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丁拜师的故事

武丁拜师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604 更新时间:2024/2/19 6:46:12

盘庚之后第三位君主武丁继位时,背叛商朝的诸侯很多,国势已经衰微了。武丁想要复兴国势,可是没有得力的助手,于是他装作患了喑哑症说不出话,一直不处理政事,而交由丞相冢宰去处理。

直到一天晚上,武丁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他见到了一位叫作“说”(一说作“兑”)的圣人。第二天,他根据自己梦里所见,在木板上刻出了说的形象,然后命大臣们按照木板上的人去找这个说,可惜群臣百官里没有一个长得像的。

于是他扩大寻找范围,派人到国都外面去找,终于在北海的傅岩一个建筑工地上,找到了这个人。此人正在干着版筑的工作呢。说被带到武丁面前,武丁大喜,这才开口说话。两人一番长谈,武丁发现说果然出语不凡,真的是圣人。于是武丁任命他为相,辅佐自己,从此朝政大治,商王朝得以复兴。说被赐姓傅,人称“傅说”。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武丁所谓梦见圣人,是为了提升傅说的威望而使用的手段。他应该是认识傅说在先。有人说武丁的父亲商王小乙在位时为了培养他,曾让他在民间生活过一段时间。武丁应该是在那个时候知道了傅说是个贤人。

但是,傅说只是个奴隶,要突然任用他为重臣,其他大臣是不会同意的。无奈,武丁只能出此下策了。这种“托梦”的方式,也成为后来帝王们常用的手段(周文王占卜得到姜太公也是一种与之相近的形式)。另外从伊尹和傅说的故事可以看出,在商代,奴隶也可以成为奴隶主。

傅说不负众望,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帮助武丁实现了复兴大商的愿望,他本人也成为和伊尹齐名的贤臣。可惜史书对他的功绩记录太少,但对武丁的记录却很多。在殷墟所发现的商代甲骨文和青铜器中,大部分都来自武丁时代,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也是武丁时代的杰作。

从这些文物中,可以发现一位传奇女性妇好。武丁见于史料的“诸妇”多达六十多位,其中只有三人拥有王后的地位,妇好是其中一位。传说她拥有自己的封国,还有独立的嫡系军队。她曾带领这支军队,踏平了周围二十多个小国,为武丁复兴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武乙射天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武乙,商朝的第二十八代国君,名瞿,在位三十五年,是商代后期的一个重要君王。他即位后,整顿军队,加强商王朝的武力,征讨那些不服从商王朝统治的诸侯,努力挽救商王朝江河日下的局面。据说有一次,他光是征伐脂方,就俘虏了两千多人,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可见武乙的功绩颇大。经过他的努力,摇摇欲坠的商王朝得到

  • 比干剖心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臭名昭著的商纣王身边其实有好几个著名的贤人:比干、微子和箕子。《论语》记载说:“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这是孔子对他们的高度评价。比干是商朝帝王太丁之子,人们都称他为“王子比干”。比干从小就聪颖好学、才华出

  • 商纣亡国的历史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历史上留下名号的人,有的流芳百世,有的却遗臭万年。人们一提到遗臭万年的暴君,总少不了两个人,一个是前面讲到的夏桀,而另一个,就是商朝最后一位帝王商纣王。纣王是帝乙的少子,号帝辛,名受,“纣”是周人送给他的谥号,是“残忍、不义”的意思。而“

  • 伯夷和叔齐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商朝末期,有一个侯国叫“孤竹国”。孤竹国国君墨胎氏有三个儿子,其中长子伯夷,幼子叔齐。孤竹国国君生前最喜欢小儿子叔齐,想让他继位。但按照当时的常理,应该让长子继位。老国君死后,大臣们请伯夷继位,伯夷却说:“让叔齐来做国君可是我父亲生前的遗愿呀!我一定要遵从父亲的意

  • 文王拘里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殷商之后就是周朝。周人的祖先是姜嫄之子弃。弃善于种植农作物,被舜封为“后稷”,因此周人一直有重视农业的传统。有人认为他们的国号“周”是商王武丁赐予的,“周”的含义就是一大块方整的田地中农作物很茂盛的样子。后稷的子孙代代相传,经过

  • 古公亶父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周王朝的伟大先祖周文王的祖父太王古公亶父,是一个受到周王朝历代子孙崇敬的伟大人物。周王朝自称是帝喾的妃子姜嫄的后代。姜嫄之子后稷被帝尧选为农师,负责教导百姓种植庄稼,后来被帝舜封在有邰这个地方,那时候,后稷还是一个小小的部落酋长而已。到了夏朝,夏帝不重视农业,废除了农师这个官,后稷的子孙就只好逃到西

  • 伯邑考救父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周文王有许多儿子,长子叫伯邑考,次子就是后来的周武王姬发。伯邑考和父亲文王一样,生性敦厚仁爱,加上母亲太姒从小就给予他很好的教育,所以他成长为一位多才多艺的谦谦君子,同时也是一个大孝子。当他听说父亲文王因触怒纣王而被监禁在里时,五内俱焚,急得团团转。他连忙和太姒、闳夭、散宜生等人商议如何解救文王。散

  • 孟津观兵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自从得到姜太公的帮助之后,周文王的实力与日俱增。周围的小国,有的被灭掉了,有的主动来投靠周文王,周文王干脆把国都从岐山迁到了丰京(今陕西长安),势力范围一下子向东扩展了几百里,离商的都城朝歌越来越近。周文王在位五十年,他逝世时天下三分已得其二,为灭商奠定了基础。文王死后,他的儿子武王即位。武王雄姿英

  • 揭晓从“禅让”到“世袭”的大禹之迷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史上有先王禅让的传说,认为尧、舜、禹三代政权的交接,是通过推荐、考察和任用等程序和平实现的。所谓禅让,是指在位君主生前将统治权让给他人,目的是让更贤能的人来统治国家。通常,禅让将统治权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代的更替,称为“外禅”;让位给自己的同姓血亲,让

  • 伏羲是中国婚嫁制度肇启者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婚嫁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国婚嫁制度源于何时,根在何处?正在甘肃兰州召开的“第二届中华伏羲研讨会”上,来自中国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们一致认为,伏羲是中国婚嫁、嫁娶制度的肇启者,“制嫁娶”反映出人类从杂居群婚到对偶婚姻的深刻变革,标志着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