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最悲情的军事奇才魏延

三国最悲情的军事奇才魏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751 更新时间:2024/1/20 11:59:58

魏延出身和履历不详。《三国志·魏延传》说他是“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因其“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义阳县在今河南信阳市西北,属东汉荆州之南阳郡。所谓“部曲”,是汉代军队中三级编制的名称,在东汉末年,以世家和豪族地主为社会基础的军阀割据形成,部曲便成了豪强地主割据势力的私人武装。

《三国志》中的这段文字说明,魏延以部曲身份随刘备入川,其地位虽然不高,但却是刘备军中的嫡系,绝非降将。《三国演义》中,魏延被描写为本是刘表部将,后杀韩玄,献长沙于刘备,完全是杜撰。

建安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217—219年),刘备用法正之谋,举倾国之师,历时岁余,从曹操手中夺得军事重镇汉中郡。至此,三国鼎立正式形成。刘备自称汉中王,表示与曹操分庭抗礼。不久,刘备返回成都,临行前选拔重将镇守汉中。

刘备之所以如此慎重,是因为蜀汉的基本统治区域是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四川盆地,汉中郡坐落在关中和巴蜀之间,属于两大区域交界的地带。蜀国为了保障自己根据地的安全,有必要将重兵部署在敌我接壤之处。

当时刘备手下著名的大将有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刘备对关羽最为倚重,但他当时正镇守荆州,不可能调离原来的防区。赵云当时的主要职责为“掌内事”,主管刘备的宫中之事,也不可能入选。黄忠虽然勇猛,但毕竟年事已高。马超威名显赫,但因其是降将,刘备对他不甚信任。在此情况下,似乎镇守汉中的最佳人选非张飞莫属了,大臣们和张飞本人都是这么认为的。但是,出乎众人意料的是,刘备破格任用了魏延。这不仅反映了魏延具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也反映了魏延深得刘备的信任。

刘备在任命魏延时大宴群臣,并且故意当着众人的面问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威壮其言。(见《三国志·魏延传》)

当然豪言壮语谁都会讲,那么魏延镇守汉中的实际功绩如何呢?据《三国志·姜维传》记载:魏延镇守汉中时,在汉中城外设置外围防御据点,采用坚壁不战,让来犯的敌人力竭撤兵的策略,让敌人束手无策。后来在兴势之役中,继任者王平迫使曹爽大军无功而返,正是因为承袭了这种策略。到了姜维守汉中,他认为魏延的军事部署过于保守,只能保证不丢土地,却不能大量杀伤敌人,于是一改魏延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方针,撤除了外围大部分据点,将驻军撤守汉、乐二城,采取坚壁清野、诱敌深入到盆地内部的做法。

历代史家认为姜维此策略是重大失误,为后来汉中失守、蜀国灭亡种下了祸根。因为魏延守汉中十五年,汉中固若金汤,接任的王平按照魏延的既定方针办,也以少胜多,在兴势击退曹爽率领的十余万魏军。而姜维轻易改变魏延的战略部署,导致蜀汉的北线防御体系崩溃,直至亡国。后来曹魏大将钟会率十万余万大军来攻,到达汉中时,竟然未遇到一人抵抗。钟会遂得全师而进,长驱直入,直抵乐城。此时蜀国的北部战线已告崩溃,蜀军兵力上明显不如魏军,姜维旁顾无暇,被邓艾偷渡阴平,迫降刘禅,蜀汉灭亡。

郭允蹈在《蜀鉴》中很中肯地说:汉中是蜀汉的门户。姜维退屯于汉寿,撤了汉中之备,试图犯险以行侥幸之计,等于拔了防线的根基。就算没有邓艾偷渡成功,蜀国也已经支持不了多久了。他的结论是“姜维之亡解蜀也”,由此可见,诸葛亮选拔的接班人姜维远不及魏延。魏延和姜维的军事才能之高低对比,也可以侧面看出刘备在用人和识人上,要比诸葛亮高明得多。

除了排兵布阵有过人之智,魏延驰骋沙场也是所向披靡。

《三国志·魏延传》记载,蜀汉建兴八年(230年),魏延率兵西入羌中,在阳溪大败曹魏后将军费曜、雍州刺史郭淮。此次战役是魏延单独领军作战。对手郭淮乃曹魏关西首屈一指的重将,曾败马谡,破廖化,擒虏句安,即使诸葛亮亦畏惧他三分。可见魏延实属将才,有独立领军作战的能力。

另外,在诸葛亮的几次北伐中,魏延也立下赫赫战功。据《汉晋春秋》载,在司马懿与诸葛亮唯一的一次对战中,诸葛亮派魏延、高翔、吴班等人前去迎敌,“大破之”。司马懿的能耐大家都知道,魏延等人能“大破之”,其军事能力可见一斑。

最能体现魏延卓越军事才能的当属诸葛亮首次北伐时,他与诸葛亮关于北伐路线之争的公案。

诸葛亮第一次对曹魏帝国发动攻击前,召开军事会议,当时担任司马的魏延建议:“听说,夏侯楙是曹魏皇家的女婿,既没有胆量,又没有谋略。请交给我精锐部队五千人,另交给我五千人的后勤补给。从褒中(陕西省汉中市西北褒河镇)出发,沿着秦岭南麓东行,到达子午谷(长三百三十公里,北起陕西省长安县西南,南至石泉县,悬崖绝壁,栈道桥梁无数,至为险要),然后从谷中向北挺进,不用十天就可进抵长安。夏侯楙一听说军临城下,必然逃走。那时候,长安城里只剩下督军御史和西都京兆太守,不足为患;曹魏政府以及民间粮食,足够维持我们部队给养。曹魏在东方集结兵力,最快也要二十天左右,而丞相的大军,从褒斜谷(陕西省太白县西南褒河山谷)北上,也应抵达长安城下。如此,咸阳以西,就可一举收复。”诸葛亮认为这个战略危险性太大,不如从平坦的大道进军,直接夺取陇右(陇山以西),可以有万全的把握取得胜利,却不必有任何冒险,遂拒绝魏延的计划。

诸葛亮认为子午谷战略太过冒险,但魏延并不是盲目冒险,他的计划是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的,并非刚愎自用。

首先,魏延久镇汉中,对汉中一带的地理状况十分熟悉,所以他的判断应该是正确的。至于魏军是否会在子午谷埋下伏兵。在已知的史料上,看不出子午谷设有伏兵,夏侯楙的智谋,还不到这种水准。而且,从稍后曹军的反应来看,不仅子午谷一线,而且是曹魏全国都没有戒备。所以乍听到一向静悄悄的西南边陲忽然大军压境,全国立刻震动。

其次,魏延对对手的判断也是准确的。因为对手是花花公子夏侯楙,而非司马懿,所以奇谋可以奏效。夏侯楙何许人也?《三国志·夏侯惇传》注引《魏略》中说,此人是曹魏名将夏侯惇之子。曹操将女儿清河公主嫁给他,并将他任命为安西将军、持节、都督关中。“楙性无武略,而好治生。在西时,多蓄伎妾,公主由此与楙不和。”可见,夏侯楙是个凭借裙带关系上位,却没有什么能力的典型的纨绔子弟。魏延深知其人,故判断“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是完全有道理的。一些学者认为,假如诸葛亮采用魏延的奇谋,很可能北伐已经成功,可惜诸葛亮谨慎得近乎胆小。

魏延的大战略这次被否决,便永无再行的可能。因为,随后蜀军遇到的是司马懿,假如大军一进入谷口,就等于进入地狱。从此,曹魏安如磐石,诸葛亮的出兵祁山,对曹魏帝国的伤害,不过是隔山打牛,白白消耗蜀汉的士卒性命而已。

除了卓越的作战才能,魏延治军也是一把好手,《三国志》称魏延“善养士卒”,与张翼德“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不可同日而语。

以此观之,魏延统领大军能独当一面,对阵能斩将,治军有方而勇猛过人,绝不逊于关羽、张飞等蜀汉一流大将。只可惜,或许是诸葛亮看不惯魏延这种类型的人物,始终疑而不用,从而失去了北伐大业成功的机会。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是阴险狡诈,还是雄才伟略,有卓越功绩的隋炀帝为何被后世唾骂?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千古一帝的帝王杨坚,更是外国史学家认为中国真正功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君王,他创造了一个强盛的中央集权的国家,隋朝。这个国家在隋文帝的领导下,有着先进的政治制度,有着共同的文化意识,然而这样一个强盛的国家却只是历经了短短两世,世人皆道隋朝二世而亡,那么这亡国之君真是那般昏庸吗?都知道隋炀帝是亡国之君

  • 杨广谋兄、淫母、弑父、幽弟的背后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杨广与父亲的妃子宣华夫人陈氏的暧昧关系给杨广蒙上了乱伦的恶名,即后世所称的“淫母”。杨广还被说成是荒淫无度,宫女数万。但是不论史书如何贬损杨广,都不得不承认,他的元配妻子萧皇后从来没有被彻底冷落过。杨广十四岁时即与江南大族之女萧氏结婚,直到他去世,两人始终情投意合。作为封建帝王,这样感情专一在中国历

  • 古代“三妻四妾”是一种常态?没那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很多人看来,古代男人只要有钱,就可以娶个三妻四妾,似乎这是当时的常态。事实上,只能说你想太多了,并非像你想的那样美好。春秋战国的时候,诸侯割据四方,诸侯们纳妾的现象开始萌芽发展,原本《礼记》中规定天子后宫的妃嫔数量不能超过120人,但是当时的齐襄公仅仅作为一方诸侯,后宫就号称有“九妃六殡,陈妾数千

  • 杨广四处征战,也为维护中国统一作出了的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隋炀帝一生对外多次用兵,被认为是好大喜功,劳民伤财,特别是三征高丽,被认为是为隋王朝敲响了丧钟。然而,客观地说,杨广四处征战,也为维护中国统一作出了的贡献。有三个事件可以作为证据。其一,统一南北。589年,年仅二十岁的杨广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五十一万大军南下,向富裕的陈朝发动进攻,并完成统

  • 杨广“多欲好动、劳民伤财”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隋炀帝最为传统史家所厌恶的,是其“多欲好动”。在即位的十四年中,隋炀帝待在宫中时间只有四年,其余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巡游的路上。有两件事是史学家用来证明隋炀帝为了自己寻欢作乐而劳民伤财的铁证。其一是修建大运河。605年(大业元年),隋炀帝即位第一年就征发百万士兵和夫役开凿大运河,前后花了大约六年的时间。

  • 嘉庆皇帝怎么去世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清朝的皇帝,最没存在感的,当属嘉庆嘉庆皇帝是清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他在位期间即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也没有什么大的事件发生,反倒是社会矛盾越来越严重。但是嘉庆作为一个守城的君主,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或者说,在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环境下,就算是康熙,也没有什么办法。如果嘉庆是一个勤劳的君主,他努力去做一个好

  • 汉朝后面是哪个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朝之后是三国。然后是晋朝。从公元220年起,在我国历史上先后建立了魏、蜀、吴三个国家,它们三分东汉州郡之地,各霸一方,称王称霸,互相对峙,这种政治局面习称为“三国鼎立”。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

  • 汉朝最后一个皇帝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朝最后一个皇帝是刘协。汉献帝刘协(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字伯和,河南洛阳人。东汉王朝末代皇帝(189年—220年在位),汉灵帝刘宏次子,汉少帝刘辩异母弟,母为灵怀皇后王荣。幼为董太后抚养,举止端庄,时称“董侯”。汉少帝即位,封为渤海王。经历宦官之乱,改封陈留王。中平六年九月初一甲

  • 汉朝有多少人口和面积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朝文化统一,科技发达,华夏族自汉朝以后逐渐被称为汉族,两汉为华夏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两汉时期奠定汉地范围,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戈壁,国土面积约达609万平方公里。汉平帝年间,西汉全国人口达六千余万,占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秦末汉初,由于长期战乱人口锐减,西汉建立时

  • 汉朝有多少年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朝一共有四百零七年的历史;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刘协。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刘协,在公元220年被曹丕控制,被迫禅让于曹丕,东汉灭亡。西汉为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百;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度其间曾有王莽篡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