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乃武冤案:三年七次误判,最终为何沉冤得雪

杨乃武冤案:三年七次误判,最终为何沉冤得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784 更新时间:2024/1/21 7:45:49

1877年2月末,这一天十分平淡,平淡到史书都懒得记载,但是对于杨乃武来说却不同寻常。刑部的监狱大门缓缓打开,杨乃武拖着几近残废的身躯在周围人的驾着下走向马车。马车缓缓驶去,而杨乃武抬起头望着苍天道:“我这冤案算是昭雪了吗?这大清还有青天么?”这是戏剧展现的画面,但我想实际情况要比这更加悲惨。多次经过严刑逼供,三年七次误判,在绝望之际得来自己沉冤得雪的消息,杨乃武的悲剧到底是如何造成的?最终为何沉冤得雪?

题反诗得罪县太爷,泄私愤巧立冤案

杨乃武二十岁考取秀才,三十三岁新科中举,按以往惯例杨乃武混个小官还是没问题的。但是清末因为太平天国的问题,江南一带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各面都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平定太平天国之后江南一带的官员多为湘军出身,杨乃武的升官之路也就此搁浅了。多年寒窗苦读却报国无门,杨乃武本身就已经很悲剧了,但是他的悲剧之路才刚开始。

有一次杨乃武看不惯县太爷(刘锡彤)贪赃枉法,所以在县衙墙壁上写道:“大清双王法,浙江两抚台”。这叫什么?这叫题反诗!历史多次证明了题反诗的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宋江的例子还在那里摆着,杨乃武竟公开题反诗嘲讽县太爷。这件事情非常严重,而且在之前杨乃武就曾检举县太爷犯法,为此朝廷将县太爷罢官。新仇旧恨加起来可想而知县太爷有多愤怒,不过县太爷也碍于杨乃武举人身份所以并没有立刻发作,反而是等一个机会,等一个能一击毙命的机会。

同治十二年十月九日,余杭地区一家豆腐店的帮工(葛品连)暴毙身亡,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小帮工的暴毙会引起之后官场动荡,甚至得到了慈禧太后的重视。

其母认为儿子的死因蹊跷,好好的人怎么会无缘无故暴毙?于是向县衙报案。其实葛品连暴毙的前两天他就感觉自己身体不适,然后让妻子(小白菜)给他买桂圆和东洋参煎药喝,所以此事并不算暴毙。

县太爷见有人报案所以就派仵作(沈祥)去验尸,仵作用银针插入死者喉咙发现银针呈现青黑色,此症状在《洗冤录》中有记载,这是砒霜中毒的特征。仵作一看死者可能死于砒霜,所以赶紧提交了验尸报告。事实上银针需要在验尸前反复用皂角水清洗,而仵作显然忘了这一步骤。

得知有命案,县太爷决定前去验尸,但是他的一个好友(陈竹山)在旁透露葛品连的妻子小白菜和杨乃武有奸情(小白菜仰慕杨乃武的才学,之前多次让杨乃武教她读书,一来二去就有了羊吃白菜都绯闻)。县太爷一听就来劲了,一直想找机会报仇,现在机会不是来了吗?小白菜勾结杨乃武,之后奸情被葛品连撞见,两个人一不做二不休直接下毒害死葛品连,这个理由很有说服力而且还能让杨乃武付出惨痛的代价,何乐而不为?

严刑逼供造就冤案,为申冤亲姐滚钉床

原本审了一下午都没有什么结果,为了让小白菜招供县太爷动用了大刑。当时针对女性的大刑主要有两种,一种就是打板子(背板),另一种就是夹手指(拶指)。《九品芝麻官》里面的县令就是用拶指严刑逼供戚秦氏,残忍程度可见一番。县太爷为了让小白菜招供,所以对小白菜多次拶指。

一个女流之辈终究是难抵大刑,很快小白菜就招了。小白菜招供说是初五的时候杨乃武给了她砒霜,初九的时候她把砒霜下到丈夫的汤里。之后县太爷就派人抓捕杨乃武,杨乃武被抓捕后很多读书人就联名作证,称小白菜都供词是无稽之谈,而且还出具了杨乃武初五时不在场证明。杨乃武的身份十分复杂,他是本地士绅,士绅如果出事当地一些有话语权的人都会为其辩解,或者联名上书,更何况杨乃武还是天子的门生,县级官员无权对其动刑。

但是县太爷铁定心要诬陷杨乃武,所以将杨乃武不在场证明给藏匿起来,只上报小白菜的证词,请求朝廷革掉杨乃武天子门生的身份。

清朝律令:凡涉及人命的案子知县只有初审权,不能定案;初审结束需要移交知府,知府二审之后呈报按察司;按察司审理之后由督抚审理,之后呈报刑部;刑部审理,最后移交给皇帝裁决。这期间任何一个环节发现问题都可以驳回复审,或者亲审。督抚裁决之后,如果嫌犯家属有不同意见,可以进京上诉,也就是所谓的“京控”。

知府(陈鲁)有心庇护知县,按察使(蒯贺荪)无心审查,巡抚(杨昌浚)虽然派人去查明真相,但是巡抚的人被知县收买,所以巡抚得到的结论也是错误的,最终由刑部转呈给皇帝,皇帝御批:杨乃武著革去举人,其因谋死本夫情由,著该抚审拟。意思就是取消了杨乃武举人的身份,然后让知县审理案子。随后知县严刑逼供迫使杨乃武招供,就这样冤案出来了,杨乃武被知府判斩立决。

知府判定完之后要层层上交给皇帝,最终让皇帝签字。而杨乃武的家人得知杨乃武是屈打成招的,史载“葛毕氏串诬,问官刑逼”,所以就开始越级控告。但是当时浙江一带的官员基本上都是湘军出身,官官相护是在所难免的事,所以越级控告失败。不过正当杨乃武家人绝望时胡雪岩通过吴以同得知了杨乃武案,于是乎胡雪岩赞助杨家进京控告。胡雪岩为什么帮杨家?目的就是打击巡抚杨昌浚。杨昌浚是湘军出身,身为浙江巡抚一直在为左宗棠筹措军饷,而胡雪岩想要取缔杨昌浚继而与左宗棠合作,所以资助杨家进京控告,并且还请求浙江籍贯的夏同善从中助力。

清朝京控需要滚钉床,为了申冤杨乃武的姐姐滚钉床,成功引起了注意。当时浙江籍贯的官员都有意帮助杨家,所以在夏同善和林文忠的推波助澜下案子送到了翁同龢的手里。为什么浙江籍贯的官员这么热心肠?其实就是想着湘军这帮人下去之后可以提拔自己后人上来,此时已经不再是为民申冤了,而是进化到党争的程度了。

慈禧太后命胡瑞澜审理此案,但是这个胡瑞澜特别不靠谱,一上来就动用大刑,应是逼迫杨乃武屈打成招。也不知道胡瑞澜是无心还是有心,反正又一次判决杨乃武斩立决。消息一传出去浙江人就怒了,十八名浙江籍贯的京官联名呈诉、三十多名浙江士子联名上书,夏同善直言:“此案如果不究明实情,浙江将无一人读书上进。”

为民申冤还是党争?

到此,这件事已经脱离了既定轨道,已经上升到党争的地步了。翁同龢以孤儿寡母为名,请恭亲王为朝廷立威,湘军出身的杨昌浚坚持判刑,表面上只是一个案子背后就是浙江系和清廷联手打压湘系。此时四川总督丁宝桢站在杨昌浚的一边,声称如果这个铁案要翻,那么之后就没人敢做地方官了。四川总督的站队彻底激怒了清廷,原本只是打压湘系但是你四川总督插手算怎么回事?恭亲王在上朝的时候直言:杨昌浚毫无战功却如此放肆,那李鸿章和左宗棠该如何?

李鸿章和左宗棠都是实权掌兵的人,杨昌浚一个小弟都敢反驳清廷,那这两个大佬是不是该割据为王?此话一出朝野嘘声一片,随后刑部重新验尸,发现葛品连并不是中毒而死。三年了,朝廷七审七误判,最终杨乃武沉冤得雪,而随后湘系官员将近100多人被摘去乌纱帽。

“本此案主犯杨乃武与葛毕氏俱无罪开释。但葛毕氏因与杨乃武同桌共食、诵经读诗,不守妇道,致招物议,杖八十;杨乃武与葛毕氏虽无通奸,但同食教经,不知避嫌,杖一百,被革举人身份不予恢复。”

看似朝廷大获全胜而湘军遭受到惨重打击,但实际上杨昌浚革职之后仍旧能当官,历任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以及兵部尚书。杨乃武的冤案非常复杂,并不是杨家一人在努力,而是江浙士人同仇敌忾,江浙系官员想着铲除在江浙为官的湘系官员,朝廷也有心想利用此事震慑地方督抚。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各个王朝灭亡无外乎这六大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百年对于我国古代的那些朝代就像是一个大限,几乎没有哪个王朝延续的时间是超过这个时间的。朝代就像是轮回一般,这个朝代灭亡了,下个朝代兴起了,反反复复的,那这难道是天注定的吗?其实仔细一分析,还是有原因的。一、制度使然古代是皇权,属于人治不是法治,什么都是皇帝说了算。情绪因素占据了很大一部分,什么全凭

  • 孝庄皇太后辅佐康熙,历经三朝,没有她就没有历史上的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相信提起清朝中比较出名的几位太后,大家除了想到慈禧之外,便是孝庄皇太后了。当初的孝庄秘史这部电视剧可谓是火遍全国,那个年代的人没看过这部电视剧的估计都很少,就像现在的甄嬛传一般。不过历史上的孝庄真的和电视剧里那般传奇吗?究竟真实生活中的孝庄皇太后厉害在何处呢?孝庄皇太后是一个经历过五朝的女人,可以说

  • 叶圣陶的人物轶事五则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儿时的叶圣陶,很得父母的宠爱,因为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子,所以父母对他抱有很大的希望。他们盼着儿子日后靠着科举能够飞黄腾达、荣宗耀祖

  • 为何皇太极不爱聪慧的孝庄,却一生最爱二婚的她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清朝的建立就离不开努尔哈赤与皇太极了,皇太极少年时,经常跟随父亲努尔哈赤征战四方,之后更是打倒明朝,奠定了清朝统治的稳定基础。那么他这一生最爱的女人是谁呢?真是的孝庄皇后吗?其实并不是,根据史记记载会发现,海兰珠才是得皇太极最爱的人。为何皇太极不爱聪慧的孝庄,却一生最爱二婚的她呢?明末清初的乱世

  • 认识了解一代枭雄,多尔衮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多尔衮在小时候他的父亲努尔哈赤已经基本上平定了东北,蒙古和朝鲜。按理来说,多尔衮是幼子,聪明伶俐,深得他爸的欢喜,在将来的一天,继承大业也是理所应当。可是不幸的是他的父亲过世了,说是留下旨意传位多尔衮,但是多尔衮年幼,又没有军功,四大贝勒大权在握,谁肯把宝压在一个没有前途的小贝勒身上。就这样,他的母

  • 叶圣陶: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

  • 开乾清盛世千古一帝康熙,两度立废太子,引发争储风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大小国事让康熙忧虑的同时,册立太子也成为了困扰康熙多年的心头刺。一向处事果断的康熙在立太子这件事上却一直优柔寡断。究竟是怎样的局面让康熙感到为难了呢?康熙在位期间曾面临三次挑战皇权的斗争。第一次是在少年时期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也就是康熙擒扑鳌拜,此后才得以亲掌朝纲,实现了天下大权归于一。第二次是在青

  • 这几个证据足够说明 孝庄下嫁不是迷而是事实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孝庄下嫁是满清十大疑案之一,虽然民间流言沸沸扬扬。但清朝历史上从来不曾有人正式写过孝庄太后下嫁的事情。就连顺治的各种言论和记载,都对此事一笔抹杀。但是,正所谓“空穴来风”。因为有穴,才会有风嘛。孝庄要是没下嫁,为何别人不说慈禧下嫁?不说慈安下嫁,偏偏说孝庄太后?所以,这件事虽然没有得到清朝历史的正式

  • 皇帝酒后嫌老婆丑,然后被活活闷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司马曜(362年—396年),即晋孝武帝(372年—396年在位),字昌明,东晋第九任皇帝。晋简文帝司马昱第六子,母为李陵容。司马曜四岁时被封为会稽王,咸安二年(372年)晋简文帝驾崩前夕被立为皇太子并继承皇位,时年十一岁。最初由大司马桓温辅政,宁康元年(373年)桓温死,又由从嫂崇德太后褚蒜子临朝

  • 他是最低调的皇子,自称“天下第一闲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成为皇帝之前,四阿哥胤禛并不引人注目。他出生在康熙十七年,因为母亲身份地位低下,一直被寄养在孝懿仁皇后宫中。那么四阿哥的称帝之路是怎样的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胤禛六岁入南书房读书,师从张英和顾八代。尤其是顾八代,对胤禛影响特别大,胤禛与他关系密切。顾八代是满人,隶属镶黄旗,顾是他家族改的汉姓,取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