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广四处征战,也为维护中国统一作出了的贡献

杨广四处征战,也为维护中国统一作出了的贡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577 更新时间:2024/1/22 5:30:25

隋炀帝一生对外多次用兵,被认为是好大喜功,劳民伤财,特别是三征高丽,被认为是为隋王朝敲响了丧钟。然而,客观地说,杨广四处征战,也为维护中国统一作出了的贡献。

有三个事件可以作为证据。

其一,统一南北。

589年,年仅二十岁的杨广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五十一万大军南下,向富裕的陈朝发动进攻,并完成统一。当时人们称长江为“天堑”,当年符坚百万大军都没能突破,可见这是非常艰巨的任务。可隋军在杨广的指挥下,纪律严明、英勇善战,所向披靡,一举突破长江天堑。而对百姓则秋毫无犯,对于陈朝库府资财,一无所取,博得了人民广泛的赞扬,“天下皆称广以为贤”(此语出自唐朝人所撰的《隋书》)。

590年,杨广奉命到江南任扬州总管,并平定了江南高智慧的叛乱。此后,杨广学江南方言,娶江南妻子,亲近江南学子,重用当地的学者来整理典籍。自此南北朝之后和北方隔离多年的江南才开始归顺中央,更使得之后唐朝在南方的统治得以顺利进行。二十岁的杨广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结束了上百年来中国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放眼历史,这种成就并没几个人能轻易达到。

其二,收复辽东。

早在东晋年间,中国北方高句丽部族兴起并占据辽东,改襄平(古辽阳)为辽东城。612年(隋大业八年)正月,隋炀帝率军一百多万,东征高句丽,并将高句丽兵逼入襄平城(即今辽阳)固守。隋炀帝一面围城,一面安抚辽东人民,建置郡县,以为统治。这时,另有一支大军会师鸭绿江西岸,进逼平壤,但战斗不力,丧师三十万,败回辽阳。因此,炀帝于七月二十五日撤辽阳之围,引军归还,并以所收复之地,置辽东郡。

隋炀帝杨广是个好胜的人,拿不下辽东城并不甘心。他对身边的侍臣说:“高丽小虏,侮慢上国。今天,我要拔山移海,也能够办到,何况这小虏呢!”于是,在第二年(隋大业九年)春天再次出兵,渡过辽河,挥军直下辽东城,利用飞楼撞、云梯、地道等一切工具和办法,四面俱进,昼夜不息。但因高句丽兵固守城池,一连二十多天也不能攻下。随后炀帝又号令军士制作布囊,装满泥土,垒起阔三十步的土墙,高于城齐,名“鱼梁大道”,准备登城攻杀。就在此时,后院起火,隋朝礼部尚书杨玄感李密为谋士,聚众造了反,其中包括一些文武官僚的子弟。杨玄感是帮助隋炀帝篡立帝位的开国元老杨素的儿子,文武全才,四方知名。杨玄感反书传到辽东,炀帝无奈,只好于夜间悄然撤离,领兵回去平息杨玄感的叛乱。

隋大业十年(614年)二月初三日,炀帝第三次征伐辽东。这时,高句丽已经困顿不堪,无力抵抗隋朝的大军了,到七月末,高句丽王派使臣向隋军下了降表。从此,辽东又归回到隋朝的管辖内。

其三,亲自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西巡张掖)。

609年(大业五年),隋炀帝率大军从京都长安(今西安)浩浩荡荡地出发,经甘肃陇西,西上青海横穿祁连山,经大斗拔谷北上,到达河西走廊的张掖郡。西部自古是大漠边关,自然环境非常恶劣。在翻越大峡谷时,由于当地温度终年在零度以下,士兵冻死大半,随行官员大都失散,隋炀帝本人也狼狈不堪,在路上吃尽了苦头。可见,这次出行绝不是游山玩水。隋炀帝这次西巡历时半年之久,远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在封建时代,足迹远涉西北的皇帝,只有隋炀帝一人。隋炀帝西巡过程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610年(大业六年),隋政府又置伊吾(哈密)郡。这是以往各朝从未设置过正式行政区的地方,此举无疑使甘肃、青海、新疆等大西北与中原的关系进一步紧密了。

隋炀帝到达张掖之后,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使臣纷纷前来朝见,表示臣服,各国商人也都云集张掖进行贸易。隋炀帝亲自打通了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原与西方在多个方面的联系与交往,这是实实在在的功绩。为炫耀中华盛世,隋炀帝杨广在古丝绸之路举行了万国博览会,游人及车马长达数十百里,也可谓举世创举。丝绸之路的畅通,让隋朝成为更开放的国度。

隋炀帝除向西北开拓疆土外,隋朝大军还向东南发动了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这些战争的胜利使大隋王朝南部的领土疆域扩大到印度的安南、占婆(今越南地区)及台湾等地。在海南岛上分置儋耳、珠崖、临振三郡。北边有五原郡(内蒙河套一带)。此外隋朝还把强大的突厥分裂成东西两部,并在和东突厥的战斗中取得胜利。这也为以后唐太宗取得一系列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杨广“多欲好动、劳民伤财”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隋炀帝最为传统史家所厌恶的,是其“多欲好动”。在即位的十四年中,隋炀帝待在宫中时间只有四年,其余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巡游的路上。有两件事是史学家用来证明隋炀帝为了自己寻欢作乐而劳民伤财的铁证。其一是修建大运河。605年(大业元年),隋炀帝即位第一年就征发百万士兵和夫役开凿大运河,前后花了大约六年的时间。

  • 嘉庆皇帝怎么去世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清朝的皇帝,最没存在感的,当属嘉庆嘉庆皇帝是清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他在位期间即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也没有什么大的事件发生,反倒是社会矛盾越来越严重。但是嘉庆作为一个守城的君主,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或者说,在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环境下,就算是康熙,也没有什么办法。如果嘉庆是一个勤劳的君主,他努力去做一个好

  • 汉朝后面是哪个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朝之后是三国。然后是晋朝。从公元220年起,在我国历史上先后建立了魏、蜀、吴三个国家,它们三分东汉州郡之地,各霸一方,称王称霸,互相对峙,这种政治局面习称为“三国鼎立”。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

  • 汉朝最后一个皇帝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朝最后一个皇帝是刘协。汉献帝刘协(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字伯和,河南洛阳人。东汉王朝末代皇帝(189年—220年在位),汉灵帝刘宏次子,汉少帝刘辩异母弟,母为灵怀皇后王荣。幼为董太后抚养,举止端庄,时称“董侯”。汉少帝即位,封为渤海王。经历宦官之乱,改封陈留王。中平六年九月初一甲

  • 汉朝有多少人口和面积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朝文化统一,科技发达,华夏族自汉朝以后逐渐被称为汉族,两汉为华夏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两汉时期奠定汉地范围,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戈壁,国土面积约达609万平方公里。汉平帝年间,西汉全国人口达六千余万,占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秦末汉初,由于长期战乱人口锐减,西汉建立时

  • 汉朝有多少年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朝一共有四百零七年的历史;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刘协。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刘协,在公元220年被曹丕控制,被迫禅让于曹丕,东汉灭亡。西汉为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百;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度其间曾有王莽篡汉

  • 北宋官员高薪为何仍未能“养廉”?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北宋官员俸禄之优厚,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是数一数二的。据《宋史·职官志》的记载,宰相、枢密使一级的高官,每月俸钱三百千(即三百贯),春、冬服各绫二十匹、绢三十匹、绵百两,禄粟月一百石;地方州县官员,大县(万户以上)县令每月二十千,小县县令每月十二千,禄粟月五至三石。正俸之外,还有各种补贴,如茶、酒、

  • 古人寿命一般多长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人们印象中,古代人寿命普遍都偏低。有的统计数据说古代人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笔者查阅一些学术资料,发现确实如此。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个数据可靠吗?古代留下的人口资料非常少,这个30多岁的数字,是根据什么统计出来的呢?计算古人平均寿命,其实是件非常难的事。古代没有专门的人口统计资料,古人年龄只能零零散

  • 古人寿命为什么短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人有一个很突出的“中年危机”。到了四五十岁的临界点,人的生理机能下降,各种疾病都开始发生。但因为没有保健意识和相应的治疗手段,很多人平时没病,一病就死。特别是武将,因为损伤多,特别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三国的将军中,周瑜35岁、太史慈40岁、马超46岁、张辽53岁。南朝陈朝的开国将军,没有一个活过60

  • 嘉庆为什么后悔杀了和伸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和珅是历史上最著名的贪官之一,在乾隆的庇佑下肆无忌惮,搜敛了无尽家财。乾隆活着的时候,和珅曾数次闯祸,犯了许多大错,然而,皇帝却偏爱这位“脑满肠肥”的精明家伙,始终没将其定罪。嘉庆登基后,把目光瞄向了早就看不顺眼的和大人,费尽心思查找罪状将其灭了满门。其实,和珅死后,嘉庆心下还曾有些后悔,那么,这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