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文帝《开皇律》的介绍

隋文帝《开皇律》的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062 更新时间:2024/2/11 13:37:06

开皇律其篇目与基本内容,以北齐律为蓝本,所谓“多采后齐之制”,其立法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篇章体例更加简要

《开皇律》共计十二篇、五百条,其篇目是:名例律、卫禁律、职制律、户婚律、厩库律、擅兴律、贼盗律、斗讼律、诈伪律、杂律、捕亡律、断狱律。

其中名例制罪名量刑的通例;卫禁是保护皇帝和国家安全;职制是官员的设置、选任等方面内容;户婚是关于户籍、赋税、家庭和婚姻的法律;厩库是养护公、私牲畜的规定。

擅兴是擅权与兴兵,保护皇帝对军队的绝对控制权;贼盗是指包括十恶在内的犯罪以及杀人罪;斗讼包含了斗殴和诉讼;诈伪是关于对欺诈和伪造的律条;杂律是不适合其他篇目的内容;捕亡上有关追捕逃犯逃兵等方面的内容;断狱是审讯、判决、执行和监狱方面的内容。

这种体例主要是仿照北齐律,但又对北齐律作了必要和合理的修改:

1、是修改了北齐律的部分篇名,将“禁卫律”改为“卫禁律”,“婚户律”改为“户婚律”,“违制律”改为“职制律”,“厩牧律”改为“厩库律”,突出了法律调整和保护的对象;

2、是删降“毁损律”,把“捕断律”分为“捕亡”和“断狱”二篇,并置于律典的最后部分,使程序法与实体法有所区别;

3、是按照封建统治的需要,对涉及实体法部分的篇目重新排序。

中国古代刑法典的篇目体例,经过从简到繁、从繁到简的发展过程,《开皇律》的十二篇标志着这一过程的完成,显示了中国古代立法技术的进步和成熟。这种十二篇的体例,后来被唐律所沿用。

刑罚简明宽平

确立封建制五刑

隋朝的刑罚制度在整个中国刑罚制度发展史上可谓简明宽平,具体表现在:

1、与《新律》相比,删去死罪八十一条,流罪一百五十四条,徒、杖罪一千条。比《北齐律》的条数又减少近一半;

2、死刑种类只留斩、绞两种,废除了至北齐后期仍然存在的车裂(五马分尸)、枭首(砍下头悬挂在旗杆上示众)等死刑种类;

3、进一步废除了前代的酷刑如宫刑(破坏生殖器)、鞭刑等,改以笞、杖、徒、流、死五刑为基本的刑罚手段;

4、在继承北朝刑罚体系的基础上,对流刑的距离、徒刑的年限及附加刑的数额均作了减轻的规定。

隋朝在《开皇律》中首次正式确立了轻重有序、规范而完备的封建制五刑体系即笞、杖、徒、流、死,其中:

死刑分斩、绞两种;

流刑自一千里至二千里分为三等,每等以五百里为差;

徒刑自一年至三年分为五等,每等以半年为差;

杖刑自六至一百分为五等,笞刑自十至五十分五等,每等均以十为差,民有枉屈得依次上诉至朝廷。

可见《开皇律》对百姓的压迫,比前代有所减轻。这种刑罚体系与残酷的奴隶制五刑相比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顺应了中国古代刑罚从野蛮走明的发展趋势。

封建制五刑自此时确立后直至明清,一直为后世历代封建朝所继承,成为其法典中的一项基本制度。

创设“十恶”制度

《开皇律》改《北齐律》“重罪十条”为“十恶之条”,使之成为镇压被剥削者的法律依据。

“十恶”是指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十种最严重的犯罪行为。它直接危害封建皇权、违犯封建礼教,被视为是封建法律首要打击的对象,因此被单独列出,置于《名例律》“五刑”条之后。

并规定“大逆、谋反、叛者,父子兄弟皆斩,家口没官”,“十恶”犯罪不得被赦免等等。由于十恶大罪直接危害到地主阶级的统治和封建伦观念,所以,凡犯十恶和“故杀人狱成”者,“虽会赦,犹除名”。

分页符

“十恶”中的谋反、大逆、不道、不敬等罪名在秦汉时早已有之,但其构成要件、量刑标准却不统一。南北朝时期,法律逐渐明确这些罪名的构成,并以最严厉的刑罚对其进行处罚。北齐律首次将其概称为“重罪十条”。

《开皇律》采北齐之制,将其中的“反逆、大逆、叛、降"改为"谋反、谋大逆、谋叛”,强调将此类犯罪扼杀于谋划阶段;又增加了“不睦”一罪,使十种罪名定型化,并正式以“十恶”概称。

自从《开皇律》创设“十恶”制度以后,历代封建王朝均予以承袭,将其作为封建法典中的一项重要的核心内容,是有效维护封建统治的有力武器。

“十恶”制度从隋初确立到清末修订《大清新刑律》时正式废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1300余年之久,对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继承发展

《开皇律》通过“议、减、赎、当”制度,为有罪的贵族、官僚提供了一系列的法律特权。

“议”是指“八议”,即对亲、故、、能、功、贵、勤、宾八种人犯罪,必须按特别审判程序认定,并依法减免处罚。

“减”是对“八议”人员和七品以上官员犯罪,比照常人减一等处罚。

“赎”是指九品以上官员犯罪,允许以铜赎罪,每等刑罚有固定的赎铜数额。

“当”是“官当”,官员犯罪至徒刑、流刑者,可以"以官当徒"或"以官当流",就是以官品折抵徒、流刑罚。

按规定,“犯私罪以官当徒者,五品以上,一官当徒二年;九品以上,一官当徒一年;当流者,三流同比徒三年。若犯公罪者,徒各加一年,当流者,各加一等”。

《开皇律》的“议、减、赎、当”制度,是融汇了魏、晋的“八议”、南北朝的“官当”“听赎”制度,再加上自己所创设的“例减”之制而成的。

这些规定赋予贵族、官员更广泛的法律特权,使之得以系统而稳定的司法保障;同时也使贵族、官员享有的法律特权固定化、法律化。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隋文帝统一全国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隋朝统一战争是南北朝末期的统一战争。580年北周宣帝去世后,权臣杨坚于隔年废北周静帝自立,建立隋朝,即隋文帝。在安定内部、解决北方突厥的外患以及并吞西梁后,隋开皇八年(588年)十二月至次年二月,在隋统一战争中,隋文帝杨坚命令晋王杨广统率水陆大军50余万,攻灭江南陈朝的大规模渡江作战。此役逼降陈后主

  • 隋文帝营建新都大兴城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隋于汉长安城东南筑新城,名大兴城,在今西安城及城东、城南、城西一带。即唐长安城。隋朝开国之初,都城仍在长安旧城,因久经战乱,残破不堪。而且宫室形制狭小,不能适应新建的统一国家都城的需要。加之几百年来城市污水沉淀,壅底难泄,饮水供应也成问题。因此,杨坚放弃龙首原以北的故长安城,于龙首原以南汉长安城东南

  • 杨坚与杨广父子间的阴谋算计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当隋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十一月,杨广被立为太子时,他以为自己已经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孰若不知,一双眼睛冷峻地盯着他,游戏才刚刚开始!其实,杨广当了太子后,日子也不大好过。这是因为,他父亲杨坚也并不完全信任他。虽然他装出来的“节俭寡色”,但是他在一件致命的事情上犯了和杨勇同样的错误,就是结交大臣。

  • 隋文帝开创科举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自己报名参加,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 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

  • 隋文帝的尊号“圣人可汗”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隋朝和唐朝是中国古代的巅峰盛世,这点从“圣人可汗”和“天可汗”这两个尊号就可以看出来。在中国历史上,兼任周边游牧民族尊号中原王朝的皇帝只有隋朝和唐朝的皇帝。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中国古代

  • 古代喜欢男色的皇帝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代喜欢男色的皇帝:1、汉哀帝:汉哀帝与董贤。董贤英俊潇洒,又是御史董恭之子,因而被选为太子舍人。哀帝在与他的交往中产生了爱恋,封他为董门郎,并封其父亲为霸陵令,迁光禄大夫。不久,董贤又被封为驸马都尉侍中。哀帝要起身上朝,但是睡在旁边的董贤却压住了他的一个衣袖,哀帝不忍叫醒董贤,于是割断了被董贤压住

  • 柳永的人物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柳永(987年-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改字耆卿,福建崇安人,籍贯山西永济,出生于山东费县,排行第七,时人或称柳七而不直称其名,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又称柳屯田。北宋著名词人,作品流传甚广,盛行一时,相传“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黄裳:予观柳氏文章,喜其能道嘉佑中太平气象,如观杜

  • 解放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背景:抗战胜利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28日,日首相铃木表示对公告不予理会,期望通过苏联的斡旋,谋求在对日本有利的条件下结束战争。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分别各投下了1颗原子弹,引起日本国内巨大恐慌。8日,苏联对日宣战,并在《波茨坦公告》上签

  • 中国解放战争的序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国民党方面称为“动员戡乱”,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是一场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决战。1947年7月,解放军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接着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

  •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防御与反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解放战争全面爆发:第一阶段:战略防御(1946年6月—1947年6月)1946年6月26日,停战有效期刚过,国、共两党的军队在中原地区(湖北、河南交界)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长达三年多的全国内战就此开始。国民党军队仍称国民革命军,共产党军队则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一时期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战略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