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策让孙权继承皇位却不让儿子继承是什么原因

孙策让孙权继承皇位却不让儿子继承是什么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257 更新时间:2024/1/25 13:28:48

孙策是汉末群雄之一,是三国吴国的奠基者,孙策不仅长的漂亮,是小帅哥,而且武艺高强,人称“小霸王”,孙策率兵征战四方,所向披靡,继承了他父亲孙坚的勇武,江东基业就是他打下来的,不是他老爹打的。然而,孙策遇刺之后,临死前让他的弟弟孙权继承了江东的基业,他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呢?

一般来说,君主都会选择让自己的儿子继承自己的事业,如果不让儿子继承,再选择自己的弟弟,但是孙策有儿子,却没有这样做,是什么原因呢?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大战,孙策计划偷袭许都,但是,还没来得及行动,就遇刺身亡了。当时,孙策杀了吴郡太守许贡,许贡的门客为其报仇,一次,孙策在外出狩猎中,与许贡门客相遇,遇刺,伤势很重,孙策在死前,让弟弟孙权继承了江东基业。孙策死时,年仅二十六岁。

《三国志 孙破虏讨逆传》记载: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创甚,请张昭等谓曰:“中国方乱,夫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公等善相吾弟!”呼权佩以印绶,谓曰:“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至夜卒,时年二十六。

孙策为什么要选择孙权继承,而不是自己的儿子呢?孙策说,领兵打仗,征战天下,你不如我,但是,任用贤才,各尽其能,我不如你。孙策说这话不错,打仗,孙策确实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江东地盘都是他打下来的。《三国演义》中,更是说孙策挟死一将,喝死一将,虽然是演义,不是正史,但是确实令人感受到孙策的勇武。

而孙权打仗确实不行,逍遥津之战,孙权率十万大军,被张辽八千人击败,差点被人活捉;石阳之战,孙权率五万大军围困文聘,围攻二十多天打不下来,最后被文聘击败。如果孙策知道,肯定气得会从坟墓里跳出来,让他滚一边去。

孙策之所以没有选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可能是觉得自己的儿子当时很小,不足以立世,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不是重要原因。孙策死时二十六岁,古人十六岁就可以成婚,他的儿子当时应该八九岁左右,而当时孙权大概十几岁,确实在年龄上有优势,但是,如果孙策选择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完全可以让周瑜、张昭、程普黄盖韩当太史慈等人辅佐自己的儿子,而让孙权继承自己的基业,确实是大公无私,心胸豁达,我想,这才是重要的原因。

可是,孙权后来是怎么对待孙策及其后人的呢?《三国志 孙破虏讨逆传》记载:权称尊号,追谥策曰长沙桓王,封子绍为吴侯,后改封上虞侯。绍卒,子奉嗣。孙皓时,讹言谓奉当立,诛死。

孙权称帝后,追谥他的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只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封孙策的儿子孙绍为吴侯,后改封上虞侯,只是侯爵。孙绍死后,孙策孙子孙奉继承爵位,到了孙皓称帝时,有人传谣言要立孙奉,于是孙皓就杀了孙奉。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孙权这样对待孙策,是非常不像话的,为孙策鸣不平,批评孙权太小气。陈寿说: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然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且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祟未至,子止侯爵,于义俭矣。

没有孙策大公无私让孙权继承江东基业,孙权能当皇帝?孙权及其后人实在是忘恩负义。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姜维是亡蜀乱相还是悲剧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将星闪耀的三国历史中,姜维是一个不甚被关注的人物。作为一名叛变到蜀国的魏将,晋朝时陈寿所写正史《三国志》,并不敢对姜维有过分褒奖的描写,仅只是和蒋琬费祎一同列传,末了题记“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可见,陈寿对姜维的评价并不高。姜维像东晋的

  • 揭秘董卓立献帝废少帝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汉灵帝驾崩后,他留有两个儿子刘辩和刘协。刘辩在灵帝驾崩后继位为帝,史称少帝,由于年幼,实权掌握在临朝称制的母亲何太后和母舅大将军何进手中,最终被进京的董卓废为弘农王,成为东汉唯一被废黜的皇帝,其同父异母弟陈留王刘协继位为帝,是为汉献帝。被废黜一年之后,刘辩在董卓胁迫下自尽,时年仅十五岁,其弟献帝追

  • 杨修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杨修,字德祖,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建安年间举为孝廉,任郎中,后为汉相曹操主簿,219年被曹操杀害。三国时的杨修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9岁时,一个叫孔君平的客人来拜见其父杨彪。当时杨彪不在家,杨修又是砌茶又是让座,还端上一盘水果,俨然一家之主。孔君平便拿起一颗杨梅打趣说:“杨梅,

  • 韩信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汉初年,国家犹如飘浮在风中的浮萍,处在这样一个新生儿内部的人们,更是人人自危。刘邦杀死了大量建国功臣,这些曾经与刘邦共同奋斗、出生入死的人,却并没有享受到胜利的果实。这其中也包括了“率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楚王韩信。韩信是秦汉之际最著名的军事家,为西汉建国立下了汗马功

  • 三国机密潜龙在渊演员及剧情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简介《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是根据马伯庸同名小说改编,唐人影视出品,游达志和郑伟文联合执导的古装历史剧,由马天宇、韩东君、万茜、董洁、王阳明、董璇、檀健次、谢君豪、李建义、舒耀瑄、屠楠、王玉雯和汪小敏等主演。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剧情介绍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讲述了曹操迎奉献帝于许都,挟天子

  • 汉朝末年的行政区划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东汉的行政区划是分为十三个州,是哪十三个呢?我们来看看幽州包括河北省的北部和热河、辽宁两省,还包括朝鲜半岛的北部。因为朝鲜在汉时,也是中国的郡县。冀州河北省的南部。并州山西省的大部分、陕西省的北部和察哈尔、绥远两省的一部分。凉州大略是现在的甘肃和宁夏两省。青州山东省的东北部。兖州山东省的西部和河南省

  • 秦汉的郡县制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遂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汉书·地理志》云:“秦京师为内史,分天下作三十六郡。”此后陆续又有增置,至秦末,已有近四十郡。这些郡约管辖着全国一千多县,每郡管十几或二三十县。但秦的郡也大小不一。有的数郡相当于今之一省,有的一郡即相当于今之

  • 三公九卿制是什么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统一中国后,其中枢职官为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汉承秦制,又继续发展为“三公九卿”制。丞相为最高行政长官,禀承皇帝意旨处理国政。丞相一般设两人,以右丞相为上。以宦官充任丞相者为“中丞相”。对某些有威望的丞相朝廷还尊称为“相国”,

  • 察举征辟制是什么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代,随着强大的中央王朝的建立,单靠养士和军功以选拔人才的办法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于是又产生了一些新的选人任官的途径,这就是太学、察举和征辟。汉代在京师开办太学,置五经博士以教授博士弟子。博士弟子由太常选拔,或由郡国选送。学习期间,每年要进行考试。考试的方法主要是“射策”,

  • 张骞出使西域到过哪些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张骞(公元前?~前114年),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西汉杰出的外交家。西汉时期,我国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天山南北等地区,叫做西域。后来发展到葱岭以西,中亚一带,甚至更远的地方,都叫西域。西汉初年,西域一带共有36国。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领随行人员100多人出使大月氏,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