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盘点古代打仗最厉害的8位帝王:赵匡胤只能排倒数

盘点古代打仗最厉害的8位帝王:赵匡胤只能排倒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071 更新时间:2024/1/22 22:48:30

在中华五千年浩瀚的历史大幕中,闪烁着无数璀璨的将星,要论古代中国谁最会带兵打仗,想必大家都能够说出很多名人大将出来,毕竟他们本身就是干这行的。而若是说到皇帝会打仗估计就没有几个人了,毕竟皇帝都是善于驾驭人,坐镇京师。但是身兼将军和帝王两种身份的英才也有这么几位,他们靠着自己努力打下江山,一步步走向权利的巅峰。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一下古代打仗最厉害的8位帝王。


第8位:宋高祖武皇帝刘裕(南朝刘宋开国皇帝)

刘裕早年家境贫寒,初为北府军将领。在镇压孙恩的战役中崛起,后又在405年平定桓玄之乱后,掌握了东晋政权。在此后十余年间,亲率大军对内平定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后又吞并西蜀,统一中国南方;对外攻灭南燕,后秦等国,击败北魏,收复黄河以南及关中地区,使南朝疆域达到极盛。公元420年,刘裕代晋称帝。执政期间,为政勤俭,重用寒门,抑制豪强兼并。被誉为“南朝第一帝”。

在治军统兵上,刘裕强调恩威兼施,既注重军纪严明,又较能体恤部众。刘裕是在战术上敢于创新的军事家,既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又巧妙布阵,利用优势弥补了自己的短处,使“却月阵”成为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战术,充分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第7位: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是北宋的开国皇帝,他出身将门世家,其领兵打仗的本领自然是不用多说。在柴荣的手下,跟着他南征北讨,可以说立下了很大的功劳,甚至吓得南唐只得用离间计来离间柴荣和赵匡胤,由此可见其率军指挥之英勇,又由于其久经战阵,还创造出了太祖长拳,所以说赵匡胤绝对是一个会打仗的皇帝。

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的策略,致力于统一全国,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赵匡胤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


第6位:后周世宗柴荣

柴荣,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在位六年。史载其“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性沉重寡言”。公元954年,太祖郭威驾崩,柴荣继位为帝。柴荣在位期间,整军练卒,减少赋税,使后周政治清明。他又南征北战,西败后蜀,南摧南唐,北破契丹,柴荣被史家称为”五代第一明君”。

柴荣采纳大臣王朴《平边策》中“先易后难”的主张,以此制定统一大计。柴荣凡事率先垂范,甚至事必躬亲。他先后五次亲自领兵出征,每次都亲力亲为,战斗在第一线。在当时中原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北宋仅用了20年便完成统一。这固然离不开赵匡胤的英明决断,但更重要的是他接手的后周政权国力强大,统一之势已不可阻挡。


第5位:武悼天王冉闵

“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汉人冉闵,五胡乱华时代的战神天王,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忍辱二十年得机起兵造反,力图匡复华夏,灭胡无数,血洗亲人之仇,亡国之恨!公元350年,冉闵乘机起事,随后称帝,颁布《杀胡令》,顷刻间点燃了北方大地积郁已久的民族矛盾,仅数日之间,邺城周边就有二十多万羯族人被杀。

论军事能力冉闵确实为我中华百年一出的军事奇才,他的冉魏汉军经历的大多数战斗都是在以少打多的情况下完成的,而且手下部队以步兵为主,却多次在中原大地横挑强胡骑兵军团,几乎是百战百胜,还打得对手全军覆没。最后虽败于慕容鲜卑骑兵军团,但此战鲜卑人也死伤甚重。


第4位:明成祖朱棣

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原本是被封为燕王,后来通过抢侄子的皇位当上了皇帝。在靖难之役中,朱棣可是真刀真枪的上过战场的,并且是以弱胜强,其指挥才能必定不弱。等到他成为皇帝后,他更是五次亲征蒙古,兵力最大规模达到50万人,但朱棣指挥若定,无一不是大胜。而且,明朝的武功几乎尽归于朱棣,从中也可以看出朱棣的打仗能力。

《明史》评价他说:“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第3位: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的军事才能那是毋庸置疑的,他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18岁随父举兵反隋,统领三军,为唐王朝统一全国立下了头号战功。唐朝建立后,他又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尤其在虎牢之战中,李世民的军事指挥才能更是被充分的发挥出来,李世民仅用三千铁骑,便大败窦建德十余万大军,一举克之,令人无不仰慕当时李世民的风采。就连雄才大略的毛主席对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十分的敬佩,说出了“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的至高评价。


第2位: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确实是个人物,开创古代最有骨气的大明王朝。从社会最底层的放牛娃、四处讨饭的小和尚,全靠自己的奋斗成了一个统一王朝的开国皇帝。这是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事情。他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后来他打败了割据称霸的张士诚,和陈友谅,建立了汉人统治的大明帝国。

明朝建立后,虽然元朝失去了对中原的统治,但仍然统治着广阔的北方草原地区。明太祖朱元璋决定北伐蒙古残余势力,明朝政府为了进一步统一蒙古地区,稳定北部边疆,在洪武时期,多次出兵蒙古。先后八次北伐遁入漠北的蒙元残余势力。


第一位:汉光武帝刘秀(东汉开国皇帝)

在东汉王朝开国战争中,刘秀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艺术。他善于把握战机,长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精于避实击虚,奇正并用,运动歼敌;勤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战术;强调连续进击,不给敌人以喘息和反扑的机会;重视利用人和,唯才是举,使麾下将士能充分发挥才干;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刘秀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

其中他指挥过一次著名的战役就是昆阳之战,在这一场战役中刘秀凭借东拼西凑的1.3万人打败40万敌军,几乎是如有神助。而这一战也是世界历史上以少胜多战役的纪录保持者,令人称叹。这也难怪毛主席对刘秀会有“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的评价。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滕子京是什么样的人?语文老师没有告诉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学时代,我们都学过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千百年来一直为人称道。我们都知道,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是范仲淹应贬谪到岳州的好朋友滕子京相邀而命笔,实际上范仲淹本人并没有到过岳阳,也从未登过岳阳楼。而是依据滕子京送来的一卷《洞庭晚秋图》作为文章参考,感慨万

  • 雍正皇帝为何不葬入清东陵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雍正皇帝为何不葬入清东陵?众所周知,古代的皇帝死后都需要葬在皇陵的在清朝的时候有三个大龄,其中分别是清西陵,清东陵和关外陵,其中当要数清东陵最为著名。而他著名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这是在清朝入关以后第一位皇帝顺治皇帝所亲自挑选的一块风水宝地,更是因为在这个地方葬了许多有名的人,比如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和晚

  • 古人是如何穿衣服的?颜色,花纹都有具体规定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也许是受到古装剧的影响,也许是孩提时对古代衣饰情有独钟的人已经长大,汉服热的兴起让很追求时尚的人对古代服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今天就来讲一讲,古人是如何穿衣服的?其实是不可以随便乱穿的,衣服颜色,衣上花纹都有具体规定。中国古代服装在世界上可以说是自成一派的服装体系,在商代时的衣服叫“衣裳”,这个看

  • 百年南苑机场:见证百年间中国航空从弱小到强大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北京南苑机场位于北京市南郊丰台区南苑地区,地处北京南四环路以南3公里,距天安门广场正南15公里,是北京地区第一座军民两用的大型机场。南苑机场发展历史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法国两架小飞机在南苑校阅场进行飞行表演。清宣统二年(1910年),北京市南郊丰台区南苑镇的皇家狩猎场改建为南苑机场,成为清政

  • 古代也有计划生育吗?古人怎么增加人口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提起“计划生育”,人们普遍地理解为“少生”、“优生”,甚至有人偏执地认为“只生一个好”就是计划生育。其实,这种理解是有偏颇的。计划生育,是指有计划地生育,是国家政府根据国家的人口情况与经济发展状况,制定出鼓励多生或少生的相关政策。使人口稳定在一个社会发展可接受的范围内。所以说,所谓计划生育,有可能是

  • 各朝各代是如何鼓励生育,增加人口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为了鼓励生育,各朝各代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圣人孔子认为男的16岁、女的14岁就可以结婚生孩子了,“男子十六精通,女子十四而化,是则可以生民矣(孔子家语),这给早婚定了基调。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实行强制早婚政策,严禁黄昏恋、老少恋,“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娶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三十不娶

  • 古代提倡计划生育的几位先驱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如果寻找计划生育的理论根据,最早可追溯到道家鼻祖老子,他主张“小国寡民”,反对人口众多,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唐朝时,中国出现了另一位“计划生育”的先驱人物,他就是诗人王梵志,王梵志在诗中写道,“富儿少男女,穷汉生一群”、“生儿不用多,了事一个足。”,该诗成为“一对夫妇只生一

  • 光绪死亡之谜:竟是被她下毒所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光绪皇帝在慈禧太后死前一天驾崩,引来许多猜测,目前最可信的说法是,光绪皇帝死于砒霜中毒,但究竟是何人下毒,史学界说法不一。最可疑的有三人,分别是慈禧、袁世凯和李莲英,然而这三人当中,最有可能毒死光绪皇帝的是慈禧太后,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还得从戊戌变法说起。我们对慈禧与光绪的评价,主要是受到了康有为、梁

  • 中国历史上首座机场:北京南苑机场的前世今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9月30日,伴随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通航,丰台南苑机场即将停航关闭。这座始建于1910年,已经109岁的机场,在时代变迁中,又经历了怎样的故事呢?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法国两架小飞机在南苑校阅场进行飞行表演。清宣统二年(1910年),北京市南郊丰台区南苑镇的皇家狩猎场改建为南苑机场,成为清政府

  • 光绪皇帝生活竟然如此悲催?备受虐待,饿得偷太监的食物吃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光绪从四岁起,就开始由太监们照顾。长期变态的生活,扭曲了太监们的人性,而且,太监们迫于生计,为皇家执役,付出了断子绝孙的代价,这回小光绪落到了他们手中,他们会拿出怎样的“孝心”来报答这位小主子呢?光绪进餐时,太监把他抱上椅子后就不管了。光绪还没桌子高,每次只能吃眼前的几样菜。御膳房的人得知后,十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