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竟有如此残忍的规定

古代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竟有如此残忍的规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587 更新时间:2024/1/13 2:44:23

八百里加急是什么

我们大伙耳熟能详的就是影视作品、小说中的“八百里加急”,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一匹马,能跑出一天八百里的工作里程吗?真有千里马吗?

其实这只是一个概念上的东西,八百里是分别由40匹马,以接力长跑的方式,分阶段完成的,古代的一里比现在的500米短些,这也相当于每匹马急跑9000多米了。而每匹马跑完自己的路程是有时间限制的,不管是严寒酷暑,还是雨雪交加,都是如此,而且要严格记录时间,以便追究超时的责任。如果耽误时间,轻者杖责,重者判刑。


古人高效率的“智慧”

古人每20里就设一个驿站,而驿站不仅仅是传递军情战报,还有很多别的功能:书的传递,主要是上级的指示下级给上级的汇报材料。和军事无关,都可以列为次级或者是缓级;官吏的迎来送往,都要在驿站休息,这相当于军队的招待所。也是拉近本地官员与外放官员,回京任职官员最好的机会。驿长、驿卒、驿舍、驿马的日管理,这是一个长效工作。驿长要列出所有花费的明细报表,和将来的预算。

看似一个小小的驿站,却是一个国家机器运转最不可或缺的一环。小小的驿站,大大的内涵。这个国家最小的邮政公司,绝对是最迅速的快递公司,各条官道形成了网格化的管理,而每个驿站,都是网格中的节点,起着承上下的作用,形成了中国古代极高效率的信息高速公路。


人与马,“八百里加急”的完美组合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中国古代对驿马和驿卒的选择非常重视。

首先是驿马的选择,不用凉血马,也就是比较温顺、能吃苦耐劳的那种马。虽然干活行,但动作慢,比较适合长途的、不着急的公文。热血马,脾气暴躁,不服管束,一旦间驯服,跑得快,适合快速运动。毕竟军情急如火,快速传递信息是第一要务,所以,“八百里加急”都用热血马。

一旦选中“热血马”,在饲料的配比上,必须是六四开,六分草料,四分带壳的小米,混合喂养。而普通的马可就没有喂小米的待遇了。真不知道那些选马的人通过什么方式,确定出来这种比例关系的。既能不伤马,还能让马达到非常科学的二十里内的“极限运动”。

所以,他们对精选出既有速度又有耐力的“千里马”的伯乐,当祖师爷供奉,绝对是有道理的。而且对于高喊“八百里加急”的驿卒绝对是不可怠慢的。对于不让路者,上至达官显贵,下至黎民百姓,都可以砍杀。他们有这个权利。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土匪为何不劫“八百里加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代的交通工具没有现在这么便利,这是我们都知道的事情,不过说起来也是辛苦了那个时期的人们,不论是书信还是其他什么,要想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期间的辛苦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尤其是像中国这样地域辽阔,从南到被,从东到西,没有几个月的时间是不可能走到了,因此在那个时期要想运送书信以及其他货物到比较远的地方几

  • 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土匪为何从来不劫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的是驿站。一般来说,每隔二十里就会建造一个驿馆。要是有非常着急的信息,工作人员就会在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样。按大多数朝代要求,这类紧急文件规定每天三百里,如遇非常紧急情况,可每天四百里、六百里,最快达八百里。千里马难得,在传递紧急文件时,每个运输站点都只用快马,一匹马

  • 曾打遍四方的匈奴人后裔今何在?此国最多,却死活不承认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匈奴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解历史的朋友都应该知道,在古代匈奴人就像一个利剑悬挂在中原王朝的头上,这主要是因为匈奴人是游牧民族,逐草而居,居无定所。为此匈奴人只要遇到了合适的机会就可以随随便便的向中原王朝发起进攻,让中原王朝防不胜防,所以说匈奴人就将一把利剑悬挂在中原王朝的头上。为此在一段时间里

  • 邓小平“黑猫白猫论”背后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一句民间谚语能够和一个时代联系起来,除了语言本身的直白和传诵感外,更重要的是它来源于群众的切身实践,能够直指群众的深刻需求。邓小平认为,搞理论争论,就会贻误时机,错过发展机遇。空洞的争论无济于事,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应该大胆地实践,大胆地试,先不要下结论

  • 刘伯温去世前给朱元璋留下一计,朱元璋17年后才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纵观历史,一个朝代的建立,除了需要一位优秀的领导者,还需要领导者身边有一个智慧过人的谋臣。周武王身边的姜子牙,刘备身边的诸葛亮,以及朱元璋身边的刘伯温等。这些人一生为了他们辅佐的君王,鞠躬尽瘁,死而不已!诸葛亮临死前给君王留下了三个锦囊,帮助君王渡过危机;刘伯温去世前留给朱元璋一筐鱼,然而朱元璋当时

  • 建安三神医是哪三个人,除了华佗你还了解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第五个年号,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一月到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三月。这个时期的东汉朝廷的政治大权主要由曹操所掌握。这一时期文学领袖很多都是曹家人物,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建安是在汉末历史中最精彩的一个时期,一

  • 金元四大家:因为无力挽救亲人性命而从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金元四大家是指中国古代金元时期的四大医学流派。即刘完素的火热说、张从正的攻邪说、李东垣的脾胃说和朱震亨的养阴说。1、刘完素,字守真,号通元处士,河间人。他在医学上大力提倡运气说,著有《图解素问要旨》八卷,以运气说研究《素问》;又著《素问元机原病式》一卷,详细论述五运六气盛衰胜复之理。2、张从正,字子

  • 一生独一:明孝宗一生只有一个张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孝宗朱佑樘一生只有张皇后。作为明朝的中兴明君,朱佑樘最具人格魅力,他勤政,为人宽和,私生活严于律己。据说,明孝宗朱佑樘生母纪氏本是宫中专职守内藏的女史,一次偶然机会,得到宪宗临幸怀孕。宠妃万氏风闻后,派人加害,纪氏的人缘很好,派来的宫人不忍下手,回报万妃时就谎称是肚内长了瘤子而不是怀孕,这样纪氏偷

  • 那个小时候让梨的孔融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小时候我们都在教科书里学过“孔融让梨”的故事,众所周知孔融是孔子后代,所以他们家族从小就非常注重礼仪的培养,那么教科书向我们展现的就是一个全方位无死角的孔融吗?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历史上真实的孔融其实特别的口无遮拦,祸从口出用在他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孔融投奔在曹操名下后,其实是被曹操一直看不爽的,毕竟

  • 顺治帝在五台山出家过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对于顺治皇帝的结局,一般来讲,主要有三个版本,我们罗列一下。1、正常驾崩,至于死因,主流说法是顺治死于天花,但正史中没有明确记载。《清世祖实录》对于顺治帝驾崩的记载异常简短,“丁巳,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寥寥几字一笔掠过,令后人浮想联翩。2、五台山出家,这个论点多见于民间传说和清代的稗官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