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古代要午时三刻秋后问斩

为什么古代要午时三刻秋后问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313 更新时间:2024/2/14 13:34:00

午时三刻开刀问斩,是影视剧中经出现的说法,与之相配套的还有秋后问斩,推出午门斩首,菜市口砍头等等。

这些说法有什么讲究呢?

古人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以十二个字代替,午时就是正午十二点,一刻十五分钟,午时三刻就是现在的正午12:45.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点杀人?因为古人认为杀人是“阴事”,而阴气对人是有害的,所以的选个阳气重的时候。而一天之中午时三刻阳气最盛,最适合杀人。

但并非所有的罪犯都在午时三刻行刑。午时杀人也分为午时问斩午时三刻问斩两种,午时虽然阳气重,但罪犯被杀后依然可以再入轮回,午时三刻杀人,就是魂飞魄散,再无半点残留,所以只有罪大恶极的人才会被午时三刻问斩。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死刑犯从大早被提出来押赴刑场跪等行刑,期间不吃不喝,等到了午时已经虚脱了,再被中午太阳一晒,整个人昏昏沉沉,这时候砍头省去很多麻烦。至于午门斩首,则不受时间限制,因为午门有一个“午”字,阳气最重,即便不是中午也保管一切顺利。

而菜市口杀人,一来可以震慑吃瓜群众,二来菜市口车水马龙,阳气很盛,适合杀人。至于秋后问斩,倒是学问较大,西汉大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对四季做了区分: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

董仲舒认为帝的法令要与四季变化匹配,春夏应该行赏,秋冬才可行刑,此即后来所说的“秋后问斩”。西汉的秋后定位农历九、十、十一、十二月,到了唐代,死刑执行的时间定在十、十一和十二月,这一做法一直延续到清代。

生死之事,即便是现在也说不清楚,但除了生死,再无大事,所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长城两千年屹立不倒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如今说起长城,人们第一印象往往都是秦始皇时期,曾修筑长城抵御外敌入侵,当时统一中原全境以后,秦始皇开始担心夷狄会图谋不轨,决定建造一个坚固的屏障,这就是绵延万里的长城,这才有了今天令人骄傲的成就,长城显著的抵挡了外族入侵,保证了中原地区百姓的利益。为了长治久安,秦始皇不惜动用上百万民夫修城,然而这道

  • 古人为何喜欢用童男童女陪葬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用活人殉葬,是奴隶社会的一种非常残酷的制度。殉葬人有活埋的,也有被杀或自杀后陪葬。中国的殉葬制度,就考古发现,最早始于殷商时期。商以后,周、春秋、战国、秦朝皆有殉葬习俗商人相信人死以后,灵魂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墓葬是墓主在另一个世界的居所,一切按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礼制办事。奴隶主贵族死后

  • 殉葬制度是什么,究竟有多残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儒家看来,人殉作为一种冷酷、野蛮的殡葬习俗,是任何遵循礼制的国家都不应容忍的行为。但事实上,自周礼创制以来,人殉并未随之消失。甚至在儒学大行其道的时代,人殉也时常死灰复燃。那么,中国的人殉习俗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演化?6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已经有了人殉已发现的中国最早的人殉遗迹,出现在公元前60

  • 古代皇帝避暑的4种方法,夏天还可以这样过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春夏秋冬四季是大自然的运行规律,谁也无法改变,夏季烈日炎炎、酷暑难耐,关于如何避暑,就成了一个上至王室皇家、下至平民百姓都需要面对的问题。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达,人们可以待在空调房里吹空调,可以吹电风扇吃冷饮,过一个清凉的夏天。但古时候没有电,没有风扇,没有空调,没有冰箱,那皇帝跟平民百姓如何度过漫长

  • 湖南为何多出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近代湖南何以人才辈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湖南人的基本素质与特殊性格是人才蔚起的基础.一个人能否成才,取决于他有没有基本的素质和顽强的性格.一个地区的人才状况,恐怕也取决于此.因为这是人才成长的基础。在漫长的古代,湖南开发缓慢,长期被人称为“瘴疠卑湿”之地,生活在这里的土著居民大都是苗徭等“蛮族”

  • 古代宁古塔是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皇帝每次都会把犯人发配到宁古塔。那么宁古塔到底是什么地方呢?为什么犯人都发配到那?宁古塔是什么地方?宁古塔其实并不是一座塔,而是一个地名。位于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带,范围大概是图们江以北,乌苏里江东西两岸地区。其地原为渤海故壤、上京龙泉府故址,距今县城35千米(今宁安东京城)

  • 苦寒之地宁古塔现在还有人住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宁古塔在古代确实是一个条件非常恶劣的地方,是清代犯人的流放之地。就是这样一个曾经条件恶劣的地方,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地方,也成为了一个景点,当然有人会觉得到这个地方来有什么好的,值得跑过去看看吗,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有些人就想去看看,那究竟这个成为旅游景点的地方现在有什

  • 细数中国历史上的六次人口大迁徙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你最初的老家在哪?许多人的回答都是自己的出生地,但中国历史上的六次人口大迁移,你知道几次?第一次 衣冠南渡,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迁入内地,与汉族混杂而居,到西晋末年北方大乱,北方的汉族先后南下,迁移到长江中下游一带,被称为“衣冠南渡”。据史学家考证,当时迁居到南方的中原人有70多

  • 古代被发配的人为什么中途不跑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的流放制度,也就是发配,这种流放制度一直都存在,而且随着历史的变革,流放的地点也随之改变,比如西北绝域、西南烟瘴和东北苦寒之地以及一些海岛。这些地区都是统治者认为非常合适的流放地点,因为这些地方连生存都很困难,所以在中国历史上,流放在一定程度上比酷刑还让人难以接受,然而这种被人们认为极为不幸

  • 古代被皇帝赐死时,为何还要谢恩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古代君主第一的背景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如果不了解历史的人,看到这种场景肯定感到很别扭,都要杀自己了,自己还得感恩戴德的感谢皇帝,这不是有病吗?相信经常看古装影视剧的人,都对这种场景不陌生,皇帝让太监拿着自己的圣旨去见大臣,宣读完赐死之后,大臣还会跪着说一些谢主隆恩的话,有人要说了,这是不是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