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仪和魏延有什么恩怨?

杨仪和魏延有什么恩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95 更新时间:2024/1/25 5:03:38

杨仪魏延有什么恩怨?

杨仪(?-235年),字威公,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初为荆州刺史傅群主簿,后私自投奔关羽,任为功曹。羽遣其至成都,大受刘备赞赏,擢为尚书。因与尚书令刘巴 不和,降为弘农太守。建兴三年(225年)任丞相参军。建兴五年(227年),随亮出军汉中。建兴八年(230年),迁长史,加绥德将军。亮卒,他部署安全退军。亮生前定蒋琬继己任,仪仅拜中军师。建兴十三年(235年),因多出怨言,被削职流放至汉嘉郡。但杨仪仍不自省,又上书诽谤,言辞激烈,最后下狱,自杀身亡。

投奔刘备

建安年间,杨仪为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背离傅群前往投奔襄阳太守关羽。关羽任命他为功曹,派他为信使西行去见刘备。刘备与他谈起国家军事大计,议论政治得失,非常喜欢他,于是征召他为左将军兵曹掾。及至刘备为汉中王,又升任杨仪为尚书。刘备称帝后,东征东吴,杨仪与尚书令刘巴不和,便被改任遥领弘农太守。

结怨魏延

建兴三年(225年),丞相诸葛亮任用他为参军,代行相府事宜,准备南行。

建兴五年(227年),杨仪跟随诸葛亮到汉中。

建兴八年(230年),杨仪被提拔为长史,加绥军将军。诸葛亮多次出军,杨仪总是帮他制订规划,筹措粮草,做事不用过多的考虑,很快就利索地处理完毕。军中礼节制度,都由杨仪安排和检查。诸葛亮深为爱惜杨仪的才干,借助魏延的骁勇,常恨二人不能很好相处,但又不忍心偏废他们任何一方。

建兴十二年(234年),杨仪跟随诸葛亮出军屯扎谷口。秋天,诸葛亮病情加重,秘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魏延断后,如果延或不从命,就随他的便。诸葛亮殁,秘不发丧,杨仪令费祎前往揣摩魏延意图。魏延回答道:“丞相虽然身亡,但还有我呢,怎么能因一个人的死而荒废天下大事呢? 再说,我魏延是何人,怎么能受杨仪摆布,做断后的将领呢?”

大军都随杨仪徐徐退却,魏延大怒,日夜兼程,赶在杨仪大军前面,所走过的地方都烧绝阁道。杨仪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刘禅说对方谋反,刘禅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到底是谁想造反,董蒋二人都担保杨仪怀疑魏延。魏延先占据南谷口,率军出击杨仪大军,杨仪命令王平在前抵御魏延。王平骂魏延的先头部队:“诸葛公去世,尸骨未寒,你们这些人怎么敢如此!”魏延大军知道错在魏延,不听魏延的命令,都散了。只有魏延与其子数人逃亡,逃到汉中,杨仪派遣马岱追上了魏延并且斩了他,将头颅献于杨仪,杨仪用脚践踏魏延的头颅,并且骂道:“庸奴!你还能再作恶么?”于是诛灭魏延三族。

以上为《三国志》的记载,不过据《魏略》所记,受诸葛亮托付兵权的是魏延,杨仪因怕魏延趁机相害,所以造谣说魏延要北上投敌,并发兵攻之,然而被诬陷的魏延深恐与战则清白难雪,所以只逃不战,最后终于被追杀。裴松之认为此说法是在曹魏的传言,蜀汉陈寿的《三国志》比较可信。

作茧自缚

原本杨仪认为自己被诸葛亮托付后事,又为朝廷诛除了逆贼魏延,所以自己应该会继诸葛亮后掌政,于是招呼都尉赵正用《周易》卜筮,卦为“家人”,杨仪沉默不欢。而诸葛亮生前已有密奏,认为杨仪性情急躁狭隘,有意让蒋琬担当重任,蒋琬于是为尚书令、益州刺史。杨仪到京城后,被任命为中军师,没有部属,只是自己便宜行事而已。起初,杨仪任先主手下的尚书,蒋琬为尚书郎,后来虽然都任丞相参军长史。杨仪每次随行,承担军中繁重的工作,自认为比蒋琬资历老,才能超过蒋琬,于是声色之间经常流露出怨愤表情,斥责他人叹息自己的言语发自内心。当时人家都畏惧他出言不逊,不敢与他交往,只有后军师费祎前往慰劳看望他。杨仪对费祎表示自己的怨恨忿怒,说了许多以前的事,还对费祎说:“以前丞相去世时,我如果举兵前就魏氏,今日处世怎会落魄到这种田地呢!真是令人追悔莫及。”费祎便秘密地将这些话向上奏报。

建兴十三年(235年),杨仪被废为平民,流放到汉嘉郡。杨仪到了流放地,再次上书诽谤,语气措辞激烈,于是朝廷派人下到郡中捉拿他。杨仪自杀,他的妻儿老小回到蜀地。

家庭成员

杨虑:字威方,杨仪之兄。自小德行素著,在江南中带品德无人能及。一直不愿出仕为官。十七岁时夭折,乡人称他为“德行杨君”。

标签: 杨仪

更多文章

  • 范蠡为什么要辅助勾践?范蠡最后为何离开勾践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范蠡

    在群雄逐鹿、人才辈出的春秋争霸时代,范蠡无疑是高手云集、群英荟萃的人才大军中最为耀眼的明星之一。放下他文武兼备、大德大勇不说,单凭他对勾践认识的透彻程度,以及他退隐保身的先见之明,就足令世人惊叹咋舌。但令人费解的是:既然范蠡明知勾践是个“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的不义之人,

  • 古代新皇登基后前任皇帝的后宫会怎么处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后宫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古代一般情况下,一个皇帝的后宫可是非常庞大的,但是如果一个新的皇帝登基之后,那么前任皇帝的后宫应该怎么选择呢?对于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毕竟在古代,这样的事情还是非常普遍的。而且也是每一个后宫的妃子所要面对的问题。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古代新皇登基后前任皇帝的后

  • 古人喝酒碰杯时会说什么 干杯还是千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喝酒

    现代,朋友间喝酒时会说一句“干杯”,干杯一词已经成为了如今宴会上的祝酒之辞。不过干杯其实是现代的说法,古人在酒宴上喝酒碰杯时说的并不是干杯,而每个朝代的说辞也都不同,如果有一定了解的话会发现这里面的故事十分有意思。今天就借此机会跟大家讲讲古人喝酒的祝酒词一般都说些什么,想了

  • 辽朝宗室耶律罨撒葛为何要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罨撒葛

    前段时间大火的《燕云台》热播让许多观众对辽国和契丹族的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主角萧燕燕和韩德让这些人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而剧中最讨人喜爱的应该是太平王罨撒葛夫妇,成为观众最磕得一对人物cp。在剧中太平王罨撒葛虽然不是长子却实力强劲。耶律璟继承了帝位后,十分信任罨撒葛,政事基本都是交由罨撒葛来处理的。

  • 和珅到底有多少家产 和珅的家产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和珅

    说到和珅,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贪官,贪了很多钱,在古代的时候可以说是富甲一方了。甚至说,他是的家产加起来甚至是可以富可敌国了!所以如果将和珅的家产加起来到底有多少钱呢?如果是现在的话,他的家产总价是多少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和珅到底有多少家产 和珅的家产相当于现在多少钱1、和珅到底有多少

  • 古人睡觉为什么用木枕 用木枕有什么好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木枕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在看古装剧的时候,基本上他们睡觉用的枕头都是方方正正的木枕。可是现代人基本上看不到这样的枕头,小编也是怀疑,木枕难道不硌得慌?为什么古人睡觉都用的是木枕呢?用木枕睡觉有什么好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古人睡觉为什么用木枕 用木枕有什么好处1、古人睡觉为什么用木枕其实我

  • 阴兵借道真的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阴兵借道

    从古至今,在我国民间有着很多的传说,而“阴兵借道”就是其中一种。不过阴兵借道在书中有记载的,在《五行志》中有写到:“临潢府闻空中有车马声,仰视见风云杳霭,神鬼兵甲蔽天,自北而南,仍有语促行者”。意思就是在临潢府上空,忽然传来车马轰隆之声。人们抬眼望去。

  • 古代免死金牌真的有用吗 免死金牌可以免死几次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免死金牌

    在大家看古装剧的时候,可能很多时候都会看到皇帝给别人一个免死金牌吧?对于这个东西,大家可能都比较清楚,在电视剧里面可能真的是可以免了自己的死罪。但是在古代,这个免死金牌真的有用吗?那么可以免死几次呢?毕竟这个肯定不是一个一次性的。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古代免死金牌真的有用吗 免死金牌可以免死

  • 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将领仆固怀恩为何最后也造反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仆固怀恩

    安史之乱是唐代玄宗末年至唐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为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带来的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仆固

  • 西周时期齐国国君齐哀公为何被周天子烹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齐哀公

    齐哀公被人活活煮死了,接任国君为了表示深深的哀悼,便给了他一个“哀”的谥号,哀其不幸!堂堂一国之君,怎么会被人煮死呢?是谁胆子这么大呢?干这等残忍之事之人便是周夷王。周夷王为何要杀齐哀公,人家怎么惹到他了呢?《史记》给的解释是,纪侯向周夷王进谗言,周夷王相信了,便冤杀了齐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