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信因为害死了他,为日后株连三族埋下了伏笔

韩信因为害死了他,为日后株连三族埋下了伏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458 更新时间:2023/12/26 8:21:01

韩信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有着“兵仙神帅”的美誉,刘邦评价他:战必胜,攻必取,良相萧何称赞他的才能国士无双。但就是这么个天之骄子,却落了个满门抄斩的可悲命运,那么韩信究竟是怎么落了这样的下场呢?小编认为韩信害死了一个人,为他日后凄惨收场埋下了伏笔。

这个人就是郦食其,大家可能有点陌生,但他却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臣,为刘邦立下过汗马功劳。论稳重后方他不如萧何,论领兵打仗他不如韩信,论运筹帷幄他不如张良,论鬼才机智他不如陈平,但其雄辩之术在当时是举世无双,而且他特别对刘邦的胃口。李白称其为高阳酒徒,在历史上更有狂生的称号,但刘邦特别欣赏他。

事实上,他也对的其刘邦的欣赏,为刘邦计克陈留,说降武关,屡立军功,这要放在以前就是张仪苏秦那样的纵横家,放到现在就是一个杰出的外交家。在当时秦末的那个环境下,郦食其可以为刘邦游说天下,要知道当时刘邦的势力可并不怎么强,可就是靠郦食其这张嘴,计克陈留,说降武关,为刘邦的大汉霸业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郦食其不光有才,性格上也对刘邦的胃口,众所周知刘邦是市井出生,为人豪气,最看不起儒生,还在儒生的帽子里嘘嘘,而郦食其又在当时有着狂生的名号,虽然见到刘邦也有六十岁了,但依旧豪迈大方,见到刘邦只做揖不朝拜,凭借着自己对当时情势的一番见解和雄辩折服刘邦,君臣一见如故。可能在性格上而言,是刘邦最喜欢的一个。

汉四年,郦食其奉命去游说齐国,经过一番游说郦食其说服了齐王田广,说降了齐国七十二城,李白的《梁甫吟》中赞誉他: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后面毛主席又续了4句:不料韩信不听话,十万大军下历城。齐王火冒三千丈,抓了酒徒付鼎烹。就是因为郦食其立的功劳太大,在战略意义上解决了汉军东北方面的顾虑,斩断了项羽军事方面的右臂,引起了韩信的嫉妒,私自举兵逼反齐王,导致郦食其被烹。

可以想象当时刘邦的心情,听郦食其说降齐王,大业可期,正做着统一天下的美梦的时候,突然传来郦食其被烹,齐王反叛的消息,还是因为韩信,而且后面韩信还自立为王,刘邦能不记恨韩信吗?记恨韩信的同时,还愧疚痛惜郦食其,这个在生活上和事业上给他极大帮助的人,以至于后面郦食其的儿子军功不足以封侯,但是刘邦还是扔破例封侯。

惜哉痛哉,因为嫉妒两位天骄不得好死,这也提醒了我们后人害人终害己。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在历史上是否真的有杨业这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杨业是杨家将的第一代,功名最盛,牺牲最为壮烈。根据传说,北宋初期,辽兵来犯,朝廷立擂求帅。太师潘仁美之子潘豹想挂帅,于是摆台逞凶,打死多人,后被杨七郎劈死,杨家夺得帅印。不久老令公挂帅出征,潘仁美公报私仇,没有按原定计划接应,害死杨七郎,老令公杨继业被困两狼山,最后碰碑而死。其他杨家兄弟个个血染沙场

  • 身为大宋名将,在家中是老大,可却为何被称作杨六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宋朝时,杨家将非常著名,杨家将这些杨门虎将,绝大多数都是经过评书艺术或者戏曲艺术重新改编之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形象。其实历史上老令公杨业,过世之后,杨门的后人中就只有一个武将,那就是杨六郎——杨延昭。我们熟悉的叫法是叫他杨六郎,可他却是家中老大,这又是为何呢?这杨六郎的事迹呢平时咱们在影视

  • 皇帝外出“私访”时,怎么证明自己是皇帝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在电视剧或电影里会常看见一些皇帝微服私访,探查民情,就比如《康熙微服私访记》等电视即是描述康熙在微服私访时,探访民情等的种种见闻。但是电视剧中演的巡游,大多都不太真实。实际上,即便是皇帝也是不能够随随便便出宫的。据史书《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的确是历史上到地方上巡察次数最多的皇帝之一。但是,皇帝

  • 真实的杨家将:历史上没有杨宗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按照小说的谱系,杨六郎之子为杨宗保,其孙为杨文广,然而根据《宋史》记载,杨延昭的第三个儿子叫杨文广,杨宗保这个人物不存在。杨文广起初因为讨伐逆贼张海有功,被授予殿直。后来与安抚陕西的范仲淹相遇,范仲淹发现杨文广很有才能,就把他带在身边。名将狄青南征广西时,杨文广随军从征,此时的杨文广还是个无名之辈。

  • “孝道”在古代有多重要?汉朝定了一个制度,若不孝后果很严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对于孝道,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孝”的古

  • 花木兰居然差点做了皇帝的妃子,最后自尽明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花木兰的故事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也被改编成了戏曲、电视剧。而在国际上,花木兰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当年的动画电影《花木兰》可真的是惊艳了世人,而迪士尼这次又打算拍一部真人版的花木兰的电影,并且由刘亦菲主演,也是万众瞩目了,一时间让全世界的热搜都属于一个中国人——花木兰。但是你知道吗,花木兰可能并不姓

  • 杨家将为什么在民间广为流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杨家将故事流传了近千年,历久弥新。那么,杨家将故事是如何家喻户晓的?这其中有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杨家将”故事发生在北宋初年,到了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于天下。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写过一篇文章,称赞杨业、杨延昭“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并且指出杨家将故事在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广泛流传。这篇文章写

  • 历史上真才女:苏家小妹的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苏小妹的父兄都是赫赫有名的大文学家,这已经很厉害了。但据说,苏小妹比起父兄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她的才情有多高呢?有民间传说为证。传说一:与大哥斗诗。据说苏小妹长得很俊俏,只是额头比较高,眼睛比较深。一天苏东坡拿妹妹的长相开玩笑,形容妹妹的凸额凹眼: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几回拭泪深难到,留

  • 历史上是否真的有苏小妹这个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苏小妹的故事听起如此有趣动人,然而,历史上,苏老泉(即苏洵)、苏东坡(苏轼)、苏辙、王安石、秦观,即秦少游等人在《宋史》中均有传,却独独没有苏小妹其人。根据史书记载,苏洵共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两个儿子是苏轼、苏辙(即大苏小苏),大女儿八娘,是苏轼的姐姐,嫁给程子才为妻。二女儿是苏轼的妹妹,嫁给柳子

  • 江南四大才子中的周文宾原来是这个人,四大才子中根本就没有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江南四大才子,人人都知道唐伯虎,文徽明,祝枝山,但是第四位的周文宾,确实最神秘的一位,很多影视剧里面第四位都是周文宾,相传周文宾因其诗的风格和其他三位不一样,性格也不相同,在家乡解元后,构造出了这个相貌秀美的周文宾来凑数。四大才子中最著名的就是唐伯虎,关于唐伯虎被各种影视剧渲染的极具色彩,史书上的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