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郭沫若为什么被国民党开除党籍?

郭沫若为什么被国民党开除党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272 更新时间:2024/2/17 13:08:07

说起郭沫若我们最熟悉的就是他作家的身份,可是有一段时期他也曾经加入过国民党,不过最后却被一些事情影响,被开除了党籍。究竟是什么事情使郭沫若被开除党籍,最后投身于共产党呢?

1927年3月下旬,郭沫若致信邓演达,表明了反蒋的态度,并申明要公布蒋介石的罪状。3月31日,郭沫若奋笔疾书写了着名的讨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公开宣布了与蒋介石的决裂。恼羞成怒的蒋介石下令缉拿郭沫若,声称:“郭沫若趋附共产,甘心背叛,请开去党籍,通电严拿归案惩办。”郭沫若随即被开除国民党党籍,成为了一名在逃的“政治犯”。

1927年3月下旬,郭沫若致信邓演达,表明了反蒋的态度,并申明要公布蒋介石的罪状。3月31日,郭沫若奋笔疾书写了着名的讨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公开宣布了与蒋介石的决裂。恼羞成怒的蒋介石下令缉拿郭沫若,声称:“郭沫若趋附共产,甘心背叛,请开去党籍,通电严拿归案惩办。”郭沫若随即被开除国民党党籍,成为了一名在逃的“政治犯”。书写中国近当代的革命史、文化史,郭沫若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物,一个人在多个领域内都有极高的建树,难得。

郭沫若在1958年12月公开宣布入党以前,一直以“无党派民主人士”的身份出现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其实,早在1927年8月,他就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所迫,曾长期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以致有人怀疑他已“自动脱党”,所以才在建国后“重新入党”。1978年6月,郭沫若逝世后,经中共中央调查取证,才搞清楚历史真相。原来,郭沫若一直是一位“无党无派”的中共秘密党员。

1、“四·一二”政变前发表讨蒋檄文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正式誓师北伐。郭沫若在周恩来、孙炳文等人的推动和推荐下,毅然投笔从戎,担任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宣传科长兼行营秘书长,开始以国民党左派人士的身份投身于国民革命。同年10月,经邓演达提议,郭沫若被蒋介石任命为政治部副主任,随即前往南昌主持政治部在总司令部行营和江西方面的工作。

当时,郭沫若直接在蒋介石手下工作,蒋介石欣赏郭沫若的才干,希望他可以成为自己信赖、倚重的幕僚。然而,事与愿违,郭沫若并非趋炎附势之人,他在政治上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与蒋介石共事,使郭沫若逐渐看清了蒋介石的庐山真面目。1927年3月下旬,郭沫若致信邓演达,表明了反蒋的态度,并申明要公布蒋介石的罪状。3月31日,郭沫若奋笔疾书写了着名的讨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公开宣布了与蒋介石的决裂。

郭沫若一针见血地指出:“蒋介石已经不是我们国民革命军的总司令,蒋介石是流氓地痞、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卖国军阀、所有一切反动派――反革命势力的中心力量了。”“他的总司令部就是反革命的大本营,就是残杀民众的大屠场。他已经变成一个比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张宗昌等还要凶顽、还要狠毒、还要狡狯的刽子手了。”“现在,凡是有革命性、有良心、忠于国家、忠于民众的人,只有一条路,便是起来反蒋!反蒋!”

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之前十多天,郭沫若的这篇讨蒋檄文犹如一颗巨型政治炸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擦亮了人们的眼睛,揭露了蒋介石的真面目,大大提高了革命者的警惕性。可以说,在大革命失败前后的血雨腥风中,郭沫若是第一个公开站出来反蒋的文人。他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毫不畏惧,表现出了十分可贵的革命气节。

恼羞成怒的蒋介石下令缉拿郭沫若,声称:“郭沫若趋附共产,甘心背叛,请开去党籍,通电严拿归案惩办。”郭沫若随即被开除国民党党籍,成为了一名在逃的“政治犯”。

2、大革命失败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随着郭沫若公开举起反蒋的旗帜,他与共产党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四·一二”政变后,郭沫若到上海向周恩来汇报了蒋介石在九江、安庆捣毁党部、工会,屠杀民众的严重情况,并劝周恩来迅速离开上海。周恩来联系到宁波、杭州、南京、上海等地发生的类似郭沫若反映的情况,随即会同赵世炎、罗亦农等人起草了致中共中央意见书《迅速出师讨伐蒋介石》,但没有被接受,大革命最终归于失败。

大革命失败后,周恩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与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发动并领导了南昌起义。郭沫若于8月3日晚到达南昌参加起义,并被委任为新成立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团成员、宣传委员会主席、总政治部主任。随后,在起义部队南下至瑞金途中,郭沫若由周恩来、李一氓作为介绍人,与贺龙一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郭沫若在日本千叶县市川市蛰居期间,受到日本警察和宪兵的双重监视,并一度被东京警察厅拘押审讯,但郭沫若始终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表现出了可贵的民族气节。在亡命日本的十年中,郭沫若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并研究甲骨文和殷周青铜器铭文,开拓了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新路径,成绩斐然。

统治者需要的是既服从于自己的命令,又有才干的人。也许是因为郭沫若当年太过于年轻,所以会做出弹劾蒋介石的事情,对于这样的事情蒋介石自然是不能容忍的,所以就将郭沫若开除了党籍。

标签: 郭沫若

更多文章

  • 备受优待的黄维为何至死不认罪一心想去台湾?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黄维

    在长达27年的改造过程中,黄维还是未能受中共感化。当时。所有国民党战犯在学习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后,都会写读书笔记并结合自己的罪行当众作思想报告。杜聿明就曾写了万余字的读书笔记并作了2个多小时的报告。而黄维不但不写笔记,别人作报告时他也一言不发。一次,黄维的妻子来探监并给黄维做了很丰盛的饭菜,用

  • 宇文化及为何一定要杀掉隋炀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宇文化及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方案看起来似乎很美好。但放到杨广和宇文化及身上,根本就没有任何可行性。因为正史上的宇文化及,和演义小说里的形象其实截然不同。在兵变发生之前,他其实压根就不知道这件事,他其实纯粹就是一个被大家推出来的背锅侠而已。要想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简单说一下宇文化及这个人。在演义小说当中

  • 努尔哈赤是女真人的后裔吗?清朝皇室血统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努尔哈赤

    根据历史记载,女真人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夏商西周时期,不过那时候并不叫“女真”,而是叫“肃慎”。那么努尔哈赤是女真人的后裔吗?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竹书纪年)所载:“虞舜25年,肃慎献弓矢。”在没有铁器

  • 太上皇和皇上谁的地位更高?太上皇需要向皇帝行礼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太上皇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是秦庄襄王,也就是秦始皇的老爹。这货当了三年国君就去世了,和他的老爹做三天国君相似,都没有什么政治作为。所以《过秦论》里说:“延及孝庄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开创了许多新制度,比如自封“始皇帝”,

  • 三国孙吴宗室的墓地选址为什么直接跨越三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三国,孙吴,宗室,墓地,选址,为什么,直接,跨越,三省,东吴

    (一)东吴:三世创业,经营东吴时间长达百年作为三国时期雄踞我国东南部的一方豪强,东吴在公元229年建国,到公元280年被西晋所灭,共计享国50多年。其实算上东吴开国皇帝孙权的父亲公元184年从江东起兵帮助朝廷剿除黄巾军开始,到东吴灭亡为止,东吴孙氏集团在江东地区共计经营了将近一百年的时间。在这些年

  • 杨贵妃真的祸国殃民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杨贵妃

    杨贵妃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素有“羞花”的美誉。与唐玄宗李隆基的缠绵悱恻,甚至连她的死都是说不完的故事。李隆基和杨贵妃再婚后,唐朝正处在盛世时期,杨玉环色艺俱佳,三千宠爱在一身,于是乎,从此君王不早朝。虽说自古亡国不可尽归咎于红颜祸水。所谓一

  •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息肌丸这种药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息肌丸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会使人肌肤胜雪,双眸似星。传汉代赵飞燕姐妹对此药甚为依赖。后世盗墓者久闻大名,把配方从她们的坟里挖出来了,可惜已风化了一部分,只能看到基本成分是麝香。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据说这张配方

  • 清朝皇宫殿外的甩鞭人究竟是干啥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

    在电影《雍正王朝》中,总有一个人在宫殿外甩着鞭子,这一幕的背后其实有着深刻的含义。类似的仪式在现代也有类似的体现,如大型演讲和部门会议。在这些场合中,会议开始前会有一个人宣布会议开始,这个人就像是古代宫廷中的甩鞭人一样,用话筒或咳嗽声告诉与会者要保持安静,注意听讲。古代宫廷的甩鞭仪式又称为&ldq

  • 中国古代为何将“福”字倒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古代

    春节刚过,我们会发现每逢佳节,中国人总是喜欢贴“福”字,而这贴法还相当有讲究,倒贴“福”字表示“到福”,其实这个福“倒”了的背后还有一个典故的你们知道吗。春节贴福字,寓意着对来年生活的美好期待,对幸福生

  • 古代女子同性恋如何实现性满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同性恋

    古代女子社交受限,越约束压抑,就越容易找方式爆发。在中国古代女性封闭式的生活,女子大多只限于在女眷、婢女间活动,由此,女性同性恋的现象各代都有,有的是上流社会的以精神恋为主的同性恋,如小姐与婢女之间、女友之间等。如明代作家李渔的剧本《怜香伴》中,就描述了一则女子同性恋的故事。它说的是少女石云笺谒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