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被誉为”西方中国地理学之父“,走遍全中国

他被誉为”西方中国地理学之父“,走遍全中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647 更新时间:2024/2/11 3:07:09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同时也是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的时代。在这个大变局的舞台上,产生了不少风云人物,演绎了一段段精彩的大戏。而被称为“西方中国地理学之父”的意大利人卫匡国,就是其中一位传奇人物。

卫匡国本名马尔蒂诺·马尔蒂尼(Martino Martini),他于1614年生于意大利北部的特伦托城。马尔蒂尼在十七岁时加入耶稣会,跟利玛窦、熊三拔等等前辈一样,他通过刻苦学习,掌握了不少知识,成为一位博学的青年。而他也跟利玛窦一样,被派往古老的中国传教。


西方人介绍东方古国

1638年,马尔蒂尼踏上了前往中国之路。他从热那亚程,但行程颇为不顺,多次因为风暴被迫返回里斯本。两年后,他才到达印度果阿,但不幸的是,由于当时船只匮乏,他又在此逗留了一年多。直到1642年,用了足足四年时间,才来到这片古老的土地。

1643年,马尔蒂尼从澳门前往杭州。此时的他已经在澳门学习过中,对于中国文化有了一定的基础。于是,他也为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卫匡国。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姓“卫”,名“匡国”,为“匡救国家”之意,“国”指的就是中国,号“济泰”取“帮助、协助、救助”之意,以袒露自己匡扶、保卫大明的心意。卫匡国的号“济泰”,与利玛窦的号“西泰”遥相呼应。

他来到杭州后,到处巡回传教,足迹遍及兰溪、分水、绍兴、金华、宁波等地。江南的美丽风景令这位意大利人心驰神往,流连于青山绿水之间。而这也激发了他对当地壮丽山河的浓厚兴趣,他将沿途的风土人情记录下来,作为研究之用。此后,他因为教务原因,又前往华北、华南多个地方。足迹几乎踏遍了半个中国。各地的名山大川,丰富物产,让他大开眼界,被地大物博的中华大地所陶醉,因而有了写一部中华地理志,向西方人介绍东方古国神韵的想法。


交流中西方文化

1650年,卫匡国到福建传教,管理教务。此时,中西礼仪之争爆发,耶稣会与多明我会、方济各会在中华文化与基督信仰的关系上发生了冲突。卫匡国继承利玛窦的观点,认为“中国敬孔礼节是民间的礼节,是可以为天主教徒所接受的。”在华耶稣会认同他的看法,就派他前往罗马,向教宗解释“利玛窦规矩”的合理性。

1651年,卫匡国离开中国,回到欧洲。三年后,他以博学的知识,在罗马教廷“舌战群儒”,令多明我会等其他修会的神学家哑口无言,不再坚持自己的观点。而新任教宗亚历山大七世更是赞赏他的见识,指出“如祀孔和祭祖的礼仪,真像卫匡国所说的,属于社会礼仪,教宗准许中国教徒可以举行。”卫匡国此举不但促进了天主教在华的传播,更让不少西方人得以了解中华文化,对中西文化交流产生了不小影响。


编纂《中国新图志》

在欧洲期间,卫匡国利用业时间,将自己在中国多年的见闻和收集的资料写下来,编撰《中国新图志》一书。据一些学者研究指出:“此书是西方第一部中国地理学著作,全书内有17幅地图,中国总图一幅,直隶、山西、陕西、山东、河南、四川、湘广、江西、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各省一幅,此外,含日本地图一幅。叙述了中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建置沿革、面积方位、气候物产、名山大川等自然地理信息。也提到城镇交通、户口租居民、城乡状况、手工技艺、建筑、科学、宗教、朝纪年表、中国长度单位等人文地理内容。这是西方汉学研究中国地理学的开始,具有划时代意义。”

《中国新图志》一书让卫匡国名声鹊起,欧洲人得以突破马可波罗关于中国的认识,对东方古国有了更为深入、准确的了解,成为西方理解中国的一面镜子。因此卫匡国也因着此书,奠定了其在西方汉学界的地位,被称为“西方中国地理学之父”。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西方中国地理学之父卫匡国:与中国的不解情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卫匡国来华不久,中华大地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先是李自成攻破北京,灭亡明朝,紧接着满清入关,成为中国的统治者,并与南明各势力展开统一战争。作为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卫匡国广泛收集各种资料,写成《鞑靼战纪》一书,并在欧洲出版。 这是世界上最早关于明清战争的书籍,让西方人得以了解这场大变局的前因后果。而且

  • 秦始皇兵马俑为什么被称为古代艺术宝库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始皇兵马俑拥有规模宏大的约8000件兵马俑雕塑群,俨然是一座辉煌的艺术宝库,其在雕塑艺术表现上呈现多方面的成就。形体高大、数量众多、场面宏伟、气势磅礴是兵马俑的第一个显著特点。秦俑一、二、三号坑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共有约8000件大小与真人、真马相仿,而又“被坚执锐,全副武装”的陶俑、陶马来模拟古

  • “九一八”后的东北抗日斗争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抗战热情普遍高涨九一八事变对中国民众,尤其是关外的社会各阶层心理状态造成了极为巨大的冲击。从9月18日开始,由于东北军缺乏准备,上层普遍缺乏守土抗战的决心,日本军迅速占领沈阳,仅仅几个月时间,就侵占了东北全境。当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威胁的时候,面对日军的突然袭击,东北军政当局中部分民族败类,例如吉林

  • 古代枪上为什么要绑红缨?真实用途让人害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人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其实就是“十八般兵器”,“枪”就是其中一种,在我国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枪由利刃和棍棒组成,威力巨大,是古代战场上常见的兵器之一。由于其综合性能优越,又被称为“百兵之首”,劈、挡、投、刺作用灵活。这又使我们想到了另外一种兵器“矛”。许多人的思维里“枪”和“矛”是一种兵器。而

  • 东北抗日联军是如何在敌后抗日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它的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 在1933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向满

  • 鬼子攻下大半个中国,还剩下这八个省从未沦陷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早在民国初期,日本就已经对中国有了侵略的野心,直到一九三一年,日本人按捺不住自己的野心,开始在东北一带发动战争,东三省的国军直接不战而逃,紧接着日本人攻破山海关,开始大范围侵犯我们的领土。战争大范围爆发后,国军方面想的不是如何抗敌,而是怎么巩固自己的政权,正是他们的不抵抗,让日军更加放肆地加快了入侵

  • 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厉害?听听毛主席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评司马懿:在《三国演义》中,司马懿被描写成为一个城府极深、屠杀和禁闭曹氏宗室的奸臣。据历史记载,东晋明帝司马绍听说司马懿是靠虚伪、欺诈才得以成功的,惭愧得以手掩面,为自己有这样的先辈而深感羞耻。可见,在正统文化当中,司马懿是一个与诸葛亮鞠躬尽瘁的忠臣形象截然相反的反面人物。但随着人生阅历和经验的积累

  • 远嫁匈奴的王昭君并非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王昭君,西汉南郡秭归(今属湖北)人,名嫱,字昭君,晋朝时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或明妃,名列我国历史四大美人之一。昭君的故事,在中国流传甚广,无数文学,艺术作品,都以她作为主角。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都从大汉族主义以及大男人沙文主义的立场出发,一口咬定王昭君在塞外受苦受难。甚至还有文学作品称,王昭君因深恨被

  •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貂蝉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中,最能使英雄豪杰竞折腰,并且最为倾国倾城的,当数三国时期的貂蝉了。历来出名的美女都会与政治、文化有关,貂蝉也不例外,她是汉末三国纷争中极其重要的一个人物。貂蝉利用美人计诛杀董卓的故事,在《三国演义》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中有精彩的描写。不过,就是这位家喻户晓的

  • 刘、关、张三人的真正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虽然人们把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视为义结金兰的榜样,但是历史的真相却是三人并没有结义。三人结义其实是《三国演义》作者根据民间传说以及小说情节内容所需而编造出来的。理由一:《三国志》、《资治通鉴》等正史中从未提及此事。《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刘备在乡里聚合徒众时,关羽、张飞就已投其门下。刘备后为平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