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夏商周时期历史事件介绍

夏商周时期历史事件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891 更新时间:2023/12/22 22:51:07

夏商周时期是由禅让制转变为世袭制的转折点,这个时期社会动荡,出现了贪恋美色的昏纣王,也是小说《封神榜》的背景时期。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吧。

夏.家天下制度

在禹担任部落联盟领袖之后的第17个年头,舜因病逝世。

3年后,也就是公元前2200年的某一天,禹在阳城(今河南登封县)会盟各部落首领,被拥立为部落联盟的领袖,禹号称“夏后”,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

禹当上首领以后,立即独断专行地发动了钲服南方的三苗部落的战争。经过激烈的战斗,三苗部落被打畋,好多人沦为夏军的俘虏。禹把这些俘虏赏赐给各部落的首领做奴隶,他也借此加强了自己的权力。

禹征服三苗后,开始巡视天下。在禹巡视期间,绝大多数部落的首领都很尊敬他,但也有极少数的部落首领,似乎对他不够毕恭毕敬。禹觉得自己的权力还不够强大,就寻思要找机会教训这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让他们对自己顶礼膜拜。

有一次,禹突然跑到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召集各部落首领会盟。有一个名叫防风氏的部落首领,因为有事耽搁来迟了,禹便勃然大怒,当场把他处死。参加会盟的其他部落首领见了,都吓得战战兢兢,禹看到大家害怕的样子,反而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

随着岁月的流逝,禹渐渐衰老了,他的心里隐隐地担忧起来:我老了,我的王位怎么办呢?是像、舜那样让给别人,还是传给我的儿子呢?传给启,可是他还年轻啊,让给别人,我不甘心啊……

禹一连思考了好几天,最后,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他一面效仿尧、舜,指定曾经帮他治水、但体弱多病的皋陶为自己的接班人,一面让他的儿子启帮助处理国家大事,还经常让启代表自己与各部落的首领会面。

就这样,又过了几年,体弱多病的皋陶死了。而启却成长起来,他不但具备了处理国家大事的才能,还和大多数部落的首领建立了融洽的关系。禹心里暗暗高兴,可是他表面上不动声色,又指定皋陶的儿子伯益为自己的接班人,

不久之后,禹死了。按理应由伯益继承王位,然而,大多数部落的首领却拥戴启做了夏朝的第二个国王。而且,他们还一致说:“我们应该忠于启,因为他是英明的禹王之子啊!”

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以“子承父位”为特征的“家天下”制度(又叫王位世袭制),这一制度在中国实行了3900多年,直到公元1911年清王朝被推翻为止。

商.伊尹辅政

商朝国王汤的左相仲虺在送贡品的途中,在有莘国(今开封陈留一带)发现送饭菜的奴隶伊尹才智出众,是个贤人。回国后,仲虺就向商汤举荐了伊尹。商汤丽姬派人到莘国去聘请伊尹。

使臣到有莘国后,通过明察暗访,终于在野外的一茅屋中找到了伊尹。使臣见了又黑又矮、蓬头垢面的伊尹,实在看不出他有什么出众之处,便傲慢地对伊尹说道:“你就是伊尹吧,你的运气来了,我们商王想见你,赶快收拾东西跟我来吧!”

伊尹听了使臣的傲慢话,严厉而从容地回答说:“我伊尹虽然贫寒,但我有田种,有饭吃,过得像尧舜一样痛快,为什么要去见你们商王?”毅然拒绝了商国使臣的聘请。

伊尹很小就被卖到了有莘国当奴隶。有莘国的国君听说商汤派使臣来聘请伊尹,怕伊尹到商国对自己不利,就把伊尹抓了起来。当商汤派仲虺再次来请时,伊尹已失去了人身自由。

仲虺回商国后,想出了一个主意,建议商汤向有莘国求婚,并指定要伊尹做陪嫁奴隶,商汤立即派使臣到有莘国去求婚。使臣到了有莘国。有莘国的国君答应了商汤的要求,于是,伊尹就作为有莘国国君女儿的陪嫁奴隶到了商国。

商汤召见伊尹,感到伊尹果然是个了不起的大贤人,于是就任命伊尹为商国右相。伊尹由一个奴隶一跃成为了商国的宰相。

在伊尹的辅助下,商国的势力日益强大,最后终于灭掉了摇摇欲坠的夏王朝,建立了商朝。

商汤有三个儿子,长子太丁早亡,他死后,伊尹先后依次扶持商汤的次子外丙、三子仲壬继位商王,但都在位不久就相继死了,于是,伊尹只好立商汤的长孙太甲为王。

伊尹一再教导太甲要勤政爱民,不能耽于游乐,但太甲根本听不进去,不问政事,只顾寻欢作乐。

伊尹认为,太甲这样执迷不悟,放纵下去,将来会成为夏那样的国王。在劝谏无效的情况下,伊尹就和其他大臣商议后,把太甲软禁在汤墓附近夫人相宫(今河南偃师县西南),让他静心思过。

三年后,伊尹看到太甲稚气脱尽,行为简朴,与三年前相比判若两人,就亲自携带商王的冠冕衣服迎接太甲返回毫都,再登王位,还政于太甲。

伊尹这种一心为公,不避风险,让国王“停职反省”而自己监国,待君主改邪归正后,再迎请君主就国的壮举,成为千古佳话。

当然,后世也有些野心家借效伊尹之名,行篡权夺国之实,那只能遗臭万年。

周.姜太公钓鱼

商朝到了末代君王纣的时候,由于纣王的凶残暴虐,加速了商朝的灭亡。与此同时,西部的周部落却在兴盛强大。

夏朝末年,周部落活动在今陕西、甘肃一带。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为了躲避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东北)地区定居下来,到谷公亶父之孙姬昌(后来被称为周文王)时,周部落已发展得很强大了。

纣王感到强大的周部落对商朝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于是,逮捕了姬昌,并把他关押在今河南汤阴县一带。

周部落的贵族向纣王进贡了许多美女、骏马和珍宝,又用许多礼物贿赂纣王的亲信大臣,才把姬昌赎了回来。

周武王回到西岐,就决定讨伐昏庸残暴、民心失尽的商纣王。他在筹备伐商时,发现缺少一位能帮助他领兵打仗的人,于是,便开始留心物色有军事才能者。

一天,周武王带着他的儿子到渭水北岸去打猎,看到一个老翁在渭水边钓鱼。大队人马从他身边走过去,他头不抬,眼不睁,纹丝不动,仍然安安静静钓鱼。

文王见状大为惊奇,就下车,与之交谈,得知他叫姜尚(又叫吕尚,“吕”是他祖先的封地),是一个精通兵法布阵的高人,于是,便诚恳地邀请他一起回宫。

因为姜尚正是文王的祖父曾经盼望得到一位帮助周族兴盛的人,所以,后来人们就叫他太公望,民间传说中,又称他为姜太公。

自从太公望做了周文王的助手,周族的势力就越来越大,逐渐占领了商朝统治下的2/3的地区,大部分部落都归附了周武王。

下一节:春秋战国历史事件介绍

推荐阅读: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事件大全

夏商周时期的奴隶制社会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商伐夏的鸣条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商汤伐夏的鸣条之战,发生在夏桀王年13年(公元前1766 年)。夏自孔甲以后,日渐衰敝。其末代共主桀,并非一个席碌无能之人,但因荒淫日纵,近谗拒谏,所以不但不能起衰振敝,反使夏政每况愈下。此时,由殷(今河南省安阳县西)迁至毫(今山东省曹县)的商族,在其首领汤的率领下逐渐强大。商汤为推翻夏朝,进行了甚

  • 殷周伐商的牧野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殷周牧野之战,发生在殷帝纣王33年(公元前1027年)。周族起源于西方,远自帝尧时代,即活动于泾渭平原之间,并由西而东,沿渭河步步东迁。至古公亶父(周文王祖父)时,已迁至今陕西省歧山县。歧山一带为古代渭河河谷最丰饶的地区,土地肥沃,灌溉便利,非常适于耕耘。周人迁至这里后,农业获得迅速发展,人口增殖,

  • 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另一说是868年,两者相差近一百年,问题在于周朝的建国之年一直无法确认。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

  • 历史上周朝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周朝能够延续国运800年,源自落后的生产力,道德至上以及分封制度。生产和制造工艺集中在中央周朝时期的最高生产力基本上都集中在周朝中央,甚至诸侯国都不具有。中央,诸侯,民众,三者之间的生产力对比相当于现在的美国、中国、非洲原始部落。生产力最直接的体现在青铜器的制造。中央掌握了最精美的青铜器制造工艺,并

  • 夏朝历史:第一个奴隶制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约前2070~前1600年)夏朝是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一般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将夏朝定性为一个奴隶制国家。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就是从夏朝的建立开始的。而对于“家天下”的由来你知道吗?在禹担任部落联盟领袖之

  • 商朝历史:最早有文字可考的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商朝,自太乙(汤)至帝辛(纣),共17世31个君王,是继夏朝后我国历史上第二个世袭王朝。殷墟出土的甲骨上刻得卜辞,已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表明此时期已出现汉字,开始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而有关这两位皇帝,一位是有名的一代雄主,一位是凶残暴虐的昏君,下面听历史君给大家介绍吧。商朝建立:汤商朝国王汤的左

  • 盘庚迁都形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盘庚迁都的原因盘庚迁都是商朝的分界线。之前的早商,由于政治发展的需要屡次迁都,到汤的九世孙盘庚继位迁都于殷后,才逐渐稳定下来,进入鼎盛时期。汤建商以后,商氏族部落向奴隶制国家转化,初步建立了专制王权,但王位继承制尚未固定,就出现了王位纷争的“九世之乱”,国势几度衰退,政治力量

  • 伯夷叔齐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部《论语》,论及100多人,受到孔子称许的固然不少,被孔子尊为贤人的却屈指可数,而伯夷、叔齐即在其列。《论语》中曾四次提到他们,但没有说及他们的身世。《尚书》《春秋左传》《国语》等古籍没有提到这两人(《尚书》、《国语》提到的伯夷是另有其人)。到战国时,《孟子》《庄子》《吕氏春秋》和《韩非子》等都很

  • 周宣王杀杜伯是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周宣王是周厉王的儿子。公元前828年,周厉王死于彘,周宣王被立为周王,亲睹父亲的暴政给人民和国家带来的灾难,又亲身经历国人暴动的惨痛过程和后果,即位后的周宣王将励精图治、重振周室列为首要任务。针对国家所面临的内忧外患,他在周定公、召穆公、尹吉甫等大臣的辅助下整顿朝政,又对侵扰周朝的异族加以征伐,使日

  • 比干直谏被剖心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比干是商朝第十五代王太丁(文丁)帝的儿子,十六代王帝乙的亲弟弟。据《孟子杂记》载:“王子干,封于比,叫比干。”比干是历史上有名的敢于进谏又不惜以死抗争的忠臣,也是商纣王的叔父。《尚书·微子篇》记载:帝乙在位时间很短,病重期间,曾宣比干、箕子等进宫商议继承王位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