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虚构的沈万三的原型是谁

明朝虚构的沈万三的原型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470 更新时间:2024/2/1 22:02:55

既然“明朝沈万三”是虚构的,那么,有原型吗?答案是有。他应该是江浙富户的一个代表符号。

沈万三传奇的版本极多,但大致都离不开一个主题:出巨资帮朱元璋修筑南京城、犒劳军队、家产被没收,本人却遭流放。

元朝富翁沈万三自然赶不上修筑南京城这项大工程,更不可能与朱元璋“对半而筑”,或者独力承包三分之一的工程。南京城的修筑之所以会跟沈万三扯上关系,其实与朱元璋大肆强行迁徙江浙地区的富户来“充实都城”有关。

早在还是吴王的时候,朱元璋就将大批苏州的富户强行迁徙到濠州。建立明朝之后,这一政策变本加厉。洪武三年,将苏州、杭州、嘉州、湖州等地四千多家富户集体迁往濠州;洪武十三年的声势更大,苏浙地区四万五千多户富户被朱元璋强行迁到南京以充实首都的经济。

在大批的富户被强行连根拔离本乡的同时,南京城的修筑工程也正如火如荼。富户们带到南京城的大量财富被征用是不可避免的。南京城的许多建筑,像铁桥、酒楼、水关等等,或许都是用这些富户的钱财所建。这可能就是传说中将南京城墙以及其他建筑,都说成是沈万三一人所建的原因。

充军云南这段传说也可以找到出处。

自洪武十五年(1382年)云南平定,朱元璋就不断从内地往云南移民,美其名曰“充实边疆”。这些移民当中,江浙地区的富户占了很大一部分。以至于移民人数多于当地土著,这些人的服饰、礼法、语言、习尚,都与南京类似。(见明朝谢肇淛的《滇略》)

在虚构的传奇里,富翁沈万三被朱元璋流放到了云南。在真实的历史里,一批又一批的江浙富户们,也正千里迢迢,拖家带口,像牲畜一样被赶往那烟瘴之地。

几乎所有的沈万三传说里,都少不了沈万三被抄家、或者被课以重税以致破产的情节,当时江浙富户们也同样遭遇到这样的悲惨命运。

强制迁徙、课以重税是朱元璋打击富户们的常规手段。罗织罪名将富户们牵扯进“朋党案”,则属于非常规手段。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事发,杀了三万多人,江浙富户被牵连者甚多,沈万三的女婿、豪富不逊于沈家的陆仲和,就不幸成了胡党成员,全家几乎被杀了个鸡犬不留。洪武十八年(1385年)的郭桓案、二十六年(1393年)的蓝玉谋反案,都是遍地人头乱滚,许多江浙富户一夜醒来,都莫名其妙地成了蓝党成员。

朱元璋是个对富人缺乏好感的人。一方面可能源于其早年的坎坷经历,做乞丐、当和尚,应当遭遇过不少富人的白眼;另一方面,和他本人对明帝国的整体设计有关。小农出身的他希望自己的帝国是一个绝大部分由小农组成的社会,做过游民的他见识过游民们的威力——他们摧枯拉朽般推倒了庞大的元帝国,所以他自然更希望自己的帝国是个静态社会。在这套设计蓝图里,没有富户们的存身之地——富户们作为地主,他们与生俱来的“兼并”欲望会破坏小农社会,小农们失去土地,又会成为游民,破坏静态社会;富户们作为商人,商业的流动性对静态社会的威胁显而易见;即使不农、不商,而仅仅通过权力“致富”,也无法为朱元璋所容忍,因为那样会损害他的统治。总而言之,财富,在朱元璋眼里是有原罪的,于是他不遗余力地扫荡江浙富户。

由以上的对比可以看出,沈万三故事里的具体情节虽然是伪造的,但历史背景是真实的。

农业社会里,富户阶层的受教育程度也相对较高,其中有很多是知识分子。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表达愤怒的情况下,知识分子们就有可能捏造传奇故事,以发泄自己的不满。依附在沈万三身上的那些故事,虽然不是沈万三自己的故事,但却是整个朱元璋时代,江南富户们集体遭遇过的故事,沈万三不过充当了这些故事的一个巧妙载体罢了。

这些传奇故事被后世治史者当真,甚至添油加醋,并煞有介事地传播,终于将传奇变成了“史实”。

清朝“剃发”灾难的始作俑者是汉族人满人入关后,推行“剃发令”,此令一行,天下哗然。有的边哭边剃,有的宁死不屈。对于不合作者,清王朝采取了强硬的举措,既然“衣冠发型比命重”,那么“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一时间,清初护发抗清运动风起云涌。腥风血雨中,有了“嘉定三屠”和“扬州十日”,汉人的血流成了河。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清末民初,辫子又成了落后、愚昧的象征,剪辫子成了全国范围内从下到上又从上到下的革命运动,与当初留发一样的风起云涌,大动干戈。

强迫汉人剃发留辫子,被认为是清代最显著的“愚民”政策,是满人对汉人的污辱,但是这个愚蠢的“愚民”政策的始作俑者却是个名叫孙之獬的汉人。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孙之獬——遗臭万年的“剃发令”始作俑者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朝入关之初,政权还没有完全巩固下来,也还没有像后来那般严格规定汉臣上朝必须穿清廷规定的朝服。所以汉臣和满臣上朝时,服装是不一致的,满臣身着满服,汉臣皆博冠大秀,汉人装束,而且满、汉大臣各站一班。求宠心切的孙之獬投降后就剃发、改穿满服,却两头受歧视。自认高人一等的满臣不认可他,不让他站在满人的队伍。

  • 清朝男女的真实发型究竟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受清装影视剧的影响,现代人都认为清朝男人的发型是前半部分剃掉,后半部分辫成粗长发辫的阴阳头。实际上,清朝真正的发式比这个丑陋,可以说是极其丑陋:四周头发全部剃光,只在头顶中心处留有金钱般大小的一小撮头发,辫成细细的发辫,垂下来形如鼠尾,并能穿过铜钱的方孔,故称为“金钱鼠尾”辫。1644年因海难旅居北

  • 太平天国灭亡的真正原因?你绝对想象不到这是多么的荒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太平天国灭亡的真正原因?你绝对想象不到这是多么的荒唐,是的,历史永远只是历史,发生过的事情已经成了既定事实,即使他再怎么付出努力,也都无法挽回了。历史多么无情而又有情,不遗忘每一个对历史的贡献也不宽容每一个对历史的障碍。人人都在写自己的历史但这历史缺乏细心的读者。我们没有工夫读自己的历史即使读,也是

  • 揭秘:孝庄昭西陵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昭西陵位于清东陵大红门外东侧,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孝庄文皇后的陵寝。该陵座北朝南,建筑布局由南往北依次为:下马牌、神道碑亭、东西朝房、东西值班房、隆恩门、三座琉璃花门、东西燎炉、东西配殿、隆恩殿、陵寝门、台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宝顶下为地宫。陵寝前东侧建有制作祭品的神厨库。康熙二十六年

  • 杨乃武冤案:三年七次误判,最终为何沉冤得雪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877年2月末,这一天十分平淡,平淡到史书都懒得记载,但是对于杨乃武来说却不同寻常。刑部的监狱大门缓缓打开,杨乃武拖着几近残废的身躯在周围人的驾着下走向马车。马车缓缓驶去,而杨乃武抬起头望着苍天道:“我这冤案算是昭雪了吗?这大清还有青天么?”这是戏剧展现的画面,但我想实际情况要比这更加悲惨。多次经

  • 中国古代各个王朝灭亡无外乎这六大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百年对于我国古代的那些朝代就像是一个大限,几乎没有哪个王朝延续的时间是超过这个时间的。朝代就像是轮回一般,这个朝代灭亡了,下个朝代兴起了,反反复复的,那这难道是天注定的吗?其实仔细一分析,还是有原因的。一、制度使然古代是皇权,属于人治不是法治,什么都是皇帝说了算。情绪因素占据了很大一部分,什么全凭

  • 孝庄皇太后辅佐康熙,历经三朝,没有她就没有历史上的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相信提起清朝中比较出名的几位太后,大家除了想到慈禧之外,便是孝庄皇太后了。当初的孝庄秘史这部电视剧可谓是火遍全国,那个年代的人没看过这部电视剧的估计都很少,就像现在的甄嬛传一般。不过历史上的孝庄真的和电视剧里那般传奇吗?究竟真实生活中的孝庄皇太后厉害在何处呢?孝庄皇太后是一个经历过五朝的女人,可以说

  • 叶圣陶的人物轶事五则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儿时的叶圣陶,很得父母的宠爱,因为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子,所以父母对他抱有很大的希望。他们盼着儿子日后靠着科举能够飞黄腾达、荣宗耀祖

  • 为何皇太极不爱聪慧的孝庄,却一生最爱二婚的她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清朝的建立就离不开努尔哈赤与皇太极了,皇太极少年时,经常跟随父亲努尔哈赤征战四方,之后更是打倒明朝,奠定了清朝统治的稳定基础。那么他这一生最爱的女人是谁呢?真是的孝庄皇后吗?其实并不是,根据史记记载会发现,海兰珠才是得皇太极最爱的人。为何皇太极不爱聪慧的孝庄,却一生最爱二婚的她呢?明末清初的乱世

  • 认识了解一代枭雄,多尔衮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多尔衮在小时候他的父亲努尔哈赤已经基本上平定了东北,蒙古和朝鲜。按理来说,多尔衮是幼子,聪明伶俐,深得他爸的欢喜,在将来的一天,继承大业也是理所应当。可是不幸的是他的父亲过世了,说是留下旨意传位多尔衮,但是多尔衮年幼,又没有军功,四大贝勒大权在握,谁肯把宝压在一个没有前途的小贝勒身上。就这样,他的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