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昆阳之战真的有陨石吗 王莽是如何灭亡的?

昆阳之战真的有陨石吗 王莽是如何灭亡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529 更新时间:2024/1/14 19:45:53

地皇四年(23)二月,新市、平林、下江、舂陵四支军队会合以后,将领们商量打出汉朝的旗号来笼络人心,遂立时在平林军中的汉宗室、舂陵戴侯曾孙刘玄为皇帝。刘玄原号“更始将军”,因此便下令改年号为“更始”,封刘縯为大司徒,陈牧为大司空,朱鲔为大司马。

汉军主力围攻宛城,认为只要攻破了宛城,则西进可直捣长安,东退也可威胁洛阳,并寻机与东方的赤眉军会师。为了保证主力在宛城方面进攻顺利,刘玄还派王凤、王常、刘秀等人率领部分兵力向北推进,先后攻克昆阳(今河南叶县)、定陵(今河南舞阳北)和郾城(今河南郾城南),以阻遏南下增援宛城的新军。

新军主力,本来大都调往东方,去讨伐赤眉军,闻听绿林军建立汉政权,进而包围了宛城,深知这才是心腹大患。于是当年五月,王莽派司空王邑和司徒王寻前往洛阳,征发精通兵法的63人为军官,招募巨人“巨毋霸”为垒尉,搜集虎、豹、犀牛、大象等猛兽以助军威,共聚集了42万大军,号称百万,浩浩荡荡向宛城杀来。

新军先锋部队十万人首先进攻昆阳。此刻王凤等人拒守昆阳,兵力不过八、九千而已。面对如此悬殊的敌我兵力,汉军诸将大都主张分散撤退,以图后举,只有刘秀持反对意见,他说:“现在咱们粮草不足,兵力也不如敌人,如果合力抵御,还可能获得胜利,如果分散撤退,则肯定会失败。况且宛城还没攻克,如果放弃昆阳,让敌军进逼到宛城下,则各部都会灭亡。”他说服了王凤等人,固守昆阳城,自己和宗佻、李轶等13骑突围而出,前往郾城、定陵一带调兵解围。

新军主力包围了昆阳,严尤建议说:“昆阳城小而坚,今假号令者(指刘玄)在宛,亟进大兵,彼必奔走;宛败,昆阳自服。”但主将王邑不肯听从,傲慢地说:“百万之师,所过当灭。今屠此城,喋血而进,前歌后舞,顾不快耶?”围城战中,严尤又建议说:“围城必阙,合乎兵法。不如让开一面,让敌人逃走,逃兵跑到宛城下,散布恐惧情绪,以后的仗就好打了。”可惜骄横无谋的王邑仍然不肯听从。

就在新军围困昆阳,连续十数日无法攻克的时候,汉军主力猛攻宛城,城中粮尽,守将岑彭终于被迫投降了。六月初,刘秀等人从郾城、定陵一带聚集了一万多援军,前来解昆阳之围。为了消除军中的惧敌心理,刘秀亲率精锐千余人为先锋,距离王邑军四、五里列成阵势。王邑、王寻恃众亲敌,只派数千人前往迎战,被刘秀打败。诸将都说:“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请助将军。”士气立刻被调动起来了。

当时攻克宛城的消息还没有传到昆阳,刘秀假造战报,射入昆阳城中,以巩固守城士兵的决心,同时还把同样的战报故意泄露给新军知道。新军得知宛城已失,士气低落。刘秀遂精选“死士”3000人,迂回到城西,突然渡过昆水,直指新军的总指挥部,杀死了王寻。

城中汉军在王凤等人的指挥下,也趁势杀出,新军全线崩溃,横尸遍野。此时,正逢大风暴雨,滍水暴涨,涉水而逃被淹死的新军不计其数。王邑、严尤率残部狼狈逃回洛阳。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昆阳之战。

昆阳大战后,新朝再没有力量整合大军,征剿各地起义势力了,只能重点防御洛阳、长安两座中心城市。而汉军则分兵两路,一路由王匡率领,北上进攻洛阳,一路由申屠建和李松率领,西取长安。地皇四年(23)九月,王匡顺利攻克洛阳,十一月,申屠建等逼近要隘武关。

在强大的外部压力下,新朝统治者内部也开始瓦解。当年七月,国师刘歆、大司马董忠等想要劫持王莽降汉,事败被杀。王莽听说汉兵已到武关,急派亲信将领九人,号为“九虎”,率北军精锐数万人前往迎敌。汉将于匡、邓晔等前后夹击,大败“九虎”,六虎败死,三虎退走。

于是汉军长驱直入,逼近长安,豪强申砀、王大等全都聚拢部众,与汉军会合。此时有传闻说在成纪(今甘肃秦安北)起兵的隗嚣即将统率大军来到,汉军诸将为了抢功,猛攻长安城防。王莽毫无办法,只得赦出狱中囚徒,给予兵器,和他们歃血为盟,说:“有不为新朝奋战的,鬼神也不会饶恕他!”但这些囚徒怎么会有战斗力?还没渡过渭桥,就全都跑散了。

最终汉军攻克了宣平门。众臣劝王莽尽快逃走,王莽坚持不肯,大呼道:“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于是众臣挟持他西出白虎门,走到未央宫的渐台,终于被汉兵团团包围。王莽身边公卿、大夫、侍中、黄门郎等各级官员千余人,大都战死,最后商人杜吴率先冲上渐台,砍下了王莽的首级。众汉兵一涌而上,把王莽分了尸。

从来一个封建王朝腐烂到了极点,不经过一次大动乱,是无法解决土地兼并等各种社会问题的。王莽想要通过和平改革挽救上层建筑的灭亡,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而他的个人能力又注定了改革无法取得好的成果。王莽既被杀死,新朝就此灭亡,新的汉朝即将诞生。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吴国灭亡的教训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国人妇孺皆知。但很少人站在吴国的立场想问题,很少人会去想吴国为何会灭亡,吴国灭亡的教训又是什么?越国勾践在吴国服役期间,范蠡让勾践趁着夫差害病时去探望,探望时还要尝一尝夫差的粪便,装模作用的通过味道来判断夫差的病情。两人商议好对策后,找到吴国吃里扒外和自己有一腿的伯嚭说:&l

  • 为何春秋三百年竟无亡国之君?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长达300年,为何在这段时间里没有一个亡国之君?历史是对胜利者的记述,而当时与那些胜利者争锋后来却不幸失败的人后来怎样,历史书上记载的很少,我们也知之甚少。世上有开拓疆土的君主,那就一定有失地的君主,那么那些失地

  • 吴起:甘为三姓家奴只为成就大业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的一个乱世时期,天下纷争不断,四分五裂。故而想要立足乱世必须要有武力,唯有这样才能使人臣服。而盘点此时期之能人武将,那也必定少不了一人,那就是吴起。我们对他的最先认识当数吴起变法和《吴子兵法》,由此也可见其政治军事才能。话不多说,先拿史料证明:同时期的变法家李悝曾说过:&ldquo

  • 揭秘:勾践到底做了哪些无耻之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想毕很多人都听说过。在我国,卧薪尝胆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它是励志的经典典范。但是,当我们把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全部展示出来时,我们却发现其中充满了尔虞我诈,阴险怨毒,不少地方甚至还冲破了人伦道德的底线。这个故事的主角勾践,实则是一个阴谋诡计的集大成者,是名符其实的阴谋家的鼻祖。

  • 做商人的吕不韦如何走进政治圈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吕不韦在大街上看到了被秦国派到赵国做质子的嬴异人,认为此人气度不凡,有帝王之气,决定在他身上做政治投资,那么他具体是如何实施的呢?作为别国派来做人质的质子,虽不用坐牢

  • 史上荒唐掉包计:爸爸强娶漂亮儿媳妇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下面,小编和大家他谈谈,史上最为荒唐的掉包计,一起来看看吧。为了巩固楚国的霸权,联合秦国共同制衡晋国,楚平王决定:与秦国联姻。他让自己的儿子熊建,娶秦哀公的妹妹孟嬴为妻。他的这一想法,秦国方面一拍即合。迎亲的重任,楚平王派给了少傅费无极(亦作费无忌)。费无极千里迢迢迎亲归来,先把孟赢等秦国人安排在郊

  • 赵奢出奇招令秦军大败 解阏与之围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赵奢,嬴姓,赵氏,名奢。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曾经正面战胜秦军,战绩不逊名将李牧。享年约60余岁,马服君赵奢墓坐落在邯郸市区西北十五公里处的紫山。秦国为攻打韩国,先进占赵国的阏与。赵王首先召见廉颇,问:“寡人想派兵救援阏与,依贤卿看能否救得了?”廉颇回答:&ldquo

  • 姜子牙有何原因能力保王朝八百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姜子阳有很多的典故留存,他对周朝的朝局影响深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姜子牙的事迹。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第三个奴隶制国家,既是“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也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特殊的朝代,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不仅结束了一个时代,同时又开启了一个全

  • 战国七雄哪个国家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原始的是楚国最大,后在晋献公将晋国版图扩大了一倍后可以跟楚国抗衡。齐国一直版图不大,但地理位置有优势。战国时期的大国不是看版图,而是看人口。楚国版图大,但人口密度低;齐国人口密度一直很大。楚汉之争时,韩信灭齐后在齐地迅速征兵20余万,一举超过了楚汉兵力总和,成为垓下围歼楚军的主力。这还是秦末齐国田氏

  • 战国四大名将之白起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白起,又称公孙起 ,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眉县)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将领、军事家。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白起,地道老秦人,秦国法制成功的代表人物。从一个普通的步卒当起,凭借战场立功而当上了左更。白起作为将军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