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董卓立献帝废少帝的原因?

揭秘董卓立献帝废少帝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408 更新时间:2023/12/9 21:18:40

在汉灵帝驾崩后,他留有两个儿子刘辩刘协。刘辩在灵帝驾崩后继位为帝,史称少帝,由于年幼,实权掌握在临朝称制的母亲何太后和母舅大将军何进手中,最终被进京的董卓废为弘农王,成为东汉唯一被废黜的皇帝,其同父异母弟陈留王刘协继位为帝,是为汉献帝。被废黜一年之后,刘辩在董卓胁迫下自尽,时年仅十五岁,其弟献帝追谥他为怀王。

汉少帝刘辩电视剧形象

单论少帝与献帝的话,少帝虽较刘协年长,但为人平庸,胆略、智谋等都不如幼弟;献帝虽然年幼,但有胆识,临危不乱,远胜兄长刘协。那么,如果董卓真的如历史所说,妄图把握朝政、颠覆东汉、自行称帝,那他为什么又要废掉平庸的少帝而改立更有能力的献帝呢?不仅加大以后篡位难度,还落下不忠不义的骂名,这样的做法怎么看都是吃力不讨好。

汉献帝刘协

在古代,废立之事,是不到万不得已之时所不能行的,更何况作为臣子,更是艰难无比,臣子废掉皇帝,是大逆不道。而纵观历史,废立之事,最需要考量的因素有二:继位是否合法、为君是否失德。对这两点因素,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一、篡位而来,且品行暴虐。此时行废立之事,成功率极高,是为了维护先帝,更是为了天下人,会得到很高的的支持和参与,成功率很高。

二、帝位来路不正,但并无品德上的缺失,甚至说勤于政事,有极强的治理能力,如李世民、朱棣。这样的情况,主要看的是拥护方与反对方的实力。

三、正统继位,可是失德之君。这种情况下,哪怕反对众多,想废立君主阻力也依然巨大。

四、合法继位,无失德现象。这种情况下,废皇帝,无异于自找死路,不仅成功率低,哪怕成功后也无法获得人心。

而偏偏董卓要做的,就是第四种,少帝是灵帝的正统继承人,虽然平庸,但并未失德。最终事实也证明:少帝并未失德却被废,董卓成为众矢之的,人人得而诛之。董卓这个人荒唐虽荒唐,但是他毕竟一方枭雄,真的如此愚蠢吗?是否有其他考量?那他又是如何盘算的利害呢?

董卓

首先,废少帝可以树立自己的权臣威信,使得天子增加对董卓自身的恐惧,大臣更加惧怕董卓。大臣惧怕董卓,除了方便董卓把持朝政,减少董卓把持朝政的阻力之外,恐怕还有另一个原因。董卓出于对自己安全的考虑,如果废立少帝,可以很大程度打消朝中士大夫们效仿宦官杀何进,袁绍杀宦官而可能做出谋杀董卓的行为。

那他选择立刘协为帝又有何好处与坏处呢?

好处便是废立皇帝,新立皇帝通常会感谢施行废立的人,并且新皇帝也容易听命于他。在废掉少帝立威的同时,还能提高自己政治地位。

但董卓没想到的是陈留王刘协是灵帝庶出的幼子,汉代儒家观念极强,即使是灵帝在世要立刘协为帝,大臣们也不会支持,一定会与灵帝辩论,更何况董卓只是一个臣子。汉献帝初立,不被看做正统,因为少帝后来被董卓杀害,所以献帝成了灵帝的最合法继承人,迟早会得到士人的接受。

只是董卓满以为杀掉少帝,献帝就会迅速得到士人的承认,从而使得献帝成为自己指点天下的有力武器。可是事实并非如此,献帝即便在董卓本人覆败之后,都没有得到士人们承认,直到曹操接走并承认了他,他才逐步得到了天下士人的承认。

董卓错就错在,见利忘命,他只看见了一时之利,却不想这一时的好处,竟成为了他覆灭的原因: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宣传最多的就是董卓妄行废立之事,引起的是天下愤慨,这么大的害处与他一开始只想立威相比,岂不弊远远大于利?

《后汉书 董卓传》记载:“卓以王为贤,且为董太后所养,卓自以与太后同族,有废立意。”意思是董卓看到董太后是自己的本家,便想立其所抚养的陈留王。他自认为是自己的本家就能与自己同心,感激自己,并甘愿将权力交于他。

董卓看人太过简单,不能洞察利害,为小利忽视大利。董卓的废立就是个赔上名、利、性命的赔本生意。这一幕,是历史的闹剧,亦是董卓的悲剧。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杨修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杨修,字德祖,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建安年间举为孝廉,任郎中,后为汉相曹操主簿,219年被曹操杀害。三国时的杨修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9岁时,一个叫孔君平的客人来拜见其父杨彪。当时杨彪不在家,杨修又是砌茶又是让座,还端上一盘水果,俨然一家之主。孔君平便拿起一颗杨梅打趣说:“杨梅,

  • 韩信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汉初年,国家犹如飘浮在风中的浮萍,处在这样一个新生儿内部的人们,更是人人自危。刘邦杀死了大量建国功臣,这些曾经与刘邦共同奋斗、出生入死的人,却并没有享受到胜利的果实。这其中也包括了“率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楚王韩信。韩信是秦汉之际最著名的军事家,为西汉建国立下了汗马功

  • 三国机密潜龙在渊演员及剧情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简介《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是根据马伯庸同名小说改编,唐人影视出品,游达志和郑伟文联合执导的古装历史剧,由马天宇、韩东君、万茜、董洁、王阳明、董璇、檀健次、谢君豪、李建义、舒耀瑄、屠楠、王玉雯和汪小敏等主演。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剧情介绍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讲述了曹操迎奉献帝于许都,挟天子

  • 汉朝末年的行政区划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东汉的行政区划是分为十三个州,是哪十三个呢?我们来看看幽州包括河北省的北部和热河、辽宁两省,还包括朝鲜半岛的北部。因为朝鲜在汉时,也是中国的郡县。冀州河北省的南部。并州山西省的大部分、陕西省的北部和察哈尔、绥远两省的一部分。凉州大略是现在的甘肃和宁夏两省。青州山东省的东北部。兖州山东省的西部和河南省

  • 秦汉的郡县制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遂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汉书·地理志》云:“秦京师为内史,分天下作三十六郡。”此后陆续又有增置,至秦末,已有近四十郡。这些郡约管辖着全国一千多县,每郡管十几或二三十县。但秦的郡也大小不一。有的数郡相当于今之一省,有的一郡即相当于今之

  • 三公九卿制是什么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统一中国后,其中枢职官为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汉承秦制,又继续发展为“三公九卿”制。丞相为最高行政长官,禀承皇帝意旨处理国政。丞相一般设两人,以右丞相为上。以宦官充任丞相者为“中丞相”。对某些有威望的丞相朝廷还尊称为“相国”,

  • 察举征辟制是什么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代,随着强大的中央王朝的建立,单靠养士和军功以选拔人才的办法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于是又产生了一些新的选人任官的途径,这就是太学、察举和征辟。汉代在京师开办太学,置五经博士以教授博士弟子。博士弟子由太常选拔,或由郡国选送。学习期间,每年要进行考试。考试的方法主要是“射策”,

  • 张骞出使西域到过哪些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张骞(公元前?~前114年),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西汉杰出的外交家。西汉时期,我国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天山南北等地区,叫做西域。后来发展到葱岭以西,中亚一带,甚至更远的地方,都叫西域。西汉初年,西域一带共有36国。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领随行人员100多人出使大月氏,欲

  • 秦始皇的身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始皇,名嬴政,公元前259年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子楚)病故,年仅13岁的嬴政继承了秦国的王位,成为了第31代秦王。公元前221年,雄才大略的秦王嬴政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在东巡途中病逝于沙丘平台(今河

  • 刘秀怎么建立的东汉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秀是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史称光武帝。历史上对于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的评价很高,说他上承天命,拨乱反正,使天下得以安定,并一心谋求国家振兴,是一位“中兴之主”。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评价光武帝“三代以下称盛治”,认为“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