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要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为什么要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22 更新时间:2024/4/1 8:42:29

孙权,字仲谋,比孙策小七岁。可是与曹操、刘备比起来,他算是晚辈。从建安四年(199年)开始,他跟随哥哥东征西讨,到孙策去世,已有了一些经验。按照孙策对他的评价,他在打仗方面,不如孙策,但是守住江东基业,却是可以胜任的。事实证明,孙权没有辜负兄长的嘱托。

首先,孙权善于用人。他不但对孙策留下的元老们委以重任,而且还敢于提拔重用新人。比如诸葛瑾、鲁肃、吕蒙、周泰、甘宁、凌统徐盛丁奉、陆逊、陆抗等,这些都是在孙权当政时投奔江东的文武能臣。这其中,他对吕蒙的栽培,更被后世传为佳话。这个吕蒙,也就是让关羽败走麦城的人。吕蒙,字子明,少年时依附姐夫邓当,追随孙策为将。

可是他没念过多少书,见识不广。有一次,孙权对吕蒙和另一位将领蒋钦说:“你们现在身负重任,得好好读书,增长自己的见识才是。”吕蒙不以为然地说:“军中事务繁忙,恐怕没有时间读书了。”孙权说:“我的军务比你们要繁忙多了。我年轻时读过许多书,就是没有读过《周易》。掌管军政以来,读了许多史书和兵书,感到大有益处。

当年汉光武帝在军务紧急时仍然手不释卷,如今曹操也老而好学。希望你们不要借故推托,要多读书。”孙权的开导使吕蒙很受教育,从此他抓紧时间读了大量的书,进步很快。一次,鲁肃和吕蒙谈论政事。交谈中鲁肃常常理屈词穷,被吕蒙难倒。鲁肃感慨地说:“以前我以为老弟不过有些军事方面的谋略罢了。现在才知道你学问渊博,见解高明,再也不是以前的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笑笑:“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看了。”后来他逐渐被孙权重用,被孙权视为次于周瑜、胜于鲁肃的人物。

其次,孙权很有战略眼光。曹操统一北方之后,号称有水军八十万众,将要挥师南下。此时东吴朝野震动,大臣们分成了主战与主降两派。主降派以张昭为首,认为曹操托名汉相,是挟天子以征四方,抵抗的话于理不合;曹操已占长江,江东没有天险可守;曹军水陆俱下,攻势强大,江东没有能力抵抗。

而主战派则认为,江东基业是孙氏父子一手创建的,岂能拱手让与他人。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出决定是非常困难的。而孙权在此时,顶住了压力,在听鲁肃、诸葛亮与周瑜分析形势之后,果断决定联合刘备对抗曹军。

这是一个政治家的胆识与魄力。而接下来的事态发展证明,孙权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再没有机会如此大规模地南下荆州。曹操集团也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孙权继续与刘备联盟,以抗拒曹操。刘备乘势取得荆州大部,包括武陵(郡治在今湖南常德)、长沙、桂阳(郡治在今湖南郴州)、零陵(在今湖南境内)等四郡。稍后又夺得刘璋的益州。孙权据有江东,形成了实质上三国鼎立的割据局面。

战后,孙权与曹操多次在合肥、濡须一带对峙。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亲率大军攻打东吴的濡须口。当曹操看到三十一岁的孙权在治军及领导上的卓越能力的时候,不禁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也。”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之后,出于利益的需要,孙刘联盟也曾出现过危机。孙权甚至向曹操求援,希望曹操帮助东吴一起对付刘备。220年,曹丕取代汉称帝,国号魏,建元黄初,史称曹魏。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并随即兴兵问罪讨伐东吴。孙权果断任命三十九岁的陆逊为大都督,迎击刘备。陆逊是孙策的女婿,他曾经助吕蒙夺了荆州,如今也是他打退了为关羽报仇的刘备,火烧刘备连营四十余寨,致使刘备兵退白帝城。黄龙元年(229年),孙权于武昌(今湖北鄂州)正式登基为皇帝,国号吴,孙吴王朝正式成立,旋即迁都建业。

孙权称帝后曾大规模派人航海,加强对夷洲(今台湾)的联系。又设置农官,实行屯田;并在山越地区设立郡县,促进了江南土地的开发。晚年的孙权日益骄奢,宠信吕壹,赋役繁重、刑罚残酷。在立嗣之争中,孙权也犯下极大错误,多数名臣死于非命。自孙登夭折后,孙权先是废了孙和,又赐死孙霸,最后立幼子孙亮,这为日后的吴宫政变埋下了祸根。

252年,孙权病逝,终年七十一岁。谥号大皇帝,史称东吴大帝。庙号太祖,在位24年。孙权自200年继吴侯统领江东,到逝世为止前后共52年,长达半个世纪,是三国时期在位最久、最长寿的帝王。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二王夺嫡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曹操曾经说过:“倘若天命在我,则我为周文王矣。”这是一句很有深意的话。因为周文王是周武王姬发的父亲,而姬发就是推翻了商纣王,建立周朝的开国之君。曹操如此说,显然对自己的儿子寄予厚望。那么,既然有一天,他的儿子会成为开国之君,在他的晚年,让哪个儿子继承他的事业就非常重要,这关系

  • 刘备为什么不重用马超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马超的勇武不在吕布之下,曹操曾和马超交战数年,颇受挫折,曹操还曾说出“马超不死,我死无葬身之地”这样的话。这更能看出马超是一个将才,那刘备为什么不重用马超呢?说白了,应该于马超的身世背景有关系。其一:马超的母亲是羌女,而羌人好战,马超的勇猛也因为他身上有着羌人的血统。其二:马

  • 司马炎为什么能够当上皇帝司马炎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司马炎是西晋的第四个皇帝。不过严格说来,在他之前的三个皇帝都是他登基之后追封的,这样算起来,司马炎才是西晋真正的开国之君,史书上也是这样记载的。司马炎能当上皇帝,绝对不是因为个人魅力。他爷爷司马懿、他大爷司马师、他爹司马昭把路全铺好了,让他捡了便宜。也正因为之前的皇帝都是他追封的,所以在这些人的史书

  • 西晋乐广是谁乐广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乐广,字彦辅,南阳淯阳(今河南南阳)人。乐广的父亲乐方是夏侯玄的参军。当时乐广只有八岁,夏侯玄叫他过来说了会儿话,觉得这孩子不一般。后来他对乐方说:“你家儿子以后一定会成为名士。”乐方很早就去世了,乐广寄居在山阳,过着贫寒的生活。虽然没有人注意到他,可是他依然刻苦读书。他的个

  • 三国两晋人物历史故事大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魏晋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在从魏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间,以及在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过程中,上述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的结果,使

  • 关羽竟是毁了诸葛亮毕生心血的那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国是英雄的天下。三国里充满了阴谋和阳谋,诸葛亮聪明冠绝天下,最后却落得个五丈原陨落。那么究竟是谁毁了诸葛亮毕生的心血呢?有人说是刘备毁了诸葛亮的心血,七百里连营结果被吴军烧的干净,结果蜀汉元气大伤。此后蜀汉一直处于三国的弱势,最后也是被灭。但是真实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我觉得真正毁了诸葛亮心血的不

  • 孙策让孙权继承皇位却不让儿子继承是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孙策是汉末群雄之一,是三国吴国的奠基者,孙策不仅长的漂亮,是小帅哥,而且武艺高强,人称“小霸王”,孙策率兵征战四方,所向披靡,继承了他父亲孙坚的勇武,江东基业就是他打下来的,不是他老爹打的。然而,孙策遇刺之后,临死前让他的弟弟孙权继承了江东的基业,他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呢

  • 姜维是亡蜀乱相还是悲剧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将星闪耀的三国历史中,姜维是一个不甚被关注的人物。作为一名叛变到蜀国的魏将,晋朝时陈寿所写正史《三国志》,并不敢对姜维有过分褒奖的描写,仅只是和蒋琬费祎一同列传,末了题记“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可见,陈寿对姜维的评价并不高。姜维像东晋的

  • 揭秘董卓立献帝废少帝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汉灵帝驾崩后,他留有两个儿子刘辩和刘协。刘辩在灵帝驾崩后继位为帝,史称少帝,由于年幼,实权掌握在临朝称制的母亲何太后和母舅大将军何进手中,最终被进京的董卓废为弘农王,成为东汉唯一被废黜的皇帝,其同父异母弟陈留王刘协继位为帝,是为汉献帝。被废黜一年之后,刘辩在董卓胁迫下自尽,时年仅十五岁,其弟献帝追

  • 杨修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杨修,字德祖,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建安年间举为孝廉,任郎中,后为汉相曹操主簿,219年被曹操杀害。三国时的杨修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9岁时,一个叫孔君平的客人来拜见其父杨彪。当时杨彪不在家,杨修又是砌茶又是让座,还端上一盘水果,俨然一家之主。孔君平便拿起一颗杨梅打趣说:“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