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盘庚迁殷的历史故事

盘庚迁殷的历史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989 更新时间:2024/2/9 0:05:27

盘庚是商代第二十位,史书上记载的他的主要事迹就是迁都。前面我们就说过,商朝经迁都,到盘庚的时候已经是第五次迁都了,史称“盘庚五迁”。

盘庚继位之时,由于长期的外部战争和内部争斗,王朝已经衰落了。正好,原来的都城奄屡遭水患,为了躲避天灾、扭转颓势,他决心将都城迁到黄河以南的殷(今河南安阳)。

但是,一些王公贵族却不愿意迁都,因为他们在旧都已经拥有了大量的财富,形成了自己的势力,迁都必然会损害他们的利益。这些贵族煽动老百姓起来阻挠迁都,殷朝的民众一个个怨声载道,不愿再受迁徙之苦。盘庚毫不退让,发表了三次慷慨激昂的演讲,阐明了自己的施政纲领,挫败了贵族的阴谋,说服了民众,顺利完成迁都大计。

迁都后,盘庚兑现自己的承诺,效法商汤,革除弊政,兴朝纲,商王朝得到复兴,原来不服的诸侯又都来朝觐了。此后,商王朝再也没有迁过都。所以“商”又称作“殷”,或合称“殷商”。到了近代,人们在河南省安阳小屯村一带发掘出大量古代的珍贵物,包括甲骨文、青铜器等,证明这里曾经是商朝国都的遗址,因此这里被称为“殷墟”。

盘庚那三次气势恢宏的演讲,收录在《尚书》里,篇名就叫《盘庚》,分为上、中、下三篇。盘庚的演讲,对贵族和民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恩威并施,气势非凡。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民众之所以反对迁都大计,是受那些不愿放弃既得利益的贵族们的教唆。一个国家的统治阶层如果只顾自己的私利,那些本意良好的政策就会被歪曲,从而造成老百姓思想混乱,引起国家动乱。

如果出现这样的局面,最后统治阶层的利益就会完全丧失,到时候自作自受,怪不得别人。盘庚在用严刑峻法和祖先神灵来威胁这些贵族要团结一心的同时,也适当采用怀柔手段,回顾了各位王公大臣的祖先们与盘庚的祖先一起,共同创造这个国家并获得胜利的光荣历史,表示愿意与大家一道,恪尽职守,建立一个永久的家园。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武丁拜师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盘庚之后第三位君主武丁继位时,背叛商朝的诸侯很多,国势已经衰微了。武丁想要复兴国势,可是没有得力的助手,于是他装作患了喑哑症说不出话,一直不处理政事,而交由丞相冢宰去处理。直到一天晚上,武丁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他见到了一位叫作“说”(一说作“兑”)的

  • 武乙射天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武乙,商朝的第二十八代国君,名瞿,在位三十五年,是商代后期的一个重要君王。他即位后,整顿军队,加强商王朝的武力,征讨那些不服从商王朝统治的诸侯,努力挽救商王朝江河日下的局面。据说有一次,他光是征伐脂方,就俘虏了两千多人,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可见武乙的功绩颇大。经过他的努力,摇摇欲坠的商王朝得到

  • 比干剖心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臭名昭著的商纣王身边其实有好几个著名的贤人:比干、微子和箕子。《论语》记载说:“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这是孔子对他们的高度评价。比干是商朝帝王太丁之子,人们都称他为“王子比干”。比干从小就聪颖好学、才华出

  • 商纣亡国的历史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历史上留下名号的人,有的流芳百世,有的却遗臭万年。人们一提到遗臭万年的暴君,总少不了两个人,一个是前面讲到的夏桀,而另一个,就是商朝最后一位帝王商纣王。纣王是帝乙的少子,号帝辛,名受,“纣”是周人送给他的谥号,是“残忍、不义”的意思。而“

  • 伯夷和叔齐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商朝末期,有一个侯国叫“孤竹国”。孤竹国国君墨胎氏有三个儿子,其中长子伯夷,幼子叔齐。孤竹国国君生前最喜欢小儿子叔齐,想让他继位。但按照当时的常理,应该让长子继位。老国君死后,大臣们请伯夷继位,伯夷却说:“让叔齐来做国君可是我父亲生前的遗愿呀!我一定要遵从父亲的意

  • 文王拘里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殷商之后就是周朝。周人的祖先是姜嫄之子弃。弃善于种植农作物,被舜封为“后稷”,因此周人一直有重视农业的传统。有人认为他们的国号“周”是商王武丁赐予的,“周”的含义就是一大块方整的田地中农作物很茂盛的样子。后稷的子孙代代相传,经过

  • 古公亶父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周王朝的伟大先祖周文王的祖父太王古公亶父,是一个受到周王朝历代子孙崇敬的伟大人物。周王朝自称是帝喾的妃子姜嫄的后代。姜嫄之子后稷被帝尧选为农师,负责教导百姓种植庄稼,后来被帝舜封在有邰这个地方,那时候,后稷还是一个小小的部落酋长而已。到了夏朝,夏帝不重视农业,废除了农师这个官,后稷的子孙就只好逃到西

  • 伯邑考救父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周文王有许多儿子,长子叫伯邑考,次子就是后来的周武王姬发。伯邑考和父亲文王一样,生性敦厚仁爱,加上母亲太姒从小就给予他很好的教育,所以他成长为一位多才多艺的谦谦君子,同时也是一个大孝子。当他听说父亲文王因触怒纣王而被监禁在里时,五内俱焚,急得团团转。他连忙和太姒、闳夭、散宜生等人商议如何解救文王。散

  • 孟津观兵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自从得到姜太公的帮助之后,周文王的实力与日俱增。周围的小国,有的被灭掉了,有的主动来投靠周文王,周文王干脆把国都从岐山迁到了丰京(今陕西长安),势力范围一下子向东扩展了几百里,离商的都城朝歌越来越近。周文王在位五十年,他逝世时天下三分已得其二,为灭商奠定了基础。文王死后,他的儿子武王即位。武王雄姿英

  • 揭晓从“禅让”到“世袭”的大禹之迷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史上有先王禅让的传说,认为尧、舜、禹三代政权的交接,是通过推荐、考察和任用等程序和平实现的。所谓禅让,是指在位君主生前将统治权让给他人,目的是让更贤能的人来统治国家。通常,禅让将统治权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代的更替,称为“外禅”;让位给自己的同姓血亲,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