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神探狄仁杰如何让一代女皇武则天戒色

神探狄仁杰如何让一代女皇武则天戒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352 更新时间:2024/1/22 10:50:01

好色是人的天性,男人如此,所有了“窈窕淑女,君子好求”的千古佳句,女人亦如此,因而今天的成语词典里多了一条“看杀卫王玠”。

论好色的本事,历史上因此出名的女人比比皆是,比如南北朝的山阴公主一次就向她的皇帝大哥要了三十个男宠,着名的贾南风更是玩一个杀一个,不过最受人们厌恶的还是一代女皇武则天。但武则天有她的伟大之处,作为一个敢做敢为的女强人,她实实在在把自己当皇帝看,把自己当成龙,而不是凤。她对男人的宠幸是正大光明的,而且学着男性皇帝们的做法,比如把自己的后宫制度化,设立名为“控鹤府”的机构,大量圈养貌美的男人和轻薄的文人。一时间,男人涂脂抹粉,邀宠吃醋,陪女皇玩榕蒲戏或说笑话,这在中国的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其实比起历史上的许多男性皇帝,武则天的后宫已经是很小了,而且她也没有因为享乐抛弃了黎民苍生,国家还是被她治理得井井有条。对于自己的后宫,武则天虽然溺爱,但并不放纵,再加上她本人以严狠出名,所以当时的满朝文武很少有人对此加以劝谏。然而事情到了后来,控鹤府在最高长官张易之的精心打理下,男宠日益增多,服务内容从单一的提供“男性温存”,逐渐增加了曲宴供奉。泡在美男堆里的武则天虽然已处七十多的古稀之年,但经不住诱惑,经常在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和诸武的陪侍下,通宵筵宴。长此以往,她的身体肯定是受不了,但是大臣们知道,谁劝谁倒霉,因为这是在逼皇帝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一不留神,进天牢算是轻的。

就在其他大臣们沉默的时候,大名鼎鼎的狄人杰出场了,不过话说回来,满朝文武也只有他出场才会有效果。很多电视剧里都描述狄人杰与武则天的关系如何如何非比寻常,《护国良相》里更是把二人写成了人前玩笑打趣的朋友,这些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多少符合史实。公元700年狄人杰去世时,武则天令朝廷哀悼三天,还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着说朝廷没人了,足见她对狄人杰的倚重和信任。

说起来,狄人杰和武则天还是老乡,都是山西人,前者在并州(今天的太原),后者在文水,两地相距不算太远。不过狄人杰成为武则天最信任的大臣不是因为二人的同乡关系,而是因为他的卓越才干和刚直不阿的性格。唐高宗仪凤年间,狄仁杰升任大理丞。大理丞是专管司法的官职,狄人杰一到任就展示出了惊人的断案能力,短短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牵扯到的人多达17000,一时名声大振,成为朝野推崇备至的大神探。而且他正直清廉的作人风格,也受到了老百姓的称颂。

这时的唐高宗已经体质变弱,不得不在背后升起一道帘子,请武则天坐在后面指挥自己。唐高宗不比父亲李世民,很多事情的处理上欠缺名君风范,比如仪凤元年,武卫大将军权善才与和左鉴门中郎将范怀义误砍干了一件蠢事,竟然误砍了太宗陵寝的柏树。老子的坟地被人动了,高宗自然不是一般的生气,当即命令治二人的死罪。依仗自己的专业法律知识,狄仁杰上奏说二人罪不当死,唐高宗疾言厉色地说:“(二人)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掌握天下人生死的皇帝不发火已经够可怕了,发火的皇帝就更可怕了。然而狄仁杰面不改色,立即开始当堂辩护:“犯言直谏,自古以为难。臣以为遇、纣则难,通、舜则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措其手足!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知识就是力量,唐高宗在法律专家面前自然无言以对,最终,帘子后面的武则天的强势干预,高宗被迫改变了主意,赦免了二人的死罪,改为将他们流放至岭南(今广东)。几天后,狄仁杰被拔擢为侍御史。武则天还特意把他找来,夸奖道:你日前所言,令哀家深深感佩。在那样的场面敢说那样的话,勇气可嘉,值得嘉勉。

标签: 神探仁杰如何一代女皇武则天戒色好色人的天性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最不可理喻的15件荒唐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上,不可理喻,15件,荒唐事,俗话说,林子,什么样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这句话很形象的阐明了生物的多样性。在这里我们不妨顺势发挥一下,把这句话嫁接到历史中去,就会觉得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真是日子长了,什么样的事都能发生。其中就有一些事情,让人看了无比郁闷,直接激发了人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冲动,大概所谓的以史为镜,就是这么个意思吧。一、

  • 1947~1949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国民党突然坍塌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1947,1949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国民党,突然,坍塌

    近年来,台湾的一些学者,甚至蒋介石的高级将领以及他们的后代,总要提这样一个疑问,直到现在他们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从1947年到1949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国民党好好的一个政权就没有了?坍塌得太迅速了!一、“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几乎没有人认为中共会打赢,舆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r

  • 古代科举趣闻:科举考生因名字谐音不好而丢状元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古代,科举,趣闻,考生,名字,谐音,不好,状元,如果说,考试

    如果说考试是一种产业,那么在这个产业中的竞争是可想而知的。对于中国来说,这种产业已经延续了几千年,现在的考试制度和古代的科举亦是异曲同工,尽管我们现在叫做考试,古代叫做科举,但是性质又有什么不同?只不过在古代科举的结果是进入仕途的唯一道路。对于学而仕的古代,现代的考试制度选举出的人才有了更多选择的可

  • 汪东兴的悲惨下场:历史是如何书写汪东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汪东兴,东兴,悲惨,下场,历史,如何,书写,汪东兴,东兴,来

    对汪东兴来说,这一生最重要的,是遇到了毛泽东。因此,历史对他的书写,不可避免地要和毛泽东纠缠在一起。不仅是这样,汪东兴和宋庆龄的事情也被传的沸沸扬扬的。在历史中是如何来书写汪东兴的呢?一起接着往下看。汪东兴生平经历1916年1月,汪东兴出生在江西弋阳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期就参加了方志敏领导的农民

  • 古代科举透视:揭秘常有考生意外死亡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古代,科举,透视,揭秘,常有,考生,意外,死亡,真相,古代

    古代科举作为读书人进入仕途的唯一道路,竞争也是异常的激烈。能够中了状元,那是举世无双的荣耀啊。而在中国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被外国人看做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竞争如此激烈,难免会有些特殊的手段,大概那个时候科举也是一名二运三风水的事情,只不过,有些人还是要通过非常的手段取得名望。说起科举考试,中华传统文

  • 揭秘古代刑具:清末让人不忍直视的刑具(组图)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揭秘,古代,刑具,清末,让人,不忍,直视,组图,各种,历史

    从各种历史书籍与电视剧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古代酷刑可谓是残忍至极。很多人都难以想象,被赐死刑的人是有多么的痛苦。那么,在古代,责罚犯人的刑具都有哪些呢?1、木笼,明清时期常见的一种刑具。囚犯在其中蜷缩不能伸展,时间稍微长久,便会全身麻痹。常用于一些重刑犯的审讯或惩戒。若在夏天,囚犯很容易就会晕厥甚

  • 古代科举制度的创立:科举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古代,科举,制度,创立,后世,影响,多大,什么,科举,基于

    什么是科举?基于最近的国考成为大众焦点,同时国考与古代科举制度的相同点,来一次深度解读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选拔人才资源,而设置的一种考试制度,让读书人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学而优则仕的一种制度。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

  • 历史揭秘:中国第一个王朝为什么叫夏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揭秘,中国,第一个,王朝,为什么,叫夏,夏朝,约前,2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自己的儿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那么,夏朝为什么加夏朝呢?夏朝是按四季的叫法才叫夏朝的吗?如果是那为什么不叫

  • 南京大屠杀申遗成功 披露日本试图阻挠细节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南京大屠杀,申遗,成功,披露,日本,试图,阻挠,细节,日媒

    日媒在谈起南京大屠杀申遗时,关于细节方面,认为日本阻止行动迟缓。尽管在南京大屠杀申遗过程中进行过阻扰 ,甚至有报道日本公然威胁联合国,日本外务省官员表示“强烈谴责”,自民党人士声称要“暂停承担教科文组织的经费”。但历史不容改写,这是日本无法改变的事实。

  • 解密诺曼底登陆:曾有中国人参加诺曼底登陆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解密,诺曼底登陆,曾有,中国人,参加,诺曼底,陆战,现如今

    现如今,许多网友在求证当年的诺曼底登陆是否有中国人参加?诺曼底登陆作为二战诸多战役当中最著名的一幕,这场发生在1944年6月6日6时30分的战争将被用于载入史册。然而,在这段历史中,著名的诺曼底登陆战,似乎都与中国军人无缘。但事实上,曾有一批年轻的中国海军军官参加过这些军事行动。他们的名字在各国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