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努尔哈赤是女真人的后裔吗?清朝皇室血统介绍

努尔哈赤是女真人的后裔吗?清朝皇室血统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424 更新时间:2024/2/17 13:08:17

根据历史记载,女真人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夏商西周时期,不过那时候并不叫“女真”,而是叫“肃慎”。那么努尔哈赤是女真人的后裔吗?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

《竹书纪年)所载:“舜25年,肃慎献弓矢。”

在没有铁器的时代,肃慎人擅长使用弓箭;所以在辽东地区流传着一种说法:如果女真人能够组建一支上万人的部队的话,是无敌的。就是因为女真人擅长使用弓箭。若是没有战争的话,女真的弓箭之术便用在打猎谋生上。

肃慎的后裔到了汉唐两朝的时候又有了不同的称呼,不过到了宋辽金元明几个朝代,肃慎的后裔又被称作为“女真”,其实“女真”不过是“肃慎”的转音而已,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到了明朝时,女真人被分成了三部分:野人女真、海西女真与建州女真,每一个部分都是由若干个小部落组成的。努尔哈赤出生的建州女真,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北部、牡丹江、绥芬河流域一带。

清代的祖先就是来自于建州女真,可以说出身于建州女真的清朝人才是清朝的正系。

这篇文章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努尔哈赤究竟是谁的后代?

清朝人又为何忌讳说自己是女真人的后代,而不忌讳说自己是肃慎人的后代呢?

大首领猛哥帖木儿

从历史文献资料中看,努尔哈赤的直系祖先可以追溯到六世祖猛哥帖木儿,猛哥帖木儿不仅是部落的酋长,而且还世袭万户的职位,可见爱新觉罗家族确实曾有非常显赫的历史。

猛哥帖木儿是一个非常有才干、在部落有威望而且忠诚于大明王朝的首领。

1403年永历大帝朱棣刚登基的第二年,猛哥帖木儿已经在朝鲜镜城居住了二十多年。

猛哥帖木儿被朝鲜的边官称为“东北面的藩篱”,就因为他不仅率领自己的部族抵抗北部的窝集部人,而且还抗击海上敌寇的侵扰。

正因为猛哥帖木儿作战勇猛、还极具有威望,所以在当时的建州卫大首领阿哈出在朝见永乐大帝的时候,极力地向朱棣推荐猛哥帖木儿,给朱棣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朱棣给猛哥帖木儿下了一道敕令,不仅将其夸赞一番,而且还希望他能尽快入京接受明廷的封赏。

永乐二年正月猛哥帖木儿还未入京,朱棣便已经迫不及待派出使臣同朝鲜使臣一起,前往镜城宣读朱棣的诏谕:邀请猛哥帖木儿入京接受封赏。

仅仅两个月以后,朱棣再次派出都司率领兵马,带着烧酒、马匹等财物,赏赐给建州卫大首领阿哈出以及猛哥帖木儿。

猛哥帖木儿为了表示对明廷的忠心,决定亲自前往京城接受封赏。

朱棣得知后很是高兴,便又下了一道谕旨,谕旨中讲到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猛哥帖木儿亲自入朝接受封赏;并且带着自己属下的头领们一同入京接受封赏,若是不能入京的头领,猛哥帖木儿可以列出名单,明廷会一起对他们进行封赏。

第二件事情:允许猛哥帖木儿可以继续在原地管理自己的部族,还按照以往的方式进行生活

很明显朱棣这么做,就是为了保卫明廷在东北的安宁,而猛哥帖木儿在其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到了九月初三猛哥帖木儿出发前往京城,朝见永乐大帝。

到京城以后朱棣以及朝臣们一起朝见了猛哥帖木儿,朱棣将猛哥帖木儿封为建州卫指挥使,随行一起来的大小首领也都做了封赏:

阿哈出的长子释迦奴也被封为指挥使

阿古车被封为毛怜卫指挥使

朱棣赏赐了猛哥帖木儿妻子很多的财物

.....

自此以后猛哥帖木儿便以建州卫指挥使的身份,同阿哈出一同管理建州的事务,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努尔哈赤的祖上开始正式成为明廷的边臣。

猛哥帖木儿被封为建州卫指挥使以后,很是兢兢业业,多次立下战功,不断被晋升职位。

其实猛哥帖木儿本身就出身于一个不错的大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万户,等到猛哥帖木儿开始掌管家事的时候父亲已经去世了,猛哥帖木儿的母亲便改嫁给了父亲的异母弟包奇,然后给猛哥帖木儿生了两个异母弟于虚里、于沙哥,再加上包奇原先妻子生的诸位兄弟,可以说猛哥帖木儿的家族是女真部落中最为强盛的一个部落。

因为家族的人口众多,又是世袭的大首领,再加上接受了明廷的封赏,猛哥帖木儿在部族的威望与地位便更加高了,越来越多零星的小部落归附与猛哥帖木儿,慢慢地猛哥帖木儿的势力越来越大。

若是部落中遇到什么大事的话,猛哥帖木儿可以轻而易举地召集到五十多个部落首领。

到了永乐十年,朱棣将猛哥帖木儿与阿哈出分开,猛哥帖木儿管理建州左卫,而阿哈出则是管理建州中卫,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建州女真开始有了两卫。

猛哥帖木儿将自己的部队分成三支,

中军则是由猛哥帖木儿亲自率领,

左军则是由弟弟凡察统领,

而右军则是由猛哥帖木儿的长子权豆统领。

这三支部队全部是由男子组成,若是遇到战争的话,可以直接上战场。

猛哥帖木儿正是依靠这支力量,接受朱棣的调遣,戍守边疆。

永乐二十年,朱棣曾召猛哥帖木儿率领部队入京,伺候在朱棣身边。

次年六月辽东女真千户杨木答兀在开原掠走了一千多口人,跟猛哥帖木儿的母亲等五百多户,前往阿木河地区,定居在了那里。

宣德帝朱瞻基得知后非常生气,下旨斥责杨木答兀背叛朝廷罪不容赦,希望杨木答兀能改过自新,朝廷可免其死罪。若是继续执迷不悟的话,就会被抓到京城直接问斩。

从这个时候开始,猛哥帖木儿便同朝廷一起追回杨木答兀掠走的一千多口人,即便是三岁的小孩子也必须要送回。到了宣德七年,猛哥帖木儿同明廷的内官一起将杨木答兀掠走的一千多户人给送了回来。

为此,猛哥帖木儿得到了朝廷的嘉奖。

其实早在宣德元年的时候,因为猛哥帖木儿作战勇猛而且对大明忠心耿耿,便将其擢升从三品的都督佥事。

此番杨木答兀的事情,让朝廷意识到,猛哥帖木儿的重要性,将其擢升为正二品右都督。

被擢升为右都督的次年,辽东指挥使裴俊受宣德帝朱瞻基的旨意,率领一千多名官兵,同朝鲜普通人员一起,前往阿木河再次去接受杨木答兀掠走的部民。

但是被杨木答兀率领的部民团团围住,双方发生了激烈的战斗,都有伤亡。

此时猛哥帖木儿率领五百多人前来支援,杨木答兀被猛哥帖木儿等人打得仓皇而逃。

四天以后,明廷的使臣再次同凡察、权豆(猛哥帖木儿长子)一起前去接受杨木答兀掠走的人口,没想到杨木答兀率领七百多七姓女真人包围了猛哥帖木儿、凡察等人的家还有寨子,因为之前并没有准备,导致猛哥帖木儿、权豆等人全部战死,只有凡察幸免于难。

此事被宣德帝得知后震怒,但是因为有太祖朱元璋的祖训在,又不能轻易地出兵征讨,只能是多次下旨痛斥杨木答兀。

明太祖曾训示说:“四方诸侯,皆限山隔海,僻在一偶,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其疆界,无故兴师,致伤人命。但胡戍与西北边境互相密近,累世战争,必选将练兵,时谨备之。”

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对明廷可以说是忠心耿耿,在与杨木答兀的对抗中不幸遇难;确实很可惜,并在此番灾难中猛哥帖木儿的嫡系后裔全部被杨木答兀杀死,幸存下来的少之又少。

此番战斗中,猛哥帖木儿的嫡系诸子全部被杀,部族无人统领,内部也开始出现纷争。有一部分支持猛哥帖木儿长子权豆的养子老胡赤,而另一部分人则是支持猛哥帖木儿的弟弟凡察。凡察入京向宣德帝报告兄长猛哥帖木儿被杀的事情时,被宣德帝任命为都督佥事,统领建州左卫。

没过多久,被掠走的猛哥帖木儿的幼子董山和长子权豆的妻子,终于被毛怜卫指挥使哈儿秃等人给救了回来。此时的董山虽然只有20岁,但是因为是猛哥帖木儿的儿子,所以得到很多人的支持,与自己的叔叔凡察开始明争暗斗。

其实大部分的部落成员都是支持董山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支持凡察。

叔侄之间谁也不肯相让,争夺权力。

其实朝廷更加倾向于凡察,让凡察来掌管卫事,让董山来担任副职,并且命令董山将猛哥帖木儿留下来的旧印上交朝廷。但是董山等人认为旧印是祖宗传下来的,决不能上交。

如此一来,叔侄之间的矛盾便更加的突出。

此时宣德帝朱瞻基已经病逝,由其子朱祁镇即位称帝。面对叔侄二人之间突出的矛盾,不得不重新考虑如何安排更加的合理,便从部民的民心所向调查开始,一番调查后得知建州左卫大部分人都是支持猛哥帖木儿的幼子董山,朱祁镇便下旨:

增加建州右卫,凡察被任命为都督同知,独自掌管建州右卫;

而董山也被任命为都督同知,独自掌管建州左卫。

如此一来,加上建州中卫,建州变成了三卫。

努尔哈赤的五世祖董山是一个既有大功又有大过的人,他对明廷的态度分两个阶段:前期基本上就是秉承父志,对明廷忠心耿耿,因为董山是猛哥帖木儿的儿子,所以明廷对董山也是格外的关怀。

正统二年董山第一次入京向朝廷汇报了自己的父亲与兄长被害的情况,并且提出要迁往辽东居住,明廷应允。

董山在迁往苏子河以后,多次升迁,官至右都督,使得家族的势力得到极大的恢复。

此时的建州中卫指挥使李满住(阿哈出的孙子)已经年迈,董山便想要兼管三卫,有统一建州女真三卫的趋势。

董山有志向自然是好的,但这是明廷所不允许的。

明廷对于女真等部落的政策是

各相雄大,不相归一

什么意思呢?

哪个部落的势力弱小便帮哪个部落,若是哪个部落势力强盛的话,便会想办法进行压制。

董山的势力逐渐强盛,这是明廷所不愿看到的,自然不会同意让董山兼管三卫。

继宣德(朱瞻基)八年董山蒙难后,到了成化(宪宗朱见深)三年董山再次蒙难:董山等女真贵族家口反对明廷对部落的压迫,时不时地对辽东地区进行掠夺,给辽东地区的人民带去了灾难。

在董山入京朝贡返回建州的时候被明廷捉拿,关在了广宁。九月份董山被杀,明廷派出军队与朝鲜一起合攻建州,导致建州女真的损失极为惨重。

建州女真经过此番灾难后,很多的房屋被烧毁,粮食被抢夺,无法统一起来。

董山一共有三个儿子:妥罗、妥义谟与锡宝齐篇古。

董山死后,其长子妥罗继承父职任建州左卫指挥使,妥罗先后五次入京朝见,官至一品都督。妥罗的性格懦弱,在他做建州左卫指挥使期间,建州女真一直都是处于分裂的状态。

而努尔哈赤的四世祖并非妥罗,而是董山第三子锡宝齐篇古。史料中关于锡宝齐篇古的记载几乎是寥寥数字,而且锡宝齐篇古只有一个儿子,叫福满。

锡宝齐篇古虽只有一个儿子福满,但是福满子孙后代繁盛。锡宝齐篇古这仅有的一个儿子便是努尔哈赤的曾祖父,后来被尊为兴祖直皇帝。

福满一共有六个儿子,六个儿子都是分别居住在一座城市,六个儿子一共生了二十二个孙子。其中福满的第四子觉昌安,便是努尔哈赤的祖父,居住在赫图阿拉城。

如此算来福满儿子加上孙子便是二十八人,成为建州女真中的一个大宗族。

努尔哈赤的祖父是福满第四子觉昌安,后来被尊为景祖翼皇帝,觉昌安虽不是长子,但是继承了父亲福满的祖业,仍旧居住在赫图阿拉城。觉昌安在部落中很有威望,而且有智慧才干的一个人,与明廷辽东总兵官李成梁的关系很是密切。

觉昌安正是利用家族的优势,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觉昌安一共有五个儿子,在宗族中的势力强盛,而且既具有威望,他的第四子塔克世,便是努尔哈赤的父亲,被清朝尊为显祖宣皇帝。

努尔哈赤的世祖从猛哥帖木儿开始,一直到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经过六代,两百多年的历史,从斡朵里,几经周折后,最终定居在赫图阿拉城。赫图阿拉城的自然条件以地理位置,确实要比海西女真以及野人女真所居住的地方要好的多。

为此建州女真从女真三大部落中,逐步发展的势力越来越强盛。

作为建州左卫指挥使世家出身的努尔哈赤,便凭着机遇与个人的魅力,组建起属于自己的部队,先是统一建州女真,然后统一女真三部,开始清朝入主中原的第一步。

结语

从努尔哈赤的六世祖开始便忠诚于大明,虽然五世祖董山层想要壮大自己的势力,统一整个建州女真,但是被明廷处死;这跟明廷对辽东女真各部的政策有关,所以一直到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建州女真都是处于分裂的状态。

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努尔哈赤确实是女真人,但为何清朝人就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女真人的后代呢?

其实在清太宗皇太极之前,努尔哈赤以及自己的父亲、先祖都没有忌讳说自己是女真人。一直到了清太宗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才下旨禁止了“女真”这一称呼,统一改称为“满洲”,所以我们一般将清朝称之为“满清”。

但究竟是为何呢?

在辽金元三朝,在历书中都是将“女真”写成是“女直”。因为辽兴宗名叫耶律宗真,所以很是机会“宗真”二字,所以便将“女真”的“真”字改为“直”。

清朝人忌讳说自己的是女真人,但并不忌讳提肃慎,因为“肃慎”二字早就在几千年前的夏商西周便有了,只要是提起“肃慎”二字,便可以说明自己祖先的历史有多悠久。

但是若是提起“女真”的话,就是在承认自己曾是是辽的藩属国。

作为灭掉大明,建立大清的爱新觉罗家族来说,自然不想承认自己的先祖曾经是附属于大辽。

标签: 努尔哈赤

更多文章

  • 太上皇和皇上谁的地位更高?太上皇需要向皇帝行礼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太上皇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是秦庄襄王,也就是秦始皇的老爹。这货当了三年国君就去世了,和他的老爹做三天国君相似,都没有什么政治作为。所以《过秦论》里说:“延及孝庄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开创了许多新制度,比如自封“始皇帝”,

  • 三国孙吴宗室的墓地选址为什么直接跨越三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三国,孙吴,宗室,墓地,选址,为什么,直接,跨越,三省,东吴

    (一)东吴:三世创业,经营东吴时间长达百年作为三国时期雄踞我国东南部的一方豪强,东吴在公元229年建国,到公元280年被西晋所灭,共计享国50多年。其实算上东吴开国皇帝孙权的父亲公元184年从江东起兵帮助朝廷剿除黄巾军开始,到东吴灭亡为止,东吴孙氏集团在江东地区共计经营了将近一百年的时间。在这些年

  • 杨贵妃真的祸国殃民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杨贵妃

    杨贵妃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素有“羞花”的美誉。与唐玄宗李隆基的缠绵悱恻,甚至连她的死都是说不完的故事。李隆基和杨贵妃再婚后,唐朝正处在盛世时期,杨玉环色艺俱佳,三千宠爱在一身,于是乎,从此君王不早朝。虽说自古亡国不可尽归咎于红颜祸水。所谓一

  •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息肌丸这种药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息肌丸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会使人肌肤胜雪,双眸似星。传汉代赵飞燕姐妹对此药甚为依赖。后世盗墓者久闻大名,把配方从她们的坟里挖出来了,可惜已风化了一部分,只能看到基本成分是麝香。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据说这张配方

  • 清朝皇宫殿外的甩鞭人究竟是干啥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

    在电影《雍正王朝》中,总有一个人在宫殿外甩着鞭子,这一幕的背后其实有着深刻的含义。类似的仪式在现代也有类似的体现,如大型演讲和部门会议。在这些场合中,会议开始前会有一个人宣布会议开始,这个人就像是古代宫廷中的甩鞭人一样,用话筒或咳嗽声告诉与会者要保持安静,注意听讲。古代宫廷的甩鞭仪式又称为&ldq

  • 中国古代为何将“福”字倒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古代

    春节刚过,我们会发现每逢佳节,中国人总是喜欢贴“福”字,而这贴法还相当有讲究,倒贴“福”字表示“到福”,其实这个福“倒”了的背后还有一个典故的你们知道吗。春节贴福字,寓意着对来年生活的美好期待,对幸福生

  • 古代女子同性恋如何实现性满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同性恋

    古代女子社交受限,越约束压抑,就越容易找方式爆发。在中国古代女性封闭式的生活,女子大多只限于在女眷、婢女间活动,由此,女性同性恋的现象各代都有,有的是上流社会的以精神恋为主的同性恋,如小姐与婢女之间、女友之间等。如明代作家李渔的剧本《怜香伴》中,就描述了一则女子同性恋的故事。它说的是少女石云笺谒庙

  • 古代青楼女子避孕方式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避孕

    古代青楼虽说可恨,但也给这些被抛弃的女子一个归宿,在青楼被男人喜爱的女子一般有几个特点,长得漂亮是肯定的,并且还要身材好,毕竟她们是靠身体吃饭的。所以她们也会花很大经历去保护自己的身子,第一条就是千万不能怀孕,不说怀孕会拉不到客,更会被老鸨打个半死或者打掉孩子,极度伤害身体,所以古代女子就有了自己

  • 中国传统婚俗理念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传统,婚俗,理念,是什么,中国,传统,婚俗,文化,自然

    中国传统婚俗文化自然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是经历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过程而形成的一种具有一定约束力的文化内涵。它不仅规范人们的婚姻行为,影响人们的婚姻意识,它的存在还与一定区域内的社会制度、生活习惯以及当时环境下的历史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中国传统婚俗理念经过中国几千年以来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国传统婚俗

  • 刘邦的初恋是谁?刘邦和曹氏经历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邦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创立了汉朝并成为了第一位汉朝皇帝。然而,在他的一生中,有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与他紧密相连,那就是他的初恋曹氏。据史书记载,曹氏是刘邦在起义时认识的一位女子。当时,曹氏还是个少女,她的父亲是一名农民。刘邦在起义时曾经路过曹家村,曹氏便向他投怀送抱,两人一见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