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广“多欲好动、劳民伤财”的真相

杨广“多欲好动、劳民伤财”的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963 更新时间:2024/1/23 13:07:17

隋炀帝最为传统史家所厌恶的,是其“多欲好动”。在即位的十四年中,隋炀帝待在宫中时间只有四年,其余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巡游的路上。

有两件事是史学家用来证明隋炀帝为了自己寻欢作乐而劳民伤财的铁证。

其一是修建大运河。

605年(大业元年),隋炀帝即位第一年就征发百万士兵和夫役开凿大运河,前后花了大约六年的时间。大运河从北方的涿郡到达南方的余杭,南北蜿蜒长达五千多里。隋炀帝在修运河的同时,还在运河两岸筑起御道,种上杨柳树;从长安到江都,沿途建造离宫四十多处;沿运河还建立了许多粮仓,作为转运或贮粮之所。

史学家们认为,杨广如此大费周章地开通大运河没有别的意思,就是为了自己能坐船去江都游玩。如果真是这样,杨广真是昏庸得可以。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杨广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不仅是便于游玩,而是有战略上的意义。

隋文帝杨坚曾于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通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大致沿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一百五十多公里,名广通渠。604年改名永通渠。随着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日益发展,这段运河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沟通南北水道成为社会经济交流的迫切需要。这应该是杨广修建大运河的原因之一。

南北“大运河”开通后,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当时运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绝”,大运河对隋唐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加强,都起了促进作用。

后世虽然极力诋毁杨广修建大运河的行为,但是却一直享受着“大运河”带来的益处。直到清代,大运河一直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连接南北,使中国水运畅通、发达。到了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退居幕后。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隋炀帝为中国后代子孙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其功绩是不朽的。只是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大,导致灭国,这是杨广作为一代君主的失败之处。

杨广是个高智商的人,他不至于单纯为了享乐而发动如此大的一个项目。如果说享乐,充其量也是将国家利益与私人享乐联系在一起。

“三游江都”是隋炀帝只知享乐的重要罪证。如今却有人对此举提出新的看法。他们认为,当时江南分裂于中国已经有几百年了,隋炀帝作为一个刚把江南归于自己统治之下的王朝君主,为表示对江南的统治与重视,进行巡游理所当然。南巡促进了南北文化交流,促进了国家统一,其实质是以文化联络来巩固政治统一,具有重大的政治文化意义。

隋炀帝每次巡游江都时都要动用超大规模的船队,以及空前盛大的仪仗,这在中国历史上可谓空前绝后,这也是深受诟病之处。但是若考虑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就可以有合理的解释了。当时中国经过长期的分裂后,刚刚才靠武力被重新统一,君主在新统一的帝国内炫耀其威仪,是有必要的。

当然,片面地看待上述观点,难免有拔高杨广之嫌,但如果全面去衡量历史,绝不会是虚言。再说,比起后世的皇帝,诸如乾隆六下江南等行为,隋炀帝三下江都实在不应该背负如此重的罪名。即使紧跟在他后面的圣君李世民,其奢华也胜于杨广。

史书记载,631年,李世民不顾大臣们一再劝告,命令整修隋代宫殿。当他看到完工后的宫殿过于华丽时,又下令把它拆毁。在同一年,李世民重修隋代仁寿宫,随后又建造了至少四个新宫殿,其中建于634年的大明宫,后来成为皇帝的主要常居之处;建于640年的襄城宫,用了大约两百万个工时。即使这样费工,当该殿竣工时,太宗发觉它是建立在暑热之地,不合自己的心意,又命人把它夷为平地。647年,大量工程费用使朝庭不堪重负,导致在次年举行的封禅活动被推迟。

李世民还替自己营建昭陵,在唐代十八陵中属于规模最大的一个陵园。

如果说杨广的奢华还有益于政权,李世民的奢华不过是纯粹为了个人享乐奢侈而已。可惜的是,成王败寇,墙倒众人推,隋炀帝只好背负骂名了。

修建洛阳城是隋炀帝奢侈浪费的又一罪证。

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派杨素等人负责修建洛阳城。当时,每月都有二百万人在工地上劳动,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完成。隋炀帝为什么修建洛阳城?只要仔细分析当时的局势,就可以看出修建洛阳完全是有必要的,而非为了享乐。

当时首都长安在西北面,其所处的关中地区作为基地过于偏僻,难以由此遏制东部的敌对势力。洛阳则处在国家的中心地带,可以有效地治理江南,控制北方,巩固国家基础。此外,洛阳是当时水陆运输的自然中心,及储藏和转运贡粮的要地,洛阳作为中转站,大大减少了各地向首都长安运送粮食的人力物力。正是洛阳据有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也促使唐朝在将近三百年期间以洛阳为东都。

隋炀帝所做的上述几件事,从某个角度来看,都是功在千秋的。当然,其初衷不乏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以及好大喜功和个人享乐。而且,因为这些浩大的工程都是在短时间集中完成的,显然加重了本就劳顿的民众负担。所以,我们既不能一味地强调其负面,也不能只看到他的功绩。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嘉庆皇帝怎么去世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清朝的皇帝,最没存在感的,当属嘉庆嘉庆皇帝是清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他在位期间即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也没有什么大的事件发生,反倒是社会矛盾越来越严重。但是嘉庆作为一个守城的君主,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或者说,在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环境下,就算是康熙,也没有什么办法。如果嘉庆是一个勤劳的君主,他努力去做一个好

  • 汉朝后面是哪个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朝之后是三国。然后是晋朝。从公元220年起,在我国历史上先后建立了魏、蜀、吴三个国家,它们三分东汉州郡之地,各霸一方,称王称霸,互相对峙,这种政治局面习称为“三国鼎立”。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

  • 汉朝最后一个皇帝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朝最后一个皇帝是刘协。汉献帝刘协(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字伯和,河南洛阳人。东汉王朝末代皇帝(189年—220年在位),汉灵帝刘宏次子,汉少帝刘辩异母弟,母为灵怀皇后王荣。幼为董太后抚养,举止端庄,时称“董侯”。汉少帝即位,封为渤海王。经历宦官之乱,改封陈留王。中平六年九月初一甲

  • 汉朝有多少人口和面积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朝文化统一,科技发达,华夏族自汉朝以后逐渐被称为汉族,两汉为华夏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两汉时期奠定汉地范围,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戈壁,国土面积约达609万平方公里。汉平帝年间,西汉全国人口达六千余万,占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秦末汉初,由于长期战乱人口锐减,西汉建立时

  • 汉朝有多少年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朝一共有四百零七年的历史;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刘协。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刘协,在公元220年被曹丕控制,被迫禅让于曹丕,东汉灭亡。西汉为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百;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度其间曾有王莽篡汉

  • 北宋官员高薪为何仍未能“养廉”?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北宋官员俸禄之优厚,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是数一数二的。据《宋史·职官志》的记载,宰相、枢密使一级的高官,每月俸钱三百千(即三百贯),春、冬服各绫二十匹、绢三十匹、绵百两,禄粟月一百石;地方州县官员,大县(万户以上)县令每月二十千,小县县令每月十二千,禄粟月五至三石。正俸之外,还有各种补贴,如茶、酒、

  • 古人寿命一般多长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人们印象中,古代人寿命普遍都偏低。有的统计数据说古代人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笔者查阅一些学术资料,发现确实如此。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个数据可靠吗?古代留下的人口资料非常少,这个30多岁的数字,是根据什么统计出来的呢?计算古人平均寿命,其实是件非常难的事。古代没有专门的人口统计资料,古人年龄只能零零散

  • 古人寿命为什么短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人有一个很突出的“中年危机”。到了四五十岁的临界点,人的生理机能下降,各种疾病都开始发生。但因为没有保健意识和相应的治疗手段,很多人平时没病,一病就死。特别是武将,因为损伤多,特别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三国的将军中,周瑜35岁、太史慈40岁、马超46岁、张辽53岁。南朝陈朝的开国将军,没有一个活过60

  • 嘉庆为什么后悔杀了和伸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和珅是历史上最著名的贪官之一,在乾隆的庇佑下肆无忌惮,搜敛了无尽家财。乾隆活着的时候,和珅曾数次闯祸,犯了许多大错,然而,皇帝却偏爱这位“脑满肠肥”的精明家伙,始终没将其定罪。嘉庆登基后,把目光瞄向了早就看不顺眼的和大人,费尽心思查找罪状将其灭了满门。其实,和珅死后,嘉庆心下还曾有些后悔,那么,这又

  • 朱元璋为啥不传位给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由于儿子朱标已经死了,因此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朱允炆称帝之后,为了巩固皇权,便开始削藩,剥夺明朝王爷的藩位。其他的王爷都很听话,乖乖的接受朱允炆的削藩,可是燕王朱棣是个刺头,就是不听话。朱元璋把皇位传给朱标,朱棣倒是没有什么意见,毕竟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