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打仗,大将们真的会阵前单挑吗

古代打仗,大将们真的会阵前单挑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722 更新时间:2024/1/14 23:18:30

单挑的确存在过,比如三国时代,吕布单挑郭泗,孙策单挑太史慈,都是于史有据的。其他朝代,比较有名的如五代的铁枪大将王彦章,那是单挑成瘾的人物。主将被擒全军溃败也是有的,比如唐代虎牢关之战,窦建德轻骑出阵负伤被擒,十五万大军顿时崩溃,他在河北经营多年,轻徭薄赋,被认为是可以和李渊,王世充争天下者,结果一战就覆灭了。

单挑并不是我国古代战争的主要形式。日本古代倦也有每战必先单挑的传统,先是队前出一武力超群之部将,先鸣镝,然后冲阵,和对方的先锋单挑,〦般武士皆以于主公马前为荣。

姚雪垠曾对单挑的说法批评过,写过二句诗“阵前苦斗獬豸将,旗下旁观草木兵”,三国时期,主要是步骑兵作战的年代,冲锋陷阵的是士兵和下级军官,主将处于保护地位。

但有时为了攻坚挫锐,主将也要亲冒矢石,以激励士卒,比如孙氏三代就有这个传统,但很少造成两方主将对打的局面。

说单挑,就是摆开阵势对垒也是不得已而为的,关羽颜良,是突然袭击,不是阵前对打,吕布与郭汜,是事先有约定,算是个特例吧。

事实上,历史上两军对垒基本上是没有单挑这么一个环节的,不过也有极个别的,就是项羽和孙策。当年项羽想跟刘邦来一场单挑直接定输赢,也省得双方战士再打来打去的了,当然,这个话是项羽提出来的,而刘邦自然是不答应的,除非刘邦傻了。

隋唐时代讲求的是“出将入相”,所以那时候的男儿都希望的是“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时代,尚武之风对整个社会影响很大。同时唐朝非常重视骑兵,而凭借骑兵的机动能力,屡屡可以冲击敌人的阵型,唐代作战经常“以轻骑扫除群雄”。

况且还有唐太宗这样的马上皇帝,都敢冒箭矢于阵前,何况那些在尚武风气中长大的将军。尤其是这些人拥个人绝艺而扬威阵前者不在少数,例如尉迟敬德于阵中夺稍,薛仁贵以三箭镇抚天山等,皆为阵将的单挑对决立下英雄典范。

而且唐代盛产良马,冶炼技术也非常先进,所有促进了马上格斗的不断发展。或以弓矢作中距离的对射,或用枪矛棍棒为近距离的冲锋,并备短刃随时埋身搏斗而藩帅坐阵观斗,于计量战争成败之余,亦可藉此审视部下的勇艺才具,寓战斗于娱乐的尚武意味。

尚武之风,加上重视骑兵,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在唐代以及五代。到了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不过与唐初的倾国之力供养几十万大军相比,藩镇割据者的部队人数相对较少,尤其是对节度使效忠的人更少。

而且,自唐初以来集结列阵的作战方式开始流行,如果交战双方的兵力相近,很难在战场取得压倒性的优势。于是,一种在战将之间流行的对决方式蔚然成风,成为冲锋陷敌前的序幕战。

从两方对垒列阵,然后作出邀战与迎战,再发展至彼此大军合战。比如,在五代梁晋交锋之时,梁之将帅明知晋军好战,多采持重策略,刻意回避。为了能够达到冲击敌阵的效果,李克用和李存勖手下大将周德威等人屡屡采用“挑战”的方式先于对方大将进行对决,在进行混战。

周德威也在数十年的作战时间里,屡次在斗阵中取得胜利,为晋军最终的获胜做出贡献。当然后梁也不乏斗阵的大将,比如朱全忠魔下的王彦章、寇彦卿、葛从周和张廷寿等,都是非常善于在阵前单挑的大将。

项羽很是生气,骂刘邦懦弱,到那时刘邦就是不为所动,反正刘邦的;脸皮不是一般的厚,项羽很气刘邦的不按套路出牌,还是派大将出战,结果被刘邦安排的善射的人射死,项羽遇见刘邦这种不按套路的人真的是要气疯了,直接自己亲自出山,直视射箭的人,把射箭的世界看怂了。不过,这场单挑到底是没成。

虽然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将军如张飞赵云等等的象征意义和领头意义很重要,他们有时候的冲锋是激励士气的做法。但其实真正的大将是不会随便把自己置于这么一个危险的境地。

因为在古代战中要是将军战死了,基本上就代表着战争的彻底失败。所以一般来说都会保护将军,越高级别的将军越是如此。同时一旦将军战死,军队里又不能立即任命出新的将军,整支军队就会指挥不灵,这也是为什么将军不能战死的首要原因。

为了能有效保护将军,除了给将军穿上结实的装备外,一般身边还要保留卫队,并且全军主帅通常不可以亲自上阵杀敌。不仅如此,将军的指挥中枢要严密设防,尽量不能让对方找到破绽,而交战中己方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去攻击敌方的指挥中枢。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安姓人氏的祖先,绝大多数竟来自外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这些流传下来的古代文明博大精深,其中就包括我们熟知的姓氏文化,每个姓氏都有它的起源。随着后世不断进步,姓氏也变得愈发多元化。今天小编就想给大家介绍一个大姓,居然祖先是外国人。 安姓人氏的祖先,绝大多数竟来自外国安姓在《百家姓》排名第七十九位,当代排名列第110

  • 才女林徽因和冰心竟然互相看不惯!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林徽因以她多方面的才华、脱俗的趣味,以她的热情、大方、直率和健谈,成为当时文化圈里最有魅力的人物,赢得许多男性精英的爱慕、尊敬甚至崇拜。但在上层知识女性中,她几乎是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这里有当时社会习俗的因素,也有女性心理的因素,很难评判其中的是非。林徽因与冰心的矛盾,倒是颇能见出她的性格和脾气。梁

  • 民国文坛上才女们的纷争!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民国的文坛上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鄙视链,冰心看不起林徽因,张爱玲和苏青看不起冰心。林徽因是民国才女,容貌出众,受到当时很多青年才俊的追捧,嫁给梁思成后,他们周末有一个沙龙文化,座上宾有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胡适等名人,他们都是围着林徽因为话题而展开。为什么林徽因和张爱玲都不喜欢冰心?至于张爱玲,也没

  • 古代骗术揭秘:千万种圈套等你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要说起大众群体最讨厌的人,那非骗子莫属了,也难怪,如今科技发达,骗子们也实时更新,借助网络和手机大行骗术,利用人们贪图便宜、贪恋女色、疏于防范、胆小怕事、希企捷径等弱点进行一系列的针对骗局,真是令人防不胜防,要说起这骗门之道,那是从古代就非常常见的。比如唐宋时期,都城常住人口加流

  • 富甲一方的沈万三一族为何就此落败,朱元璋又为何曾想除掉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关于元朝一位富商的故事。我想大家应该对于这个名字都很熟悉,那就是沈万三。沈万三原名沈富,字仲荣,俗称万三,万三者,万户之中(第)三秀,所以又称万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元末明初的商人,很有钱。记得之前有一个电视剧叫《聚宝盆》,张卫健演的沈万三,就是讲的沈万三传奇的致富之路,对其

  • 沈万三到底是元朝人还是明朝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虽然《明史》等史书言之凿凿地说有沈万三这个人,但是有人考证后却说,正史、传说中的沈万三根本是个虚构的人物。倒是在正史中发现,元朝时有一个货真价实的沈万三,他非但不可能帮助朱元璋去修什么城墙,甚至极可能一生从未见过朱元璋。生是元朝人,死是元朝鬼乾隆年间编纂的《吴江县志》里有一句注释说,“莫旦说张士诚占

  • 明朝虚构的沈万三的原型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既然“明朝沈万三”是虚构的,那么,有原型吗?答案是有。他应该是江浙富户的一个代表符号。沈万三传奇的版本极多,但大致都离不开一个主题:出巨资帮朱元璋修筑南京城、犒劳军队、家产被没收,本人却遭流放。元朝富翁沈万三自然赶不上修筑南京城这项大工程,更不可能与朱元璋“对半而筑”,或者独力承包三分之一的工程。南

  • 孙之獬——遗臭万年的“剃发令”始作俑者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朝入关之初,政权还没有完全巩固下来,也还没有像后来那般严格规定汉臣上朝必须穿清廷规定的朝服。所以汉臣和满臣上朝时,服装是不一致的,满臣身着满服,汉臣皆博冠大秀,汉人装束,而且满、汉大臣各站一班。求宠心切的孙之獬投降后就剃发、改穿满服,却两头受歧视。自认高人一等的满臣不认可他,不让他站在满人的队伍。

  • 清朝男女的真实发型究竟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受清装影视剧的影响,现代人都认为清朝男人的发型是前半部分剃掉,后半部分辫成粗长发辫的阴阳头。实际上,清朝真正的发式比这个丑陋,可以说是极其丑陋:四周头发全部剃光,只在头顶中心处留有金钱般大小的一小撮头发,辫成细细的发辫,垂下来形如鼠尾,并能穿过铜钱的方孔,故称为“金钱鼠尾”辫。1644年因海难旅居北

  • 太平天国灭亡的真正原因?你绝对想象不到这是多么的荒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太平天国灭亡的真正原因?你绝对想象不到这是多么的荒唐,是的,历史永远只是历史,发生过的事情已经成了既定事实,即使他再怎么付出努力,也都无法挽回了。历史多么无情而又有情,不遗忘每一个对历史的贡献也不宽容每一个对历史的障碍。人人都在写自己的历史但这历史缺乏细心的读者。我们没有工夫读自己的历史即使读,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