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探秘:周恩来后人的平淡人生

探秘:周恩来后人的平淡人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653 更新时间:2023/12/5 20:29:31

周恩来总理兄弟三人:总理为长,大弟周恩溥,小弟周恩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周总理的平淡人生。

从1957年始,周恩溥的后人周荣庆一家一直低调生活在河南焦作。11位后人中,除了一人有正式工作外,其他人是靠做些小生意、打工维持生活。周家人从不炫耀身世,如同“隐居”一样,日子过得平淡,甚至穷酸,但他们从来没有任抱怨,他们在平凡、平静、平中度过每一天……

总理要求侄子一家到河南生活

周恩来总理兄弟三人,他有两个胞弟,大弟周恩溥,小弟周恩寿。周恩来没有子女,周恩溥有一个儿子叫周荣庆,周恩寿有6个子女。

1945年初,周恩溥在山东被国民党抓起来,让说出周恩来的去,但他始终没说,严刑拷打后没几天就含恨告别了人世。周恩来的亲人当中,还有大弟媳兰芳和小弟周恩寿,这两人都在战争年代落下严重伤病,新中国成立后不能正常工作。于是,周恩来就让他们提前退休了。当时,如果正常退休能拿到70%~80%的工资,而提前退休的工资比例要小得多,这样一来生活就成了问题。于是,周总理就承担了两人的生活费用。

周总理每月从自己400元的工资中,拿出100元给小弟,拿出50元给大弟媳,另外,看病吃药钱也是根据需要再另外给。这种资助,一直持续到周恩寿的6个子女参加工作,持续到大弟媳王兰芳去世。当时,周总理专门交代侄子周荣庆:50元钱是给你妈妈的,谁也不要用,你们花钱自己挣。

周家的后代牢记总理的嘱托,住房寒酸、生活清苦等,他们没抱怨过一句,没向组织上伸过一次手。并且,按照总理的要求,侄子周荣庆一家还来到了河南生活。

1957年,周荣庆转业分配至河南一家卫校当宣传化干事,母亲王兰芳也一同来到了河南。

周荣庆是周恩来7个嫡亲侄辈中的老大。临行时,周总理专门送他一句话:“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到河南不久,周荣庆又被调到了焦作市九里山钢铁厂,后服从组织安排,先后到焦作轮胎厂、群英机械厂等单位工作,均是没有任何职务的普通员工。

在焦作九里山钢铁厂,周荣庆结识了晋菊清。晋菊清来自焦作农村。两人相处了大约半年。一天,工友们说,周荣庆就是周总理的侄子!晋菊清惊呆了,气喘吁吁地找周荣庆,面对劈头盖脸的发问,周荣庆只好回答说是真的,他是周恩来的侄子。晋菊清非常生气,说:“为什么不早说,你骗人,俺父母是农民,太不般配,不谈了!”晋菊清说完扭头就走,周荣庆连忙追上去解释,说“我就是我,大伯是大伯……”两人最后来到母亲王兰芳面前。王兰芳耐心地对晋菊清解释:“好孩子,咋能因为他伯父是总理就吹哩!我们来焦作时,总理一再交代,自己的路自己走,能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以总理的亲属自居……”

晋菊清听着老人的话,再想想周荣庆近半年来,一点儿也看不出他是总理的侄子,就是一个普通工人,从不盛气凌人,也不对人发脾气,晋菊清的心动了。1959年5月10日,30岁的周荣庆和20岁的晋菊清喜结连理。

得知侄子周荣庆与一个农家女结婚了,周总理连连称赞说很好,说劳动之家光荣,并立即致信祝贺。邓颖超也随信寄来了一条烙花巾被、一对鸳鸯枕头和一条纯毛毯。

总理和后人的暖暖亲情

9年后,已有两儿一女的晋菊清第一次见到了敬爱的周总理和邓颖超。当时,晋菊清婆媳没有买到坐票。在火车上,晋菊清找来一张硬纸板让婆婆王兰芳坐在车厢接口处,自己则带着3个年幼的孩子站在婆婆身边,在火车上熬了一天一夜才到北京。

中南海西花厅,周总理夫妇第一次见到侄媳妇和3个孙辈。邓颖超拉住晋菊清的手,说:“我也是河南人,咱俩还是老乡哩!”说着,她还比了比个子看谁高。随后,邓颖超又将自己穿的鞋脱下来,让晋菊清试试大小,晋菊清一穿正合脚,邓颖超笑着说“婆媳俩有缘分”。晋菊清感觉七妈(总理在家族中排行老七)是那么和蔼可亲,但她那时想不到,七妈是在暗暗给她量尺寸,准备送她鞋子呢。

大约中午12点,周恩来从办公室走出来,笑容满面地向晋菊清他们问好,还弯腰轮流抱起3个孩子亲了一遍,并嘱咐晋菊清说:“你妈当年为革命流过血,你和荣庆要待她好点儿!”

回河南时,周总理夫妇送给晋菊清很多衣服和鞋子,总理还送给晋菊清一块手表。

后人一直珍藏总理的遗物

1976年和1992年,对于焦作的周家,是两个最为悲伤的年份。

1976年1月8日,一家人正在吃晚饭,邮递员突然送来一封电报,是邓颖超发来的。说总理逝世,在京亲属参加葬礼,在外地的亲属留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要来北京,这也是总理生前的安排。1992年7月11日,邓颖超与世长辞。晋菊清从广播中听到了噩耗,带着3个孩子去北京送七妈最后一程。在天津,她和其他亲属一起乘“新海门”号把七妈的骨灰撒向海河……

周总理夫妇先后逝世后,作为周总理的至亲,晋菊清一家分到了9件遗物。

晋菊清还珍藏着一些老照片,是家人在北京与总理和邓颖超一起拍的。晋菊清说,两位老人为革命为国家作过那么大贡献,还一生甘守清贫,作为周家的后代,我们要凭借自己的双手干活吃饭,决不能干出半点让老人家在天之灵不安的事情来。

“十条家规”下的普通生活

周总理曾给亲属们定下“十条家规”,包括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去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在任何场合下,都不要说出与周恩来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等。对此,周家后人一直牢记并遵守着。

在焦作,周家后人和许多工人、农民一样过着普通的生活,他们并不是有意宣扬什么,也不是刻意掩盖什么,只是过着自己的本真生活。

在周志勇印象里,唯一一次找地方领导,大概是“文革”时期,原因是奶奶王兰芳的身体不好,要去北京治病。那时焦作不通火车,要坐汽车到新乡,再转火车。那一次奶奶病得很重,坐公共汽车去,身体已承受不了。周荣庆给总理说了,总理秘书才打了电话,让焦作革委会安排一辆汽车把王兰芳送到新乡。但总理秘书并没有在电话中说明亲属关系,只是说有个老同志叫王兰芳,在东北打游击时负过伤,在战争年代为革命作出过贡献,要到北京治病,请把她送到新乡坐上火车……

上世纪80年代,周志勇的小弟周志军没有工作,想让邓颖超奶奶帮忙找点活干。可是邓颖超奶奶非常严厉地说:“我们共产党人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为周家服务的。”从此,周家任何一个人,无论什么事都是自己设法解决,再不敢去给老人家添麻烦了。

周家人现在的平淡人生

如今,晋菊清每月有1300元退休金。为了补贴家用,她还找了一份看管自行车的活儿,每月能多收入150元。老太太现在蜗居在上世纪60年代建的一间筒子房里。家里很简陋,没有空调和冰箱,也没有沙发,只有几个小木凳。

晋菊清育有两儿一女,孙辈也是两男一女。祖孙三代11口人中,只有周志勇有正式工作,是家中唯一的科级干部,周志勇的弟弟、妹妹、弟媳、妹夫均没工作,靠做些小生意、打工维持生活……

1976年,周志勇高中没毕业,就被下放到焦作市郊区百间房公社,1978年到武汉当兵,3年后退伍到焦作市宾馆当服务员,后来在焦作市政搞绿化环卫工作。1988年市里成立城管支队,他被抽去在大街上巡查,在一线整整干了20年,到2008年才被选拔到城管支队机关工作,2010年被任命为支队长助理(科级干部),月工资3000元左右。

谈及周志勇,同事们都说他工作好,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还被河南省建设厅评为“文明执法先进个人”。周志勇对此则说,干一份工作,不管干啥,把它干好就行了,最忌讳别人说工作“不中”。

周家人就是这样的低调。他们从不炫耀家世,与普通市民一样,一直过着“隐居”闹市无人知的生活,在平凡、平静、平常中度过每一天。他们的日子虽然过得平淡,甚至穷酸,但他们从来没有任何抱怨。那种渗透肌肤的阳光与向上,让世人感叹。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溥仪最后一任妻子为何不愿与他合葬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末代皇帝溥仪注定曲折悲苦,孤独一生。他共有五位妻子,而最后一任妻子待溥仪死后为何不愿和他合葬呢?溥仪作为中国末代皇帝,也是离我们最近时代的皇帝,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影视及照片资料,让我们可以近距离的观察了解封建王朝帝王的生活状态,他的婚姻生活也是后世研究的重要课题。溥仪一生有过五次婚姻,而且每段婚姻都

  • 梁思成为何要娶林洙为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55年,梁思成原配夫人林徽因香消玉殒,那时候的梁思成已经54岁了,就在这个时期,梁思成正身处针对他的“大批判”发动的当口,整个人身心疲惫,可以说在这段时间算是他一生中最昏暗的时刻,他需要人安慰,更需要人理解,就在这个时候,林洙走进了他的生活。林洙比梁思成小27岁,1928

  • 探秘:清朝皇室后裔的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朝覆灭后,清朝的那些皇亲宗室都去哪里了呢?都靠什么为什呢?清朝,又称大清帝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王朝,也是最后一个征服王朝。1583开始统一女真,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19年统一女真诸部。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明末农民将领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朝覆亡。

  • 那个年代的饶河农场知青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知识青年,简称知青,指从1950年代开始一直到1970年代末期为止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接下来要讲的故事就是黑龙江饶河的知青。1969年8月17日中午12点,哈尔滨火车站的站台上,红旗招展,锣鼓喧天。哈尔滨市二十九中学的239名同学和三十三中、三十六中、四十一中、七工读学校的80

  • 周总理后人的平淡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周恩来总理兄弟三人:总理为长,大弟周恩溥,小弟周恩寿。从1957年始,周恩溥的后人周荣庆一家一直低调生活在河南焦作。11位后人中,除了一人有正式工作外,其他人是靠做些小生意、打工维持生活。周家人从不炫耀身世,如同“隐居”一样,日子过得平淡,甚至穷酸,但他们从来没有任何抱怨,他

  • 探看:习仲勋严谨简朴的家风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习近勋同志的严谨家风。让我们一起看看习主席实在怎样的 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吧。三年前的2013年10月18日,在纪念习仲勋诞辰100周年之际,习仲勋夫人齐心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忆仲勋》,回忆了丈夫的成长经历以及两人几十年相依相伴的往事。当时,齐心也已经九十高龄,她在文章中写道:&ld

  • 父母赴沪看望陈毅,父子间“约法三章”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50年春,陈毅的父母从四川老家千里迢迢赴沪看望阔别20多年的儿子,也想看看当了上海一把手的儿子,如何管理千头万绪的大上海并带领上海人民谋幸福的。陈毅见到饱经风霜的父母,非常高兴,他嘘寒问暖后,便安排父母在自己家里住了下来。平时陈毅和夫人张茜工作都很忙,数天后好不容易才抽出一个周日,专门陪二老在市

  • “为人民服务”是如何产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上学的时候政治课上讲过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人民”。天安门广场举行阅兵式,受阅部队齐声呐喊“为人民服务”。而这个根本宗旨的提出,则源于毛泽东的 《为人民服务》 一文。那么,这篇文章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张思德读过毛泽东

  • 周恩来的外交幽默大集锦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周恩来周总理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外交家,在很多重要的外交场合留下了很多妙趣横生的言论,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1、1971年,基辛格博士为恢复中美外交关系秘密访华。在一次正式谈判尚未开始之前,基辛格突然向周恩来总理提出一个要求:“尊敬的总理阁下,贵国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掘成果震惊世界,

  • 赫鲁晓夫竟要100万中国劳工援建西伯利亚!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外交流最多的国家就是苏联了。当时苏联在各方面大力援助中国搞建设,可谓是社会主义一家亲,中苏关系一时间被推上了一个新高度。但是在新中国建国5周年之际却发生了一件不太愉快的事。中苏关系的恶化突发在赫鲁晓夫当政时期,赫鲁晓夫一直被看成是造成中苏关系恶化的罪魁祸首。但实际上,在苏联领导人