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广一生未被封侯的六个说法

李广一生未被封侯的六个说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04 更新时间:2024/1/8 18:38:28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赞咏:“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维的《老将行》感叹:“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高适的《燕歌行》追怀:“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后来还出现了曲艺话本《汉李广世号飞将军》。人们咏叹之余,不禁发问:在汉武帝开疆拓土、以封侯赐爵重奖军功的年代,李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史记。李将军列传》)戎马一生,名扬塞外,为何终不得封侯?本文来说说李广没有被封侯的六个说法:

说法一、

一说为“杀已降”。李广在世时,就对自己未能封侯疑惑不懈,曾请教一位操望气之业(相面)的王朔。王朔针对李广自悔在任陇西太守时,曾杀过已降的800 名羌人之事说:“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这个看法有第一手的文字资料为据,在日本史学界相当普遍。但因蒙上了一层唯心论色彩,国内持此说者却不多见。

说法二、

二说为“杀霸陵尉”。李广曾因兵败而丢了将军职,一天夜晚回家路过霸陵亭,霸陵尉按规定不放行,李广手下的人说情道:“这是过去的李将军。”酒醉的霸陵尉轻蔑地回敬道:“当今的将军尚且不能夜行,何况过去当过将军的人!”后来李广复职,公报私仇,借故杀了霸陵尉。明人董份于是说:“广不能忘一尉之小憾,乃知功名不成,非特杀降也,亦浅中少大度耳,其不侯故宜。”(《史记评林》引)此说似以小节论大端,难以令人信服。

说法三、

三说为“治军不严”。宋人何去非认为:“自汉师之加匈奴,广未尝不任其事,而广每至败衄[nǜ]废罪,无尺寸之功以取封爵,卒以失律自裁(者),由其治军不用纪律。……广之治军,欲其人人自安利也,至于部曲顿舍,警严管摄,一切驰略,以便其私而专为恩,所谓军之纪律者,未尝用也。”(《史记评林》引)所谓“治军不严”,是与李广同时代的一位将军程不识治军整严相对而言的。李广领兵作战不讲“军阵”;停宿驻留,不击刁斗;幕府中那些表册文书也大多省约。然而他对征战大事还是肃审慎严的。司马迁就认为他与程不识一样是“名将”。所以,南宋叶适对此辩驳说:“李广自用兵,人所不及,世或以常律论之,固非矣。”(《学习记言》卷二○《史记》)明末清初的大学者王船山在《读通鉴论》中发展了他的观点,认为李广是“攻兵之将”,程不识是“守兵之将”,“非可一律论也”。

说法四、

四说为李广系“常败将军”。宋人黄震说:“李广每战辄北,因踬终身。”(《史记评林》引)司马光也认为:“效不识(即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资治通鉴》卷十七《汉纪》九)既然如此,当然不能封侯。然而,现代学者表示怀疑。因为《史记》仅记载了李广一生中的几次战事,并带有悲剧色彩,这是司马迁为塑造人物形象对史事进行剪辑的结果,没有说李广大小七十余战,一无战功。况且,司马迁称他为“名将”,匈奴兵将也敬畏李广,誉为“飞将军”,岂能是位“常败将军”?

说法五、

五说为李广不是军事全才。这实际是对常败将军说的修正。当代论者认为,从《史记。李将军列传》看,李广虽多失利,但确属一员“猛将”;但是,他既独勇寡智,又“自负其能”,犯了骄兵之忌,不免败多胜少,因此不侯,那是理所当然的事。吕锡生《略论卫青的出身、战功、将才》即持此说。然而,据史载,汉武帝时将军并非全才,且疆场血战逊色于李广而封侯者,大有人在,所以,此说也不是全面之论。

说法六、

六说为汉武帝的偏见与卫青的压制。这种说法唐代已经存在。王勃《滕王阁序》叙说历史上高才之士境遇坎坷,在“李广难封”之句,将李广的不封,归咎于汉武帝。当代论者认为,由于李广数次征战失利,汉武帝于是产生了偏见,觉得他“数奇”(命运不好,不吉利),不胜重任。李广最后一次出征时,武帝就嘱咐全军统帅、大将军卫青不让他居前夺首功;卫青出于私心,让好友公孙敖出任前锋,代替了身为前将军的李广,致使李广失途误期,触犯军律,自刎而亡。

宋怀仁的《李广不得封侯考辨》(《北方论丛》)持此说,有代表性。此说不同拘执于李广本身的前五说,而是从汉武时代的政治、军事上探索原因,视野较为开阔。不过,至今仍有许多疑难之点未能解决。

李广豪气冲天,但屡战不胜,可汉武帝损失不起那么多人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等了。要知道,在千年前,人口增长不是那么容易的,必须长时间安居乐业才能成的。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朝李广家族的结局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广是西汉武帝时有名的武将,戎马一生,威震匈奴。但他一生却始终没有得到重用,到死连个侯爵也没有。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由卫青、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由定襄、代郡出击跨大漠远征匈奴本部,李广几次请求随行,汉武帝起初以他年老没有答应,后来经不起李广请求,同意他出任前将军。后来因为因

  • 汉武帝时期的匈奴单于是谁 妻子是谁子女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武帝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他的治理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西汉与匈奴战争,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至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西汉与匈奴在中国北部和西北部广大沙漠和山地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骑兵作战。汉武帝在位时间是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此

  • 西汉匈奴单于的儿子们有哪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汉诗词匈奴呼韩邪单于有几个儿子?1。铢娄渠堂 生母:乌禅幕女儿 呼韩邪单于前妻;前53年为右贤王 同年入侍汉廷;生卒年代不详;2。雕陶莫皋 生母:呼衍王小女儿为单于大阏氏;呼衍王为呼韩邪谋臣左伊秩訾王的哥哥;前31年,呼韩邪死后即位,号为:复株累若鞮单于前31---前20年在位;在位共计10年;即

  • 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老的中国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东方文明,开创了许多世界之最。其中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法的仪器便诞生在中国,那就是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用科学方法观测地震,掀开了地震科学新的一页。而欧洲比张衡晚了1700多年,直到公元1880年才制造出类似的用水银溢流记录地震的仪器。张衡

  • 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历史上了不起的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今中国河南省南阳县北)人,是中国天文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具有渊博的学识和多方面卓越的才能。张衡青年时代就到京城洛阳参观太学,求师访友。后相继担任过郎中,尚书侍郞,曾两度担任太史令。在天文、 長和机械制造等方而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天文学方面,经过常年的时实践研究,公元117

  • 秦始皇为什么要建长城,万里长城有哪些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集生杀大权于一身。然而,他并没有沾沾自喜,他知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六个国家刚刚被自己的铁骑征服,一时半会儿还不可能有人敢造反。但北边的匈奴却是他的一块心病。面对匈奴的不断骚扰,秦始皇发怒了,当时他以皇帝的身份,下了一份对匈奴的宣战诏书。那诏书的内容很简单,除了“奉天成命

  • 秦始皇焚书坑儒:从一场吃瓜比赛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是啊,秦始皇长年征战,当上皇帝后更是日理万机(两大建筑就让他绞尽了脑汁),虽然每餐吃的都是山珍海味,美味佳肴。但身体却并不好,大有“青春一去不复返”的态势。为了长生不老,永享人间荣华富贵,秦始皇听信了徐福的谎言,于是派徐福带五百童男童女去海上寻仙丹。仙丹没有找到,徐福倒是从此一去不复返,过神仙般的生

  • 刘彻第一次看到卫子夫两眼放光,平阳公主功不可没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平阳公主的丈夫是汉初名相曹参的曾孙曹寿,封平阳侯。由于弟媳陈娇悍妒,平阳公主不便照搬姑妈的老办法到后宫中去物色美女,她只能在丈夫的封地中搜寻,由于弟弟乃是堂堂帝王,她选中的都是出身良家的女子。然后再在家中加以训练,希望能有合适的机会送到弟弟面前。而这个机会终于来了。大约是建元二年(公元前一三九)这年

  • 汉武帝刘彻的四位皇后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武帝刘彻,西汉的第七位皇帝,在位时期共有四位皇后,可这四位皇后都不得善果。第一位:陈阿娇。她是长公主刘嫖之女,“金屋藏娇”的女主。陈阿娇因嫉妒受宠妃子,施行“巫蛊之术”,触犯汉武帝之大忌。最终汉武帝下昭:“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玺绶,罢退居长门宫。”第二位:卫子夫。她本是汉武帝的姐

  • 汉武帝刘彻为何颁布罪己诏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当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国家处于危难之际时,有的帝王便要下罪己诏,对自己的过错进行自责与反省,目的是消除民怨,笼络民心。汉武帝刘彻的“轮台罪己诏”是中国历史上完整保存下来的最早的正式的罪己诏。英气勃发、刚毅勇武的汉武帝犯了什么过错,为什么要下罪己诏呢?原来,汉武帝自即位以后,便大肆对外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