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叶圣陶的人物轶事五则

叶圣陶的人物轶事五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481 更新时间:2024/1/16 12:32:55

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学出版家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儿时的叶圣陶,很得父母的宠爱,因为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子,所以父母对他抱有很大的希望。他们盼着儿子日后靠着科举能够飞黄腾达、荣宗耀祖。

叶仁伯为了使儿子求得功名,让叶圣陶三岁时就开始识字、练字,到六岁那年,叶圣陶识字已有三千左右,字也写得相当漂亮。

朱氏识字不多,但满肚子装着世代流传下来的谜语、诗歌、儿歌,经说给儿子听。我国苏南地区流传的谜语,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叶圣陶猜谜语时兴致很高,从中得到了智慧的迪。那些诵读起来悦耳动听的古代诗词,辞采华茂,言简意丰,叶圣陶能够背出很多。

尤其是儿歌,形象生动,想象奇妙,韵律优美,把叶圣陶给迷住了,他时常挂在嘴上哼唱,唱得眉开眼笑。


2、叶仁伯勉励儿子熟读圣贤书,但由于家境寒苦,他不主像富户人家那样把子弟关在书房里“一心只读圣贤书”,而认为带孩子出去跑跑,熟悉社会和认识社会上的种种人和事是务实的。

“不识字好过,不识人难过”。叶仁伯抱着这种传统观念,让儿子跟着他出门到亲戚家拜年、贺寿、吃喜酒,清明节到乡下上祖坟,秋天到乡下看收租子。

这一切大大地开阔了叶圣陶的眼界,使他无形中受到人情事理的熏陶。叶圣陶童年时代,就领略了苏州民风民情的淳朴,也孕育了关心民间疾苦的缕缕情思。

叶圣陶自幼生活在文化氛围很浓的吴地,远山近水、亭台楼阁、斋堂殿馆、庙院庵祠,甚至连城里的路名,都有来历;哪怕是一块匾额、一个牌楼、一座桥梁,都有传说。

父亲总要带他去看,说给他听,而且回家后还要求他回忆参观时的先后次序,作类似日记的记录,作为“开笔”之前的写作训练。


3、叶圣陶到了八岁时起,就“开笔”作文了。老师出的题目是《登高自卑说》,作文之前,他提示“这应当说到为学方面去”。叶圣陶依照老师的吩咐,共写了八十多字。

老师看到他写的笔小楷字方方正正,文句又晓畅流利,说理通达,便不断地称赞,特别是对文章的结尾“登高尚尔,而况于学乎”感到满意,情不自禁地在“尔”和“乎”这两个字的旁边。

用红笔划了两个圈。叶圣陶高兴地把作文本带回家给父亲看,父亲见儿子敏悟好学、天资聪明,笑得十分开心。经过近两年的刻苦学习,叶圣陶大有长进。

居然能够写出三百字以上的经义史论或时务策论的文章了。父亲急迫地希望儿子赶快成长,又将叶圣陶送进了另一所私塾,以便学得更好,能够考上秀才。

父亲教育他要如他在《登高自卑说》里所说的那样,拿出登高的毅力去对待学习。叶圣陶明白父亲的企盼,决心勤学奋进。


4、叶圣陶做小学教员时,有一次在校园内行走,无意间看到一个男孩举起一块大砖头,正想向另一个男孩砸过去。叶圣陶赶紧上前制止了他,并请举砖头的孩子到办公室去一下。

当叶圣陶来到办公室时发现该生已站在那里等他,叶圣陶温和地递过去一块糖果,并说:“你来的比我准时,这说明你很守时,奖励你的。”

之后又拿出第二颗糖果说:“你能听从我的训斥把砖头放下,这是你对我的尊重,为了这一点,我奖励你第二块糖果。”学生半信半疑地拿了过去。

这时叶圣陶又拿出了第三块糖果说:“听其他学生说,你要打的那人欺侮女人,所以你才动手教训他,从小就有正义感,这是奖励你的第三块糖。”

当叶圣陶拿出第四颗糖时,该生已经泪流满面,有悔改之意。叶圣陶接着说:“你已经知道武力不能解决问题,看到自己错了,因此我把最后一颗也给你,奖励你知错就改的好品质。”


5、著名作家萧乾先生在悼念叶先生的文章里说:“1957年以后,许多张笑脸变成横眉竖眼,许多好友变为路人。可无论我被糟践成垃圾也罢,渣滓也罢,他见面或写信。

始终称我作‘乾兄’──30年代我还是个小伙子时,他就一直这么称呼我──敬重之外,我对叶老还有满腔感激之情。”可惜那时我对叶先生“交友处世”的重要教导领会不深。

以致在那场政治灾难中,同不少亲友中断了交往,所幸与叶先生的交往如常。1966年下半年的一天,我去看望“赋闲”在家的叶先生,他非常恳切地劝我:“你该同我划清界限。”

我流着眼泪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如果我确信叶先生的某种思想是不符合真理的,那我会同这种思想划清界限。至于叶先生,您永远是我的老师,我还会常来看您,面聆教诲。”

叶先生听了也潸然泪下。看到五屉柜上叶师母的大幅遣像旁边,新摆一个小镜框,里面装着60年代初期叶先生和我在青岛海滨的合影,知道叶先生还一直惦记着我。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何皇太极不爱聪慧的孝庄,却一生最爱二婚的她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清朝的建立就离不开努尔哈赤与皇太极了,皇太极少年时,经常跟随父亲努尔哈赤征战四方,之后更是打倒明朝,奠定了清朝统治的稳定基础。那么他这一生最爱的女人是谁呢?真是的孝庄皇后吗?其实并不是,根据史记记载会发现,海兰珠才是得皇太极最爱的人。为何皇太极不爱聪慧的孝庄,却一生最爱二婚的她呢?明末清初的乱世

  • 认识了解一代枭雄,多尔衮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多尔衮在小时候他的父亲努尔哈赤已经基本上平定了东北,蒙古和朝鲜。按理来说,多尔衮是幼子,聪明伶俐,深得他爸的欢喜,在将来的一天,继承大业也是理所应当。可是不幸的是他的父亲过世了,说是留下旨意传位多尔衮,但是多尔衮年幼,又没有军功,四大贝勒大权在握,谁肯把宝压在一个没有前途的小贝勒身上。就这样,他的母

  • 叶圣陶: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

  • 开乾清盛世千古一帝康熙,两度立废太子,引发争储风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大小国事让康熙忧虑的同时,册立太子也成为了困扰康熙多年的心头刺。一向处事果断的康熙在立太子这件事上却一直优柔寡断。究竟是怎样的局面让康熙感到为难了呢?康熙在位期间曾面临三次挑战皇权的斗争。第一次是在少年时期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也就是康熙擒扑鳌拜,此后才得以亲掌朝纲,实现了天下大权归于一。第二次是在青

  • 这几个证据足够说明 孝庄下嫁不是迷而是事实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孝庄下嫁是满清十大疑案之一,虽然民间流言沸沸扬扬。但清朝历史上从来不曾有人正式写过孝庄太后下嫁的事情。就连顺治的各种言论和记载,都对此事一笔抹杀。但是,正所谓“空穴来风”。因为有穴,才会有风嘛。孝庄要是没下嫁,为何别人不说慈禧下嫁?不说慈安下嫁,偏偏说孝庄太后?所以,这件事虽然没有得到清朝历史的正式

  • 皇帝酒后嫌老婆丑,然后被活活闷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司马曜(362年—396年),即晋孝武帝(372年—396年在位),字昌明,东晋第九任皇帝。晋简文帝司马昱第六子,母为李陵容。司马曜四岁时被封为会稽王,咸安二年(372年)晋简文帝驾崩前夕被立为皇太子并继承皇位,时年十一岁。最初由大司马桓温辅政,宁康元年(373年)桓温死,又由从嫂崇德太后褚蒜子临朝

  • 他是最低调的皇子,自称“天下第一闲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成为皇帝之前,四阿哥胤禛并不引人注目。他出生在康熙十七年,因为母亲身份地位低下,一直被寄养在孝懿仁皇后宫中。那么四阿哥的称帝之路是怎样的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胤禛六岁入南书房读书,师从张英和顾八代。尤其是顾八代,对胤禛影响特别大,胤禛与他关系密切。顾八代是满人,隶属镶黄旗,顾是他家族改的汉姓,取八

  • 西夏开国君主李元昊竟被削去鼻子,不治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元昊(1003年6月7日-1048年1月19日)是西夏开国皇帝(1038年11月10日-1048年1月19日在位),党项族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之后,李姓为唐所赐。李继迁孙,李德明长子,生母卫慕氏。1038年11月10日自立为帝,脱离宋朝,国号“大夏”,亦称西夏,定都兴庆府。晚年沉湎酒色,好大喜功,

  • 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小白竟然被活活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齐桓公(?~前643年9月12日),姜姓,吕氏,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上古五霸之一,与晋文公并称“齐桓晋文”,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齐桓公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第三子、齐襄公之幼弟,其母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齐国内乱后,公子小

  • 古代的这些特务机构,你知道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间谍这个词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出现。一般来说,从事秘密侦探工作,运用各种方式为己方获得机密情报的人被称之为间谍,或者说情报工作人员。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史中,历朝历代都极其重视情报工作。关于“间谍”、“特务”等情报人员的活动记载更是不绝于史书。为什么古代中国的历代王朝都如此重视情报工作呢?一、校事三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