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伯夷叔齐怎么死的

伯夷叔齐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615 更新时间:2024/1/19 18:52:40

一部《论语》,论及100多人,受到孔子称许的固然不少,被孔子尊为贤人的却屈指可数,而伯夷、叔齐即在其列。《论语》中曾四次提到他们,但没有说及他们的身世。《尚书》《春秋左传》《国语》等古籍没有提到这两人(《尚书》、《国语》提到的伯夷是另有其人)。到战国时,《孟子》《庄子》《吕氏春秋》和《韩非子》等都很推崇他们。汉代的司马迁作《史记》,特为他们立传,且放在列传之首。唐代的韩愈曾写过《伯夷颂》,颂扬备重。在历史上,伯夷、叔齐一直作为高风亮节的典范而流芳百世。

据《史记》记载,伯夷、叔齐是殷末周初孤竹国君的儿子。孤竹君生前要叔齐继承君位。他死后,叔齐却把君位让给长兄伯夷,但伯夷不肯违背父命,于是两人先后出走。他们慕西伯姬昌(即周文王)行仁政之名,来到周地,这时姬昌已经去世。不久,武王伐纣,他们叩马而谏说:“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并说伐纣是“以暴易暴”。等到武王得胜,天下宗周,于是他们不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在首阳山。死前还作了一首《采薇》之歌,颇有怨愤之辞。这是现存最完备的伯夷、叔齐的生平史料。

可是,战国诸子并没有说到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儿子,《庄子·让王》说:“昔周之兴,有士二人,处于孤竹。”《吕氏春秋·诚廉》中也说他们是“士”。《孟子》说他们避居北海之滨,如《史记》所说是“岩穴之士”,即隐士。地位、身份既有歧见,至于说他们“饿死首阳山”,就更有可疑。

最早提到伯夷、叔齐的《论语·季氏》中说:“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只要玩味一下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饿于首阳”的意思并不是说“饿死”,而是指在首阳山过着贫困的隐士生活,它是针对齐景公的豪华生活而言。《吕氏春秋·诚廉》中也说“二人北行,至首阳之下而饿焉”,皆未提及饿死。

但是《庄子》里却多次说伯夷、叔齐是饿死的;《韩非子·奸劫弑臣》中也说“二人饿死首阳之陵”;在《史记》里说得更具体,他们是耻食周粟,以至饿死,《辞源》和《辞海》都沿袭此说。

有些学者认为这是后人附会之辞。《论语》上并没有“耻食周粟”而“饿死”的说法。因此,《史记》的说法并不可信。把他们说成“饿死”,应当看做在春秋、战国那种君不君、臣不臣的残酷争斗的背景下,游说之士为迎合统治者的忠孝道德观,或者为放弃名利、遁世绝俗的观点而进行的一种宣传。就是那首《采薇》之歌,流露出的怨愤口气,也与孔子赞许他们“不念旧恶,怨是用希”的品性不合,未必真是他们所作。

对这种看法,反对者又认为:《论语》虽然未提“饿死”,但稍后的先秦诸子却皆有此说法,安知不是《论语》脱去“死”字呢?当然,这只能算是一种推测了。所以,伯夷、叔齐的归宿,直至今天还不能有一个断论。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周宣王杀杜伯是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周宣王是周厉王的儿子。公元前828年,周厉王死于彘,周宣王被立为周王,亲睹父亲的暴政给人民和国家带来的灾难,又亲身经历国人暴动的惨痛过程和后果,即位后的周宣王将励精图治、重振周室列为首要任务。针对国家所面临的内忧外患,他在周定公、召穆公、尹吉甫等大臣的辅助下整顿朝政,又对侵扰周朝的异族加以征伐,使日

  • 比干直谏被剖心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比干是商朝第十五代王太丁(文丁)帝的儿子,十六代王帝乙的亲弟弟。据《孟子杂记》载:“王子干,封于比,叫比干。”比干是历史上有名的敢于进谏又不惜以死抗争的忠臣,也是商纣王的叔父。《尚书·微子篇》记载:帝乙在位时间很短,病重期间,曾宣比干、箕子等进宫商议继承王位之事

  • 商纣王真的是昏君吗商纣王活了多久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商朝(约前16世纪~前10世纪),因最后首都固定于殷,又称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一个王朝,也是信史时代的开端。原夏朝之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建立商朝。经历17代31王后,末代君王商纣王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而亡。现今一说到商朝,人们似乎便会想起残暴的商纣王令人发指的暴行

  •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在春秋时期的吴越争霸中曾有这样一个故事,越国在一次战争中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被吴军围困于会稽山上,不得不向吴王夫差屈辱求和。从此,越国臣属于吴,受到吴国的控制,越王勾践还到吴国宫廷中服了3年的劳役,过着奴隶般的生活。勾践被吴王赦免归国以后,力图报仇雪耻。为了不忘亡国的痛楚,激励自己的斗志,

  • 夏商的官职制度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夏、商的君主称“后”和“王”,而在王的周围,权力最大的要算是“史”,即甲骨文中所出现的“卿史”和“大史”,古书中有时也称作“巫”。他们是神权的体现者,负责把

  • 夏商周历史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夏朝(约前2070-前1600)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一般认为,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夏朝统治者在位时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

  • 夏启建国的历史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禹在位的时候,地位非常高。他去世时,让位给伯益。伯益不肯接受,让禹的儿子启继位。启非常贤明,各个部落都来朝拜他,于是,启顺利接掌了禹的帝位。也有人说伯益不是自愿让位给启的,而是启打败了伯益,夺取了帝位。这样一来,五帝以来的禅让制就被打破了。启是禹和涂山氏的儿子,据说他刚刚出生的时候,禹刚好从家门前

  • 太康失国的历史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传说启到了晚年,骄傲自满,生活变得腐化起来。他特别喜欢听着美妙的音乐,看一群群美女们伴着乐声翩翩起舞。臣子们为了讨好他,把全国的歌舞都搜集起来献给他。地上的歌舞看完了,启还不满足,传说他曾三次骑着龙飞上天,去天帝那里学习天上的乐舞。经过三次上天,他终于学会了《九歌》和《九辩》这两套大型乐舞。从此,他

  • 少康中兴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寒浞杀掉后羿,取得王位后,派自己的儿子浇去杀了夏王朝的王相。相的妻子缗怀着遗腹子,逃回娘家有仍氏那里,生下了少康。少康从小聪明过人,在他刚懂人事的时候,他的母亲缗就把夏王朝的祖先大禹、启的光辉事迹讲给他听,又把他的祖辈太康、仲康失国的惨痛经历告诉他。小小的少康听得热血沸腾,立志一定要恢复夏王朝的辉煌

  • 孔甲畜龙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少康之后,夏王朝进入稳定发展时期,直到第十四位帝王孔甲之时,又出现了转折。在那个时代,祭祀上天和祖先,是有严格规定的。孔甲好事鬼神却不遵守规矩,喜欢用一些不正规的方式来讨好鬼神。此时诸侯已经开始背叛夏王朝,夏朝国势开始衰微。而孔甲干过的最著名的事情却是:他曾经养过龙。孔甲靠着淫祀获得上天的眷顾,被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