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梁武帝为什么会三次舍身同泰寺?梁武帝为何提倡和尚全吃素?

梁武帝为什么会三次舍身同泰寺?梁武帝为何提倡和尚全吃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72 更新时间:2024/2/17 15:14:49

梁武帝此举实在是前所未有的奇事。不仅有失国体,而且于理不合。况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为了把他赎回来,朝廷众臣前后共用了3亿万赎身钱。不仅如此,他还顶着压力号令全国的佛教徒们茹素吃斋,从而为佛教开辟了吃素的风尚,也成为佛家的一大特色。

梁武帝对佛教的认识高度已然不是一般人能够望其项背的,就拿吃素这项举措来说,恐怕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因此梁武帝在开创中国佛教素食化之初,遭受了不少阻力。

原来的汉地佛教僧人虽然可以吃肉,但一般吃的都是“三净肉”,即:不为杀一不是为了你杀的;不闻杀你没有听见或看见;不所杀一不是你杀的。但是梁武帝的佛学修为显然是更上一层楼,为了显示自己的尊佛、敬佛、信佛之心,他亲自撰写了《断酒肉文》,明令禁吃肉食,就连祭祀用的三牲也一律改为面粉做的猪头猪肉。

天监十六年五月,梁武帝举行了第二次《断酒肉文》法会,再次重申,作为佛教信徒应该不喝酒不吃肉,全面施行三餐素食,这才是真正的尊佛敬佛。不但如此,就连普通百姓如果想依靠佛祖的保佑安居乐业,也都应该在饮食方面少荤多素,甚至只素不荤。

可是,食肉动荤自古有之,是人类演化至今保持的饮食习惯,可想而知结果有不少人都不愿意遵照梁武帝的指令。因而这二次法会,因为没有断肉律典的理论支持,食素的倡议自然没有推广成功。梁武帝不甘心,又埋头研究了一年,发表了一篇名为《出家人受菩萨戒法》的文章,他吸取了人家说他无法可依的教训,开始积极地推广《梵网经》菩萨戒。这次虽然他不再提戒酒戒肉之事,但是《梵网经》中其实已经讲明了断酒肉的规定。

梁武帝的意思就是让臣民认识到,此篇文章是有理论依据做支持的,于是这次的推广活动开展得很成功,《梵网经》菩萨戒基本上深入民间。也因此,断酒肉的规定从此成为中国佛教的特色。

不过,是否恰逢其时真有《梵网经》这一理论及时出来支持梁武帝的食素倡议呢?其实,这个《梵网经》很可能是梁武帝自己编著的。从天监十六年梁武帝推出的《断酒肉文》可以看出,这字里行间说得明白,当时还没有食素的理论支持依据,也就是说含有断肉律的《梵网经》当时应该尚未出现。而且,当时遭到反驳的梁武帝无言以对,直到一年以后才开始推广《梵网经》。

由此可见,《梵网经》的出现应该和梁武帝有关。其次,梁武帝为了达到食素戒酒的目的,也有撰述断肉律典的动机。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梵网经》的编著者很可能就是梁武帝本人。

当然,梁武帝是不可能凭空戒荤吃素的,尤其以他的地位和生活环境来看,一代帝应该更易于提倡饕餮圣宴而非简食素餐。梁武帝食素的灵感,应该是受到中国与印度两方面的素食传统的影响。从印度方面分析,在佛教之前就提倡发扬爱心、不食肉的传统。

佛教兴起后也承袭了这种思想,大乘佛教中的如来藏学派,则更进一步强调佛教徒要严禁肉食。梁武帝熟悉佛学,他的食素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如来藏断肉食思想的影响,所以在他的《断酒肉文》中,把如来藏系经典作为理论依据来倡导制断酒肉。从中国方面分析,食素原本是有人家办丧事时才施行的一种礼仪,表示对逝者的尊重与追思。同时,孔老夫子一提倡安贫乐道,不要追求物质享受,因此,食素也符合儒家的精神。

道教方面,有些法术的修炼也必须建立在食素的基础上。这些对于儒道佛都有研究的梁武帝来说,无疑是重要的理论支持。在《孝思赋》中他就提到,奉行素食的理由,是为了表达对父母的孝思。此外,在《断杀绝宗庙牺牲诏》中也提到,梁武帝是基于儒家的仁恕精神而下诏食素的。由此可见,梁武帝推动食素之风的思想,不光受到了印度大乘佛法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中国固有素食思想本土宗教的影响。

如果说食素只是梁武帝对佛法思想认识高度的体现,那么他三度舍身庙宇则可以说是又从理论上升到了实践的高度,虽然作为皇帝,他舍身寺庙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但如果抛开皇帝的身份不谈,只从一个佛教徒的角度去看梁武帝舍身寺庙的举动,其所作所为还是十分令人钦佩的。

标签: 梁武帝

更多文章

  • 古代有哪些皇帝不纳嫔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皇帝

    古代的皇帝在古代的普通人眼中,绝对是最幸福的男人。抛开权势、财富等方面的羡慕,后宫中能拥有众多嫔妃,才是大多数男人最羡慕的。好多皇帝的身板都不怎么好,大概就是后宫中花开茂盛的缘故。太监这种生物,也是因为后宫女人多了,害怕皇帝被戴绿帽子才诞生。不过,历史上也有三位另类的皇帝,即使当上了皇帝,在后宫也

  • 唐朝女性都爱袒胸露乳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朝

    通常讲起唐朝,人们对它的印象就是开放,说起唐朝的女性,又会想到暴露。然而一个曾经历时300年之久的唐代,只用一个“开放”就能全部概括吗? 让我们走进历史,探寻唐代社会真相。 1955年陕西省西安市高楼村盛唐时期墓葬出土的这件女俑是唐代妇女体态丰盈、衣着露胸的代表。韩熙载夜宴图

  • 山阳公和安乐公比起来哪个爵位的待遇更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山阳公

    刘协和刘禅这两位亡国之君,分别都被授予公爵的职位,那么汉献帝的山阳公,刘禅的安乐公,待遇差别有多大?哪个爵位的待遇更好呢?一首先,蜀汉灭亡后,刘禅被曹魏封为安乐县公。与此相对应的是,东汉王朝灭亡后,汉献帝刘协被封为山阳公,这里面的山阳,指的是河内山阳郡,也即刘协的山阳公,以河内山阳郡(在今河南焦作

  • 沙丘之变的历史真相解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沙丘之变

    公元前210年,千古一帝秦始皇,在第五次东游的过程当中,忽然病逝。随着秦始皇病逝,历史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秦始皇去世之后,最关键的事情,就是要马上选出下一位皇帝。而秦始皇临终之前,则是命令身旁的近侍赵高,写了一封诏书给自己的长子扶苏,让扶苏返回咸阳继承皇位。但就在这个时候,负责草拟诏书的赵高,却忽

  • 刘备只“借”了南郡,为何给了孙权长沙、江夏、桂阳三郡?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备

    汉末三国的蜀汉可以说是“成也荆州,败也荆州”,刘备以荆州为基础建立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蜀汉政权,但也因为荆州让蜀汉走向衰落。荆州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就是蜀汉与东吴围绕荆州展开的一系列争斗,其中的代表历史事件就是“借荆州”。不过

  • 古代结婚为什么要拿扇子遮住脸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结婚

    《风起洛阳》古日播出年夜婚片断,柳然脚持扇子,金冠蓝衣制型。没有少网友收现,不少时装剧中年夜婚时新娘皆脚持一把扇子遮住脸,那以及年夜祖传统认知的白盖头有很年夜区分,那末现代娶亲实的要用扇子遮住脸吗?娶亲用扇子遮住脸是甚么风俗?拿扇子正在婚礼举行的历程当中,能够道是对比罕见的一种情形,果为对于于新娘去

  • 魏征对《七德舞》表达厌恶之情为何李世民却不生气?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魏征

    《秦王破阵乐》是唐太宗在做秦王时所编的军乐,是大唐武威的最高艺术象征。唐太宗登基后命令将 《秦王破阵乐》扩编为《七德舞》,由魏征、虞世南作词,演奏起来气势雄浑,感天动地,就连各国使臣都跟着手舞足蹈。所以在唐朝的很长时间里,《秦王破阵乐》(《七德舞》)不仅是军队乐舞,甚至还发挥了如今某些国歌的作用。

  • 西汉的“东宫”为何是太后的居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东宫

    二十一世纪头几年,《汉武大帝》风靡大江南北。而除了汉武帝、卫青等男性人物之外,《汉武大帝》还塑造了以窦太后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女性人物,而西汉太后居住的“东宫”也成为剧中经常出现的场景之一。不过这里有些人就感到奇怪:“东宫”在古代不应该是太子的住所和机

  • 商鞅被诬陷谋反被诛杀后为何没有一个秦王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商鞅

    众所周知没有商鞅,秦国就不可能变得强大,更不用说具有一统天下的实力。那么这样一个功臣被诬陷谋反,继而被杀,为什么后任秦王没有一个为他平反呢?其实这背后的道理很简单,就是他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国家已经强大了,变法已经完成了,商鞅还得罪了国君,留着他有什么用?死了也就死了吧,没必要给他平反。听上去似乎

  •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历史去向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兰亭序

    王羲之(公元303年公元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是中国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后人尊其为“书圣”。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会稽内史,领右将军,所以又称“王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