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朝是怎么样击败匈奴的?

汉朝是怎么样击败匈奴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31 更新时间:2024/1/19 4:12:17

汉朝从建国以来一直受匈奴的欺负,因为打不过人家,所以一直都是和人家笑脸相迎和亲送东西。到了汉武帝的时候,这个局面终于要改变了。

汉武帝先是在马邑城设下伏兵要全歼匈奴主力,虽然匈奴人机灵逃走了,可汉匈之间也算是真正宣战了。后来汉武帝几次派兵攻打匈奴,在战斗中卫青成长了起来。

公元前127年,卫青率领汉军一举攻下了匈奴的据点河南地(今天的黄河河套地区),从此以后匈奴人被赶出了黄河以南,再也不会对长安城造成直接的威胁了,汉军也不再惧怕匈奴人了。

丢失了黄河南岸这个事情,对匈奴人的打击非常的大,没过多久,军臣单于就郁闷而死,按理说应该是他儿子於单继位,可军臣单于的弟弟赶走侄子,自己继位了,这就是著名的伊稚斜单于。

汉武帝

伊稚斜单于可要比军臣单于狠多了,他继位以后对汉朝进行了疯狂的报复,先是出兵攻打代郡杀死太守,后来又攻入雁门关又抢又杀的。

在尝到甜头之后,他再次分兵三路攻打代郡、定襄和上郡,每一路都派出三万多骑兵,这回汉朝的老百姓可就遭殃了。

不但伊稚斜这么狠,他手下的右贤王也不是个省油的灯,这家伙对于黄河南岸被夺的事情,是一直耿耿于怀,他多次带兵攻入了黄河南岸,去攻打朔方城。鉴于匈奴人这么丧心命狂的折腾,汉武帝只好重新召唤出卫青,让他率领三万骑兵,去征讨匈奴。

当然卫青这次也不是一个人去战斗,汉武帝还任命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国相李蔡为轻车将军,这四将都归卫青调遣,大家一起从朔方出发。

汉武帝觉得这样分量还不够,又命大行令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让他们率军从右北平出发,协助卫青去打击匈奴。

这次卫青大军的主要目标,就是匈奴的右贤王,由于汉朝这次声势比较大,所以右贤王也得到了消息、他掐指这么一算,按常来来说,这汉军不走个一两天是来不到这里,这以后要是打起仗来,估计就闲不着了,干脆今天晚上我来他个一醉方休,就这样,右贤王抱着酒坛子灌了大半宿才沉沉睡去。

可你想想,那卫青是一般人吗?

他是连夜急行军,还真就在半夜时分赶到了右贤王的身边,把没有防备的右贤王军队团团围住。不过这右贤王也不是一般人啊,他酒量还真大,被惊醒之后马上带着小妾和几百骑兵向北突围逃走了。得到消息之后,卫青马上派人去追赶,一直追出去几百里,右贤王已经是踪迹不见。

没关系,老大跑了还有小弟们在,右贤王手下那些个小王们都被抓住了,足足有十好几个。除此以外,还有一万五千多的匈奴男女被俘虏,上千百万头的牲畜归了大汉朝。

卫青这次是立了大功,所以在刚刚回军到边塞的时候,汉武帝已经派使者来迎接了,他封卫青为大将军,所有将领都归他指挥。

卫青

回到京城以后,汉武帝下令,把参加对匈奴战争的有功将士们都一一封赏,该封侯的封侯,该涨工资的涨工资,是皆大欢喜。

这欢喜是欢喜,可也没欢喜多久,就在当年秋天,匈奴人再次展开了报复,他们出兵代郡,都尉朱英在此战中身亡。没办法了,汉武帝只好再次召唤出卫青,大将军啊,这匈奴的事情就是你的事情,准备出征吧。

等到第二年一开春,大将军卫青就带兵从定襄出发了,随他一起出征的有六位将军,分别是中将军公孙敖,左将军公孙贺,前将军赵信,右将军苏建,后将军李广和强弩将军李沮。

除此之外,卫青还带上了自己的外甥,年仅十七岁的骠姚校尉霍去病

卫青的大军从定襄出发,一路向北去攻击匈奴人,整体战绩不错,杀了几千匈奴人,可最出彩的,还是那个十七岁的霍去病。

这霍去病很善于骑马射箭,深受汉武帝的喜爱,这次算是跟着舅舅出来锻炼的,卫青本着负责任的态度,给了霍去病八百轻骑兵作为一支机动部队,让他见机行事。

这次战争的主战场,是辽阔的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霍去病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带着自己的八百人马,离开大部队去搜寻匈奴人的踪迹。

不知道是运气好还是霍去病的嗅觉足够灵敏,居然被他找到了匈奴的领导聚集地,这帮人没有准备,被霍去病的轻骑军杀了个措手不及,一场杀戮之后,霍去病的首战斩杀匈奴人2028名,虽然数量不是很大,可质量相当高,这里面有匈奴的相国,有匈奴的很多官员。最狠的是,其中有一位还是大单于爷爷辈的。

这场仗打的实在是漂亮,消息传到京城以后,汉武帝沸腾了,果然没有看错霍去病,这次真是长了脸了。在这次出兵过程中,霍去病斩获的敌人数目超过了其他六位将军,汉武帝大笔一挥,封霍去病为冠军侯。

霍去病确实够威风,不过汉军的总统帅还是卫青,在回到定襄休整了一个月后,卫青再次率军出征,这次战绩不错,杀敌一万多人,可美中不足的是,有的部队全军覆没,有的将军还叛变了。

怎么回事哪?

原来啊,在出征的时候为了便于进攻和统一调配,右将军苏建和前将军赵信兵合一处,人数也不少,有三千多骑兵。

可是不巧,他们遇到了匈奴大单于的主力部队。汉军没有怯场,他们和对方展开了死战,在坚持了一天多以后,自己只剩下了八百多骑兵。这个前将军赵信本来是个匈奴贵族,也是一个小王,之前不知道因为点什么投降了汉朝被封为侯,之后为汉朝立过不少的战功。

可他在匈奴老家还是有不少熟人的,现在两军交战,眼瞅着赵信就要扛不住了,大单于就动起了心思,他派出赵信的故人对赵信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看看眼前的局势,听着老朋友熟悉的口音,赵信一咬牙就领着剩下的八百骑兵投降了匈奴。

这下可把苏建给坑了,本来咱们哥俩合兵一处,就应该同进退共荣辱的,你投降就投降吧,还把剩下的人都带走了,你让我怎么办嘛!要说这苏建还真是有些本事,没有了牵绊没有了顾忌之后,他单人匹马逃走了。

霍去病

回到京城以后,卫青禀奏了军情,也把苏建的事情给讲了。因为整体战况不错,汉武帝没有太生气,他赦免了苏建的死罪,又把其他有功之人封了侯。

先放下汉朝这头不说,我们再说说那个投降匈奴的赵信,因为赵信在汉朝待的时间不短对汉朝很是了解,所以伊稚斜单于重新得到赵信之后,对他是相当的好,先是封赵信为王,而后又把自己的姐姐嫁给赵信,还多次和赵信商议对付汉朝之道。

赵信非常感激大单于的厚爱和信任,就把这些年从汉朝看到的听到的一一道来,这还不算,他还给大单于出了个主意:您看啊,之所以匈奴几次败给汉朝,就是因为我们距离太近了,我们优良马匹的优势得不到发挥。不如这样,我们远离漠南,迁到大漠以北去,这样汉朝的军队就没那么容易行军过来,就算过来了,也是筋疲力尽不是我们的对手。反过来,凭借我们的马匹和骑兵,一样可以长途奔袭去攻击他们的边境,那样汉朝人就拿我们没办法了。伊稚斜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就听从赵信之言,把单于主力军队远迁漠北。

虽然说匈奴人撤出大漠以南,是出于战术上的考虑,可这主要还是吃汉军的亏吃怕了,经过这个漠南之战以后,天平已经开始向汉朝倾斜了。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美人赵飞燕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汉第十二位皇帝汉成帝刘骜可以说是一个最有艳福的皇帝,他的后宫里不仅有才貌双全、西汉时期著名的辞赋大腕班婕妤,还有骨感美艳的赵飞燕姐妹,至于其他美人,那更是不计其数。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汉成帝一生沉湎女色,连最后的死,都死在赵飞燕的妹妹赵昭仪的床上,可以说是真正的牡丹花下死。然而,他如此&ldquo

  • 刘邦为什么能逃过鸿门宴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被刘邦那个老流氓抢先入关,项羽心中十分不爽,心说,我累死累活地和秦军主力决一死战,你倒好,抄了个近道就直接入关捡便宜去了,这真是脱裤子上吊死不要脸啊。再加上刘邦手下的干部曹无伤玩儿无间道,派人来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丞相。”项羽都被气笑了,“刘邦那厮简直是耗子给猫当三陪胆儿真肥啊,

  • 陈平为什么要投靠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以刘邦为首的流氓集团中还有个著名的谋士,他的名字叫陈平。陈平小时候家里穷,不过他秉持着“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理念,一直坚持读书。他的哥哥很够意思,把家里的活儿全部包了,让他安心学习,将来好出人头地。公元前209年,各地起义军纷纷揭竿而起,陈平辞别兄长,跑去跟着当时的魏王咎混。没过多久他觉得实在没前途,

  • 刘邦大肆杀功臣却不杀萧何是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邦手下有很多大臣,这些开国功臣,有的是六国旧部,有的是以前在一起闹革命的穷哥们,还有的曾是刘邦早年的上司。刘邦杀韩信、屠彭越、斩英布,连那个足智多谋的张良也退避三舍,居然装神弄鬼,搞起了隐居。倒是有一个安安稳稳地做起了大汉丞相。此人是谁,就是萧何。萧何这个人早年是刘邦的上司,刘邦在泗水亭做亭长的时

  • 刘邦为什么要杀沛令 不杀就活不下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末起义军中最著名的一支,也是后来夺得天下的一支,就是刘邦这个老流氓的部队了。刘邦本是秦朝的泗水亭长,说白了就是一个小小的治安管理员,有一次押送一批劳役去骊山,结果因为经验不足,让人跑掉了大半,刘邦是只管今天喝酒,不管明天生死的主儿,眼见没法儿挽回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剩下的人也全部放跑了,自己跑

  • 三国机密刘平跟司马懿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电视剧《三国机密》播出以来备受好评,该剧由马天宇、韩东君等主演,电视剧《三国机密》中司马懿和刘平的关系引起网友好奇,那么剧中两人到底是敌是友?下面一起看看相关介绍!在以往的“三国”题材影视剧中,汉献帝刘协都是“傀儡”皇帝的设定,“懦弱”的代名词。而在《三国机密》中由马天宇饰演的这位汉献帝,却有些不一

  • 汉高祖刘邦:刘邦斩白蛇是真是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从秦始皇到秦二世,皇帝变了,但刘邦还是一样,还坚守在他的老岗位上,继续做他小小的亭长。只是光阴荏苒中,他不知不觉中已迎来了第三十八个春秋。都说十八是花一样的年华,二十八正值壮年,三十八就是一个立业展宏图的关键时期。现在很多人都说,如果一个人四十以下还没有什么成就,那么他这一辈子注定平庸地碌碌无为过一

  • 汉高祖刘邦的故事:国事当前,孝道为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胜带领革命队伍取得节节胜利的同时,沛县县令如坐针毡。他一介书生,只懂舞文弄墨,哪里知道行军打仗的事!眼看这般发展下去,革命军很快就会打到这里来,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于是找来他两个最为倚重的“秘书”——萧何和曹参来议事。可惜他不知道此时的萧何和曹参早已达成“共识”,为自己想好了退路。议事厅里,三人正

  • 陈胜吴广起义的故事:良将周文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革命的导火线被陈胜点燃后,起义已成燎原之势。项梁、项羽在会稽起义,齐国人田儋自立为王。至于几千上万人为一路的革命军,更是数不胜数。“天下为之麋沸蚁动,云彻席卷方数千里。”而陈胜此时充分展示了其非凡的军事才能。他不失时机地迅速从义军中选拔了一批人才做将领,建立了政治和军事领导机构。然后,分四路对秦国采

  • 陈胜吴广起义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公元前206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农民大起义发生在秦朝末年。从起义的爆发、发展到形成全国规模,绝不是偶然的。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后,秦朝加在农民头上的剥削压迫是非常重的。史载当时:田租、口赋等封建负担,“二十倍于古”,特别是,农民感到负担最重的,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