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80年考古队打开光绪陵墓,看到一个惊人的秘密

1980年考古队打开光绪陵墓,看到一个惊人的秘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893 更新时间:2024/2/3 9:29:13

光绪三十四年,年仅三十七岁的光绪皇帝突然暴毙于寝宫之中,得到光绪死讯后的慈禧也在次日安心的驾鹤西去。据太医所述,光绪病情是突然转危的,死前曾在床上四处打滚,大喊肚子疼,死后面黑舌黄。死因很是蹊跷。

光绪确实很悲惨,不但死因不明,而且连陵墓也是在死后才开始修建的。这是最后一座按帝陵墓减脂的陵寝,但却是在稀里糊涂中赶修出来的。就这样,去世五年后的光绪才得以入土为安,而此时的慈禧已经下葬四年。

考古人员打开光绪陵墓后为要作呕?

光绪下葬二十五年后,崇陵地宫被人盗掘。盗墓者从方城内罩壁前撬开砖石,在琉璃影壁的前方打了一个盗洞,琉璃影壁前方为金刚墙,后面就是地宫的墓道。这伙人围绕金刚墙打了一个U字形的盗洞,成功避开了金刚墙进入墓道。

进入墓道后,这些人又用杉杆木片拨开各道石门的顶门石,进入主墓室。他们用斧头等工具在光绪的棺椁上凿出口子,把里面的金银珠宝全部洗劫而空,旁边的隆裕皇后也没能幸免。比起乾隆、慈禧来说,光绪遗体并没有被破坏。

1980年7月,物部门决定对被盗的崇陵进行抢救性发掘。考古专家根据盗洞的大小和墓室内的情况判断,盗墓者可能是一大一小的父子两,这才使得崇陵中许多珍宝得以幸免。考古人员挖开墓道,顺利进入地宫之中。

由于崇陵自被盗以后,一直与外界相通,使得盛夏的墓室中十分潮湿,墓顶形成了大量的水珠。墓室中的情形是,隆裕皇后的棺椁已被打开,尸骨仰面朝天。左侧的棺椁便是光绪的,在棺椁前端左下方有一个被凿开的破洞。

考古人员爬进光绪棺中进行清理,发现的光绪遗骸是面朝下爬着的。棺椁打开后,发现光绪的肉身已基本腐烂殆尽,棺内四周都是像烂泥一样的糊状物。考古人员顺便取了一些碎骨及头发,以便进行化验,进而揭开光绪的死亡之谜。令人恶心的一幕是发生在处理隆裕皇后棺椁时,考古人员用手搜寻四周珍宝,发现在尸身的周围全是像番茄酱一样的糊状物。而且是那种粘在手上呈拉丝状的东西,这些东西瞬间让清理人员跑出墓室干呕起来。

令人奇怪的是,这些粘稠物竟然没有任何异味,这时的隆裕皇后的棺内看起来就像一个我们平时吃的大酱的酱缸一样。只是颜色稍有差异,棺内黑色的粘稠物将隆裕的尸骸完全包裹,在场的人看后无不反胃作呕。之所以能出现如此令人反胃的粘稠物,主要就是因为墓道及棺材被打开,在潮湿的环境中产生的这种东西。

后经考古人员的进一步确认,发现这些粘稠物并非尸骸产生,而是用来防腐的各种木屑化在水中浸泡形成的烂泥。

光绪的死因是系急性胃肠性砒霜中毒所致

专家对采集的光绪的遗物进行了化验分析专家们历时五年对光绪皇帝的尸骨及头发进行了化验分析,他们由光绪的头发中的砷元素含量入手,利用一系列现代专业技术手段。通过各种模拟实验,对文管处提供的光绪遗体的头发、遗骨及衣服等样品进行了反复的检测研究。最终得出光绪的死因是系急性胃肠性砒霜中毒所致。

报告中显示:光绪头发中含有的砷元素浓度非常高,而且每个截段的含量差异很大,最高砷含量高达2400微克每克。是棺墓内外环境样品含量的数十倍,说明其头发中的砷元素非外界所致。

另外这种砷含量的分布曲线与慢性中毒截然不同,说明亦非慢性中毒所致。因此,造成光绪头发上高含量砷的原因。只能是来自自身的沾染。后来对砷元素含量的分布情况和砷种态分析得知,光绪系砒霜中毒死亡。绪皇帝的死亡原因,尽管已通过实验得出了结论。但仍有部分学者认为这个结论虽然很有说服力,但这并不能被作为最终的定论,还需要更其它证据的佐证。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美女的标准是什么?又是如何选美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自古以来便对“美”有着一套成型的审美理论。而选美,自然也是古已有之。中国古代的选美,可以说是从宫廷甄选后妃开始,那么在男权至上的封建社会,对女人的审美标准究竟是什么?选美女又有哪些标准呢?在古代中国男人的眼中,一个女人身体上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既不是她的脸蛋,也不是今天我们所说的三围,而是一双莲足

  • 他被誉为”西方中国地理学之父“,走遍全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同时也是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的时代。在这个大变局的舞台上,产生了不少风云人物,演绎了一段段精彩的大戏。而被称为“西方中国地理学之父”的意大利人卫匡国,就是其中一位传奇人物。卫匡国本名马尔蒂诺·马尔蒂尼(Martino Martini),他于1614年生于意大利北部的特

  • 西方中国地理学之父卫匡国:与中国的不解情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卫匡国来华不久,中华大地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先是李自成攻破北京,灭亡明朝,紧接着满清入关,成为中国的统治者,并与南明各势力展开统一战争。作为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卫匡国广泛收集各种资料,写成《鞑靼战纪》一书,并在欧洲出版。 这是世界上最早关于明清战争的书籍,让西方人得以了解这场大变局的前因后果。而且

  • 秦始皇兵马俑为什么被称为古代艺术宝库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始皇兵马俑拥有规模宏大的约8000件兵马俑雕塑群,俨然是一座辉煌的艺术宝库,其在雕塑艺术表现上呈现多方面的成就。形体高大、数量众多、场面宏伟、气势磅礴是兵马俑的第一个显著特点。秦俑一、二、三号坑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共有约8000件大小与真人、真马相仿,而又“被坚执锐,全副武装”的陶俑、陶马来模拟古

  • “九一八”后的东北抗日斗争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抗战热情普遍高涨九一八事变对中国民众,尤其是关外的社会各阶层心理状态造成了极为巨大的冲击。从9月18日开始,由于东北军缺乏准备,上层普遍缺乏守土抗战的决心,日本军迅速占领沈阳,仅仅几个月时间,就侵占了东北全境。当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威胁的时候,面对日军的突然袭击,东北军政当局中部分民族败类,例如吉林

  • 古代枪上为什么要绑红缨?真实用途让人害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人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其实就是“十八般兵器”,“枪”就是其中一种,在我国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枪由利刃和棍棒组成,威力巨大,是古代战场上常见的兵器之一。由于其综合性能优越,又被称为“百兵之首”,劈、挡、投、刺作用灵活。这又使我们想到了另外一种兵器“矛”。许多人的思维里“枪”和“矛”是一种兵器。而

  • 东北抗日联军是如何在敌后抗日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它的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 在1933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向满

  • 鬼子攻下大半个中国,还剩下这八个省从未沦陷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早在民国初期,日本就已经对中国有了侵略的野心,直到一九三一年,日本人按捺不住自己的野心,开始在东北一带发动战争,东三省的国军直接不战而逃,紧接着日本人攻破山海关,开始大范围侵犯我们的领土。战争大范围爆发后,国军方面想的不是如何抗敌,而是怎么巩固自己的政权,正是他们的不抵抗,让日军更加放肆地加快了入侵

  • 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厉害?听听毛主席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评司马懿:在《三国演义》中,司马懿被描写成为一个城府极深、屠杀和禁闭曹氏宗室的奸臣。据历史记载,东晋明帝司马绍听说司马懿是靠虚伪、欺诈才得以成功的,惭愧得以手掩面,为自己有这样的先辈而深感羞耻。可见,在正统文化当中,司马懿是一个与诸葛亮鞠躬尽瘁的忠臣形象截然相反的反面人物。但随着人生阅历和经验的积累

  • 远嫁匈奴的王昭君并非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王昭君,西汉南郡秭归(今属湖北)人,名嫱,字昭君,晋朝时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或明妃,名列我国历史四大美人之一。昭君的故事,在中国流传甚广,无数文学,艺术作品,都以她作为主角。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都从大汉族主义以及大男人沙文主义的立场出发,一口咬定王昭君在塞外受苦受难。甚至还有文学作品称,王昭君因深恨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