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在历史上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李世民在历史上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11 更新时间:2024/1/3 15:03:27

李世民出生于一个胡汉混血的贵族世家。其父李渊,自称是十六国时凉武昭王李暠的后代。而实际上,李渊很可能是在自己的族谱上做了手脚。目前通常的看法是,李家是北魏弘农太守李初古拔的后裔。李初古拔是鲜卑族,其后代跟汉族通婚,到李渊的祖父李虎时已经是胡汉混血。李虎是李家发迹的开端,西魏时位列八柱国之一,北周初追封唐国公,后来李渊袭封唐国公。李渊的母亲独孤氏与北周明帝独孤皇后、隋文帝独孤皇后均为八柱国之一独孤信之女,也是鲜卑族,其妻窦氏也是胡族血统。

窦氏共生四子,长子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元霸(早死),四子元吉。《旧唐书》称,李世民出生时,有二龙戏于馆门之外,足足待了三天才离去。《新唐书》则称,他母亲只打了个哈欠就生了他,毫无一般孕妇的阵痛。这两件事无疑是为了表现李世民的异秉而编造的。

李世民的异秉还有其他。史书称,他四岁的时候,有一个自称善于察人面相的相士,见到李渊,惊道:“公是贵人啊,且有贵子。”等见到李世民后更惊道:“此小儿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貌,只须年近二十岁时,必能济世安民。”说完后,相士便神秘消失了。而后李渊依“济世安民”之意,以“世民”名之,李世民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

这李世民却也不负其名,自幼便显出聪睿之资,思虑深远,遇事常能果断处之,平日里则不拘小节,言行举止之间,有种不似常人的气度。-午后书社-

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杨广在雁门(今山西代县)被突厥围困,帝国各路军队急忙去援救,屯卫将军云定兴就是一路。行动前,营内站出了一名英姿少年,这个少年从容地对云定兴说:“如今前去救援,必得大张旗鼓才行。”接着他又侃侃道出理由:“始毕可汗敢倾全国的军队围困我们天子,必是仗着仓促之间,我们无从救援。现在我们若大张军容,数十里之内幡旗相续,夜间则击鼓相应,突厥军定会以为我们四方救兵已云集而至,惊惧之间,必然撤围而去。不然的话,敌众我寡,去打硬仗,只会吃眼前亏。”

云定兴稍加思索,立刻采纳了少年的建议,果然吓走了突厥大军。

这个英姿少年就是十八岁的李世民。少年李世民首次崭露头角,便显示了他不凡的军事眼光和英雄胆识。

隋炀帝末期,外与高丽的战争欲罢不能,内则危机四伏,群贼蜂起,帝国形势一泻千里。风云骤变之际,李渊亦被推到了举旗造反的路上。

正史载,李渊谋反是被李世民逼的。当时李世民与大臣刘文静先商量好起兵,然后告诉李渊,李渊闻之大惊,最后迫于形势,不得不勉强从之。

正史中还称,在唐朝建立的过程中,秦王李世民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也因此得罪了身为太子的哥哥李建成。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率军一举击败窦建德,逼降王世充,从而扬名天下,威震四海。太子李建成见李世民勋业日盛,感到对自己继承帝位的威胁越来越大,于是利用自己的太子之位,与弟弟李元吉联手处处排挤李世民。

武德九年(626年),李建成、李元吉借突厥进兵之机,谋划着调出秦王府兵将,以削弱李世民的兵力。李世民得知后,与亲信房玄龄、长孙无忌等密谋,于六月四日在宫城北门玄武门内设下伏兵。李建成、李元吉上朝时行至玄武门,发现异常,急忙转身返回。这时,李世民从后面大呼追赶,李元吉仓皇之中转身张弓,连发三箭,都没射中李世民。李世民还射,太子李建成中箭身亡。李元吉也被李世民的部将尉迟恭射死。

唐高祖李渊听闻此事大惊失色,与裴寂等大臣商议,有大臣提议:“建成、元吉本就没有参与起义,因为自己无功于天下而嫉妒秦王功高,狼狈为奸。现在秦王讨伐并诛杀他们,陛下可趁势将国事交给秦王。”李渊听从建议,三天后立李世民为皇太子,两个月后让位,自称太上皇。

就这样,李世民通过“玄武门兵变”登上帝位。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揭秘开国大典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4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三十万军民参加这一旷世盛典。揭秘:开国大典中这15个不为人知的秘密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决定,1949年10月1日在北平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10月1日下午3时,大地欢声雷动。刚刚就职的中华人民

  • 李渊太原起兵是自愿还是被迫?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关于李渊举兵反隋是被李世民所迫的说法,不少后世史学家都提出过质疑。他自称十八岁举义兵,也是一种有意的时间误导。事实上,无论从史料记载还是常理推断,李渊身处乱世,戎马半生,官场捭阖不倒,绝不可能是个窝囊废。相反,李家一朝举旗,是李渊经过了数年经营的结果。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高祖慎之又慎,迟回而

  • 岳飞的战绩是否具有水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岳家军百战百胜、所向披靡,是《宋史》以及有关岳飞的相关作品所着力描述的。事实上,岳飞并非百战百胜,《金史》就多次记载了岳飞兵败的战例。仅以1140年左右的几个战例为例:其一:金将王伯龙曾率军在今安徽采石矶一带,击败岳飞、刘立、路尚等兵,缴获大批粮草。其二:岳飞以兵十万,号称百万,前去攻打被金军占领的

  • 解密:《满江红》到底是岳飞所写?还是明人伪作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满江红》一词被认为是岳飞的传世之作,然而,史学界考评后却认为是明代人伪作,写作年代不早于明代中叶。理由是,该词从未出现于宋元人的任何著述中,即使是岳飞子孙收录的家集里也没有记载。一直到了明代才突然出现在徐阶所编的《岳武穆遗文》中,根据是弘治十五年(1502年)浙江提学副使赵宽所书的岳坟词碑。而赵宽

  • 自古以来,台湾是如何纳入到中国版图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台湾,是中国最大的岛屿,面积为3.58万平方公里,人口2300多万。而台湾除了台湾岛之外,还有澎湖列岛、钓鱼岛等附属岛屿。台湾岛在东亚地区具有不可忽视的战略地位,被美国军事家称为“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台湾岛被纳入到祖国的版图是一段曲折而辛酸的历史,作为中国人,更应该要对这段历史要熟悉。一,大陆和台

  • 岳飞真实的性格是怎么样的?是否火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岳飞是什么性格?史书中很少有直接的描写,但是从一些历史事件中,却也可以看出端倪。根据南宋徐梦莘编写的《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岳飞二十九岁那年,率军前往江南西路讨伐李成,家眷留在今天的宜兴。打仗归来后,宜兴的百姓找他投诉说,他舅舅仗势横行乡里,无恶不作。岳飞将舅舅狠批了一顿,不想他舅舅怀恨在心,有一次外

  • 李鸿章为什么被称为东方俾斯麦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01年,北京的冬季格外冰冷,就连空气都传出一丝刺骨的寒意。关于岌岌可危的清朝来说,在寒风中传来的这个消息,比冬季更冷:当年11月7日,暂居在北京贤能寺里的李鸿章因胃血管决裂,大口地吐血,总算不治身亡。享年79岁。还在陕西西安的慈禧太后、光绪皇帝闻讯,唏嘘不已,追加谥号为“文忠”——这是仅次于文正

  •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到底是主动出击,还是被逼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每一个鼎盛王朝都是踏着一条鲜血和白骨铺成的路而来。李世民就是通过发动“玄武门政变”,残杀自家兄弟,不光彩地登上帝王宝座。不过,李世民不是个不讲人伦的人,因此,可以想象,“玄武门政变”是李世民一个解不开的心结。或许正是这个原因,李世民冒天下之大不韪,打破了历代皇帝不能调阅记录自己言行的《起居注》的惯例

  • 大家了解的包青天,一半真实,一半虚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如果让大家说出一个清官,而且又很会断案的人的话,我想大部分人脱口而出的都是“包青天”这个名字吧。事实确实是这样,包拯是一个断案如神,公正廉明的清官,很多人都喜欢这么一个人。只不过我们印象中包拯的印象大多数都是来自于各种小说、影视剧或者戏曲中的形象,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包拯和这些情节有很多的不符。比如说包

  • 告诉你一个历史上真实的包拯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包拯(999—1062)是北宋时期的名臣,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进士出身。他秉公执法、一身正气,深受仁宗皇帝的宠爱,更因为明察秋毫,破案无数,被老百姓称之为“包青天”。俗话说千里马还的有个好伯乐,谁是包拯的伯乐呢?笔者认为是宋仁宗赵祯(1010年-1063年),为什么说宋仁宗是包拯的伯乐呢,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