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探看:习仲勋严谨简朴的家风

探看:习仲勋严谨简朴的家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988 更新时间:2023/12/20 8:34:32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习近勋同志的严谨家风。让我们一起看看习主席实在怎样的 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吧。

三年前的2013年10月18日,在纪念习仲勋诞辰100周年之际,习仲勋夫人齐心在人民日报发表章《忆仲勋》,回忆了丈夫的成长经历以及两人几十年相依相伴的往事。当时,齐心也已经九十高龄,她在文章中写道:“仲勋出生在陕西富平一个农民家庭……仲勋的父亲于1928年40岁时病故,母亲柴氏也在次年去世,年仅35岁。苦难的家史对仲勋一生产生极大影响。”苦难中生长出的信仰与本色,苦难中激励的奋斗与改革,苦难中养成的勤俭与谨慎,伴随了这位革命家的一生,进而形成一个家庭的自觉与传承。

1960年,习仲勋、齐心与亲友在北京北海公园合影。

执着的信仰:“如果战争持续十年,我宁可十年不见你”

1913年10月15日,习仲勋出生时,习家已经从河南迁到陕西务农30多年。父亲习宗德和母亲柴氏都是本分的农民,整日为了生计奔波,勤俭持家。夫妇二人育有7个子女,习仲勋是老大。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习宗德认准一个“严”字。习仲勋刚刚五六岁时,父亲就带他下地做些简单的农活。广博的黄土高原有着踏实的存在感,习仲勋身上深深浸润着西北大地的厚实和不屈。这种精神延伸到他革命工作的每一个时期,在很多重要时刻体现出来,哪怕几经波折坎坷,直到生命的最后他仍然坚守自己的信仰。

习仲勋的少年时代恰逢历史大变革时期。1926年春天,习仲勋入读富平县立诚公学高小部,于右任、胡景翼等进步人士的事迹给他以迪。在这所学校,他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不满13岁就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习仲勋进入陕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在好友也是学校党的负责人宋文梅等人的帮助下,他积极投身学生运动。那年,他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被捕入狱。一心希望儿子本分做人的习宗德,听到消息后病倒了。习仲勋出狱回家后,本来担心父亲责怪。但是他说了被捕的原因和自己的信念后,父亲没有责怪他,还表示了理解和赞同。没过多久,习宗德因病情恶化去世。也就是在1928年,15岁的习仲勋转为中国共产党员,开始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奋斗,从此这份信仰终生未变。

1930年,习仲勋打入长武县的国民党驻军内部,从事兵运工作,两年后组织发动“两当兵变”。兵变失败后,他与刘志丹、谢子长等人一同创建了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然而,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派驻西北代表团和陕甘晋省委执行“左”倾教条主义,在根据地内部错误地发动“肃反”。1935年,习仲勋和刘志丹等一大批领导干部被关押。危急之中,泽东恰好到达西北,习仲勋等人才得到平反释放,全国“硕果仅存”的根据地保住了。习仲勋说,如果毛泽东晚到4天,他们就要被处死了,是“中央挽救了陕北”。20多年后的1962年9月,习仲勋因为“《刘志丹》小说问题”遭到诬陷,被审查、迫害长达16年。但是,他没有抱怨,1978年恢复工作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交上党费。

1947年,习仲勋与齐心在延安。

齐心比习仲勋小10岁,出生在河北省高阳县一个爱国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毕业于蔡元培兼任院长的北京大学文学院法律系。1937年,她和姐姐齐韫(齐云)寄住在北平姑妈家。七七事变前夕,她考入北平市立第一女子中学,看榜时听到了城外的炮声。北平沦陷之日,她在姑妈家门口目睹了日军耀武扬威进城的一幕。偌大的中国已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齐心随18岁的齐韫一名中共发展对象在地下党的领导下疏散,辗转天津、开封等地,最后时任山西长治县县长的父亲才将她们接回家。姐姐很快穿上军装跟父亲辞行,参加游击队去了。一路上的见闻和姐姐的影响,让齐心决定参加革命。她曾偷偷溜出家门,但是因为年纪小,病又刚好,没有成功。一家人逃难到西安后,父亲把她托付给世交好友、决死队纵队长陈光斗的夫人,让陈夫人带她去山西。在陈光斗的帮助下,齐心终于奔赴晋东南抗日前线,找到了姐姐。1939年3月,在姐姐的介绍下,15岁的齐心进入山西屯留的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女生队学习,成了八路军战士。同年8月,她因为在反“扫荡”中表现出色,没到入党年龄便被特批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冬天,齐心像许多进步青年一样,去了延安,随后进入中央党校学习。

1943年,齐心到绥德师范做学生工作,认识了正在当地工作的习仲勋。第二年,志相投、情相近的两人结为夫妇。刚结婚,习仲勋就对齐心说:“从此以后,我们就休戚相关了,但是我不愿意陷在小圈子里,今后我可能在很多方面照顾不了你。”齐心日后回忆说:“我理解他的意思,在艰难的岁月里,作为革命夫妻不可能要求彼此过多关照。”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齐心因为承担了临时任务,从绥德回到西北局机关。有一次野战军正在安塞县开祝捷大会,组织上考虑到齐心和习仲勋很久没见面了,让她随慰问团去参加大会。一心想着战局的习仲勋看到齐心先是惊讶,随后很生气,当着众人的面就说:“这么艰苦,你来干什么?”随后他又说道:“如果战争持续十年,我宁可十年不见你。”齐心回忆说,当时自己没有觉得委屈,反而暗暗为习仲勋“伟丈夫的气概自豪”。

在“文革”的日子里,齐心的信仰同样未曾动摇。1970年“整党”时,造反派以齐心是“黑帮家属”“不能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由,要求她退党。齐心不为所动,仍然坚持每月按时交纳党费,最后此事不了了之。齐心回忆:“这段时间,对我和孩子们来说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庆幸的是,我们全家人都经受住了这样的考验。”

作为革命伴侣,习仲勋和齐心携手走过了半个多世纪。不管是在“文革”中备受磨难,还是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或是在建设市场经济的大潮里,夫妇二人对中国共产党事业的信仰没有变过,这份信仰一直支撑着他们的家庭。

1949年6月,习仲勋在西安各界保卫西安动员大会上讲话

真实的本色:“我是农民的儿子”

习仲勋说过:“我这个人没什么特殊能力,是个很普通的人。我出身农民家庭,是农民的儿子,辛勤耕耘才有收获,才能生存。”习仲勋族弟习仲滚回忆说,哥哥跟自己谈话时不止一次说起过自己对农村的感情。到了上世纪80年代,习近平在和彭丽媛谈婚论嫁时,还会提到“我父亲也是农民的儿子”。

习仲勋对农村的感情源自他的家庭出身。年少时,父亲习宗德常对他说:“长大了不要做官,也不要经商。当官的欺压老百姓,一些商人难免唯利是图,多重钱财。如果有了学问,就做一名教书先生,用自己的本事传书授道,受人敬重。要不就种庄稼,做个本分的农民。”1944年,绥德地区召开司法会议,身为绥德地委书记的习仲勋在会上发表《贯彻司法工作的正确方向》的讲话,强调司法工作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不当‘官和‘老爷……走出‘衙门,深入乡村。”

习仲勋和齐心的婚礼就在陕北农村最常见的一口窑洞里举行。成婚几个月后,齐心从绥德师范毕业,就去了农村基层工作。1945年,习仲勋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继而调任中组部副部长、西北局书记等职,而齐心一点“好处”也没沾上,一直在农村工作到解放。5年间,两人相隔几百里,过着聚少离多的生活。习仲勋要她安心在基层工作,齐心理解丈夫,从来没有要求组织上的照顾。但是她又深爱丈夫,两人便常常写信。即使在夫妻俩的信中,习仲勋除了诉说思念之情,也不忘鼓励齐心:“农村是一个大学校,是学之不尽的知识宝库,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如果能做好一个乡的工作,就能做好一个区的工作。”习仲勋还以自己开辟根据地时曾到一家一户做工作的亲身经历指导齐心。一个战友看了这封信,笑着和齐心说:“这哪里是普通家信?完全是革命的两地书啊!”在习仲勋的鼓励下,齐心常以一个乡或村为重点进行调研,还兼任《群众日报》的特约通讯员,报道农村基层情况。齐心后来回忆说,那个阶段他们虽然多是两地分居,感情却日益加深。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父母赴沪看望陈毅,父子间“约法三章”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50年春,陈毅的父母从四川老家千里迢迢赴沪看望阔别20多年的儿子,也想看看当了上海一把手的儿子,如何管理千头万绪的大上海并带领上海人民谋幸福的。陈毅见到饱经风霜的父母,非常高兴,他嘘寒问暖后,便安排父母在自己家里住了下来。平时陈毅和夫人张茜工作都很忙,数天后好不容易才抽出一个周日,专门陪二老在市

  • “为人民服务”是如何产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上学的时候政治课上讲过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人民”。天安门广场举行阅兵式,受阅部队齐声呐喊“为人民服务”。而这个根本宗旨的提出,则源于毛泽东的 《为人民服务》 一文。那么,这篇文章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张思德读过毛泽东

  • 周恩来的外交幽默大集锦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周恩来周总理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外交家,在很多重要的外交场合留下了很多妙趣横生的言论,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1、1971年,基辛格博士为恢复中美外交关系秘密访华。在一次正式谈判尚未开始之前,基辛格突然向周恩来总理提出一个要求:“尊敬的总理阁下,贵国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掘成果震惊世界,

  • 赫鲁晓夫竟要100万中国劳工援建西伯利亚!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外交流最多的国家就是苏联了。当时苏联在各方面大力援助中国搞建设,可谓是社会主义一家亲,中苏关系一时间被推上了一个新高度。但是在新中国建国5周年之际却发生了一件不太愉快的事。中苏关系的恶化突发在赫鲁晓夫当政时期,赫鲁晓夫一直被看成是造成中苏关系恶化的罪魁祸首。但实际上,在苏联领导人

  • 云秀桐:追求光明的烈士遗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值得人们铭记,同样革命烈士的遗孀也值得人们无限的敬意。下面,小编就和大家讲一位追求光明的烈士遗孀,她叫云秀桐。云秀桐,女,蒙古族,1907年5月出生,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塔布赛乡塔布赛村人。云秀桐出生在一户家境殷实的蒙古族家庭。1919年,云秀桐进入归化城三仙庙女子小学堂读书。小

  • 罗星汉:被美国政府称为海洛因教父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号人物,他的祖上是明朝的一位战将,他被美国政府称为“海洛因教父”,曾遭缅甸政府逮捕入狱,出狱后却成为了缅甸政府的“座上宾”,他就是罗星汉。罗星汉穿着简洁干练,脸部表情十分温和。如果你单从外貌来看,根本就看不出这是一位赫赫有名的&ldqu

  • 白求恩:这两年是我最有意义的日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9年毛泽东写作并发表了《纪念白求恩》(原题《学习白求恩》)一文,当年在延安就得到空前反响,之后,该文收入《毛泽东选集》。在60年代初期学习毛泽东著作高潮中,这篇文章也受人瞩目,文章中一些话语曾经是青年人自我励志的经典。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篇文章被列入“老三篇”,不光在

  • 揭秘:江苏富商李浩民的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下面,小编就和大家来讲讲江苏收复李浩民的故事。李浩民,江苏如皋富商,李昌钰父亲如皋富商李浩民拥有老家江苏如皋近一半的土地。1938年11月22日,他的第11个孩子李昌钰出生。抗战胜利后,李浩民审时度势,考虑将家庭和生意迁往台湾。1947年,李浩民安排老婆带着孩子迁往台湾。1949年除夕前夜,李浩民用

  • 揭秘:粟裕终生难忘的一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粟裕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首。他的一生曲折,在他的一生中不经意的邂逅,经常蕴涵着宿命般的机缘。1927年10月,在江西与广东交界的山区,在南昌起义溃退的人流中,20岁的警卫班长粟裕遇到了比他年长6岁的团指导员陈毅,从此开始了跨越半个世纪的交往。在乱军人流中,与他们同时

  • 揭秘:陈赓是怎样坐着担架打赢直罗镇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陈赓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领导者。他一生战功显赫,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讲讲他是怎样坐着担架打赢直罗镇战役的。直罗镇战役,是中央红军为巩固陕甘根据地而发起的一次著名战役。尽管那是70多年前的事了,但提起这一仗,直罗镇的老人们没有不知道的,而对其中一段陈赓大将乘担架夜战直罗的故事更是被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