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欧阳修被贬滁州的真正原因

欧阳修被贬滁州的真正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672 更新时间:2024/3/12 6:28:11

欧阳修是宋代文坛领袖,也是宋代政坛上的后起之秀。按照人生的逻辑,要是欧阳修懂事,要是欧阳修能遵从官场的潜规则,溜须拍马、拉人下水、捕风捉影之类的,他就能在官场干的风生水起。

但是欧阳修不是那样的人。一方面,他是一个特别正直的人,属于不平则鸣的人,看不惯的就说,简直就是一个大嘴巴。当年欧阳修在进京赶考的时候,就有个和尚说他的嘴巴大、耳朵边上发白,容易惹上口舌是非。果然,欧阳修在他的一生中三次被贬,都与这些口舌的是非有关。

第二,欧阳修是个很随性的人,喜欢吃吃喝喝,喜欢呼朋唤友一起喝大酒,喝多了就写一点艳词之类的。这本来在宋朝的文人中,写点这样的东西,也无伤大雅,连宰相晏殊、苏东坡等人都写过,连一贯老牌保守主义者司马光也 写他做了一场了无痕的春梦,但是偏偏欧阳修倒霉,家里面老是出一些匪夷所思的幺蛾子的事情,这些诗词就被政敌拿来,作为他为老不尊甚至是乱伦的证据。欧阳修这种事情竟然摊上了两次,虽然说最终查无实据,但对他的仕途的影响是致命性的。

第三,他的官场的站队技术有问题。范仲淹要搞改革,特别是在人事上的动作很大,欧阳修坚定地站在范仲淹一边,结果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失败了,范仲淹被贬,连带着欧阳修被贬。

范仲淹被贬之后复出,官越做越大,改革的雄心也越来越强烈。在一个死气沉沉的社会推行改革,难度之大可以想见,因为任何一项改革必然触动权贵阶层的既得利益,要打破权力的藩篱,改革者随时要付出代价。果然,范仲淹推行的“庆历新政”失败,改革三人组范仲淹、富弼杜衍先后被贬谪出朝,枢密副使韩琦上疏营救,结果也被贬往扬州。反对派认为这四人就是官场的“F4”,诬蔑此四人朋比为奸,称之为朋党。

当时任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的欧阳修,本来仕途一帆风顺,但欧阳修再次站错队伍,站在失败者一边。他写下了著名的《朋党论》,指出“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在给皇帝的《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中,指出,“欲广陷良善,则不过指为朋党;欲动摇大臣,则必须诬以专权”。

此文像匕首,一针见血刺向了保守派的要害,保守派对此愤恨不已,睁大眼睛挖空心思寻找欧阳修的过错。恰巧欧阳修的外甥女张氏因私通家奴东窗事发,遭审讯时诬称与欧阳修有染,这是个绝佳的剧本,这样一个“猥琐大叔情挑小萝莉”的故事,绝对可以让欧阳修身败名裂甚至身首异处。欧阳修被投入大狱接受审查。虽然后来查明此事纯属子虚乌有,但欧阳修还是受到牵累,被降职到滁州。

但是,和被贬到黄州的苏东坡一样,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同样成就了欧阳修大师的地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诗穷而后工,挫折是人生最好的大学!

标签: 欧阳修

更多文章

  • 王忠嗣还活着的话安史之乱就不会出现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王忠嗣

    众所周知,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自此之后,唐朝日益衰落终至走向灭亡再也没能恢复元气,曾经管辖的西域也落入他手汉朝政权再也没能掌权。但在其中,却有一种论调,若是王忠嗣未死,安史之乱或许就不会爆发?王忠嗣是唐朝著名的将领,他的父亲为国献身战死沙场,被追封为大将军,在失去父亲后,王忠嗣最初

  • 古代的银子长什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银子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日常不可或缺的钱币经历了无数种演变,才变成我们如今通用的人民币。人民币轻便易携带,数额的计算也非常简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数的便利。而在旧时人民币还未出现时,银两才是人们称量货币的主要形式。银两又叫纹银,始于两汉,盛于明清,到了清朝还出现了实、虚银两之分。我们经常在电视

  • 哀牢山300箱金条宝藏是真的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哀牢山

    说起哀牢山,这是位于我国云南省内的一座山脉。早在数千年前,围绕着这座山脉,怒江沿岸就生活着一些远古人类。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聚集成部落,最后形成了“哀牢夷”。这样的部落时代大约持续了约千年的时间。直到公元前500年左右,这些各处的部落才算是统一,形成了一个奴隶制的国家,这

  • 汉灵帝刘宏在位期间做了哪些荒唐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灵帝

    汉桓帝刘志逝世后没有继承人,外戚窦氏从诸侯王中选,刘宏就登上了皇位。汉桓帝时因为靠宦官掌权,所以宦官势力极大,窦氏虽然权利大,但没能压住宦官势力,于是想联合太傅陈蕃除掉宦官。不想消息走漏被宦官知道了,宦官因此先下手发动政变,窦氏、陈蕃等人均被灭族,宦官成为汉灵帝刘宏时期的掌权人,也成为汉朝宦官最多

  • 滴血认亲有科学依据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滴血认亲

    说到“滴血验亲”这个事情,想必很多小伙伴在一些电视剧里面都是有见到过的,最为著名的就是《洗冤录》和《甄嬛传》了,电视剧反正是把人看得神乎其神的,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的想想的话,如果单纯的就滴个血就能认亲的话,那隔壁的老王这些事情应该就会变得十分的少见了吧,因为这样的验亲方式太过于

  • 道光帝选择奕詝为皇位继承人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道光帝

    旻宁,原名绵宁,清朝第八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 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自古以来封建王朝的皇帝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往往会采取嫡长子继承制。但是清朝建立以后,却几乎没有什么嫡长子继承的情况出现。清朝的皇帝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有很大的自由,往往会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人选

  • 宣华夫人为何会郁郁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宣华夫人

    历史上隋炀帝杨广的即位并不光彩,原本杨广已经将原太子杨勇打击得毫无翻身之地,而且根据当时的局势分析,不管是他们的父亲隋文帝,还是母亲独孤皇后、以前众大臣,觉得杨广是帝王的不二人选。可为什么杨广还是毒杀了自己的父亲呢?而当时有名的宣华夫人,是不是引起宫变的主要原因呢?一、隋文帝和独孤皇后讨论杨广的夺

  • 古代皇帝死后新皇帝会继承后宫妃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古代

    一朝天子一朝臣,对后宫的女人而言,也是如此。朝代更迭对天下格局影响甚大,而对于那些花朵一般年纪,却要独处深宫的女子而言,却是一声惊雷,因为要面临巨大的人事变动。原有的宫女姑姑会继续留下,宫廷跟单位一样,都不愿意全是新人,希望得力的老员工留下来挑起大梁,当然随后也会选拔一批新员工,交给老员工培训。少

  • 古代女子进宫用什么方法验证清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古代

    在古时候,古人非常注重女子的清白,特别是对于一些要进宫的女子,每一位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才可以步入王宫。针对一部分要进宫选拔的女子,那个时候的人用智慧开发出了一些方法,根本不需要任何工具辅助,看了也许很多人都会觉得不可思议。在那个时候,不管是来自于皇亲国戚家的女儿,还是一些民间老百姓的闺女,在进宫

  • 清朝各级嫔妃的伙食待遇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

    古代皇宫里的待遇虽然在当时都是最好的,但是和现在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清朝是距离咱们最近的一个朝代,咱们就来说一下清朝皇宫里那些嫔妃平时的待遇吧!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封建帝制从秦朝到清朝硬发展了2000多年,各项制度其实都已经十分完备了,后宫嫔妃的保障制度自然也是这样的。当时皇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