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历史真相:秦始皇只“焚书”未“坑儒”

揭秘历史真相:秦始皇只“焚书”未“坑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420 更新时间:2024/1/30 18:34:13

先说焚书:《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卫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大家注意秦始皇颁布的法令!并不是所有书都烧。民间应该烧的书:

1、史书方面:《秦记》(秦国的史书)不烧,烧六国的史书和周天子的史书。

2、儒家方面:《诗经》和《尚书》烧掉,其余的不烧。但《春秋》属于史书,所以也在烧之列。

3、诸子百家全部烧掉。

然后,还要注意这句话:“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卫杂烧之。”也就是儒家经典和诸子百家,都留了副本在博士官那里。民间收藏的全部烧掉,官方收藏的则不烧。六国史书则全部烧掉,官方的也烧了。最后还要注意:法令下三十日之内,把书交给官府烧掉,也就是说有个时间间隔,在这一个月之内,有些书是可以背下来的。

这就引发了中国古代学术史上非常重要的几个问题:

1、儒家经典和诸子百家为什么能留存下来?

因为令下三十日才烧书,所以先秦诸子的门人完全可以把这些书背下来,诸子的文章都很好记诵,而且他们的门徒在学习的时候,已经把师父的书背得滚瓜烂熟了。诸子虽然烧了,但是这些内容,大家都记得,可以口耳相传。(《诗经》和《尚书》损失最大,因为不能大声朗读这两本书,否则弃市,弃市就是死刑的一种)

然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既然是背诵下来的,肯定有记错的地方,所以儒家经典和诸子百家有可能在版本上有出入。这些书,大家都口耳相传,直到秦朝被推翻以后,大家才能重新把这些东西默写出来,时间间隔的那么久,这就更加值得怀疑口耳相传的东西是否可靠。而且,这些学者默写这些内容的时候,喜欢夹带私货,就像今天的公知,叙述某个事情,这个事情可能是真的,但是他夹带了私货。这就引发了汉代以后的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争论。

2、有的人把书藏了起来,孔子的后人就把书藏在了墙壁里。

烧书有三十天的宽限期,很多人就把书埋起来了,或者是藏到墙壁里的什么地方。当时藏的时候是秘密行动,不可能让很多人知道,藏了书,也不能到处乱讲,否则被人告发是要掉脑袋的。

西汉建立以后,大家可以读书了,但是忘记书藏在哪里了,或者藏书的人已经故去,后人根本就不知道哪里藏了书。然后有的人家修房子,突然从墙壁里冒出一本书,注意,先秦的书是用小篆写的,西汉时期已经用隶书了,墙壁里冒出来的书,被称作古文经。用西汉隶书默写的之前口耳相传的书被称为今文经。

大家拿古文经和今文经一对比,发现两者之间有出入。于是相信今文经的学者就说古文经是伪造的,自古以来文物都存在伪造一事,可惜当时没有碳14来鉴定年代。相信古文经的学者就说今文经不可靠,夹带了私货。这就是西汉时期的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大抵说来,今文经学喜欢夹带私货,发表自己的见解。古文经学就是严格的考据。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到底哪个更好,各有说法,今文经学发表自己的见解,本身也是推动学术发展。古文经学长期拘泥于书本,拘泥于考据,自然也不会进步,不过古文经学的东西更可靠。

3、副本去哪里了?

秦始皇烧书,都留了副本了。副本收藏在秦朝宫廷,可惜项羽一把火烧掉了。那么在项羽烧之前,刘邦怎么没搬出来一部分呢?大家注意,秦宫里,金银财宝、美女无数,大家都先抢美女和金银财宝,谁还顾得上那几本书!我们现在的人也一样,跑到日本和香港,都是先去扫货,有几个跑到书店里去买书的?古人也一样,没有谁注意秦宫里收藏了书。

刘邦是搬出来一部分书,那时候的书都是用竹简写的,全部搬走不可能。刘邦捡的是最重要的书籍——秦朝的土地薄、赋役册,这些有利于他统治的书。他连秦朝的法律都懒得搬,我们今天同样不知道秦律的具体内容,都说秦国以法治国,那么多法律文书,现在都看不到了。

所以焚书一事,要怪就得怪项羽,人家秦始皇本来留了副本了,项羽为什么一把火烧了?

坑儒:其实坑杀的不是儒生而是方生

坑儒一事,其实是方生惹得祸,跟儒生没有关系。秦始皇想要长生不老,一些研究神仙、方术、阴阳五行的方生就投其所好,自称自己能找到仙草,能炼出长生不老药,于是秦始皇就封他们做官,给他们金银财宝。搞了半天,长生不老药也没弄出来。一些人开始害怕了,携带巨款跑路了。徐福就是典型的跑路党,跑到日本就不回来了。注意,这些人找仙草也好,炼丹也好,秦始皇都给了他们巨额的财富,让他们研究长生不老药。结果这帮人,大多数跑了。好,秦始皇大怒!要坑杀这些方生。在咸阳郊外,坑杀了460人。

这么大的国家,杀了460个知识分子,算个什么事儿?而且是这些方生自己惹的祸。比起后代的君主杀戮读书人,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准确的说,不是焚书坑儒,而是焚书坑方。由于中国文字,一向简洁,后代就简单的把这段历史概括为“焚书坑儒”,以致于很多人认为,“焚书坑儒”就是把所有的书都烧掉,把儒生全部坑杀。这是什么?这是典型的文化专制主义和反智主义。岂不知,焚书是烧民间收藏的部分书籍,官方把所有书都留了副本,否则你今天怎么知道老子、孔子和孟子的书?坑儒,也是坑杀方生,当时跑掉的就跑掉了,没跑掉的就倒霉了,这并不是全国性的长时段的对读书人进行杀戮。所以秦始皇一直被大家误会了两千年!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焚书坑儒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先来说“焚书”。焚书源于周青臣与淳于越的一段论争。前213年是秦始皇在位的第三十四年,为了庆贺秦王朝修筑长城及取得南越地,始皇在咸阳皇宫里大宴群臣。有一个名叫周青臣的仆射借给皇帝敬酒的机会称颂始皇说:“以前,秦国很小,地不过千里,亏得陛下你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接着,他

  • 韩信谋反之谜:韩信是否真的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韩信在楚王位上只待了四个月,朝廷就发生了一件事。有一天,刘邦急急召见群臣,说:“有人告发楚王韩信要谋反,怎么办?”这个告密者到底是谁,《史记》中没有说,只说“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当时韩信已经是个光杆司令,假如是刘邦想收拾韩信,直接动手即可,没有必要采用欺诈的手法。所以,可以断定,这个告密者是存在的

  • 韩信究竟有没有谋反的想法?现在就告诉你,网友看后直呼:很心酸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韩信究竟有没有谋反的想法?现在就告诉你,网友看后直呼:很心酸!韩信,最伟大的军事家和战略家。汉初三杰之一。也是三杰里唯一被杀的。首先我们必须指出,韩信没有谋反的意图和行为。至于想没想,肯定是想了,但想的结果是放弃。韩信只活了34岁,可以说为战争而生,战争结束了,他也就结束了。韩信虽然军事谋略出众。但

  • 大将军韩信究竟死于谁人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韩信临死前,并没有亲口承认谋反之事,根据《史记》的记载,韩信似乎的确与陈豨探讨过谋反事宜。如果事实确实如此,那么,他在齐王任上时,具备与刘邦、项羽三足鼎立的实力时不反,却在无兵无卒的情况下造反,实在是玩火自焚。也有一些学者认为韩信之“谋反”是被诬陷,而司马迁则是用了曲笔,明肯暗否。韩信临刑前说:“吾

  • 莽汉张飞原来文武双全,有可能是一个美男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中,张飞以一张赛过锅底的黑脸和有勇无谋的莽夫形象出现。最终因为责罚手下过重,被部下所杀。不过,根据一些历史资料记载,真实的张飞并非如此。袁枚在《随园随笔》卷十九中说:张飞似乎不是粗俗鲁莽的人,也并非大字不识一个,涪陵有张飞所作的刁斗铭,流江县有张飞所题写的名石,前明张士环也有诗称赞张飞说

  • 正史中的张飞不仅文武双全,战术素养还极高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民间有一句俗话:“张飞穿针——粗中有细”,意思是说张飞并非莽汉。有三件军事事件可以证明张飞有勇有谋。其一是在当阳桥独退曹军。据《三国志》记载,208年,曹操南下,刘备从襄阳狼狈撤退,被曹操追杀了一日一夜,来到当阳长阪坡。刘备抛妻弃子逃命而去,留下张飞带领二十余骑断后。张飞临危不乱,他命人拆了当阳桥,

  • 据说张飞是个书画家?你信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张飞无疑是一员勇猛的战将。不过,张飞的能耐不只如此。据《三国志集解》等一些史料记载,他还能写诗,擅画美人,擅草书。《三国演义》中说,张飞是一个靠杀猪卖猪肉为生的屠户。然而,根据涿州当地的传说,张飞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性情刚烈,脾气暴躁,他父亲给他请了几位老师,都被他气走了。后来他舅舅特地推荐了一个叫

  • 魏延千古奇冤 蜀汉名将黯然陨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中说,西汉三国时期,魏延在南部四郡之一的长沙,为救同为大将的黄忠,杀了太守,而后开门献城,投降了刘备。诸葛亮见其脑后有反骨,要杀他,因刘备求情方留下为将。三国后期,先主刘备死于白帝城,其子刘禅继位。诸葛亮因帐下虎将不多,继续使用魏延。但因忌讳其脑后的反骨,所以不给兵权,也不让其任要职。后

  • 民国四公子谁最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民国时期涌现出了不少的风云人物,而民国四公子则是后人挑选出的当时一些出身名门,又很有才气的公子哥。这些人中既有军阀之子,也有昆曲名家,更是有文化奇人。那民国四公子中谁最厉害?他们分别是谁?下面一起来看看。一、张学良张学良我们都很熟悉,他有许多不同的身份,既是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儿子,还同时名列民国四大美

  • 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著名的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也叫南北大运河或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与万里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之一。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纵贯南北,流经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是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