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军队竟然歼灭了金国主力军是怎么回事

宋朝军队竟然歼灭了金国主力军是怎么回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443 更新时间:2024/1/21 14:46:46

13世纪初,北方草原上出现了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政权。1211年二月,成吉思汗自龙驹河率军南下,越过阴山,袭击金朝边地,揭开了长达23年的蒙金战争的序幕。金朝在蒙古军的迅猛打击下,被迫放弃中都(今北京),退守汴京。金军在与强悍的蒙古军交锋中几乎每仗皆败,蒙古军队陆续占领了山东、山西、河北等地区(一些地方为依附蒙古的汉族军阀所控制)。金国仅余陕西、河南两地,在黄河以北只剩下河中等少数据点。

1230年,窝阔台将蒙古军队兵分三路大举攻金,双方在三峰山(河南禹州西北)展开会战。蒙古军队采取了疲劳金兵的战术:当金兵进攻时,蒙军不战自退;金兵刚扎营寨,蒙军就来偷袭。金兵昼夜不得休息,甚至三天吃不上饭,结果被蒙军包围在三峰山。

当时恰逢天降大雪,气候非常寒冷,蒙军在四面烤火煮肉,轮番休息。金兵却披甲僵立雪中,饥寒交迫。蒙军知道金兵急于突围,就故意让出一条路。当金兵争相逃跑之时,蒙军伏兵四起,大败金兵。

大多数学者认为,三峰山一战,金兵主力被歼灭殆尽,至此,金朝已经是摇摇欲坠,离覆灭不远了。但是,近来却有专家认为金军主力在三峰山一战并未被歼灭,而是后来被宋朝军队歼灭的,这些人以何为依据?金军主力到底是灭于宋军还是蒙古军队呢?

这些专家认为,据《金史·武仙传》记载,三峰山之战金军失败后,“余众迸走”,而败逃的金将武仙,在逃跑时以三峰山战场为圆心绕了大半个圈,“收溃军得十万人,屯留山及威远寨。立官府,聚粮食,修器杖,兵势稍振。”

当时,参加三峰山之战的金军共有15万人,武仙在三峰山之战后“收溃军得十万人”,这个数目占了三峰山之战中金军总数的三分之二左右,而剩下那三分之一的5万金军,也并没有全部被蒙古军歼灭,当中有很多金兵成功逃脱,据《金史·古里甲石伦传》记载:“九年正月,北兵(蒙古军队)从河清径渡,分兵至洛……洛中初无军,得三峰山溃卒三四千人,与忠孝军百余守御。”也就是说金军有三四千溃卒跑到了洛阳,估计还有一些躲藏在民间。因此,三峰山之战蒙古军最多只歼灭了金军三四万人左右,其余的全逃跑了。

可见,那些认为三峰山之战后,金的主力已经不复存在的观点是错误的,蒙古军并没有能够在三峰山之战中全歼金军,只是打了个击溃战。金军主要将领有完颜哈达、完颜陈和尚、杨沃衍等也从三峰山成功逃脱,但是他们却没有像武仙那样收拢溃兵,而是逃到了钧州,缺兵少将的他们在随后的蒙古军攻陷钧州之战中阵亡。

这时的蒙古军队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暂时还不能迅速消灭金朝,于是他们一方面与金国议和,另一方面则要求宋朝出兵合击金兵。应该说这时候金军的主力还是存在的,而且仍然能够击败蒙古军。据《金史·蒲察官奴传》记载:“(金忠孝军)军中阴备火枪战具,(蒲察官奴)率忠孝军四百五十人,自南门登舟,由东而北,夜杀外堤逻卒,遂至王家寺……持火枪突入,北军(指蒙古军)不能支,即大溃,溺水死者凡三千五百余人,尽焚其栅而还。”武仙率领的十万金军虽然在其后与蒙古军作战中受到了一些挫折,但实力并没有受损,直到“……金天兴二年正月,仙阅兵,选锋尚十万”。

为了挽回金朝的颓势,据《金史·完颜仲德传》记载:金将完颜仲德等人在与蒙古人议和失败且北窜无望的情况下,构思了一个重要的战略决策,即是企图集中力量占领宋朝四川,以待时机卷土重来。武仙以及“乘乱聚众二十万为边患”的金将武天锡、金邓州守将移剌瑗都是这一政策的拥护者,据记载“武仙时与武天锡及邓守移剌瑗相犄角,为金尽力,欲迎守绪入蜀,犯光化,锋剽甚”。金朝凭着这庞大的数十万大军,似乎复兴有望。

然而,他们的这一计划,却在宋朝名将孟珙的打击下灰飞烟灭,绍定六年(1233年)十二月,金哀宗逃至蔡州,金将武仙、武天锡、移剌瑗等聚兵邓州,进攻光化。而此时,南宋已正式决定出兵助蒙古灭金。次年五月,孟珙奉命进讨,据《宋史·孟珙传》记载,武天锡在与孟珙作战时全军覆没,“珙逼其垒,一鼓拔之,壮士张子良斩天锡首以献。是役获首五千级,俘其将士四百余人,户十二万二十有奇。”

另一金将移剌瑗因为作战失败,不得不向孟珙投降,“瑗遣其部曲马天章奉书请降,得县五,镇二十二,官吏一百九十三,马军千五百,步军万四千,户三万五千三百,口十二万五千五百五十三。珙入城,瑗伏阶下请死,珙为之易衣冠,以宾礼见”。而武仙则“易服而遁”。孟珙则“降其众七万人,获甲兵无算”。至此,三峰山之战中从蒙军阵前逃脱的十万金军溃卒加上武天锡和移剌瑗的军队在与宋军作战时损失殆尽,金军主力已经荡然无存。

1234年,蒙古军攻破蔡州西城、宋军破蔡州南门,金哀宗见大势已去,传位于末帝完颜承麟后自缢身亡,残余金军或战死,或自杀殉国,无一投降,完颜承麟也被乱军所杀。金朝自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国以来,历经119年的历史,至此终于灭亡。宋将孟珙在绍定六年期间成功地全歼了数十万金军,而蒙古军在同一年中没有一场战役有这样的辉煌战绩。因此,歼灭金军主力的,实际是宋末名将孟珙所率领的宋军。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成吉思汗的骑兵有多厉害能够横扫欧亚大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成吉思汗是古代蒙古民族的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战略家。他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高原上的诸部落后,进而征服了半个世界,创立了横跨欧亚两大洲的蒙古大帝国。1995年12月,美国《华盛顿邮报》依据“人类文明史上第二个1000年(1000~1999年)中,何人缩小了地

  • 开封府传奇的两任皇帝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开封府传奇》中的两代皇帝历史原型分别是赵恒和赵祯: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皇帝(997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在位),宋太宗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初名赵德昌,后改赵元休、赵元侃。赵恒历封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开封府尹。至道元年(995年),被立为太子

  • 成吉思汗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成吉思汗即元太祖,全名奇渥温·孛儿只斤·铁木真,杰出政治家、军事家。父亲也速该是尼伦部孛儿只斤氏族的首领。铁木真九岁那年,他的父亲被蒙古族塔塔尔部落的人毒死,原来依附他们家的族人纷纷离去,连铁木真家的牲畜也一起被赶走了。在处境十分艰难的情况下,铁木真的母亲诃额伦靠拾果子、

  • 护国太师木华黎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木华黎,成吉思汗“四杰”之一,战功卓著。他本是成吉思汗的奴隶,却凭自己的才智得到了成吉思汗的赏识,成为成吉思汗最为信任的军事统帅,最终辅佐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族,名冠天下。木华黎的父亲古温兀阿,是成吉思汗手下一名忠猛干将。一次,乃蛮部进攻蒙古部落,成吉思汗抵挡不住,与几个随从

  • 成吉思汗第二个儿子:察合台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成吉思汗的第二个儿子察合台从小便不受关注。大哥术赤为长子,三弟窝阔台比自己稳重,最小的弟弟拖雷聪慧机敏,深受大汗宠爱。察合台很清楚自己没有什么过人之处,知道自己与汗位无缘,所以心态很平和。在跟随父亲西征的过程中,察合台作战很勇猛,并不输给大哥和弟弟,屡建战功。西征得胜而归后,成吉思汗对几个儿子论功行

  • 拖雷受成吉思汗喜爱吗拖雷有没有做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成吉思汗与皇后孛儿帖生育了四个儿子: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小儿子拖雷。在平常人家,一般都是小儿子最受父母宠爱,再加上拖雷与生俱来的机智和勇敢,自然深得成吉思汗的喜爱与信任。拖雷从不恃宠而骄,从年幼起便跟随在兄长们身边学习骑射,练就了一身好武艺,作战的时候也非常勇猛,逐渐在军中树立了自己的

  • 忽必烈是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1215年,成吉思汗攻克了金中都,金朝统治下的河北地区基本纳入了蒙古帝国的版图。一时间,整个蒙古帝国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普通牧民,都杀牛宰羊,饮酒庆贺。就在这喜气洋洋的日子里,一个婴儿呱呱落地,他就是后来改变整个蒙古帝国命运并且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伟大人物元世祖孛儿只斤&mi

  • 阿合马为什么是元朝的奸臣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要说元朝最大的奸臣,大家都会提到阿合马的名字。阿合马是回回人,李璮之变后,忽必烈开始重用西域人士。据说他是作为陪嫁的奴隶进入忽必烈的王府中,因为在宫内洒扫等工作上十分卖力而获得忽必烈夫妇的喜欢。阿合马不仅头脑灵活,能言善辩,很会讨主人喜欢,而且办事能力也很强。在忽必烈即位以后的第三年便平步青云当了大

  • 八思巴:蒙古与西藏文化交流的使者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239年,窝阔台次子阔端驻扎在凉州(今甘肃武威),派大军进攻西藏,最终西藏归附于蒙古。自此,西藏归入中国版图,受历朝历代中央政府管辖,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臣服于蒙古后,作为在西藏影响力颇大的藏传佛教萨迦派首领、年仅十五岁的八思巴便于1254年去六盘山拜见了忽必烈。八思巴自小聪明伶俐,

  • 蒙古与高丽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蒙古族自北方崛起之后,在追击契丹的同时,也对朝鲜古国高丽用兵。连年的战争使高丽国大批士兵战死,众多百姓被杀,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忽必烈继承汗位建立元朝后,考虑到攻打南宋与日本的需要,改变了以往对高丽的高压政策,不再派兵攻打高丽,只要求高丽作为元朝的附属地,每年向朝廷进贡财物。当时的高丽皇帝元宗为了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