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农民起义军都有哪些?

王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农民起义军都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965 更新时间:2023/12/11 23:50:54

王莽虽然具有远见卓识,但可惜实际执行能力却有所欠缺,他还书生气十足,相信只要制度一变,天下立可太平。他的各项改革措施,根本上脱离社会实际,违背了客观规律,加之在执行过程中被地方豪强反复歪曲、弱化,这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而且改革速度过快,很容易造成反效果,从而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比如王莽明令禁止奴婢买卖,地方豪强就把交易从地上转移到地下,奴婢买卖继续进行,但相当多失去田地的百姓却连卖身为奴、苟延残喘的机会也不易得到了。

王莽还采取行政手段,强制推行他的改革政策,对于违反者施以重刑。因为对新法不了解或走投无路、被迫触犯的,不仅仅是地方豪强,也包括许多平民百姓,结果政府官吏毫不加以区分地逮捕、镇压,这样就使新法失去了社会基础,失去了底层百姓的拥护。

再加上王莽治理天下,好像种试验田,法规多次变更,使百姓无所适从。他为了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威,欺压各依附国,造成西域、匈奴、高句郦、句町等各国的反叛,派兵征伐,耗尽了国库,也给周边百姓带来沉重负担。世间的事情,并非只要有好的意愿,就能得到好的成果,这样的改革,岂有不失败之理?

天凤四年(17),临淮(今江苏盱眙)人瓜田仪起义于会稽长洲(今江苏吴县)。同年,琅琊(今山东诸城东南)人吕母因为当县吏的儿子被长官冤杀,就聚集贫穷少年百余人,攻破海曲县(今山东日照西南),杀死仇人祭祀其子,然后引兵入海。

王莽派使者前往安抚,使者回来报告说:“盗贼才刚解散,转眼就又复合了。”王莽惊问缘故,回答说:“因为法规太烦琐,很容易触犯;辛苦耕种,所得不足以缴纳赋税;就算闭门坐在家里,都怕邻居私铸钱币,自己要连坐。百姓因此纷起造反。”

就在吕母起义后不久,荆州地区闹起大饥荒,百姓失去了活路,遂铤而走险,数百饥民共推新市(今湖北京山东北)人王匡王凤为渠帅,发动起义。南阳人马武、颍川(今河南禹县)人王常、成丹等皆往依从。起义者以绿林山(今湖北当阳境内)为根据地,很快扩充到七、八千人,称为“绿林军”。

地皇二年(21),王莽派荆州牧率领两万精兵,围攻绿林军。绿林军主动出击,在云杜(今湖北京山)附近设伏击溃新军,缴获全部辎重,并俘虏了敌军统帅。经此战后,绿林军声名大振,兵力很快膨胀到5万余人。

王莽急派纳言将军严尤和秩宗将军陈茂由洛阳率军南下进攻绿林山。正逢绿林山一带流行瘟疫,绿林军一方面为了脱离疫区,一方面为了暂避严尤和陈茂的锋芒,分南北两路向外发展。

南路绿林称“下江军”,由王常和成丹统率,西入南郡(今湖北江陵)以吸引新军的注意。北路绿林为主力,称“新市军”,由王匡、王凤、马武、朱鲔等率领,北向南阳,准备寻机杀入关中。当年七月,新市军行进到随县附近时,平林(今湖北随县东北)人陈牧、廖湛聚众数千响应,称“平林军”。

天凤五年(18),琅琊人樊崇聚众数百起义于莒(今山东莒县),随即转入泰山地区,不到一年的时间,兵力就已上万。同郡人逄安,东海人徐宣、谢禄、杨音等各自起兵,后来也与樊崇联合起来,众达十数万。他们痛恨新莽的重刑苛法,模仿刘邦“约法三章”,规定“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

地皇三年(22),王莽派太师王匡(与绿林军领袖王匡同名同姓),更始将军廉丹领兵十余万前往进剿,樊崇等为了区分敌我,把眉毛都涂成红色,从此就称为“赤眉军”。廉丹所部,军纪极差,所过抢掠百姓,于是民谣唱道:“宁逢赤眉,不逢太师;太师尚可,更始杀我!”

两军在成昌(今山东东平西)展开恶战,新军全军覆没,廉丹及其校尉20余人被杀,太师王匡狼狈逃回洛阳。赤眉军乘胜转战东海(今山东郯城西北),挺进彭城(今江苏徐州市)、汝南(今河南息县)等地,很快扩编到30余万人。

除绿林、赤眉两支大军外,河北地区还有城头子路和刁子都部,山东西北有铜马部,河南有青犊、尤来和五幡等部,都聚众数万乃至十数万。

王莽见四方农民相继起义,王匡等无法剿平,急忙于成昌大战后不久下诏,废除井田、奴婢、六筦等新法,但已经来不及了。当年冬天,汉朝宗室刘縯刘秀兄弟率舂陵(今湖北枣阳东)子弟七、八千人起事,称“舂陵军”,刘縯自称“柱天都部”,和新市、平林两军联合,共同攻克棘阳(今河南新野东北)。

因为刘縯、刘秀等旧贵族的加入,逐渐改变了原本农民起义的性质,而刘秀,就是后来东汉的开国君主——汉光武帝。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昆阳之战真的有陨石吗 王莽是如何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地皇四年(23)二月,新市、平林、下江、舂陵四支军队会合以后,将领们商量打出汉朝的旗号来笼络人心,遂立时在平林军中的汉宗室、舂陵戴侯曾孙刘玄为皇帝。刘玄原号“更始将军”,因此便下令改年号为“更始”,封刘縯为大司徒,陈牧为大司空,朱鲔为大司马。汉军主力围攻宛城,认为只要攻破了宛城,则西进可直捣长安,东

  • 吴国灭亡的教训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国人妇孺皆知。但很少人站在吴国的立场想问题,很少人会去想吴国为何会灭亡,吴国灭亡的教训又是什么?越国勾践在吴国服役期间,范蠡让勾践趁着夫差害病时去探望,探望时还要尝一尝夫差的粪便,装模作用的通过味道来判断夫差的病情。两人商议好对策后,找到吴国吃里扒外和自己有一腿的伯嚭说:&l

  • 为何春秋三百年竟无亡国之君?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长达300年,为何在这段时间里没有一个亡国之君?历史是对胜利者的记述,而当时与那些胜利者争锋后来却不幸失败的人后来怎样,历史书上记载的很少,我们也知之甚少。世上有开拓疆土的君主,那就一定有失地的君主,那么那些失地

  • 吴起:甘为三姓家奴只为成就大业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的一个乱世时期,天下纷争不断,四分五裂。故而想要立足乱世必须要有武力,唯有这样才能使人臣服。而盘点此时期之能人武将,那也必定少不了一人,那就是吴起。我们对他的最先认识当数吴起变法和《吴子兵法》,由此也可见其政治军事才能。话不多说,先拿史料证明:同时期的变法家李悝曾说过:&ldquo

  • 揭秘:勾践到底做了哪些无耻之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想毕很多人都听说过。在我国,卧薪尝胆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它是励志的经典典范。但是,当我们把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全部展示出来时,我们却发现其中充满了尔虞我诈,阴险怨毒,不少地方甚至还冲破了人伦道德的底线。这个故事的主角勾践,实则是一个阴谋诡计的集大成者,是名符其实的阴谋家的鼻祖。

  • 做商人的吕不韦如何走进政治圈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吕不韦在大街上看到了被秦国派到赵国做质子的嬴异人,认为此人气度不凡,有帝王之气,决定在他身上做政治投资,那么他具体是如何实施的呢?作为别国派来做人质的质子,虽不用坐牢

  • 史上荒唐掉包计:爸爸强娶漂亮儿媳妇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下面,小编和大家他谈谈,史上最为荒唐的掉包计,一起来看看吧。为了巩固楚国的霸权,联合秦国共同制衡晋国,楚平王决定:与秦国联姻。他让自己的儿子熊建,娶秦哀公的妹妹孟嬴为妻。他的这一想法,秦国方面一拍即合。迎亲的重任,楚平王派给了少傅费无极(亦作费无忌)。费无极千里迢迢迎亲归来,先把孟赢等秦国人安排在郊

  • 赵奢出奇招令秦军大败 解阏与之围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赵奢,嬴姓,赵氏,名奢。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曾经正面战胜秦军,战绩不逊名将李牧。享年约60余岁,马服君赵奢墓坐落在邯郸市区西北十五公里处的紫山。秦国为攻打韩国,先进占赵国的阏与。赵王首先召见廉颇,问:“寡人想派兵救援阏与,依贤卿看能否救得了?”廉颇回答:&ldquo

  • 姜子牙有何原因能力保王朝八百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姜子阳有很多的典故留存,他对周朝的朝局影响深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姜子牙的事迹。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第三个奴隶制国家,既是“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也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特殊的朝代,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不仅结束了一个时代,同时又开启了一个全

  • 战国七雄哪个国家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原始的是楚国最大,后在晋献公将晋国版图扩大了一倍后可以跟楚国抗衡。齐国一直版图不大,但地理位置有优势。战国时期的大国不是看版图,而是看人口。楚国版图大,但人口密度低;齐国人口密度一直很大。楚汉之争时,韩信灭齐后在齐地迅速征兵20余万,一举超过了楚汉兵力总和,成为垓下围歼楚军的主力。这还是秦末齐国田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