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献给秦王的人头是谁?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献给秦王的人头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403 更新时间:2023/12/27 4:50:53

说起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在这次事件中:

出现了一位名闻天下的刺客,荆轲,因为重承诺、以死酬知己、凛然刺秦王而成为了一个受人尊敬的人物,被史马迁在大书特书,至今光环不褪。

出现了一件闻名天下的兵器,淬了毒液的匕首,那是从赵国人徐夫人那里花重金购买来的,号称当时天下最锋利,还用真人做过试验,见血封喉。

出现了一位所谓的勇士,秦武阳,虽然是个少年杀人犯,燕人不敢正视,但在秦宫和秦王的威仪面前,几乎不能自持,表现得股栗色变。

出现了一位值得交往的朋友,高渐离,平时能喝酒唱歌,关键时能舍命报仇,不仅是个有名的乐师,也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刺客。

出现了一位名扬天下的医生,夏无且,他不是因为医术出名,而是因为他扔出的那个药囊,给秦王政赢得了喘息之机,名留史册。

伏笔了一位幕后的高人,那个让荆轲等待却一直没有音讯的朋友,让荆轲生气失落,以至于对太子丹大声的斥责,可惜的是,至始至终他都没有现身。

设计了一件意想不到的藏凶方案,在进献的燕国督亢地图中,意外地藏下了那把要命的匕首,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图穷匕现。

更有一件异乎寻常的礼物,一件可以让秦王失去戒备心理的大礼,它居然是装在匣子里的一颗人头,那是秦国逃将樊於期心甘情愿的,通过自杀方式提供的礼物!

在这个故事里,说的比较模糊的就是这个樊於期,让人们兴趣无限。从太子丹与老师鞠武的对话中我们得知,他是秦国的将领,因为得罪了秦王政,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逃到了燕国;从太子丹与荆轲的对话中我们得知,秦王政悬赏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来购买他的脑袋,还会亲自接见进献者;从荆轲与樊於期的对话中我们得知,他的父母、家族都被杀尽。那这个樊於期是谁?他和秦王政有什么样的恩怨?

(一)

《战国史》中认为樊於期就是桓齮(yǐ)。这是目前各类历史中最流行的说法,说他是今河北蠡县鲍墟乡南庄村人,是秦王政时期的秦国将军。公元前236年,赵悼襄王逝世,赵王迁即位。公元234年,秦国趁机派遣大将与王翦、杨端和率兵攻打赵,取邺(今河北临漳西南)等城,继而攻占平阳(今磁县东南),大胜,杀赵将扈辄。

公元前233年,桓齮再率大军从上党出发,连拨赵国赤丽、宜安两城,兵锋直指邯郸。李牧临危受命,采取高筑营垒、坚守疲敌的策略,率大军与秦军对峙于宜安附近。桓齮留下部分人员坚守大营,自己率主力转攻肥下(今河北晋州西),未能破城。李牧趁机率军攻破秦军大营,并在桓齮回援时,大破秦军,桓齮只率少数亲随突破了赵军的重围。担心回国受罚的他,逃到了燕国。

震怒的秦王政,将桓齮的三族全部诛杀,同时通告天下,献桓齮人头者,赏赐千金,封万户侯。为了成就荆轲名动天下的刺杀,公元前227年,在荆轲的劝说下,他毫不犹豫地献上了自己的头颅。自刎身亡,其遗骸葬于故里南庄村。据清《蠡县志》载:“南庄有大冢,呼为樊将军墓。旧有庙碑,今俱废。”

(二)

《东周列国志》中认为樊於期不是桓齮。樊於期是另外一个人,他平时就憎恨吕不韦纳妾盗国的事,在与长安君成峤(又名成蟜,秦庄襄王之子,秦王政之弟)率军外出时,曾说:“今王非先王骨肉,惟君乃嫡子。”劝说得成峤起兵造反,兵败后逃亡赵国。樊於期还写了一篇檄文,内有“怀妊奸生”等诬蔑秦王政的语言,流传甚广。公元前228年,邯郸城破,赵国亡。

秦王政派王翦、张唐、桓齮、王贲率军十万前去镇压,樊於期带兵抵抗。王翦于是派成峤旧交杨端和前去劝降成峤。杨端和趁樊於期在城外作战、成峤登城观战之机劫持成峤。樊於期被迫投奔燕国,被燕太子丹收留。另外,《战国策》中也曾有“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李牧数破秦军,杀秦将桓齮。”的记载,从侧面证明了桓齮已经被杀。

(三)

《战国策》中还记载了另外一个人司马空,会是他吗?说吕不韦并没自杀,而是和一个叫司空马的人到了赵国,离开赵国去了平原,之后没交代了,会不会是司空马改换的姓名?或许他就是吕不韦的一个亲信门客,对有关秦王政的信息掌握的比较多,在吕不韦事件中受到了追究迫害,才有了荆轲刺杀秦王失败,临死前对嬴政说:“樊於期让我告诉你,太后宫的秘密他对谁也没有说。想不到秦国这样一个不讲信用的国家,还有樊於期这样舍生守信的人。”等等,这些类似话语的传说。

(四)

还有人说他可能是嫪毐的余党,甚至于是因为其它原因而得罪了秦王政及其家人,因罪潜逃至燕国。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就有公报私仇的记载,在赵国灭亡后,他亲自到邯郸,活埋了所有旧时母家的仇人。罪重难道就会职务高吗?只有背叛国家才会处罚重吗?并不一定,秦国有连坐之法,万一是因为其他原因犯罪而诛连到了他和他的家人呢?万一是秦王政公报私仇呢?同名同姓的人在同一个时期同时出现的情况不是没有,这种情况也有可能。当然,作为能够让燕太子丹收留的叛将,应该不会是一个普通的将军,更不会是一个普通的人,除非你是名震一时的政治犯。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中,谁有资格说自己在犯罪后肯定会受到外国的庇护?

(五)

从樊於期这个名字上,我再延伸扩展一下,这纯粹是我个人的猜测!关于樊於期这个名字的念法,就有争议,樊(fán)於(wū)期(qī)(於:有wū,yū,yú三个音义;期:有jī,qī两个音义),从这个念法中,我感到这个人的身上会有很多的谜团。樊,和“反”同音,除过姓外还有笼子的意思;於,除有简化字“于”的意思外,还是古代楚国人对老虎的称呼;期,还有规定的时间或一段时间的意思。

如果我们再按通假字的说法,取其谐音或者意思,大家开开脑洞,如“反无期”或者“被关在笼子里的老虎”……来想时,它是在明说,是隐喻,还是谐音,我们不得而知。我想到了秦王政的弟弟成蟜(有一种说法是,后世的秦王子婴就是他的儿子),会不会是他呢?或许,还会是其他什么人。名字毕竟只是个代号,谁能排除掉他没有使用过樊於期这个名字的可能?我这篇文章中也是不能给出肯定答案的,只能给大家提出疑问,因为历史学家们也没有给出定论。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始皇陵被盗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代皇帝在为自己修造陵墓时,都会想到防盗问题,在防盗的问题上皇帝们也是煞费苦心,因为那随葬的奇珍异宝是盗墓者挖掘的主要目标。汉代的一位诸侯王竟在他豪华的墓地宫门处立一块石碑,碑文的主要意思是:埋藏在此的人是很清廉的,你如果盗掘此墓,肯定找不到值钱的东西。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告白。这位汉代诸侯王的一番

  • 刘邦的女人们,薄姬如何笑到了最后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咱们来聊聊刘邦的女人。先来简单的介绍下刘邦那些不重要的女人。也就是除了吕雉、戚姬(戚夫人)、薄姬外的女人。吕雉并不是刘邦第一个女人,他第一个女人是曹夫人,也可称之为曹寡妇,是刘邦年少胡混时的情人,为他生下了长子刘肥。刘肥虽然是长子,但不是嫡子,所以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刘邦称帝后,刘肥被封为了齐王

  • 霸王别姬:凄美的爱情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自古红颜多薄命”,这或许就是宿命。她是一个绝世美女,能歌善舞,才艺双绝;同时她也对丈夫忠贞不渝,为了不连累丈夫及避免被敌军糟蹋,毅然横刀自刎,最后身首异处,她就是“虞姬”。在楚汉之争中,有一场战役决定了天下的归属,就是“垓下之战&rdqu

  • 王政君:历史上经历了七个皇上的可爱老太太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元帝刘奭之妻、王莽的姑姑 约公元前71年公元13年王政君是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作为一个女人,她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只有后来的武则天和慈禧太后能比。但不同的是,王政君所造成的后果,是她本人不愿意看到的。王政君的爸爸是汉朝时的司法干部,他很好色,经常娶老婆,孩子也多,有四女八男,其中兄弟王凤、王崇

  • 秦始皇求不老药真的是因为怕死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始皇完成一统天下的伟业后,便开始憧憬长生不老了。关于秦始皇求不死药的传说不计其数,其中以徐福东渡蓬莱为始皇帝求药最为著名。追求长生不老,似乎是所有帝王的通病,但是,作为成就千秋霸业的秦始皇,他求不死药的目的难道只是因为怕死吗?有记载称,秦始皇终其一生寻找不死药其实是为了一个寡妇!《史记》中用这样十

  • 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项羽本纪》写到项羽不过江东刎颈而死时,倾注了无比的激情,成为《史记》中最感人的片段之一。杜牧认为项羽应该东渡乌江,以图东山再起。他的《题乌江亭》就是证明:“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李清照在《夏日绝句》里歌颂了项羽的英雄气概:“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 徐福东渡日本只是为了寻长生药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始皇统一天下仅仅十几年的时间,就曾四次到东边的海岸巡视,这不是什么政务上的需要,而是源自他对东方诸岛的兴趣。有学者就曾经说过:“嬴政东巡的目的根本就在于有朝一日可以把疆土扩展到扶木,而嬴政就曾在琅琊刻石中说到:”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

  • 达光王国在哪里?达光王国是如何成为中国的一部分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亲们知道,汉帝国是中华帝国最为强盛时期之一,其典型特征是殖民扩张和文化传播,汉帝国的疆域面积自汉武帝起,一直占到当时人类主要聚居区域的四分之一以上。这两个特点拥有显而易见的证据,汉帝国在河套、甘肃走阆筑朔方、武威等城,并筑长城将其连接,使这一原本属于游牧文化的地区迅速内地化、中国化。但是,汉帝国的文

  • 陈汤平定匈奴: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中国历史上不乏有豪言壮语之人。比如,刘邦语:“大丈夫生当如此”。陈胜吴广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霍去病:“胡奴未灭,何以为家?”等等,不一而足。但有一句可称史上最强音,就是西汉大将陈汤:“明犯强汉者,虽

  • 汉朝是怎么样击败匈奴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朝从建国以来一直受匈奴的欺负,因为打不过人家,所以一直都是和人家笑脸相迎和亲送东西。到了汉武帝的时候,这个局面终于要改变了。汉武帝先是在马邑城设下伏兵要全歼匈奴主力,虽然匈奴人机灵逃走了,可汉匈之间也算是真正宣战了。后来汉武帝几次派兵攻打匈奴,在战斗中卫青成长了起来。公元前127年,卫青率领汉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