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也有计划生育吗?古人怎么增加人口的

古代也有计划生育吗?古人怎么增加人口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31 更新时间:2024/2/12 3:03:39

提起“计划生育”,人们普遍地理解为“少生”、“优生”,甚至有人偏执地认为“只生一个好”就是计划生育。其实,这种理解是有偏颇的。计划生育,是指有计划地生育,是国家政府根据国家的人口情况与经济发展状况,制定出鼓励多生或少生的相关政策。使人口稳定在一个社会发展可接受的范围内。所以说,所谓计划生育,有可能是鼓励少生,也有可能是鼓励多生。

1、古代中国大部分时间鼓励多生

古代中国的人口现在比起来,那是少得不得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人口加起来,也在一千万。和平时期的人口,不管是强大的汉朝还是唐朝,人口也只限于五、六千万之间。朝、明朝和清朝,据学者估算,也只是破亿。清朝一度达到两亿。但这个数字与现代中国的十四亿人口比起来,显然是小巫见大巫。

古代为什么人口数量那么少?这是与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匹配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口,古时一亩地的产量,仅仅几十斤,多了也不会超过几百斤。和现在的粮食产量动辄一千多斤甚至几千斤比起来,显然不在一个重量级上。而且,古时的粮食作物,也不如现在的丰富多彩,更没有暖室大棚。如果人多了,吃饭就是第一大问题。就是人口如此之少,历史上还屡屡记载着饥荒,人们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

除了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因之外,古代还经发生残酷的战争、瘟疫以及地震、洪灾、旱灾等天灾人祸,使人口急据减少。每次改朝找代,都是人口大幅减少的时候。三国时期中国的人口降到一千万人,和春秋战国时期相当。五胡乱华时期,汉人被屠杀到几近灭族的边缘。元朝灭宋、清朝灭明,都是中国人口的低谷。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只能采取鼓励生育政策,让人们多生,以保证人口的快速增长。

古人的平均寿命是很短暂的,据统计,夏朝人的平均寿命是18岁,秦代是20岁,东汉是22岁,唐朝27岁,宋朝30岁,清代33岁。当然,这个寿命是有战争、瘟疫、天灾、婴儿死亡率高等因素影响,但也可见古代的生存状况。多生,也是优胜劣汰的需要。所以我们看到,从先秦到清朝,国家差不多大多数时间,是鼓励生育的,靠急增的人口,恢复国家元气。清朝之前,中国兴旺时期的人口,维持在五千万左右。这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人口第一的国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口号,叫了几千年的。


2、避孕方法不发达是古代不能少生的主因

对于古人来说,其实也不是不想避孕。你以为古代的妇女们乐于生育十几个孩子乃至更多的孩子,有一半或更多的孩子夭折吗?不是的。避孕方法不发达,科学落后,是古代妇女不能少生的主要原因。

我们都知道,古代是有节育术的。但这种节育术,对男人和女人都是一种刑罚。男人叫“宫刑”,大史学家司马迁就受了这种刑罚,许多自愿当太监的男人也接受了这种所谓的“手术”;女人叫“幽闭”,许多宫女或嫔妃犯了罪,才会接受这种绝育刑罚。不管是宫刑还是幽闭,都属于被动的刑罚,跟“计划生育”没有一点关系。

还有一种服药的节育措施,古代也是有“避孕药”的,这种“避孕药”叫“青粉”,是一种能要人命的绝育药物,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一般青楼里的妓女才用这种方法避孕。不过,这种避孕方法,一般是老鸨强迫妓女服用的,为的是避免她们怀孕。许多妓女终身不育乃至失去了生命,就是因为服用了这种不安全的“避孕药”。

当然,古代也有“不伤身”的节育手段,比如汉代后宫有一种“贴肚脐”的偏方,据说在嫔妃的肚脐上贴上这种膏药就不会怀孕;清代皇宫还有一种“点穴”避孕法,皇帝与嫔妃发生性关系后点嫔妃的某个穴位就不会怀孕。不过这种些办法太过神奇,现在也处在“失传”的状态下。是真是假就不得而知了。

值得一提的是,清朝时发明了一种“安全无害”的减少人口方法,清朝人为了减少蒙古人的数量,在蒙古地区大力发展藏传佛教——黄教,蒙古人中很多当了喇嘛,而喇嘛是不结婚的,不结婚就不存在生育这一说了,所以清初的蒙古人口发展到清末,两百多年竟然没有增长。这和现代的靠增加不婚族降低人口数量理论异曲同工。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各朝各代是如何鼓励生育,增加人口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为了鼓励生育,各朝各代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圣人孔子认为男的16岁、女的14岁就可以结婚生孩子了,“男子十六精通,女子十四而化,是则可以生民矣(孔子家语),这给早婚定了基调。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实行强制早婚政策,严禁黄昏恋、老少恋,“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娶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三十不娶

  • 古代提倡计划生育的几位先驱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如果寻找计划生育的理论根据,最早可追溯到道家鼻祖老子,他主张“小国寡民”,反对人口众多,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唐朝时,中国出现了另一位“计划生育”的先驱人物,他就是诗人王梵志,王梵志在诗中写道,“富儿少男女,穷汉生一群”、“生儿不用多,了事一个足。”,该诗成为“一对夫妇只生一

  • 光绪死亡之谜:竟是被她下毒所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光绪皇帝在慈禧太后死前一天驾崩,引来许多猜测,目前最可信的说法是,光绪皇帝死于砒霜中毒,但究竟是何人下毒,史学界说法不一。最可疑的有三人,分别是慈禧、袁世凯和李莲英,然而这三人当中,最有可能毒死光绪皇帝的是慈禧太后,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还得从戊戌变法说起。我们对慈禧与光绪的评价,主要是受到了康有为、梁

  • 中国历史上首座机场:北京南苑机场的前世今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9月30日,伴随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通航,丰台南苑机场即将停航关闭。这座始建于1910年,已经109岁的机场,在时代变迁中,又经历了怎样的故事呢?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法国两架小飞机在南苑校阅场进行飞行表演。清宣统二年(1910年),北京市南郊丰台区南苑镇的皇家狩猎场改建为南苑机场,成为清政府

  • 光绪皇帝生活竟然如此悲催?备受虐待,饿得偷太监的食物吃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光绪从四岁起,就开始由太监们照顾。长期变态的生活,扭曲了太监们的人性,而且,太监们迫于生计,为皇家执役,付出了断子绝孙的代价,这回小光绪落到了他们手中,他们会拿出怎样的“孝心”来报答这位小主子呢?光绪进餐时,太监把他抱上椅子后就不管了。光绪还没桌子高,每次只能吃眼前的几样菜。御膳房的人得知后,十分高

  • 戊戌变法失败的四大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898年6月11日,清光绪皇帝下令宣布变法。接受康有为、谭嗣同为首的维新派的变法主张,改变其一贯遵从慈禧太后,或者说遵从祖制的施政纲领,从6月11日到9月21日,一百天时间内,一连下了几十道实行新政的命令,从政治、经济、文化多个领域掀起改革的巨潮。9月21日,反对改革的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

  • 光绪比慈禧早死一天,慈禧为什么一定要将光绪帝毒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慈禧于1908年11月15日去世。死后第二天,37岁的光绪皇帝去世的报道也出来了(死亡时间其实是14日)。此前,几位在国外接受教育的中国医生给皇上看病,据说皇帝已经变得颇为消瘦,非常虚弱。有报道(当时媒体没人管,上海《申报》经常报道今上的疾病)说他得了布赖特氏病(Brights disease),即

  • 毛主席接见末代皇帝溥仪都说了些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国庆10周年时溥仪被特赦1959年国庆前夕,毛泽东主席代表党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在庆祝建国10周年的时候,特赦一批确实已经改恶从善的战争罪犯、反革命罪犯和普通刑事罪犯。伪满洲国战争罪犯爱新觉罗·溥仪就是这批被特赦释放罪犯中的一个。在国庆10周年发生的大事件中,有三个亮点非常突出:第一,特赦末代

  • “亡秦者胡也”与“明年祖龙死”——秦始皇生前两大奇异预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纠纠秦国原本美丽,受六国鄙视了数百年,虽然英雄代代辈出,可惜拢半途来牺牲,坎坷路途且风雨,变法独立十九年大进步。秦人打拼,千万不可馁志,排除万难,前途无限,团结就有盼望。商鞅变法,无论任何阻挡,排除万难,前途无限,勇敢的秦国人。大秦,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帝国,秦皇一统六合,令四海臣服,八

  • 新中国第一辆轿车问世 改变了祖国汽车工业的落后面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改变汽车工业的落后面貌,适应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党和政府决定建立中国自己的汽车工业。1953年夏天,在长春市郊一片荒芜的土地上,举行了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奠基典礼。镌刻着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的汉白玉奠基石,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第一块里程碑。在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援下,共和国汽车工业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