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陵被盗之谜

秦始皇陵被盗之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269 更新时间:2024/2/3 12:12:08

历代皇帝在为自己修造陵墓时,都会想到防盗问题,在防盗的问题上皇帝们也是煞费苦心,因为那随葬的奇珍异宝是盗墓者挖掘的主要目标。

汉代的一位诸侯王竟在他豪华的墓地宫门处立一块石碑,碑文的主要意思是:埋藏在此的人是很清廉的,你如果盗掘此墓,肯定找不到值钱的东西。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告白。这位汉代诸侯王的一番诉苦根本没有阻止盗墓者挖掘的步伐,他的墓最终还是被盗了,而且盗墓者收获还不少。可以想像,这些盗墓者在满载而归时,对那碑文肯定会讥笑一番。

现在人们面对恢宏庞大的秦始皇陵墓,不免也会产生疑问:地宫中那数不清的奇珍异宝是否还存在?

从史籍记载和各种传说中,我们先探寻一下秦始皇陵都采取了哪些防盗措施。传说在陵墓修完不久,所有参加修陵的工匠、刑徒都被关在地宫中,成为秦始皇的殉葬品。因为这些工匠、刑徒对地宫构造太熟悉了,杀了他们也是以防后患。

秦始皇地宫以水银为“江河大海”,除象征气势恢宏的大自然景观外,其主要的目的还是防盗。因为水银在常温下的液态极易挥发,而汞本身是剧毒类药物,人一旦吸入高浓度汞气,即可导致精神失常、肌肉震颤而瘫痪,以致死亡。秦始皇地宫中“以水银为池”,便可扩大汞的蒸气挥发层面,使毒气发挥更大的作用。

有些史书还记载了秦始皇地宫安装弩弓的事实,这种弩弓是否能真正发生作用,也是研究者和好奇者感兴趣的话题。秦始皇兵马俑坑曾出土一种远射程、大张力的劲弩,单靠人的臂力拉开恐怕是困难的。但如果把装有箭矢的弩一个个连接起来,通过机发使之丛射或是连发,就可达到无人操作、自行警戒的目的。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暗箭。

秦始皇陵为了防盗,完全有可能在墓门内、通道口等处安置上这种触发性的武器,一旦有盗墓者进入幕穴,就会被这些暗箭杀死。始皇陵的这一做法,被以后汉唐陵墓所继承,有些史书也详尽地记载了这一史实。

秦始皇陵地宫这么森严恐怖的防盗措施,是否就吓倒了盗墓者呢?千百年来,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一直流传着始皇陵被几番盗掘的事。其中主要有:牧羊儿火烧地宫棺椁、项羽挖掘始皇冢私取财物以及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国君石季龙(石虎)及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破坏皇陵。

牧羊儿火烧地宫棺椁的说法出自于《汉书》,大意是一个牧羊的小孩在秦陵一带牧羊,其中有几只羊掉入地洞中,牧羊儿打着火把到地洞中去寻找羊,不料越走越深,看不到底,因为他走进了始皇陵的地宫,最后火把失火,洞内燃烧,竟把秦始皇的棺椁燃烧了。所有洞内的奇珍异宝也在大火中消失了。有专家认为这种传说缺乏一些最基本的常识,牧羊儿单凭一根火把照明就能独自钻入地宫,烧掉了埋藏在地下数十米的棺椁?何况地宫之内严重缺氧,水银弥漫,不等牧童接近棺椁也许就一命呜呼了。

项羽挖掘始皇冢的说法是后来学者根据司马迁《史记》的记载而发挥的。项羽出生在“世世为楚将”的项氏之家,他的祖父项燕便是被秦国所杀的楚将。秦统一六国以后,秦始皇曾巡视今江浙一带,人马车队耀武扬威,被在此躲难的项羽看到后,发誓要“取秦而代之”,复仇的心理已经形成。

当他得势以后果然采取了报复的措施,一次就活埋了20余万秦军投降的士兵。当他统率大军入关中并杀掉秦王子婴后,便把秦始皇陵也作为发泄仇恨的目标,把秦陵豪华的地面建筑焚烧殆尽。班固的《汉书》还记述了项羽率兵30万人运载地宫内的珍宝奇物,竟30日没有运完。

许多专家认为班固的记载有夸大的地方,在他之前的司马迁并没有对项羽掘始皇冢有过多的记载,因为有可能在司马迁看来,项羽掘始皇冢的各种说法不可信。而从事实来看也确实如此,陵墓地宫构造复杂,警戒严密,处于乱世之中的项羽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发兵卒盗掘地宫。而且地宫的防盗措施如此严密。而在班固、郦道元的记述中,却对盗墓时盗墓贼是否受暗箭射杀、是否中水银毒这类引人入胜的情节只字不提,看来他们也只是以讹传讹了。

近年考古工作者对秦始皇陵园的钻探研究也支持了这一看法,钻探资料表明秦始皇陵地宫上的封土没有发现局部下沉的迹象,夯土层也没有较大的变动。目前在整个封土上仅发现两个直径不足1米、深不过9米的小盗洞,况且这两个盗洞又远离地宫。如果当年项羽以30万兵卒挖掘地宫,牧羊儿火烧棺椁,怎么还会保持成今天这般模样?而且历代王朝对秦始皇陵都倍加守护,如果都被盗空了,还有守护的必要吗?

如果秦始皇陵地宫未被盗掘的观点成立,那么地宫中的一切将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又一笔宝贵财富。你一定会问,如此丰富的珍宝为什么不把它们发掘出来呢?因为现代的文物保护技术还不能使所有的文物达到最佳的保护状态,在某种情况下,深埋在地下就是一种很好的保护。秦始皇陵埋藏着太多的秘密,有些秘密是可以通过不断地研究来解开的,有些秘密只有随着地宫的打开而迎刃而解,这也正是秦陵的神秘所在。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邦的女人们,薄姬如何笑到了最后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咱们来聊聊刘邦的女人。先来简单的介绍下刘邦那些不重要的女人。也就是除了吕雉、戚姬(戚夫人)、薄姬外的女人。吕雉并不是刘邦第一个女人,他第一个女人是曹夫人,也可称之为曹寡妇,是刘邦年少胡混时的情人,为他生下了长子刘肥。刘肥虽然是长子,但不是嫡子,所以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刘邦称帝后,刘肥被封为了齐王

  • 霸王别姬:凄美的爱情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自古红颜多薄命”,这或许就是宿命。她是一个绝世美女,能歌善舞,才艺双绝;同时她也对丈夫忠贞不渝,为了不连累丈夫及避免被敌军糟蹋,毅然横刀自刎,最后身首异处,她就是“虞姬”。在楚汉之争中,有一场战役决定了天下的归属,就是“垓下之战&rdqu

  • 王政君:历史上经历了七个皇上的可爱老太太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元帝刘奭之妻、王莽的姑姑 约公元前71年公元13年王政君是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作为一个女人,她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只有后来的武则天和慈禧太后能比。但不同的是,王政君所造成的后果,是她本人不愿意看到的。王政君的爸爸是汉朝时的司法干部,他很好色,经常娶老婆,孩子也多,有四女八男,其中兄弟王凤、王崇

  • 秦始皇求不老药真的是因为怕死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始皇完成一统天下的伟业后,便开始憧憬长生不老了。关于秦始皇求不死药的传说不计其数,其中以徐福东渡蓬莱为始皇帝求药最为著名。追求长生不老,似乎是所有帝王的通病,但是,作为成就千秋霸业的秦始皇,他求不死药的目的难道只是因为怕死吗?有记载称,秦始皇终其一生寻找不死药其实是为了一个寡妇!《史记》中用这样十

  • 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项羽本纪》写到项羽不过江东刎颈而死时,倾注了无比的激情,成为《史记》中最感人的片段之一。杜牧认为项羽应该东渡乌江,以图东山再起。他的《题乌江亭》就是证明:“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李清照在《夏日绝句》里歌颂了项羽的英雄气概:“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 徐福东渡日本只是为了寻长生药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始皇统一天下仅仅十几年的时间,就曾四次到东边的海岸巡视,这不是什么政务上的需要,而是源自他对东方诸岛的兴趣。有学者就曾经说过:“嬴政东巡的目的根本就在于有朝一日可以把疆土扩展到扶木,而嬴政就曾在琅琊刻石中说到:”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

  • 达光王国在哪里?达光王国是如何成为中国的一部分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亲们知道,汉帝国是中华帝国最为强盛时期之一,其典型特征是殖民扩张和文化传播,汉帝国的疆域面积自汉武帝起,一直占到当时人类主要聚居区域的四分之一以上。这两个特点拥有显而易见的证据,汉帝国在河套、甘肃走阆筑朔方、武威等城,并筑长城将其连接,使这一原本属于游牧文化的地区迅速内地化、中国化。但是,汉帝国的文

  • 陈汤平定匈奴: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中国历史上不乏有豪言壮语之人。比如,刘邦语:“大丈夫生当如此”。陈胜吴广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霍去病:“胡奴未灭,何以为家?”等等,不一而足。但有一句可称史上最强音,就是西汉大将陈汤:“明犯强汉者,虽

  • 汉朝是怎么样击败匈奴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朝从建国以来一直受匈奴的欺负,因为打不过人家,所以一直都是和人家笑脸相迎和亲送东西。到了汉武帝的时候,这个局面终于要改变了。汉武帝先是在马邑城设下伏兵要全歼匈奴主力,虽然匈奴人机灵逃走了,可汉匈之间也算是真正宣战了。后来汉武帝几次派兵攻打匈奴,在战斗中卫青成长了起来。公元前127年,卫青率领汉军一

  • 美人赵飞燕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汉第十二位皇帝汉成帝刘骜可以说是一个最有艳福的皇帝,他的后宫里不仅有才貌双全、西汉时期著名的辞赋大腕班婕妤,还有骨感美艳的赵飞燕姐妹,至于其他美人,那更是不计其数。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汉成帝一生沉湎女色,连最后的死,都死在赵飞燕的妹妹赵昭仪的床上,可以说是真正的牡丹花下死。然而,他如此&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