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黄巢起义时用人肉当军粮纯属杜撰吗

黄巢起义时用人肉当军粮纯属杜撰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307 更新时间:2024/1/3 17:05:28

黄巢起义用人肉当军粮

在唐朝末期的时候因为朝廷统治黑暗,百姓始终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自然灾害致使很多有田地的农民也颗粒无收,再加上政府沉重的税收,很多农民因为无路可走而聚集在一起爆发起义,为的就是希望可以推翻当时的朝政,在这些起义活动中黄巢起义算是最为著名的了。说这次起义著名除了影响和范围方面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黄巢起义用人肉当军粮这个消息了吧。那么黄巢起义用人肉当军粮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黄巢起义用人肉当军粮这件事是真实存在的,黄巢起义自从揭竿而起后一直发展的非迅速,然而最终这次运动还是失败了,在失败前曾经有过一次包围陈州的事件,黄巢率领着军队足足僵持了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的时间中因为粮草不足,最后只能发生黄巢起义用人肉当军粮的情景。黄巢军队还采用非常大的一种石磨,将活人生生地粉碎之后,其肉充当军粮,用这样的方式来保存军队的战斗力。

黄巢军队在这个地方足足僵持了三百天左右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他们要每天吃人肉,这样算起来整个部队几乎可以吃光几个城池的人了。据说黄巢起义军用人肉当作军粮来吃,在吃之前他们会将部分男女老少扔进巨磨,进而碾成肉糜后当作食物吃下去。可是这样的吃法很快就让周围再也找不到人了,于是黄巢又派人去附近的州县中搜寻人类。黄巢起义用人肉当作军粮的行为其实和之前的统治者也不差什么了,甚至更为残忍和血。

黄巢食人事件纯是杜撰

在新、旧《唐书》中都有记载齐军在围攻陈州的期间,因为军粮的严重不足,黄巢为了能使自己的军队有战斗力便干脆命令士兵把人抓来当作食物。他们因此制作了一个石臼,把活人扔到石臼中连骨头一起磨成肉酱。这种食人记录令人骨悚然,也成为历史上食人的最高记录。

我们先来看一下历史史书是如记载这个吃人事件的。在《旧唐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大致的意思是义军包围陈州三天,关东仍然没有人耕种。,义军抓人而食,一天杀数千人,还有工具将人磨碎再吃。在《新唐书》中也有差不多的记载,说在围攻陈州的时候,把其他十州的百姓俘虏来吃。

但是,近日《冲天英雄传》的作者耀华并不认同这种说法,认为食人事件纯是史料杜撰出来的,而且加上到底吃了多少人也没有明确的记载。食人事件那么大规模,为什么不把人数记载进去呢,这是疑惑之一。之二就是根据现在的科学判断,按七人人一天吃一具尸体来算,每天要吃点将近两万人,那么一年就要吃掉六百多万人,这个数据远超过当时的人口数。第三点,黄巢吃人事件来源于《旧唐书》的记载,此书的作者是司徒张昭远,他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去看待农民起义,落笔处处都在诋毁农民起义,所以这样的事件有可能是他抹黑农民起义之词。

由此来看,对于黄巢食人事件还是有很多探讨的地方,不能根据几本史书就妄下定论。

黄巢起义政权

黄巢起义是在唐朝时期的一次农民起义活动,当时唐朝已经逐步进入了更加黑暗的时期,政治上一片混乱,另外国家在僖宗的领导之下百官也并不能做到为百姓着想,而诱发了黄巢起义的发生。当然黄巢起义所产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这次也是唯一建立了政权的运动。黄巢起义政权的建立是这次运动的最高峰时期,然而并没有持续多久就失败了,那么黄巢起义政权是什么呢?

标签: 黄巢起义时用人肉军粮纯属杜撰黄巢起义人肉

更多文章

  • 唐末黄巢咏菊一诗的寓意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末黄,巢咏,一诗,寓意,是什么,唐末黄,巢咏,一诗,寓意

    唐末黄巢咏菊一诗的寓意是什么《不第后赋菊》是一首赞颂菊花的诗,此诗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这首诗是在他没有考中科举之后所写,使他对唐朝的政治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激发了他内心的思想,通过咏菊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现在,我们来对这首诗进行赏析。诗的第一句点名菊花开放在萧瑟的秋季。尤其

  • 历史上所谓的孙坚背约是什么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上,所谓,孙坚,背约,是什么,典故,历史上,所谓,孙坚

    历史上所谓的孙坚背约是什么典故?据搜集到的历史资料来看孙坚的死与其“匿玺背约”紧密相关,正是因为孙坚有了匿玺背约的行动,才酿成了后来与袁绍、刘表结仇,中埋伏而死的下场。孙坚生平介绍:吴始祖武烈皇帝孙坚(155年-191年),字文台,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东汉末

  • 司马欣在乱世之中把握机会直步青云却不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司马欣,乱世,之中,把握,机会,直步,青云,不得善终,司马欣

    司马欣和司马懿司马欣和司马懿属于司马氏族不同的分支。司马氏族最早来自于周王朝,发展到秦汉之后,司马氏族就分成四支:魏系、卫系、秦系和赵系。司马欣属于秦系司马氏,司马懿属于赵系司马氏。司马欣(出生年份不详—公元前204年),秦朝的长史,曾辅助秦国将军章邯与陈胜的起义军作战,后来归降于楚军。因有恩项羽,

  • 王熙凤为什么还会求林黛玉做事?求得是什么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王熙凤,为什么,还会,林黛玉,做事,求得,是什么,红楼梦,谁

    《红楼梦》里谁想培养林黛玉做接班人呢?这话还得从贾母对贾宝玉的态度说起,在老太君心目中,宝玉将来不仅是要主政贾府的,而且也是要指着他将来中兴贾府的。那么,在宝玉主政贾府时,掌管府内事务的重任理当由宝玉的妻子来担当了。这个未来的府内事务操持人,在贾母那里的分量就非同小可了。贾母恐怕早就把这么个人儿看成

  • 为何说陈圆圆与吴三桂纠缠了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为何,陈圆圆,圆圆,吴三桂,纠缠,一生,说起,陈圆圆,圆圆

    说起陈圆圆,我们不得不提到“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他们几乎纠缠了一生。本文揭秘陈圆圆与吴三桂的爱恨纠葛。陈圆圆与吴三桂陈圆圆的故事,有一个平庸的开头:某女因家贫流落苏州,沦为娼妓。成年之后因色艺双绝,名声遐迩,为时人所慕。今人多以为陈圆圆一生与吴三桂纠缠不清,却少有人知陈圆圆遇吴三桂是被田畹带回

  • 一世英杰马超为何被蜀汉闲置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一世,英杰,马超,为何,蜀汉,闲置,马超,陈寿,三国志,中其

    马超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其实是结局悲惨的,虽然马超投靠刘备后,有过很荣耀的官位,但是马超更多的遭遇到了蜀汉上下的猜忌和防范。马超有很高的武力,并不在关羽之下,论军事谋略也不比赵云差,但是马超最后年仅47岁,就告别历史舞台,那马超为何没有被刘备重用呢?马超的简介马超,字孟起,父亲马腾,祖父马肃娶的是羌

  • 战国时期著名的长平之战简要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战国,时期,著名,长平,之战,简要,介绍,赵括长,之战,介绍

    赵括长平之战介绍战国时期著名的战争“长平之战”,无论是从其规模,还是伤亡的惨烈程度来看,无疑都是空前的。而这场战争中,秦军的将领白起以及赵军的将领廉颇等人都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还有那位最后死于秦军乱箭之下的赵军主将赵括。电视剧《西风烈》赵括剧照说起赵括,大家可能对他都不会陌生,“纸上谈兵”

  • 豪格是如何亲手杀死心爱的福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豪格,如何,亲手,死心,爱的,福晋,亲王,豪格,生于,160

    肃亲王豪格,生于1609年(明万历三七年),卒于1648年(顺治五年),一生戎马倥偬,战功显赫,17岁授封贝勒,24岁授封为和硕贝勒,28岁晋封为和硕肃亲王(清初十二等爵位的第一等)。豪格虽然位极人臣,但他短暂的人生旅途并不平坦,充满了艰辛和坎坷。1635年(天聪九年)的一个春日,盛京(今沈阳)郊外

  • 解密中国古代的慈善资金来自何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解密,中国,古代,慈善,资金,来自,何处,中国,古代,慈善

    中国古代慈善活动怎么开展?东汉时期汉献帝刘协“出太仓米豆为饥人作糜粥”据《周礼·地官》记载,周王在中央行政官职中,设立地官司徒,助其教化国民,安定天下。有现代民政部部长部分职能的司徒,为做好民政工作要采取6项措施,即“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赈)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 何进为何被宦官所杀?犹豫不决最要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何进,为何,宦官,所杀,犹豫不决,要命,公元,189年,大将

    公元189年,以大将军何进为首的外戚势力,已经和以蹇硕、赵忠为首的宦官势力到了难以共存的时候。就在这一年汉灵帝死去,少帝刘辨即位,由少帝之母何太后听政,少帝之舅大将军何进辅政。在当时,何进手握天下大权,已经有了出兵剿杀宦官的权势,并且有少帝刘辨在手,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编造所谓诏令。加上当时以袁绍为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