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八思巴:蒙古与西藏文化交流的使者

八思巴:蒙古与西藏文化交流的使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098 更新时间:2024/1/29 13:21:49

1239年,窝阔台次子阔端驻扎在凉州(今甘肃武威),派大军进攻西藏,最终西藏归附于蒙古。自此,西藏归入中国版图,受历朝历代中央政府管辖,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藏臣服于蒙古后,作为在西藏影响力颇大的藏传佛教萨迦派首领、年仅十五岁的八思巴便于1254年去六盘山拜见了忽必烈

八思巴自小聪明伶俐,七岁时就能熟读佛经并懂得经要义,因此,藏民尊他为“八思巴”圣者。

见十五岁的八思巴聪颖过人,忽必烈非喜爱他,将他留在了身边。

1260年,忽必烈登汗位不久,就封八思巴为帝师。四年后,忽必烈设立了专门管理佛教事务和西藏地方军政事务的机构总制院,交八思巴掌管。不仅如此,忽必烈还在西藏设立了地方行政机构,建有二十七个驿站,有专人去西藏普查户口,因地制宜,重新划分行政区域,还在前藏和后藏设立了十三个万户监管军政,如此均归八思巴领导。

八思巴的历史贡献不仅在于使元朝皇室接受了佛教,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贡献是为蒙古族创造了新的文字。

蒙古人最初没有自己的文字,成吉思汗灭了乃蛮以后才有了蒙古文字,但是很不完善。忽必烈想创制一种新的文字来作文全国通用的官方文字,于是,1260年,八思巴奉命完成这项任务。八思巴借用藏文字母,创制了四十一个新字母来拼写蒙古语,于1269年正式使用,从此,元朝的官方文书一律用八思巴创制的蒙古文字来书写。从保留下来的碑刻上,还能看到这种文字。

从某种意义上说,八思巴字象征着蒙古和西藏文化的交流。八思巴和他的弟子们,还把西藏佛教造型艺术传到内地,又把内地的雕版印刷术传到西藏。

1274年,八思巴回到西藏,他的弟弟亦邻真留在大都,接替他做帝师。1280年,八思巴去世。自八思巴之后,历代西藏喇嘛首领都被称为帝师,他们受朝廷的委托,执行朝廷命令,管理西藏政事。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蒙古与高丽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蒙古族自北方崛起之后,在追击契丹的同时,也对朝鲜古国高丽用兵。连年的战争使高丽国大批士兵战死,众多百姓被杀,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忽必烈继承汗位建立元朝后,考虑到攻打南宋与日本的需要,改变了以往对高丽的高压政策,不再派兵攻打高丽,只要求高丽作为元朝的附属地,每年向朝廷进贡财物。当时的高丽皇帝元宗为了王位

  • 白朴与《梧桐雨》的内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白朴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并称“元曲四大家”。在元朝杂剧作家之中,他可算最有古典文学修养的。白朴自幼聪明过人,好学不倦,很早就显露出过人的才华。大诗人元好问与白朴的父亲白华是好友,每次到他家,元好问总要把白朴叫到跟前,亲切和蔼地询问:&l

  • 元顺帝为什么变成了亡国之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为元朝打下江山的先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死后的一百四十年中,元朝共历十四代皇帝,平均十年一个,可没想到最后的子孙元顺帝终成了丧家之犬。在元顺帝继位之前,太史就曾经反对过,预言说:“若此人为王,则天下大乱。”但没有人听他的话。等到元顺帝继位成为可汗后,丞相伯颜把持了朝政,所有的事

  • 西厢记是谁写的讲的什么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元朝,《西厢记》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一部剧作,被誉为:“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西厢记》自创作七百年来,被全国多个剧种演唱至今,久演不衰。《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出身官宦名门。他的父亲曾经跟随成吉思汗西征至西域,很受成吉思汗赏识。王实甫虽然生于官宦之家,可是却没

  • 元朝人物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元朝的建立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元朝由忽必烈于1271年建立。其前身是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大蒙古国。元朝的正式国号叫大元,取自于《易经·乾篇》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

  • 义社十兄弟简介最后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立国不久,赵匡胤因为担心大臣拥兵自重,会导致“陈桥兵变”的历史重演,于是将他们的兵权都收了回来,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此后赵匡胤又用同样的方法将军权一一收归中央。在被赵匡胤猜忌的众人当中,石守信是在赵匡胤为首的“义社十兄弟&rd

  •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有没有哪一部书可以让人一辈子受益,可以靠它安身立命?答案有肯定的。北宋初期的赵普,就声称只靠半部《论语》来辅佐宋太祖治国平天下!赵普,字则平,是宋初著名的宰相。他早年效命于赵匡胤的父亲,和赵匡胤感情深厚,以兄弟相称,是赵匡胤的幕僚之一。他参与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赵匡胤建国称帝后,赵普成

  • 花蕊夫人究竟是谁最后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大将孟知祥举兵拿下东川,从此占据四川全境。四川有山川之险,更有天府之都,自三国刘备起便可雄踞一方,逐鹿天下。因而孟知祥据蜀之后,起了自立为王的念头。传说一天傍晚,孟知祥行军到成都郊外,见一人推着小车经过,车上的东西都用袋子装着。孟知祥随口问那人:“你这车子能装多

  • 范镇是谁范镇为什么敢直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嘉祐二年(1057年),北宋朝廷上下突然人心惶惶,因为皇上突然病倒了,而更要命的是,仁宗皇帝赵祯虽然在位多年,却没有子嗣。本来,换成寻常人家,如果很长时间都没有儿子,可以从兄弟的儿子当中过继一个。可是赵祯是皇上,总想把万里江山交给自己亲生的儿子。满朝的文武大臣虽然心里着急,却也无可奈何立谁为太子是国

  • 范仲淹简介范仲淹改革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北宋名臣范仲淹从小刻苦读书。他常去附近山上的醴泉寺寄宿读书。他那时的生活很清苦,每天只煮一碗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就着几根咸菜,吃完继续读书。范仲淹后来到南京应天府书院学习。他很珍惜这个机会,不分昼夜,刻苦攻读。有一个同学看到他常年吃粥,十分同情他,就给他送了些好吃的,可是范仲淹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