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为何宁舍弃三郡要地 也要致孟达于死地?

诸葛亮为何宁舍弃三郡要地 也要致孟达于死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118 更新时间:2024/1/16 20:25:35

核心提示:诸葛亮舍东三郡之强援而置孟达于死地,如此做法实在有悖常理,原因何在呢?笔者认为,除了孟达攻杀蒯祺的私人恩怨之外,荆州与东州两大政治集团的斗争是最根本的原因。诸葛亮为本集团利益而舍弃东三郡,促使孟达败亡,但同时也失去了重夺东三郡这一战略要地的大好时机。东三郡位于沔水上游,“舟行下水差易而上水甚难”,蜀汉若占据东三郡,则可顺流直下,并与东吴联合,直接威胁荆州地区由曹魏所控制的襄阳、樊城等地,从而实现他在“隆中对”中提到的两路伐魏的构想,但他没有这么做,继而就有了由汉中北伐的多次徒劳无功。

网络配图

本文摘自《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11期,作者:朱子彦

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刘备所属上庸守将孟达绝刘降曹,致使东三郡为曹魏所占,孟达以新城太守之职坐镇曹魏西南边陲数年。魏明帝太和元年(公元227年),孟达欲叛魏归蜀,于次年初为司马懿所破。加之此前孟达曾背刘璋而归刘备,因此在史书上留下了“反覆”之名,后人多认定其最终败亡实属咎由自取。笔者以为,所谓孟达“反覆”并非仅仅出于孟达自身原因,背刘璋而归刘备乃顺应大局的明智之举,无可厚非;而绝刘降曹与叛魏归蜀均是被迫而为之,有着深层次的政治原因。孟达败亡实为刘蜀政权内部集团斗争的牺牲品。

孟达降曹前刘备政权内部集团斗争

关于孟达降魏,《三国志·刘封传》有详细记载:“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会羽覆败,先主恨之。又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司马光《资治通鉴》对于此事的记载稍有不同:“蜀将军孟达屯上庸,与副军中郎将刘封不协;封侵陵之,达率部曲四千余家来降。”可见,虽然说法略有不同,但在史家看来,孟达降魏的原因主要是刘封“侵陵”,而不救关羽亦是原因之一。以上说法看似符合常理,实则皆为表面现象。孟达降魏真实原因应是刘备集团内部荆州与东州两大政治集团斗争的结果。

孟达,扶风人,其父孟他做过东汉凉州刺史,孟达于建安初与同郡法正入蜀投奔刘璋,一直无法得到重用。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益州牧刘璋遥闻曹公将遣钟繇等向汉中讨张鲁,内怀恐惧……遣法正将四千人迎先主,前后赂遗以巨亿计。正因陈益州可取之策”。根据《三国志·刘封传》的记载,孟达也于此时投靠刘备:“刘璋遣扶风孟达副法正,各将兵二千人,使迎先主,先主因令达并领其众,留屯江陵……蜀平后,以达为宜都太守”。宜都地处荆、益二州之要冲,为兵家重镇。关于汉魏之际宜都太守一职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史料中窥出一二:“先主既定江南,以(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孙权夺取荆州后,命陆逊“领宜都太守”;刘备伐吴,遇到诈死东归的前将军关羽主簿廖化,“大悦,以化为宜都太守”。孟达刚刚投靠刘备不久,就被任命管辖宜都这一接连荆、益二州的军事要地,可见此时刘备对孟达是相当器重的。

在刘备占领益州之后,其统治集团内部除了起兵之初跟随他的心腹旧部外,主要存在三个政治派别,即随其入益州的荆州集团、益州旧有的东州集团和益州集团。荆州集团以诸葛亮为首,主要包括刘备在荆州时加入其麾下的荆州人士,如马良、蒋琬等;东州集团以法正、李严为首,拥有较强的军事力量,是刘焉、刘璋父子在益州维持统治的政治基础和军事保障;益州土著集团则由益州本地的地主构成,以黄权为代表。早在刘焉父子统治时期,东州集团与益州集团之间矛盾就已经激化。《三国志·刘璋传》注引《英雄记》记载:“南阳、三辅人流入益州数万家,收以为兵,名曰东州兵。璋性宽柔,无威略,东州人侵暴旧民,璋不能禁,政令多阙,益州颇怨。”由于益州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与中原地区,甚至荆州、江东地区相比,均相对落后,未能形成统一的强势地主集团,政治上处于不利形势;在军事上,益州集团也无法与东州集团相抗衡,一直居于劣势地位。

标签: 诸葛亮为何舍弃三郡要地也要致孟达于死地核心

更多文章

  • 唐僧西游是偷渡客 混迹商队险被守边官兵射杀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僧,西游,偷渡,混迹,商队,险被,守边,官兵,射杀,护照

    以护照形式作为出入边塞关津的通行证件,在古代中国有近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出国护照和国内护照不相区分的做法,从春秋战国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wWW.LSQN.Cn而在清代以前,护照、签证不分。外国人入境,如经批准,州府再给他发一张护照。夏、商、西周时期的护照雏形称为“牙璋”和“圭璋”。春秋战国、秦汉时期

  • 这才是秦始皇修建兵马俑的真相, 而且目的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才是,秦始皇,修建,兵马俑,真相,而且,目的,简单,几千,年

    几千年来,历史上对秦始皇的评说众多,秦始皇的功过是非,永远是一个说不尽争不完的话题。他消灭六国,实现中国统一,又废出分制,设置郡县制,统一经济制度,统一文字。这些都是被人们赞扬与称颂的。然而秦始皇的暴政是大家都憎恨的,焚书坑儒和徭役、大肆修建兵马俑等,这都是秦始皇在历史上留下的败绩。今天我们就来说说

  • 唐朝牛李党争究竟是由什么考试而起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牛李,党争,究竟,是由,什么,考试,而起,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指唐代统治后期的九世纪前半期中以牛增儒、李宗闵等人为首的牛党和李德裕、郑覃等人为首的李党之间的斗争。这场斗争从唐宪宗时期开始,一直到唐宣宗时期才得以结束,持续时间为40年,最后以牛党获胜结束。那么牛李党争是怎么回事呢?牛增儒画像牛李党争是唐朝末年宦官专权、唐朝腐败衰落的集中表现,这也加深了

  • 解读:为何不少古代文人才子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解读,为何,不少,古代,文人,才子,英年早逝,核心,提示,乐

    核心提示:乐观与消极同在。中国古代文人学古通今,学识渊博,眼界自然开阔。天赋异禀使他们能够洞悉世事,但往往也会因为看得太透,而消极避世,行为做派与世人格格不入,缺乏生活的激情,缺少生命的活力。在这种矛盾性格的影响下,很容易在思想上形成症结,造成性格上的缺陷。网络配图中国古代文人中有不少的才子,正值勃

  • 争论至今!揭《清明上河图》五大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争论,至今,清明上河图,五大,谜团,导读,清明上河图,宋朝

    导读:《清明上河图》是宋朝张择端的名画,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之际,端出不少“镇馆之宝”,馆中的《清明上河图》更是每日吸引了不少游客,更是再度引起人们对《清明上河图》的好奇和对张择端生存时代的关注。网络配图五大谜团之一、哪幅《清明上河图》才是张择端的原作?最早有明确记载的,就是画卷后面杨准的跋文中提

  • 曹操已经掌握最高权力为何至死都不敢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曹操,已经,掌握,最高,权力,为何,至死,不敢,曹操,我国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颇受争议的一个人物,他出身卑微却志向远大,凭借着过人的权谋和智慧,在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中脱颖而出。董卓死后,曹操接受荀彧、程昱所议,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迎接汉献帝至许昌,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历史,把15岁的小皇帝变成自己手中的傀儡,使自己的发号施令变得名正言顺。依靠天子这

  • 三国中被忽略的细节:张飞的不争气儿子叫张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国中,忽略,细节,张飞,争气,儿子,叫张,三国,一个,出英

    三国,一个出英雄的乱世,伴随着一部《三国演义》,几多争论起,诸葛亮的是是非非,是神化还是真实?我们暂且不管,今天,我们列出了那些被忽略的人物,他们有的是真的智者,有的是富不过三代的高干……富不过三代网络配图过去有过这么一句话:父是英雄儿好汉。蜀汉政权的高干子弟们,在一千八百年前已经证实了这话不现实。

  • 亚特兰蒂斯被发现:毁于冰期大风暴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亚特兰蒂斯,被发现,毁于,冰期,大风暴,国外,媒体报道,英国

    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座失踪的中世纪小镇,被称为“英国的亚特兰蒂斯”,来自南安普敦大学的研究小组使用先进的三维扫描技术揭示了在登尼奇港口附近的失踪小镇。现在的登尼奇是位于洛斯托夫特的萨福克郡以南23公里外的一个村庄,但该城镇曾经是一个繁华的港口,其规模类似与14世纪的伦敦,目前这处失

  • 清宫春节如何过?筵宴百桌菜百坛酒百只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宫,春节,如何,筵宴,百桌,百坛,百只,核心,提示,当时

    核心提示:从当时文献的记载中可知,宴会所用的食品,以野猪、鹿等兽肉为主。比如《满文老档》中记载天聪六年(1632)“元旦”大政殿筵宴的规模是:每旗各设席10桌,用鹅5只,八旗共设80桌,鹅40只,加上总兵官以上的高级官员另设20桌、鹅20只,总共100桌。每桌备烧酒一大坛,共100坛。这还不包括皇帝

  • 中国第一风水大师所点墓穴 数千年来无人能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第一,风水,大师,所点,墓穴,数千,年来,无人,能破

    中国唯一女皇帝的“乾陵”,由中国第一风水大师袁天罡点“穴”。尽人皆知,而历经风雨飘渺上千年,无人能破坏,无人能窥探其中奥妙,时也?命也?网络配图这是一个神奇的陵墓,从远处看,它就像是一个刚刚洗浴后的的少妇披着长发,有着‘历代诸皇陵之冠’和‘睡美人’之称。这座皇陵建于公元684年,耗时23年才基本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