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和潘安有关的诗句

和潘安有关的诗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408 更新时间:2024/1/20 4:32:46

潘安有关的诗句

潘安与陆机并称为“潘江陆海”,是西晋年间学的代表人物,他在诗歌上的造诣极高,其作品在中国首部文学批评著作《诗品》中位列上品,他的诗作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其中悼亡诗开创了这个丈夫哀悼亡妻之题材的先河,世代被举为第一。在那个年代,写得一手好“赋”是一个文人的至高成就,而潘安则尤其善作诗赋。

秋兴赋

潘安曾作有《藉田赋》,用来赞颂当时晋武帝亲自参与躬耕、十分重视农业的情况。整首诗洒洒千字,辞藻华美非常,俱显才华锋芒毕现,但也正是因此作倍受排挤,使得整整十年未能升官终不得志。

潘安的另一首代表作《秋兴赋》,通过对于伤秋之情的表达,通过描写秋季的景象来作铺垫,借用此诗表达了对权贵们的轻视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愤愤不平,还隐约透露了自己有欲归隐避祸的决心,这首诗也从侧面深切地表现了潘安内心对于达官贵人的心理矛盾。这首赋内容言情,形势为骈体赋,在表达方式上打破了汉散体的的格局,将叙事、抒情、议论、描写等多个方面融为一体,独具个性。此外,在言语用词上,他对仗工整,注重韵律和节奏。

其实他的归隐思想在《秋兴赋》中表现得还不是很明显,但他的《闲居赋》就是完完全全的隐逸主题了,歌颂了自己闲居家中,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归隐的信念与乐趣跃然纸上。

潘安到底有多帅

自古以来,只要谈到中国古代的美男子,往往首推潘安,向来只要夸一个男性相貌俊美,“貌比潘安”似乎就成了最高的赞誉与评价,而这位世人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的美男子代表,潘安他到底有多帅呢?

潘安 画像

潘安能成为男性俊美代表符号一般的人物,他本人流露出来的是一种眉清目秀的清丽,柔和忧愁的文人才子气息。潘安被记载在世说新语的容止篇中,讲述了他身形、相貌姣好,神情十分动人。他青少年时期,拿着弹弓外出洛阳道上打猎,凡是少女、少妇见了他,每个人都争先将手连起来把他围在其中。而当时有一个长得极丑的左太冲,想要仿照潘安的样子出游,结果被一群老妇们群攻吐口水。此外,世说新语还写到,当时的潘安与夏侯湛两人关系很近,相貌都十分出众,每次两人同行,世人都称他们为“连璧”,走在路上总是引得女性们纷纷驻足,争相观看。

尽管正史上并没有明确地记录潘安的相貌到底如何,身高究竟几尺,但是他的俊美已经是众所周知、毋庸置疑的公认事实。在潘安生活的那个年代,他就已经是整个生活环境中备受关注的焦点人物,他的“粉丝”也丝毫不亚于如今的明星鲜肉们。根据《语林》记载,当时的潘安每次只要走在路上,都会引得老妇们用各种新鲜的水果堆满他的车,可见他的受欢迎程度。

潘安他到底是谁

提到潘安,相信对大多数人而言,首先在脑海中浮现的是“美男子”的形象,然而声名远扬的潘安可不仅仅只是因为一张俊美的脸庞,他还是西晋时期一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留下多首诗赋广为流传。

潘安 塑像

潘安,字安仁,河南巩县人,其实他的本名叫潘岳,“潘安”之名出自杜甫“花底”诗中的一句“恐是潘安县”,后人因此更喜欢以此名称之。潘安身上的最显著的标签,就是俊美,他从小就相貌、姿态出众,年轻的时候因为颇具才气而闻名于世。

潘安少年时候就跟随着父亲四处游历,长大了以后在洛阳太学读书,二十多岁的时候入官场任职,由于当时他赞颂晋武帝躬耕藉田,洋洋洒洒写了一长篇,因此被当权者外迁,将近十年时间未能得以升官。他一生经历数次调职、降职、革职、外放等等,仕途异常坎坷,徒有一身才华却始终郁郁不得志。

标签: 潘安有关诗句潘安有关诗句陆机称为潘江陆海西

更多文章

  • 著名的淮海战役的指挥官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著名,淮海,战役,指挥官,著名,淮海,战役,指挥官,中共,解

    著名的淮海战役的指挥官是谁淮海战役是中共的解放军对国民党发动的战略性进攻,双方总共在其中投入了约160万的兵力,规模极大。由此可见,两边对这场战役的重视,为此也都派去了己方最适合的指挥官。总前委照片共军方面,战役的指挥官主要就是战时组建成立的总前委的五人: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和谭震林。其中,前

  • 后世之人对刘伯承的评价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后世,之人,刘伯承,评价,如何,后世,之人,刘伯承,评价,如

    后世之人对刘伯承的评价如何刘伯承一生得到的评价很高。蒋介石在对刘伯承的评价中说他手底下没有一个人比得上刘帅。毛泽东对刘伯承的评价中也说他是一条龙。邓小平对他的评价是最中肯的,他说刘帅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热烈的追随者,表现在他能够为了大局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常常承担了最艰巨的任务。《刘伯承元帅》剧照他是一个

  • 温斯顿·丘吉尔的三环外交政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斯顿,丘吉尔,三环,外交政策,斯顿,丘吉尔,三环,外交政策

    温斯顿·丘吉尔的三环外交政策温斯顿·丘吉尔出身于1874年的贵族家庭,是英国著名作家、政治家、演说家,曾在1940年和1951年两次担任英国首相,并领导英国人民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领袖之一。温斯顿·丘吉尔三环外交的主要背景是,在二战结束时英国外债累累,国内经济生产总

  • 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对比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对比,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对比

    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对比纵观历史的长河中,曾有过三次重大的赋役制度改革,它们分别是:唐朝的“两税法”改革、明代的“一条鞭法”改革、清代的“摊丁人亩”改革。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关于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这两种制度改革。“一条鞭法”改革首先关于明代的“一条鞭法”改革,它是明代嘉靖时期所确立的一种赋税及徭役制度

  • 汉武帝太子刘据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汉武帝,太子,简介,汉武帝,太子,简介,刘彻,长子,也是,此

    汉武帝太子刘据简介刘据是汉武帝刘彻和卫子夫的长子,也是汉武帝的太子,刘据也因此由庶长子的身份变更为嫡长子。公元前122年,汉武帝立刘据为太子,大赦天下。汉武帝画像刘据的性格与刘彻不同,他性格仁慈宽厚,温和谨慎。刘据深得汉武帝的喜欢,被立为太子后,汉武帝在群臣之中为他甄选太傅。汉武帝太子刘据成年后,汉

  • 杜甫的诗风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杜甫,诗风,怎样,杜甫,诗风,怎样,所作,之诗,与其,生活

    杜甫的诗风是怎样的?杜甫所作之诗皆与其生活经历有关,从早年的伟大抱负,热爱这大好河山到晚年身处战乱,所见艰苦之状等丰富经历皆是他创作的源泉,且杜甫的诗集很真实的展现了战火中整个唐朝的转变,也很好的反映出广大人民深受战争的摧毁所忍受的痛苦,因此其诗也被后人称为是“诗史”。杜甫雕像杜甫所写之诗在艺术上风

  • 有关汉高祖刘邦的典故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有关,汉高祖,刘邦,典故,哪些,有关,汉高祖,刘邦,典故,哪

    有关汉高祖刘邦的典故有哪些刘邦在短短的八年间从一介布衣,变身为天下至尊,成为一个王朝的开创者。关于他的传说和历史典故,一直都在民间流传着。“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图片“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三十六计之一,也是一个和刘邦有关的典故。当初,秦朝朝政昏暗,百姓不堪疾苦,纷纷揭竿而起。刘邦和项羽带领的起义部队

  • 攻城掠地赤壁之战的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攻城掠地,赤壁,之战,分析,攻城掠地,赤壁,之战,分析,攻略

    攻城掠地赤壁之战的分析赤壁之战攻略你了解吗?攻城略地就要讲到战略问题,而战略问题,我们又要谈谈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图像人们都说,做事情要抢占先机,对于本次战役来说,主要发起者是曹操,准备充分者是曹操,所以,曹操是抢占了先机,掌握了主动权的,但是,为什么他失败了呢?究其原因,至少有三点:第一、曹军虽然有

  • 刺杀宋子文如何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刺杀,宋子文,子文,如何,生的,刺杀,宋子文,子文,如何,生

    刺杀宋子文如何发生的宋子文是宋氏家族的掌门人,不到中年就已经掌控了民国的经济命脉,也是两朝国舅爷。历史上宋子文遭遇过多次暗杀和刺杀。但是刺杀宋子文的结局都是无疾而终。因为宋子文举足轻重的地位,刺杀宋子文也成为了反对派较为头疼的一件事情,主要的刺杀宋子文事件有三个。宋子文照片 最早刺杀事件发生在国民运

  • 张居正一条鞭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张居正,一条,鞭法,是什么,张居正,一条,鞭法,是什么,张居

    张居正一条鞭法是什么一条鞭法是张居正在万历新政实行时候,颁布的一条税收政策。当时旨在改善明朝的财政以及积贫积弱的国情。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张居正作品欣赏明朝经历隆庆和嘉靖之后,国家的财政收入一日比不上一日,财政入不敷出。这让身为宰相的张居正很苦恼,他决定从税收入手,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