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著名的淮海战役的指挥官是谁

著名的淮海战役的指挥官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434 更新时间:2024/2/13 17:56:23

著名的淮海战役的指挥官是谁

淮海战役是中共的解放军对国民党发动的战略性进攻,双方总共在其中投入了约160万的兵力,规模极大。由此可见,两边对这场战役的重视,为此也都派去了己方最适合的指挥官。

总前委照片

共军方面,战役的指挥官主要就是战时组建成立的总前委的五人: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和谭震林。其中,前三位是常委,同时都是当时中原野战军的主要领导,邓小平是书记,而后两位是当时华东野战军的领导。因为中共方面为了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进行了不少的计划和部署,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两大野战军的配合作战,因此这一总前委的组成对协调两者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国军方面,战役的指挥官主要是杜聿明刘峙、黄伯韬、邱清泉和黄维。其中刘峙是淮海战役国军方面的总司令,不过在蒋介石心目中他并不是最合适的,他最希望总指挥是白崇禧可是被坚决推辞,其次是杜聿明可惜他当时在东北作战,所以最后才落在刘峙的头上。而他的指挥也的确很无能,不仅前期的布防很不利,之后在应对共军方面的进攻时又十分慌乱。

因此,蒋介石不得不把杜聿明调回来担任副总司令,具体负责指挥。后来,杜聿明也率领了大量兵力,不过还是被解放军包围,之后他拒接投降,在共军的总攻下战败,他自己被俘。国军指挥的后三个都各自率领一个军团,不过都先后被包围歼灭,其中前两位阵亡,黄维被俘。

解放战争淮海战役的领导人是谁

淮海战役或者说徐蚌会战,是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一场战役,双方都投入了巨大兵力,整整约160万人,各自的指挥官也有不少,就领导人而言则就是两边的总指挥或者总司令。

刘峙照片

淮海战役中,解放军方面的战斗主要是在总前委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进行的。总前委的五个人: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也都是参战的华东和中原两大野战军的一些最高领导,要么正副司令员要么正副政委。而其中前三位是常委,邓小平更是书记,所以可以说他是这场战役中的最高领导人。即使是在总前委尚未成立的前十天,战役也是在陈毅、邓小平统一指挥的。不过他们的领导和指挥是名义上的,真正实施的是粟裕以及其他各部队的将领。

而国军方面在这场战役的主要领导人就是总司令以及几大兵团的司令。总司令名为刘峙,他是蒋介石无奈之下的选择,而他战场上的表现也是十分令其失望,使得战局对国军不利,所以蒋介石只能调回杜聿明作为副司令来具体负责指挥。最后,刘峙率部撤离,而杜聿明被俘虏。

除了战场上的总指挥外,场外的领导也极为重要。中共方面的领导人就是以毛泽东为主席的重要军委,而国军方面就是以蒋介石为主的国防部等。是他们对各自军队进行着部署和调遣,指挥和领导人也是由他们任命的。比如,淮海战役的设想自粟裕提出后就是由中央军委同意和完善,之后总前委的组建也是他们的决定。

解放军淮海战役的领导人都有哪些

在淮海战役中,解放军能够在对比极为悬殊的情况下以少胜多,打败先进的高科技武装力量,除了军人的奋勇杀敌、人民的支持之外,与领导人的科学决策以及正确指导是脱不了关系的。那么这场规模与影响都如此之大的战役的领导人是谁呢?

淮海战役领导人

淮海战役总前委是由中央军委领导人直接领导的,而统一指挥这场战役的前敌委员会成员包括有刘伯承、陈毅、邓小平、谭震林、粟裕,其中刘、陈、邓为中央常委,刘伯承为司令员,陈毅为副司令员,邓小平为前委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按照排位,邓小平的官职在刘、陈之后,也就是说邓小平在党权方面受到其二人的领导。

标签: 著名淮海战役指挥官著名淮海战役指挥官中共

更多文章

  • 后世之人对刘伯承的评价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后世,之人,刘伯承,评价,如何,后世,之人,刘伯承,评价,如

    后世之人对刘伯承的评价如何刘伯承一生得到的评价很高。蒋介石在对刘伯承的评价中说他手底下没有一个人比得上刘帅。毛泽东对刘伯承的评价中也说他是一条龙。邓小平对他的评价是最中肯的,他说刘帅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热烈的追随者,表现在他能够为了大局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常常承担了最艰巨的任务。《刘伯承元帅》剧照他是一个

  • 温斯顿·丘吉尔的三环外交政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斯顿,丘吉尔,三环,外交政策,斯顿,丘吉尔,三环,外交政策

    温斯顿·丘吉尔的三环外交政策温斯顿·丘吉尔出身于1874年的贵族家庭,是英国著名作家、政治家、演说家,曾在1940年和1951年两次担任英国首相,并领导英国人民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领袖之一。温斯顿·丘吉尔三环外交的主要背景是,在二战结束时英国外债累累,国内经济生产总

  • 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对比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对比,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对比

    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对比纵观历史的长河中,曾有过三次重大的赋役制度改革,它们分别是:唐朝的“两税法”改革、明代的“一条鞭法”改革、清代的“摊丁人亩”改革。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关于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这两种制度改革。“一条鞭法”改革首先关于明代的“一条鞭法”改革,它是明代嘉靖时期所确立的一种赋税及徭役制度

  • 汉武帝太子刘据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汉武帝,太子,简介,汉武帝,太子,简介,刘彻,长子,也是,此

    汉武帝太子刘据简介刘据是汉武帝刘彻和卫子夫的长子,也是汉武帝的太子,刘据也因此由庶长子的身份变更为嫡长子。公元前122年,汉武帝立刘据为太子,大赦天下。汉武帝画像刘据的性格与刘彻不同,他性格仁慈宽厚,温和谨慎。刘据深得汉武帝的喜欢,被立为太子后,汉武帝在群臣之中为他甄选太傅。汉武帝太子刘据成年后,汉

  • 杜甫的诗风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杜甫,诗风,怎样,杜甫,诗风,怎样,所作,之诗,与其,生活

    杜甫的诗风是怎样的?杜甫所作之诗皆与其生活经历有关,从早年的伟大抱负,热爱这大好河山到晚年身处战乱,所见艰苦之状等丰富经历皆是他创作的源泉,且杜甫的诗集很真实的展现了战火中整个唐朝的转变,也很好的反映出广大人民深受战争的摧毁所忍受的痛苦,因此其诗也被后人称为是“诗史”。杜甫雕像杜甫所写之诗在艺术上风

  • 有关汉高祖刘邦的典故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有关,汉高祖,刘邦,典故,哪些,有关,汉高祖,刘邦,典故,哪

    有关汉高祖刘邦的典故有哪些刘邦在短短的八年间从一介布衣,变身为天下至尊,成为一个王朝的开创者。关于他的传说和历史典故,一直都在民间流传着。“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图片“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三十六计之一,也是一个和刘邦有关的典故。当初,秦朝朝政昏暗,百姓不堪疾苦,纷纷揭竿而起。刘邦和项羽带领的起义部队

  • 攻城掠地赤壁之战的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攻城掠地,赤壁,之战,分析,攻城掠地,赤壁,之战,分析,攻略

    攻城掠地赤壁之战的分析赤壁之战攻略你了解吗?攻城略地就要讲到战略问题,而战略问题,我们又要谈谈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图像人们都说,做事情要抢占先机,对于本次战役来说,主要发起者是曹操,准备充分者是曹操,所以,曹操是抢占了先机,掌握了主动权的,但是,为什么他失败了呢?究其原因,至少有三点:第一、曹军虽然有

  • 刺杀宋子文如何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刺杀,宋子文,子文,如何,生的,刺杀,宋子文,子文,如何,生

    刺杀宋子文如何发生的宋子文是宋氏家族的掌门人,不到中年就已经掌控了民国的经济命脉,也是两朝国舅爷。历史上宋子文遭遇过多次暗杀和刺杀。但是刺杀宋子文的结局都是无疾而终。因为宋子文举足轻重的地位,刺杀宋子文也成为了反对派较为头疼的一件事情,主要的刺杀宋子文事件有三个。宋子文照片 最早刺杀事件发生在国民运

  • 张居正一条鞭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张居正,一条,鞭法,是什么,张居正,一条,鞭法,是什么,张居

    张居正一条鞭法是什么一条鞭法是张居正在万历新政实行时候,颁布的一条税收政策。当时旨在改善明朝的财政以及积贫积弱的国情。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张居正作品欣赏明朝经历隆庆和嘉靖之后,国家的财政收入一日比不上一日,财政入不敷出。这让身为宰相的张居正很苦恼,他决定从税收入手,增

  • 拿破仑孩子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拿破仑,孩子,是什么,结局,拿破仑,孩子,是什么,结局,历史

    拿破仑孩子是什么结局拿破仑,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奇才。不少人对这位军事奇才存在的事迹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拿破仑离世之后,拿破仑孩子便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拿破仑究竟有几个孩子呢?拿破仑的孩子最终又有什么样的结局呢?拿破仑二世图片拿破仑有过两任皇后——约瑟芬与玛丽·路易丝。拿破仑总共有三个孩子,其中两个是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