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放战争的战后动态

解放战争的战后动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728 更新时间:2023/12/30 15:19:18

“解放台湾”与“反攻大陆”

国共双方隔着台湾海峡,均积极厉兵秣马,中华人民共和国打出“解放台湾”的口号,台湾则高呼“反攻大陆”、“光复神州”、“解救苦难同胞”,调停失败的美国则坐等内战结束。海峡大战一触即发,惟1950年的朝鲜战争爆发,原本预备解放台湾的解放军,调往朝鲜半岛进行抗美援朝作战,盘踞台湾的国民党政府则在麦克阿瑟的支持下积极备战反攻,陆战队编制扩到世界第二大规模,预备于东南沿海登陆、或配合联合国民党军队渡过鸭绿江进入中国东北。

但基于国际局势与美国内部的政治问题,美国总统杜鲁门解除麦克阿瑟的兵权、改变对国民党政府的放弃态度,下令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宣布“台湾海峡中立化”,一方面阻止国民党政府反攻的企图,另一方面也保证对国民党政府的军事援助不再断绝,中国政府日后指控美国公开干涉中国内政,国民党政府得以在台湾稳定维持,此后两岸的较劲除了军备竞赛以及数次军事冲突外,也展开了激烈的外交、经济上的攻防战。

1955年后炮击金门

1958年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对驻守金门国民党军队发动了榴弹炮突击,在四十四天内,金门射击炮弹几近五十万发。金门防卫部副司令官吉星赵家骧、章杰等中弹阵亡。9月11日,金门守军击毁厦门火车站。9月22日,美国所支持的八吋大口径巨炮由台湾海军运抵金门。海军与空军皆有交手。其后十年内,两岸海空军不断有零星交手的纪录,双方各有战损,但大体而言,仍是维持势均力敌的态势。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国防部长向前发表声明,停止从1958年开始的对大金门、小金门、大胆、二胆等岛屿的炮击,国共内战的大规模军事冲突正式宣布结束。

台海危机

21世纪初期两岸仍维持对峙形势。由于两岸双方并未针对国共内战签署过任协定,因此就形势上两岸仍是军事对立状态,但两岸有偶尔军事合作的状况,例如南沙群岛两岸驻军即时常共同应付群岛周边事件,1974年中越西沙之战台湾海军默许解放军军舰通过,对抗当时仍是台湾盟友的南越海军。

1996年台湾第一次民选“总统选举”,中国大陆以东南海域为目标,实施弹道洲际导弹试射,台湾方面亦在不扰乱社会秩序的状况下,让军队进入高度备战状态。当时海空军均有不同、未经证实的接战消息传出,例如台湾海军曾出港于高雄外海进行扫雷、空军则有在海峡中线与中国大陆空军互开火控雷达锁定的传闻,这次危机由美国第七舰队以“经过”之名进入台湾海峡而告缓和,但中国大陆军机“不出海”的默契从此被打破,中国大陆军机活动范围延伸至所谓“台海中线”,压缩了台湾空军的预警时间。2007年中共十七大时,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提出“两岸签署和平协议”的主张,惟台湾方面没有正式回应。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平津战役的战前准备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战役前的准备在津、塘方向,中共中央军委原计划先攻塘沽,后打天津。后前线指挥员报告,塘沽东面靠海,其他三面为水渠盐池,不能对敌形成包围,也不便大部队展开。同时判断北平、天津国民党军有突围的可能,因此,建议以少数兵力监视塘沽,集中兵力先打天津。12月29日,中共中央军委批准了东北野战军的作战计划,并命令

  • 平津战役的战前形势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将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予以各个歼灭的战略决战性战役。是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平津战役(中国大陆称作京津战役,台湾称作平津会战)是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

  • 平津战役历史回顾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平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由林彪、罗荣桓和聂荣臻指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及地方武装一部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取得

  • 平津战役的战争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战争背景全国军事形势发生新转折,蒋介石决定暂守北平、天津。1948年11月初,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战场上进行的第一个战略决战性战役辽沈战役胜利结束,歼灭国民党军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卫立煌所部47.2万人,使东北全境获得解放。由于辽沈战役的胜利和其他战场的胜利,全国军事形势发生了新的转折。人民解放军

  • 淮海战役的战争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淮海战役战争过程淮海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8年9月24日济南失守后,国军总部以为华东野战军需要长时间休整,未能料到华东野战军在济南战役损失不大,能迅速南下进攻徐州,结果大意轻敌。粟裕为迷惑国军,特意在山东开了十几台大功率电台,不停向外

  • 淮海战役的战争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伤亡损失统计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的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历时六十六天。国民党军先后投入七个兵团、两个绥靖区,三十四个军,八十六个师,共约八十万人,出动飞机高达2957架次。解放军参战部队华东野战军十六个纵队,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连同华东军区、中

  • 对淮海战役的历史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淮海战役是解放军在兵力、装备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同国民党重兵集团展开的决定性的战略决战,最后以解放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解放军在兵力、装备都不占优势,战场情况复杂多变的条件下,能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是中央军委、总前委的正确决策,华野、中野的密切配合,指战员的英勇作战,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的结果。也是战争史

  • 关于淮海战役的后世纪念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总前委淮北司令部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位于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文昌街西侧,名叫文昌宫。1948年11月16日,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在文昌宫成立。总前委商丘司令部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闫集镇张菜园村,同时这里也是中原野战军司令部旧址、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邓小平、陈毅、刘伯承等人在此指挥了淮海

  • 淮海战役的战争起因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战争起因人民解放军方面1948年9月下旬,济南战役获胜三天后,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向中共中央军委提议,希望乘胜攻歼淮阴、淮安、宝应、高邮战役、海州国军之战役,称为淮海战役,主要目标为歼灭距离徐州较远的黄百韬第7兵团、李延年第9绥靖区,为夺取徐州做好准备。这一计划符合中共“歼敌于长江以北”之

  • 辽沈战役的战争结果和历史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战争结果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军47.2万余人,其中毙伤国军官兵5.68万人,俘虏32.43万人,俘虏国军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86名。国军共损失1个东北“剿匪”总司令部,1个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4个兵团部、11个军部和3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