好感和追念,希望这位仁慈之君有一个好的归宿。

标签: 明朝朱允炆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关于艾克托尔·路易·柏辽兹的评价如何?他的风格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艾克托尔·路易·柏辽兹,法国作曲家,历史解密

    柏辽兹生前经常被批评为情感泛滥,乐曲效果过于嘈杂,事实上今天看来,正是柏辽兹开发了管弦乐团的丰富表现力,他把配器法提高到了一门艺术的高度。虽然在柏辽兹去世一百年之后,人们仍然主要关注他创作中“浪漫主义”的部分,甚至他的崇拜者如李斯特,瓦格纳,也主要关注的是他风格中超前于时代的戏剧性力量,天马行空的想

  • 梁山好汉里除了武松还有谁的酒量最好?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水浒传》,野史秘闻

    根据《水浒传》的记载,粱山好汉大都能喝酒。粱山好汉之一的武松路过景阳岗的时候喝了十八碗酒。我们就算一碗酒为8两,武松喝的这十八碗酒就有14.4斤,由于我们可以推断出,武松才是粱山好汉中酒量最大的人。水浒中除了武松最能喝酒,当数花和尚鲁智深,水浒中要说谁最能打,鲁达虽然勇武过人,却也没有争抢的份了,但

  • 嘉靖皇帝20多年不上朝,为何朝堂不乱?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风云人物

    嘉靖皇帝20多年不上朝,为何朝堂不乱?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嘉靖不理朝政,修了17年仙后,公元1589年,看不过去的大理寺评事雒于仁给嘉靖上了一封奏疏:臣为官6年,仅见过陛下三次。我听说陛下不上朝的理由是“头晕眼黑,力乏不兴”,我看陛下其实是沉迷酒色,被掏空了身体!今陛下春秋鼎盛,犹经年

  • 明代藩封制度在初期有什么作用?连朱元璋也不禁感叹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代,藩封制度,文史百科

    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在借鉴历代分封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建立了明代藩封制度,并在洪武三年(1370)、十一年(1378)、二十四年(1391)先后将其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从孙封于边疆及内地的主要城市。明太祖朱元璋在尊王攘夷的思想指导下制定的藩王扩土制如果实施成功,游牧民族就无法击破像秦、晋、赵、齐、

  • 鸦片战争英军为何没一举占领南京呢?这个“小东西”阻止了他们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鸦片战争,战史风云

    1841年5月,鸦片战争第一阶段的战事结束,但英国并没有满足于既得利益,反而打算向长江下游的沿江地区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以割断中国的内陆交通线,封锁南北之间的贸易往来,甚至直接控制长江下游地区,迫使清政府接受更加苛刻的条件。早在年初,义律便提出了进攻扬子江的计划,但没能在英国议会上正式通过,所以未能

  • 日本二二六事件的发生 给全世界带来了可怕的战争灾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日本,皇道派,历史解密

    日本的“二二六”事件,又名“帝都不详事件”。是由日本陆军的部分皇道派的青年军官率领士兵对政府及军方高级成员中的统制派的一次失败的兵变。1936年2月26日,日本东京发生兵变。当时正值日本议会总选举结束后的第四天,拱卫东京的第一师团第三步兵联队奉命向中国东北开拔。正走在通往东京车站的街道上时,忽然间有

  • 慈禧最喜欢的太监是谁?并非李莲英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野史秘闻

    慈禧太后最喜欢的太监是谁?连不懂历史的都能回答上来:李莲英。错。还有一个,虽然伺候慈禧时间不长,但也大名鼎鼎,此即安德海。他最早获慈禧信赖。后来,慈禧派他南行采买物品,船到山东,巡抚丁宝桢以“宦竖私出,非制。且大臣未闻有命,必诈无疑”为由,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将他咔嚓了。因为慈安太后还活着,跟慈

  • 三国时期关羽败走麦城时,张飞和赵云为何不去支援?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风云人物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由于演义的渲染,关羽成为众多英雄中人气指数最高的一位。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建安二十四(219年),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北攻樊城,这一年,是关羽的巅峰,一生的辉煌时刻,同时,也是关羽生命的终点。辉煌是因为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吓得曹操都要迁都,以躲避关羽的锋芒,说是

  • 宋朝的宗室怎么管理?详解宋朝宗室管理制度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皇室成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皇室成员的管理,往往涉及到政权的存亡和王朝的兴替,不可不慎重。那么宋朝的宗室怎么管理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值得注意的是,宋代以前的皇室成员,五服以内的血缘族属才被视为皇室成员,而五服以外的血缘则被逐出皇室成员的范围,取消皇室成员待遇,视为庶民。如唐高宗时代,就

  • 克雷西会战战前形势是怎样的?战前双方有哪些部署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克雷西会战,英国,英法百年战争,战史风云

    1346年盛夏,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率领9000名英军,为支援盟友度过诺曼底海峡。他的老对手法国国王腓力六世热情的接待了他在克雷西与法国35000人的大军遭遇。法军兵多将广,但以重装骑兵为主,只有6000名热那亚雇佣弩兵,而其他步兵大部分是征召兵,没有太强战斗力。克雷西这种森林地形,不适合重装骑兵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